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醉下多方位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

聂海昌

关键词:麻醉下多方位快速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摘要:1 临床资料 106例均为2000~2001年本科住院病人,其中男49例,女57例;年龄36~68岁;病史长十余年,短1个月。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并排除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脊柱肿瘤、炎症及出血等其它病变,且不伴有心、肝等严重内脏疾病。随访半年以上。……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寒证咽痛辨治

    咽痛为临床一种常见病症,多由风热、火炽或肺肾阴虚所致,治疗多用甘凉清润,恶用温燥。但实际临床咽痛亦有属寒证者,笔者有时按寒证咽痛施治,也能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傅元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中医认识及探讨

    当前,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和方法,为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朱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94例临床观察

    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环境污染、儿童食品混杂、体质因素、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其内在因素;卫气虚弱导致外邪侵袭是主要诱发因素;而痰饮伏肺、肾气亏虚是哮喘反复发作之本;虚实并存又是缓解期的一个生理特点。因此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用药,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哮喘病94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祝丽霞;吕萍;黄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黄中柱治疗老年病用附桂的经验

    黄中柱主任医师是萍乡地区颇有声望的老中医,从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余从师学习3年,领悟黄老在治疗老年人疾病中善用附桂补肾扶阳之法,疗效独特,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腕踝针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临床观察

    肛肠疾病属多发病,虽有各种疗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佳根治方法,术后疼痛仍是肛肠病术后护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科于1999~2001年运用腕踝针针刺止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潘海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近况

    近年来中医药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近况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对于BRG的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素虚、劳倦过度以及过度吸烟、饮酒或久病及胃所致。也有人通过临床资料统计表明:BRG的发病与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以冬季、春季发病为多。……

    作者:戴小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王育群治疗慢性乙肝经验辑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病科王育群主任医师从事教学、临床40多年,学验颇丰,尤善治疗慢性肝炎,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匠心独运,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获益颇丰,现将其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蒋幼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方治疗痹症四则

    1 麻杏薏甘汤治湿痹 刘某,男,41岁,就诊于1984年6月20日。患者近年来两上肢关节酸痛沉重,疼痛部位不移,而以两手指小关节为甚,经检查,血沉40 mm/h,抗“O”833,类风湿因子阳性,曾用炎痛喜康、青霉素等药物效果不著,近日来因天气潮湿,阴雨绵绵,患者两肩关节酸痛加重,手指关节肿胀,周身困倦,恶风寒而无汗,纳谷少思,舌苔白腻、质淡红,脉细濡,据此关节痛处不移,沉重酸痛,此乃湿痹为患,然又恶风寒而无汗,尚知其邪在表,治以祛风散寒,健脾除湿。方用麻杏薏甘汤加……

    作者:宋文东;王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乙肝3号冲剂治肝胆湿热证HBV感染50例疗效分析

    我们用乙肝3号冲剂治疗肝胆湿热证乙肝病毒(HBV)感染50例,取得了抑制HBV、改善肝功能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慎勤;邹金生;万麟如;余勉;刘祖华;罗四维;李金生;施宏高;段盛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清淋汤治疗尿路感染87例

    1999年4月~2001年12月,笔者运用自拟清淋汤治疗尿路感染8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7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64例;全部病例均有小便频数、热涩刺痛,舌红、苔黄,或恶寒发热,或有血尿;中段尿培养阳性者64例,其中培养出大肠杆菌者41例,白色念珠菌者12例,变形杆菌者8例,产碱杆菌3例。……

    作者:戴海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七味白术散治验

    宋·钱乙所创的七味白术散,方由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藿香、木香、葛根七味药物组成,用治小儿腹泻的临床效价较高。据笔者体会,临床随证加减,确有得心应手之效。……

    作者:陈启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96例

    笔者自1996年3月~2001年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所致者除外)患者9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曹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所著的《外科全生集》,以阳虚、寒凝、痰滞为辨证要点,笔者常用阳和汤治疗一些疑难病症,每获良效,介绍如下: 1 慢性结肠炎 关某,男,58岁,1999年4月8日初诊。3年前因在夏季饮食不洁而引起腹泻,当时虽经治而痊愈,但以后每因饮食不洁而诱发,发作时每天3~7次,近半年又肠鸣腹痛,五更泄泻,曾2次作电子结肠镜检查,皆诊为慢性结肠炎,直、乙状结肠为主,服健脾化湿类中药数十剂,皆未能治愈而就诊。就诊时患……

    作者:陈允旺;陈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益气化瘀法的临床运用

    清代医家王清任,主倡瘀血学说,强调瘀血之症与元气有密切关系。其曰:“元气虚,经络自然空虚。”“血无气载则必瘀凝。”此时徒化瘀则愈伤元气,徒补气则瘀难速解,唯益气与化瘀两法兼顾,方可中鹄。据此,王氏创补阳还五汤,验之临床,功德殊多,后学深受启迪。近年来,笔者研习王氏理论,于临证中,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引申运用,以益气化瘀为主,兼配其它治法,治疗一些疑难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择验案六则于下,以求教正。……

    作者:何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心律失常39例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常常伴有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有易复发和易产生新的心律失常的弊端,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我们从2000年起,运用苏中制药厂生产的生脉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心律失常39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昶;马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从郁论治关节疼痛1例

    李某,女,46岁,退休,主因“关节疼痛1年余”入院。发病前因家庭纠纷,使之情志一直抑郁,时经半载,出现关节胀痛,伸屈不利,站立后不易坐下,坐着就不易立起,手指麻木,偶尔四肢挛急,双手不能上举,足趾颜色紫暗,生活亦难自理。关节痛处无红肿、灼热,症状轻重与气候变化无关,伴有胸胁胀痛,失眠心悸,面容痛苦,表情忧虑,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不肿,四肢无畸形,纳食、二便欠佳,舌质暗红、少……

    作者:晏凤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麦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激素副作用25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麦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长期运用激素所致副作用2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12~45岁;病程2~10年;肾病综合征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2~45岁;疗程1~3年4例,13岁1例疗程6个月~2年),结缔组织病9例(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疗程2~10年)。本组病人均为肤色晦暗,四肢浮肿,牙齿动摇,二便异常,另有精少不良,经少经闭,舌红少津、苔薄白,脉弦细。……

    作者:张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自拟化石排石方剂治疗尿石病12例

    笔者自2001年5月~2002年3月自拟中药化石、溶石、排石方剂治疗尿石病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例均为门诊病例,男8例,女4例;年龄小19岁,大54岁;病程短2个月,长10年以上;肾结石5例,输尿管结石4例,肾与输尿管同时……

    作者:边益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经方新用二则

    1 桂枝茯苓丸治疗青春期功血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桂枝、茯苓、丹皮、芍药、桃仁组成,具有化瘀消癥之功,专为妇人素有癥块、妊娠胎动、漏下不止而设。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改丸为汤,加味治疗青春期功血,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太明;吴春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张锡纯“大气下陷”论阐析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医界一代伟人”张锡纯毕生研究中医学的心血结晶。全书共分8期30卷,内容广泛,有药物讲义,有医话,有医案,十分详尽,且通俗易懂,极具临床指导价值。不少内容是张氏从临证体验出来的实录,“大气下陷”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首次提出“大气下陷”证,而且对“大气下陷”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及验案均有详细地论述。……

    作者:涂莉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