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张丽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ASTEMI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依据有无接受PCI治疗分为两组,PCI组与药物组各有52例患者,PCI组接受PCI治疗,药物组接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PCI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要显著小于药物组(P<0.05);PCI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再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要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ASTEMI患者应用PCI治疗的远近期疗效要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富马酸喹硫平片与碳酸锂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富马酸喹硫平片与碳酸锂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分别有71例患者,对照组应用碳酸锂治疗,治疗组应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PANSS以及CPT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1.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6.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应用富马酸喹硫平片与碳酸锂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部分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刘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预测因素.方法 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ETV治疗,实验组采用ETV联合PEG-IFN-α 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基线期与治疗期间血清HBVDNA、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下降幅度(0.63±0.10 lg IU/mL)明显大于对照组(0.25±0.06 lg IU/mL),(P<0.05);实验组HBV DNA下降幅度(5.46±1.37 copies/mL)明显高于对照组(4.34±1.55 copies/mL),(P<0.05);实验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sAg转阴率和HBV DNA转阴率(56.67%,46.67%,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30.0%,66.67%),(P<0.05).结论 使用ETV联合PEG-IFN-α 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敖白音那木位;高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接诊的6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予以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设为观察组,择取2013年5月前行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的6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与手术状况.结果 观察组以95.59%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82.54%令人满意(P<0.05);两组手术、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具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无1例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予以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继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T与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CT和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CT和MRI诊断资料,对比分析CT和MRI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诊断的结果 的差异.结果 CT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80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8例(10.00%)和72例(90.00%),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15例(18.75%)和65例(81.25%);通过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检测共发现212个病灶,其中脑深部病灶和大脑皮层下病灶分别有42(19.81)和170(80.19),非出血病灶和出血病灶分别有40例(18.87%)和172例(81.13%);CT和MRI对30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检测数据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与CT对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进行诊断,MRI诊断数据更加准确、全面和可靠.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眼科门诊接收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n=40)与实验组(中西医治疗,n=40),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要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视力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总治疗时间、角膜云翳程度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复发率、不良反应率显著要低(P<0.05).结论 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马德志;隋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联合应用方案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Mirena)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从2014年7月~2016年3月就诊的AEH患者中选取11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AEH患者采用GnRHa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AEH患者采用GnRHa联合Mirena进行治疗,探究110例AEH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在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nRHa与Mirena联合应用方案治疗AEH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可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OPD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COPD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噻托溴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氨茶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D-二聚体、肺功能、急性加重例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华法林组D-二聚体下降显著,肺功能FEV1%上升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华法林组急性加重率为27.5%,对照组急性加重率为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降低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血液高凝滞状态,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云霞;李男;加慧;夏书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术式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传统甲状腺手术与低位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已确诊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9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低位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长度;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4.3±8.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t=3.147,P<0.01),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4.258,3.408,2.773,P<0.01);术后随访统计,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好,且手术安全有效,美观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景蕙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方甲硝唑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联用方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复方甲硝唑栓与结合雌激素软膏联用方案对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01月~2016年05月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96例作为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46例以及对照组50例患者的分组依据为老年性阴道炎治疗方法的不同;观察组:复方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对照组:甲硝唑栓;通过对比性激素水平变化以及阴道炎治疗总有效率,以突出复方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的临床联用价值.结果 在临床症状以及性激素水平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阴道炎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疾病复发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复方甲硝唑栓+结合雌激素软膏,可以将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性激素水平显著改善,终显著提高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关淑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评价

    目的 对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阿托伐他汀单一治疗,给予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等心脏超声指标,脑利钠肽(BNP)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为(46.75±5.16)%、LVEDD为(62.08±6.12)mm、LVESD为(46.57±8.02)mm及BNP为(212.89±145.21)ng/mL,均优于对照组,不仅如此,其总好转率为96.67%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及脑利钠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张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丹东市2012~2015年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丹东市2012~2015年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对丹东市所辖县(市)区AFP病例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丹东市连续4年AFP监测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4年报告AFP病例24例,<15岁儿童报告发病率4年分别为1.86/10万、2.24/10万、2.24/10万、2.61/10万.男女性别比1.19:1;月报告病例9月较多,占全年20.83%;未进行OPV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1例,占4.17%;AFP病例在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就诊率高(75%),报告率为20.83%.结论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仍需提高和保持儿童OPV的免疫覆盖率,同时加强监测系统的管理,加大对县、乡、村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培训力度,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作者:代丽平;王瑞;崔荣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②治疗后两组白细胞总数、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数值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更加显著(均P<0.05).③观察组总有效率(87.1%)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张晓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从就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选取5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进行治疗,观察组2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进行治疗,探究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治疗显效率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显效例数为23例,占总例数的68.00%(17/25),对照组患者的显效例数有18例,占总例数的32.00%(8/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1/25),主要包括发生局部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8.00%(7/25),主要包括脑卒中(1例)、局部并发症(1例)、心肌梗死(2例)、血管严重再狭窄(3例),2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病情,可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范广明;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肾细胞癌中Ki-67抗原表达与多层螺旋CT部分征象的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肾细胞癌(RCC)中Ki-67抗原表达与多层螺旋CT(MSCT)部分征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RCC患者资料,观察所有RCC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包括肿瘤的大小,有无坏死、液化、囊变情况,强化峰值,肿瘤边界是否清楚,肾周脂肪有无浸润、淋巴结是否肿大,静脉腔是否侵犯,邻近器官有无侵犯或/和远处转移),以此分析肾细胞癌MSCT征象与Ki-67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64例RCC中Ki-67阳性表达率与部分MSCT征象有关(P<0.05).结论 肾细胞癌的部分多层螺旋CT征象与Ki-67抗原的表达存在关联,由此说明肾细胞癌的部分多层螺旋CT征象,能够间接反映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钱安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方法在小儿腹股沟手术应用的比较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儿童腹股沟手术应用的效果及成功率.方法 择期行儿童腹股沟手术患者120例,年龄3~11岁,ASAⅠ~Ⅱ级.予以0.25%布比卡因2 mg/kg,行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第一组中,针被插入置于髂前上棘至脐连接线外侧四分之一和内侧四分之三交点处,第二组中,在第一组穿刺点内侧上方1 cm处.两组分别记录各时间点HR、NIBP、SpO2,并记录术后1~2 h、3~4 h、4 h后的镇痛效应.阻滞失败定义为操作过程中需要镇痛.结果 在研究观察期间,ILIH神经阻滞在第一组中的成功率为94.8%,在第二组中成功率94.5%,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生命体征,包括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SPO2变化,两组无显著差异(P>0.5).复苏后,两组间疼痛变化的严重程度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应用于儿童腹股沟手术时,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两种阻滞效果及成功率是相似.

    作者:张素红;吕微;勾宝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心源性脑梗塞应用联合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联合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8月接收的68例心源性脑梗塞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将其等分成A、B两组.A组联合抗凝治疗,B组仅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疗效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A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两组之比为:(2.41±1.75)分vs.(5.63±2.79)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8.24%,B组为73.53%.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心源性脑梗塞,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崔玉凤;关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机性访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动机性访谈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的方法.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除饮食的自我管理能力外,其余的自我管理能力,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作为一种以改变患者动机的干预方法,动机性访谈应推广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去.

    作者:肖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013年~2015年沈阳市康平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构成比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肠道门诊收治的感染性腹泻患者中随机抽取6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这6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对患者进行病原菌监测,对病原菌的菌种进行鉴定,采用药敏试验对其耐药性进行检测,并分析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结果 6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经病原菌培养,共分离出285株病原菌,包括276株细菌菌株、9株病毒菌株,菌种占比从高至低排列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鲍氏志贺菌、痢疾志贺菌、轮状病毒、霍乱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对氨苄西林的敏感性普遍较低,而喹诺酮类药物对细菌性腹泻的致病菌均较为敏感.发病特点: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所占比例为63.67%;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多见于21~40岁人群,沙门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卫生部门应在夏季加强感染性腹泻的安全教育和食品卫生监督.

    作者:苗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4年1月采用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0例,均采用颈椎后路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A组采用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45~76岁平均58.6岁,病程11.3±3.7个月;术前JOA评分(8.11±1.32)分,颈椎曲度指数(15.78±1.41)%.B组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法,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8~75岁,平均60.3岁,病程10.9±3.5个月,术前JOA评分(7.77±1.34)分,颈椎曲度指数(15.16±1.20)%.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曲度及轴性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12月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A组JOA评分为12.8±0.79分、改善率为(53.11±5.93)%,B组JOA评分为12.59±0.91分、改善率为(53.55±4.6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9例、B组8例出现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50%,B组为36%,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术后12月颈椎曲度指数丢失(5.22±0.79)%,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3.97±0.7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开门侧关门发生,B组无钛板、螺钉松动移位.结论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与微型钛板固定法均能有效维持椎管的扩大状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两组术后远期均有部分病例出现轴性症状;相对于门轴侧关节突螺钉锚定法,微型钛板固定法更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

    作者:杨丹;廖志辉;李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4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开腹手术)、试验组(腹腔镜手术)各24例.比较手术和恢复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用时、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为(50.6±7.8)min、(42.5±6.0)h、(4.5±1.2)d,对照组为(38.4±5.5)min、(58.3±9.4)h、(7.0±1.8)d;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2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优先选用.

    作者:辛永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