吴建华;王玲
1999年4月~2001年12月,笔者运用自拟清淋汤治疗尿路感染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7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64例;全部病例均有小便频数、热涩刺痛,舌红、苔黄,或恶寒发热,或有血尿;中段尿培养阳性者64例,其中培养出大肠杆菌者41例,白色念珠菌者12例,变形杆菌者8例,产碱杆菌3例。……
作者:戴海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桂枝茯苓丸治疗青春期功血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组成,具有化瘀消癥之功,专为妇人素有癥块、妊娠胎动、漏下不止而设。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改丸为汤,加味治疗青春期功血,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太明;吴春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医界一代伟人”张锡纯毕生研究中医学的心血结晶。全书共分8期30卷,内容广泛,有药物讲义,有医话,有医案,十分详尽,且通俗易懂,极具临床指导价值。不少内容是张氏从临证体验出来的实录,“大气下陷”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首次提出“大气下陷”证,而且对“大气下陷”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验案均有详细地论述。……
作者:涂莉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2001年1月~2002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咏红;叶革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真武汤是《伤寒论》著名方剂之一,其药物组成为“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为治阳虚水泛的有效方剂,后世医家对该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广泛应用到临床中去。……
作者:熊莉华;李赛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古人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女“天癸”早至已不乏其人。由于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足,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属稚阴稚阳之体,对天癸的早至机体一时难以适应,于是出现一系列月经不调的证候。本人就临床所见浅析病因证治于下:……
作者:梁建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笔者近5年来采用中药治疗56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大者47岁,小14岁;病程长者十余年,短者6个月;均经X线或支气管造影确诊为支气管扩张。……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自1996年3月~2001年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所致者除外)患者9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曹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血尿是临床常见症状,资料表明,血尿患者约占就诊病人的20%,占住院患者的3.9%~13.6%,Atlest等按人口统计,血尿发生率为0.1%。肾性血尿的特点是患者出现单侧肾区钝痛或肾绞痛,常为全程性,呈暗棕色,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管型(主要是红细胞管型),显微镜下可见其红细胞有明显的变形、破损,80%以上为畸形红细胞,且大小不等。……
作者:蔡浔远;聂跃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约50%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临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预后不良,对于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肯定意见。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根据辨证与专药相结合的方法自拟蛭丹活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3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朝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近况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对于BRG的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劳倦过度以及过度吸烟、饮酒或久病及胃所致。也有人通过临床资料统计表明:BRG的发病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以冬季、春季发病为多。……
作者:戴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麦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长期运用激素所致副作用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12~45岁;病程2~10年;肾病综合征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2~45岁;疗程1~3年4例,13岁1例疗程6个月~2年),结缔组织病9例(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疗程2~10年)。本组病人均为肤色晦暗,四肢浮肿,牙齿动摇,二便异常,另有精少不良,经少经闭,舌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
作者:张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咽痛为临床一种常见病症,多由风热、火炽或肺肾阴虚所致,治疗多用甘凉清润,恶用温燥。但实际临床咽痛亦有属寒证者,笔者有时按寒证咽痛施治,也能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元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肛肠疾病属多发病,虽有各种疗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佳根治方法,术后疼痛仍是肛肠病术后护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科于1999~2001年运用腕踝针针刺止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潘海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笔者从1998年1月~2001年12月运用小针刀配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该病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98例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0.6岁;病程3天~6年;有腰部扭伤史者52例,劳累史者31例,无明显原因者15例;单纯腰痛者62例,腰痛伴大腿后侧至膕窝部疼痛者36例;触诊检查,全部患者病侧腰三横突出尖处压痛明显,……
作者:廖水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们在临床上把既患有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溃疡病等)又患有慢性胆囊炎的病人,从中医诊治角度将其归属于慢性胆胃同病。据不完全统计,这类病人约占胃脘痛病人的20%~30%,而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和法与消法兼用,以四逆散合枳实消痞丸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收到较好效果。……
作者:吕美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夜行症,是以患者睡眠中起床行走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本症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特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
作者:桂玉萍;李志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朱某某,女性,18岁。就诊自诉:10天前,工休返农村,时值晌午,路过一清澈小溪,因口渴,便俯身口、鼻浸在溪流中,大口大口喝水,其时感觉有一“东西”进入右鼻腔。当晚便觉右鼻腔内阵阵发痒,第二天鼻塞鼻痛,并时有血水流出,在当地乡卫生院诊治,口服消炎感冒类药,症未减,反日趋加重,后转市……
作者:刘荣先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清代医家王清任,主倡瘀血学说,强调瘀血之症与元气有密切关系。其曰:“元气虚,经络自然空虚。”“血无气载则必瘀凝。”此时徒化瘀则愈伤元气,徒补气则瘀难速解,唯益气与化瘀两法兼顾,方可中鹄。据此,王氏创补阳还五汤,验之临床,功德殊多,后学深受启迪。近年来,笔者研习王氏理论,于临证中,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引申运用,以益气化瘀为主,兼配其它治法,治疗一些疑难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择验案六则于下,以求教正。……
作者:何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李杲(公元1180~1251),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其深研《内经》、《难经》,著作《脾胃论》,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首倡阴火论,制甘温除热法,临床用之多验。然而,由于其对于“阴火”一词论述不太明确,以致后世医家至今多有争议,本文就阴火之本质作一探讨。……
作者:王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