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戴小华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综述
摘要: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近况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对于BRG的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劳倦过度以及过度吸烟、饮酒或久病及胃所致。也有人通过临床资料统计表明:BRG的发病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以冬季、春季发病为多。……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方治疗痹症四则

    1 麻杏薏甘汤治湿痹 刘某,男,41岁,就诊于1984年6月20日。患者近年来两上肢关节酸痛沉重,疼痛部位不移,而以两手指小关节为甚,经检查,血沉40 mm/h,抗“O”833,类风湿因子阳性,曾用炎痛喜康、青霉素等药物效果不著,近日来因天气潮湿,阴雨绵绵,患者两肩关节酸痛加重,手指关节肿胀,周身困倦,恶风寒而无汗,纳谷少思,舌苔白腻、质淡红,脉细濡,据此关节痛处不移,沉重酸痛,此乃湿痹为患,然又恶风寒而无汗,尚知其邪在表,治以祛风散寒,健脾除湿。方用麻杏薏甘汤加……

    作者:宋文东;王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甘麦大枣汤治疗小儿夜行症31例临床观察

    夜行症,是以患者睡眠中起床行走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甘麦大枣汤治疗本症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特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

    作者:桂玉萍;李志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化湿散结汤治疗子宫平滑肌瘤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自拟化湿散结汤治疗痰湿证子宫肌瘤。方法:5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化湿散结汤,对照组用平消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湿散结汤治疗痰湿证子宫平滑肌瘤有较好疗效。

    作者:于涛;曹守伟;支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38例

    约50%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临床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预后不良,对于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肯定意见。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根据辨证与专药相结合的方法自拟蛭丹活络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3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朝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气化瘀法的临床运用

    清代医家王清任,主倡瘀血学说,强调瘀血之症与元气有密切关系。其曰:“元气虚,经络自然空虚。”“血无气载则必瘀凝。”此时徒化瘀则愈伤元气,徒补气则瘀难速解,唯益气与化瘀两法兼顾,方可中鹄。据此,王氏创补阳还五汤,验之临床,功德殊多,后学深受启迪。近年来,笔者研习王氏理论,于临证中,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引申运用,以益气化瘀为主,兼配其它治法,治疗一些疑难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择验案六则于下,以求教正。……

    作者:何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淡温下法的临床运用

    中医临床施治的八法中,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下剂中包括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等几个方面。实践证明,通腑攻下,在临床运用上已遍及六淫七情、脏腑致病的各个方面。以西医的病名来看,则可列举出急性热病,以及急腹症一百多种,这些急性热病与急腹症,大多采取攻逐邪热的寒下法运用于临床,其中润下、逐水两法则偶尔运用,而温下法临床采用的机会不多。兹就本人对温下法谈点体会和认识。……

    作者:朱愉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针刀配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笔者从1998年1月~2001年12月运用小针刀配合定点旋转手法治疗该病9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一般资料 98例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0.6岁;病程3天~6年;有腰部扭伤史者52例,劳累史者31例,无明显原因者15例;单纯腰痛者62例,腰痛伴大腿后侧至膕窝部疼痛者36例;触诊检查,全部患者病侧腰三横突出尖处压痛明显,……

    作者:廖水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并经用西药治疗失败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采用清热解毒、利湿、益肝肾、理气活血的方法,治疗1~3个月。结果:采用中医药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提示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无副作用。

    作者:聂瑜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运中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综合征,具有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笔者自1998~2001年自拟运中汤治疗60例,经与对照组32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成伟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2001年1月~2002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咏红;叶革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性血尿的中医治疗进展

    血尿是临床常见症状,资料表明,血尿患者约占就诊病人的20%,占住院患者的3.9%~13.6%,Atlest等按人口统计,血尿发生率为0.1%。肾性血尿的特点是患者出现单侧肾区钝痛或肾绞痛,常为全程性,呈暗棕色,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管型(主要是红细胞管型),显微镜下可见其红细胞有明显的变形、破损,80%以上为畸形红细胞,且大小不等。……

    作者:蔡浔远;聂跃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近况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对于BRG的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劳倦过度以及过度吸烟、饮酒或久病及胃所致。也有人通过临床资料统计表明:BRG的发病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以冬季、春季发病为多。……

    作者:戴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94例临床观察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环境污染、儿童食品混杂、体质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其内在因素;卫气虚弱导致外邪侵袭是主要诱发因素;而痰饮伏肺、肾气亏虚是哮喘反复发作之本;虚实并存又是缓解期的一个生理特点。因此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用药,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哮喘病94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祝丽霞;吕萍;黄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肢体功能康复仪在下肢骨折康复中应用观察

    肢体功能康复仪(CPM仪)即是一项新的关节功能康复技术,在临床工作中,我院针对因制动易引起关节僵硬、粘连、疼痛等诸多有害于关节功能的不利因素,于1999年底引进杭州迈克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MX-D型下肢CPM仪一台,用于股骨干、干骺端骨折的手术复位及膝部骨折、股骨下端陈旧性骨折、膝关节陈旧性骨折等病人的康复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作者:章掌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自拟和胃消疡汤及法莫替丁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用枸橼酸铋钾胶囊和法莫替丁治疗,痊愈15例,好转2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本法具有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祛腐化湿、敛疡生肌的作用。

    作者:吴红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清淋汤治疗尿路感染87例

    1999年4月~2001年12月,笔者运用自拟清淋汤治疗尿路感染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7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64例;全部病例均有小便频数、热涩刺痛,舌红、苔黄,或恶寒发热,或有血尿;中段尿培养阳性者64例,其中培养出大肠杆菌者41例,白色念珠菌者12例,变形杆菌者8例,产碱杆菌3例。……

    作者:戴海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鼻腔蚂蟥治验

    朱某某,女性,18岁。就诊自诉:10天前,工休返农村,时值晌午,路过一清澈小溪,因口渴,便俯身口、鼻浸在溪流中,大口大口喝水,其时感觉有一“东西”进入右鼻腔。当晚便觉右鼻腔内阵阵发痒,第二天鼻塞鼻痛,并时有血水流出,在当地乡卫生院诊治,口服消炎感冒类药,症未减,反日趋加重,后转市……

    作者:刘荣先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中医认识及探讨

    当前,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和方法,为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朱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化石排石方剂治疗尿石病12例

    笔者自2001年5月~2002年3月自拟中药化石、溶石、排石方剂治疗尿石病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门诊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2个月,长10年以上;肾结石5例,输尿管结石4例,肾与输尿管同时……

    作者:边益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导痰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

    笔者自1997年10月以来,用导痰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4例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病程长10年,短3个月;病例均有颈、肩臂疼痛、麻木及颈部僵硬感,活动受限,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臂丛牵拉试验及压头试验(+)。X线摄片检查:颈椎生理弯曲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小或消失,椎体前后缘唇样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行性改变。……

    作者:谢慧明;刘丰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