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
实施整体护理是深化改革,使我国卫生事业与国际上先进的护理学科接轨的必由之路.其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的一切活动,终目的是使病人获得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程广红;孙永波;张颖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26岁,初产妇,晚期妊娠36+周.起病诱因:进食高脂饮食,胆囊炎、胆囊肿大1例.临床表现及体征:患者腹痛明显,难以忍受,以中上腹为重,同时伴恶心、呕吐,疼痛向腰背部和左肩部放射.
作者:李慧敏;赵福岭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肺结核的X线表现,旨在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对21例经临床证实为下肺野结核的X线平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肺野结核的X线平片表现为:17例表现为小片状或絮状致密影,边缘模糊;2例表现为大片状致密影,示有虫蚀样空洞;2例表现为薄壁空洞,周边示有斑点状、片状、索条状影即所谓卫星病灶.结论:胸部X线平片对下肺野结核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120例为对象,分别每日1次降纤酶10 u,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50 mL中静滴,10 d为1疗程.结果:治愈38例,好转26例,总有效率91.43%.结论:应用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起效快,疗程短,有效率高,无1例副作用发生.显示降纤酶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作者:谷艳;王代誉;夏彩秋;杨青兰;周萍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我院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5 d.结论:通过细致耐心的护理,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后的基本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闫玉萍;李双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纳可佳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对2009-03~10我院就诊的80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痊愈5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3.75%.结论:纳可佳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副作用少.
作者:汪帆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用于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在子宫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腔组织吸引管对80例不孕患者于月经周期25~28 d取子宫内膜细胞检验支原体病理检查(吸引管组).80例不孕患者于月经周期25~28 d常规诊刮子宫内膜检验支原体病理检查(诊刮组).结果:吸引管组子宫内膜阳性率60例占75%,MH5例占6%,病理报告40例,显示子宫内膜组织炎症改变30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子宫内膜腺体发育欠缺,2例未见子宫内膜;诊刮组子宫内膜感染支原体55例,占68.7%,MH4例占5%,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感染41例51%,正常子宫内膜31例,子宫内膜腺体发育欠缺7例,3例未见子宫内膜.结论:在不孕症子宫内膜取材中,宫腔组织吸引管具有无疼痛出血少的优点,比常规金属刮更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伟英;杨秀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化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经阴道超声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经诊刮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患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处二维图像呈低回声、蜂窝状或弥漫性不均质回声,CDFI示病灶及其周围可见红兰镶嵌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RI<0.4;化疗取得效果后病灶逐渐缩小,CDFI示病灶区血流信号明显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经阴道超声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评价化疗效果、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淑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多发于20~40岁中青年.临床以腹泻、腹痛、大便脓血黏液,反复发作不止为特征,病情缠绵,迁延难愈,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辨病属泄泻、腹痛、痢疾等范畴.笔者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配合外用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肠瘘是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性理功能紊乱[1].肠外瘘治疗中存在着治愈率低(30%~50%)[2]、费用贵、病程长等问题.自2004-01~2009-12共收治8例肠瘘患者,采取加强内环境及重要脏器功能监测、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肠内外营养等支持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黄雪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发生率高的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12期间收治50例异位妊娠患者.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7.69%,其中主要以输卵管妊娠为主;异位妊娠相关因素包括妇科炎性反应、多次孕产、盆腔手术、宫内节育器等.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的上升与人工流产、剖宫产和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增加有关.
作者:申英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冠心病心绞痛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40例收到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鑫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单用或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3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d;C组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钙,剂量同前.3组疗程均为16周.结果:3组的尿蛋白量和血脂均降低(P<0.01),C组尿蛋白降低幅度大于A组和B组(P<0.01,P<0.05),且C组的血脂改变程度优于A组和B组(P<0.01,P<0.05);3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均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良好作用,但两药合用较两药单用的肾保护作用更显著.
作者:吴英;张旭;宋一晨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窦性心律震荡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脏事件的关系,评价窦性心律振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脏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收集入选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律震荡的To、Ts指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To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组与无再发组比较,再发组To值高于无再发组,Ts值低于无再发组.结论:窦性心律震荡的指标在AMI患者及再发患者中都存在减弱现象,它们可以作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再发心脏事件危险性预测的指标.
作者:朱柏祥;李丽颖;邢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行放置支架输卵管宫角植入吻合术对于恢复输卵管通畅率,提高受孕率的临床意义.方法:35例输卵管近端实性梗阻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宫角植入吻合术,术中放置支架,术后保留支架15 d后取出.结果:术后6~12个月行子宫输卵管X线下造影拍片,均显示输卵管通畅,无1例发生输卵管再度粘接闭锁.术后1年随访,35例中1例输卵管妊娠,17例未孕,17例正常受孕.结论:腹腔镜下行放置支架输卵管宫角植入吻合术,对于输卵管近端严重梗阻患者术后明显改善输卵管通畅率,恢复输卵管功能提高术后受孕率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作者:柯贤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24岁,因婚后2年来正常性生活,未避孕,未孕,无任何不适,因而去多家医院就诊,超声均提示巧克力囊肿.2008-02-28来我院做进一步检查.
作者:荣桂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儿童心悸、胸闷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心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儿常规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23例(44.2%),未检出心律失常29例(55.8%).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45例(86.5%),未检出心律失常7例(1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心悸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认真地检查,细致地鉴别诊断,以免发生漏诊、误诊.
作者:王志宏;严颖煦;寻丽芹;殷明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用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用非透析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和K+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患者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共入选65例心肌梗死后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不应用除β阻滞剂外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中β阻滞剂选择富马酸比索洛尔,应用患者可耐受的大剂量或1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之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2.0 g静点,1次/d,共20 d.治疗前后分别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及左室射血分数并行统计学处理,3个月后再次随诊行Holter检查评价室早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早搏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心功能未见恶化倾向,治疗组病人无论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还是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3个月后病情无反复.结论:左卡尼汀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陈旧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作为辅助冠心病治疗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评价.
作者:杨龙;刘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餐饮加工过程中的原料、加工过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厨房的建筑设计等4个方面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空控制措施,达到清除、减少危害的目的.希望利用HACCP这套先进的管理方法,在餐饮业的卫生管理中发挥作用,提高餐饮业的卫生质量,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作者:李占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