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行为评分(NBNA)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附28例分析)

王凤

关键词:新生儿行为评分, 新生儿窒息, 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行为测定评估窒息后新生儿,了解预后,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减轻脑损害,减少后遗症.方法: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方法(NBNA)对我科自2005-01~2011-01收治5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于生后第1、3、7、14 d进行评估,总分40分,>35分为正常,<35分为异常.结果:新生儿窒息患儿在生后评分:1 d>35分32例,<35分26例;3 d>35分44例,<35分14例;7 d>35分54例,<35分4例;14 d>35分56例,<35分2例.结论:新生儿行为测定对窒息后新生儿能帮助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减轻脑损害,减少智力低能儿的发生率.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用于终止中期妊娠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米非司酮口服后第2 d晨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结果:两药配伍应用宫缩与宫颈扩张同步,可缩短产程,减少出血及胎盘、胎膜残留.结论:两药配伍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和住院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雪岩;刘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病房面对成批急性食物中毒的救护对策

    目的:探讨病房面对成批急性食物中毒的救护对策.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37例食物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护资料.结果:37例食物中毒患者经过一系列的临床救护,3~5 d后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医护配合.准确及时执行抢救方案和治疗措施,是提高成批急性食物中毒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禄静;龙薇;罗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肺结核30例漏误诊分析

    目前,在我国肺结核仍是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再次成为人类的主要杀手,诊断方法虽然很多,但是由于临床表现多样,缺少特异性表现,与肺部其他疾病的鉴别仍有一定的困难.不少临床医师对肺结核的诊治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仍然常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现将我院2003~2007年漏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邱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粪石性肠梗阻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粪石肠梗阻近年比例变化、病变成因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本院2006-06~2010-09所收治的12例粪石性梗阻息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1例因切口感染.结论:时于粪石肠梗阻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避免成肠道本身的病理改变,而且引起人体严重的生理紊乱.

    作者:张奇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与4EBP1、S6K1的表达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4EBP1、S6K1的表达,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方法:收集本院2003~2009年术前均未进行放疗和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手术患者标本;全部标本经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醛水溶液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EBP1、S6K1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由0期到Ⅳ期的变化,4EBP1蛋白表达减弱而S6K1蛋白表达增强,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4EBP1、S6K1的表达不同.

    作者:丁锋;亚国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医学高校创新型教育

    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与计划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医学高等学校作为办学实体正在适应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因此要建立创新型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品牌意识和渗透其深层次人性化内核,并共同推动医学高等学校的稳步发展.创新型教育管理是适应时代需要、成就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耳鼻咽喉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

    通过98例耳鼻咽喉部癌症患者在人生旅途后一站,积极帮助这一特殊群体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其痛苦,维护良好的尊严和形象,满足病人的需要,保持病人的舒适,分担病人内心的忧伤,医务人员通过有效沟通,正确判断其心理,提供心理辅导,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共同做好临终病人的临床关怀,通过我们的工作,让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舒适,没有遗憾的渡过人生的后时光.

    作者:温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修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0例楔状缺损患牙,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和二者联合应用修复,观察1~2年的修复效果.结果: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2年成功率高于复合树脂修复,二者联合应用成功率均高于二者单独应用的成功率.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应用修复楔状缺损是口腔门诊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张琳;胥志明;车明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在我国老年人中的死亡率很高,经抢救治疗后存活者中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遣症,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肢体功能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梅;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清髓鞘脂抗体水平的测定对诊断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脂抗体水平的测定对诊断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意义.方法:对2009-02-2010-10收治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人26例患者血清中髓鞘脂抗体水平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率达90%.结论:检测血清髓鞘脂自身抗体水平含量时诊断格林-巴利综合症有一定的特异性价值.

    作者:孙兰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与健康指导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增长,而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因此,老年高血压病人如何合理用药与健康指导,对减少并发率的发生和有利疾病的康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赵宝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咬合关系恢复矫治齿列磨损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咬合关系恢复矫治齿列磨损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老年齿列严重磨损的病人,修复前个案治疗,<牙合>垫式可摘义齿进行咬合关系恢复.采取整体式牙争垫及<牙合>垫式义齿的设计,以热凝甲基丙烯酸甲脂基托及铸造钴铬合金支架及纯钛支架加以修复.结果:病人咬合肌群功能正常,咬合效率改善,恢复咬合功能.结论:用恢复咬合关系矫治齿列磨损是一种简便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月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MTA与氢氧化钙在直接盖髓术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在活髓牙意外露髓时,MTA与氢氧化钙应用于直接盖髓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76颗外伤性、机械性意外露髓牙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MTA直接盖髓,对照组采用氢氧化钙直接盖髓,观察两组病例术后6个月及一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MTA组成功率高于氢氧化钙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应用于直接盖髓临床疗效优于氢氧化钙.

    作者:许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损32例

    目的:分析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2~2010-0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32倒患者取位于近节手指侧方设计皮瓣应比创面略大并标明受区及供区切口线.自皮瓣近侧切口,寻找到位于手指侧方中线偏掌侧的同有血管神经束,辩清走行后,在指伸屈肌腱鞘浅面切取皮瓣,分离出指固有神经,切取皮瓣近侧,结扎近端指动脉,向远端游离皮瓣至需要的血管蒂长度,形成以远侧指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与受区无张力缝合,供区取前臂中厚皮片植皮.术后随访,了解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2例,除1例中间发生血管痉挛,经换药静推罂粟碱及保暖后缓解外,其余均Ⅰ期愈合.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组织缺损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王宏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罗通定片对小鼠氯胺酮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通定片时氯胺酮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入氯胺酮与生理盐水组(KS组),氯胺酮与罗通定片组即KL1组、KL2组、KL3组(罗通定片剂量分别为2.5 ms/kg,5 me/kg,10 mg/kg),每组8只.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试验.结果:剂量为15 me/kg的氯胺酮可以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P<0.01);测试前分别给予2.5 me/kg和5 me/kg的罗通定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氯胺酮诱导的CPP的表达(P<0.01,P<0.05).结论:罗通定片对已形成的氯胺酮条件性位王偏爱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其有可能减轻氯胺酮的精神依赖.

    作者:王易君;马静雅;张虎;高鹏飞;闫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侧剪平片预防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术后疼痛的探讨

    目的:通过各种术中操作比较.来探讨如何预防、减轻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疼痛.方法:2000-03~2010-05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聚丙烯补片)387例,侧剪平片无张力修补术231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56例.传统有张力修补式125例进行对比.结果: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出现疼痛7例,发生率3%;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组出现疼痛12例,发生率7.6%,传统式修补组出现疼痛29例.发生率23.5%.经过X<'2>检验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能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术中行补片侧剪避开髂腹下神经更能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作者:庞绍春;吴国忠;颜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120例的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和鉴别.方法:对120例甲状腺病理活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查前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之比为2.6:1,复查后为1:5.1.结论:经过对原诊断的重新评价,认为放松了甲状腺腺瘤的诊断而收紧了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造成本组腺瘤的过多诊断.

    作者:闫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DR双能量减影的肋骨成像与胸部成像的对比分析

    目的:讨论双能量减影时肋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例患者做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双能量减影,对双能量减影后胸廊的肋骨像与胸部的肋骨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例中肋骨钙化50例,肋骨破坏7例,肋骨骨折22例.胸廊肋骨及肋骨纹理均显示清晰,符合诊断要求.结论:胸部DR双能量减影对肋骨病变及膈下肋骨显示明显优于胸部肋骨像.

    作者:王章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电子泵下分时段镇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电子泵下分时段镇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一时段:术后0~18 h.2 mL/h;第二时段:术后18~42 h,1.8 mL/h;第三时段:术后42~48 h,1.5 mL/h.持续静脉泵注.结果:在获得同样的疗效前提下,试验组省药8.125%.药费对应减少.毒副作用对应减少.结论:电子泵下患者术后3阶分时段镇痛用药量少,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提高了性价比,有较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曲甲由;谷琦;孟桂英;朱云;徐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30例报告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30例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结果:30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54 min,平均住院时间7.5 d.术后并发症:尿潴留3例,阴囊积液1例,对症治疗均痊愈,无切口感染及液化.30例患者均随诊1~5年,无再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应作为治疗成人腹股沟复发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陈小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