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华
目的:探讨温胆汤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6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温胆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给予温胆汤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清热化痰、健脾理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武生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患者12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61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桑菊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急支糖浆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86.9%。结论中药桑菊饮治疗支气管炎效果显著,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姬改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医院这个巨大的“数据库”,面临着数据迅速膨胀变大,大数据的到来对医院统计工作者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医院的发展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氛围下,医院如何充分运用医院统计信息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基础以及竞争优势的源泉。
作者:舒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术( FJI)和P型Roux-en-Y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 PR)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纳入实施全胃切除的76例胃癌患者,34例行FJI重建术(n=34),42例行PR重建术(n=4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76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FJI重建组手术时间为(82±22)min,PR重建组手术时间为(81±21)min,无显著差异(P>0.05);FJI重建组术中出血量为(270±150) mL,PR重建组术中出血量为(243±135) mL,差异显著(P<0.05);PR重建组并发生发生率(14.3%)显著高于FJI重建组(5.9%);但两组营养指标(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JI和PR消化道重建术均安全可行,PR消化道重建出血量少于FJI,但近期随访FJI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PR组。
作者:魏晰麟;周忠笑;张健;边刚;李金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临床应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同时对其临床作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参与此次观察,并按照所用治疗药物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统一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但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症状改善情况更好,P<0.05;统计各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可以得出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1。结论对毛细支气管患儿采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明确,有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张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9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儿中,91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4例由于通过纤支镜未能将异物取出,后应用硬质气管镜取出异物,其余1例患儿通过开胸手术取出异物。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诊治中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该项诊治方法操作安全、便捷。
作者:程树勍;薛刚;尚小领;张卫斌;李梦娜;牛亚玲;李海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单纯髓核摘除术、腰椎融合术两种术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我院诊治的1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其中I组( n=81)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 II组( n=98)采用椎间盘摘除联合腰椎融合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周的腰腿痛症状疼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I组头侧邻近节段退变率显著低于II组(P<0.05)。结论单纯髓核摘除术、腰椎融合术两种术式均能早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单纯髓核摘除术长期随访较少发生病变间隙头侧邻近节段退变。
作者:雷军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38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18)与观察组(2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心绞痛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脂下降以及生活质量满意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到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晓艳;张芳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总结检验工作经验。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198例,对所有患者输血前血样检验中都分别采取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相合率为84.34%,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率为90.40%,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率较微柱凝胶法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凝聚胺法而言,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敏感性更加理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先选用或联合应用。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MSM人群HIV/梅毒的流行状况及相关行为信息。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监测253名男男性行为者,HIV阳性率为11.5%,梅毒感染率为10.7%;六个月以内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占82.6%,其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14.8%、有时使用安全套的占53.1%。六月内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占48.6%,其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25.2%、有时使用安全套的占60.2%。结论监测目标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知识知晓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强干预等工作,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作者:朱晨;华燕;陈鑫;王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胆内胆管残余结石、胆漏等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78.18%。结论急性胆囊炎的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文娟;殷月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39例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宝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6月应用手法复位治疗的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舒适护理组(37例)与常规护理组(3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即按照普通模式护理,舒适护理组则应用舒适护理,观察患者复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 ),且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军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鼻-鼻窦内镜手术( FESS)后鼻腔冲洗频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制定鼻腔冲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耳鼻喉科就诊并接受鼻-鼻窦内镜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6例):三组均在常规术后治疗的基础上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各组冲洗频度不同:A组序贯冲洗即术后第2天开始2次/天,2周后改为1次/天;B组1次/天;C组2次/天。连续治疗2月,分别观察、统计、比较三组在治疗1月与2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月后A组疗效优于B、C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2月后A、B、C三组疗效依次递减,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鼻-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频度影响临床疗效,序贯冲洗无论近期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一贯冲洗,应该作为临床鼻-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的首选方法。
作者:尹三;王凤珍;杨美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后联合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根据尿激酶溶栓后是否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两组,每组31例。入选的62例病人均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抗凝组31例溶栓后复查凝血象,根据APTT值给予肝素钠50 mg~100 mg静脉滴注,7~10天后改口服阿司匹林。非抗凝组31例尿激酶溶栓24 h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根据NIHSS评分及m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抗凝组的疗效优于非抗凝组(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h内静脉注射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且尿激酶溶栓后给予肝素抗凝治疗更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崔玉凤;张海英;关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晚期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美多巴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普拉克索片进行治疗。疗程4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UPDRS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特别是治疗第16周后变化更加显著,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晚期帕金森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吕春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临床确诊的102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中IL-6和MMP-9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上述指标的含量变化,并分析与病情和出血量的关系。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6、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脑出血组患者中,大量出血组血清IL-6、hs-CRP和MMP-9水平高于中量出血组及小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血清IL-6、hs-CRP和MMP-9水平高于小量出血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均<0.05)。结论检测血清IL-6、hs-CRP和MMP-9水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有较高临床价值,且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有积极的反应作用。
作者:王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病人的治疗与护理价值。方法将收治的9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基本痊愈率为18.75%,总有效率77.08%;治疗组基本痊愈率27.08%,总有效率91.66%。对照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比治疗组低,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脑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脑智能。
作者:何小敏;杨小兰;蔡全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运用PDCA和环节质量把控的手段提升保洁人员医院感染HAI(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防控执行力。方法自2012-05~2014-05根据医院内保洁人员的现状,运用PDCA和环节质量把控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计划及实施方案,加强环节质量的重点把控,通过检查、处理不断循环渐进,促进保洁人员在工作环节中主动参与到HAI防控,自觉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结果保洁人员的HAI的防控意识增强,自身防护意识逐步增强,在HAI防控的操作流程的执行力明显提升,执行力的统计学分析P值<0.01有明显意义。结论运用PDCA和环节质量把控对保洁人员进行管理可提高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率,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洁净的就医环境。
作者:兰雁;罗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6例胃溃疡患者依据随机平均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8例患者给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58例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采取中医辩证治疗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西医治疗方案相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安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