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段发强;李晓波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1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及时治疗及护理,并对治疗时机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急性期内能得到及时诊治、主动配合治疗,视力由入院时的光感提高到0.2~0.5.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2h内及时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杨惠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工作中收治昏迷、休克、病情危重病人,检查多、化验多、复查多,而病人一般周围静脉穿刺困难,在进行抢救时,会耽误抢救时间,延误治疗.传统方法一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动脉采血,往往导致采血量不够或穿刺失败.为使病人在短的时间得到及时的治疗,节约时间,提高采血成功率,同时为了减轻因穿刺不成功带来的痛苦,我科2008 - 2010年共收治84例危重症病人,均从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率99%.
作者:陈晓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将13例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例)采用护肝、抗肝昏迷等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杜秘克联合氟哌酸、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杜秘克联合氟哌酸保留灌肠,可调节肠道菌群,使氨的产生和吸收减少,促进肝性脑病的好转.
作者:宋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护理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9-12~ 2011 -01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32例患儿.结果:32例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中好转27例,未愈3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减少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建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进行汉密尔度抑郁量表(HAMD)及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测定.结果:两组患者HAMD及WHOQOL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MD及WHO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侯晨辉;朱晓菡;林爱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介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对相关知识掌握、平均住院天数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不稳定心绞痛介入患者的应用中,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一种有计划、有预见的护理模式.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的一种高通量、大规模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新药 研发、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科学和军事医学等领域.本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在航空航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吴峰;陈良恩;李侠;詹皓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期间行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值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和丙泊酚组(P)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在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3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SDP、DBP、HR及BIS值的变化.结果:P组与E组在相同时点的BIS值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E组在Tl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均可使患者达到合适气管插管的BIS值,但丙泊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依托咪酯大.
作者:刘瑶;贾洪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的保健、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改的进一步深入,医院感染所导致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在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应强化对各种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管理.本文通过对本院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讨论,使医务人员掌握了检验科感染管理标准,明确了检验科消毒程序,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为医务人员及病人提供安全保证.
作者:吕长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的意义及作用.方法:通过提高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增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的应用.结果:增强患者应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患者感受到高水准的护理服务品质,提高病患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周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胸腔置管引流联合香菇多糖加顺铂与香菇多糖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9-07~2011 -06收治的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后,左侧胸腔先随机注入香菇多糖加顺铂或香菇多糖单药治疗,右侧胸腔则注入另一组药物治疗.1次/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侧胸腔积液的改善情况.结果:顺铂加香菇多糖组总有效率72.22%,香菇多糖组总有效率3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采用胸腔置管引流联合顺铂加香菇多糖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以较好的缓解肿瘤晚期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奕宇;邹文蕙;杨文;唐武兵;伍楚蓉;潘兴喜;张永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膜性肾病又称膜性肾小球肾炎,可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多种疾病,见于感染、系统性疾病、药物治疗以及恶性肿瘤.该病具有病程反复、慢性迁延的特点,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目前有多种学说存在,本文将从新的研究进展对其发病做一综述.
作者:张萍;杨丽南;汤锋;李凤娥;王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抢救与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011~04间收治的47例连枷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救治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连枷胸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胸壁外固定、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辅助,胸壁切开复位内固定),改善呼吸、循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愈45例,死亡2例,治愈率95.7%.结论:对创伤性连枷胸患者,恢复胸壁的稳定性,保持呼吸通畅,循环稳定积极治疗合并症,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伟;王勇;张振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大东区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定监督管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大东区26所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管理、卫生设施、从业人员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卫生许可证办证卒为96.2%,食堂布局流程基本合理的占50%.结论:加强学校食堂食品监督管理,完善卫生设施,保障广大师生的用餐安全.
作者:喻文俊;庄啟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短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试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血糖、血脂检测,比较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OGTT试验表明治疗后血糖水平控制理想,治疗后空腹血糖(FPG)、HbAlc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高血糖,可以较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作者:何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肿瘤标志物CA153、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9年124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分成两组,一组为无复发转移,另一组经CT、局部活检或再次手术证实为复发转移,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CA153及CEA水平.结果:复发转移患者与未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CEA、CA153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CEA、CA153阳性率与复发转移情况具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粱盛佳;卢奕宇;李月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某常驻边远山区部队官兵身心健康的现状,为制定针对官兵的身心健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康奈尔健康问卷(CMI)对388名山勤和后勤人员进行调查,用总分法与精神症状评分法两种方法计分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CMI低得分(总分0~14分),后勤组(96.45%)高于山勤组(88.45%),P<0.05;有躯体和精神障碍者(CMI总分≥30分,MR分≥10),后勤组5例(2.58%)低于山勤组18例(9.28%),P<0.05;躯体症状阳性者(AL分≥15),后勤组6例(3.09%),山勤组5例(2.58%),P>0.05,无显著差别.有精神障碍者(MR分≥10),后勤组10例(5.16%),明显低于山勤组28例(14.43%),P<0.01.分析各项阳性因子显示,精神健康方面问题的阳性回答指数多于身体症状的阳性回答指数,其中焦虑、紧张和抑郁等因子相关项目位于前三位.结论:山区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给予关注,需要科学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作者:许长涛;李为民;郑方;戴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患者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脑卒中的患病率已经从1992年的4.8%上升到2000年的12.8%[1].2008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第三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其中,脑血管病居第一位,占死亡人数的22.45%[2].卒中致残对患者产生心理应激,随后因社会功能障碍、经济损失及孤独感等导致患者陷入无助、绝望的处境,从而引发抑郁[3].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对康复缺乏信心,不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甚至不愿配合治疗.卒中后抑郁不仅严重困扰患者,给其造成精神痛苦,对脑卒中的治疗及康复进程亦造成显著影响,受到神经科和精神科医师的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神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亦日益深入,并有信心彻底治愈该病.
作者:邓超;葛北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诊手术,也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影响康复,因此,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往往对患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现阶段公立医院的经营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管理的视角提出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上可能发生的变化,探索应对改革的思路和做好准备工作.
作者:陈美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