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唐传中

关键词:骨创伤治疗仪, 创伤性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每次40 min,1次/d,10 d为1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骨创伤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8年我院传染病报告评估

    1 临床资料2008年度各科室共上报传染病136例,其中57例为门诊病例,76例为住院部临床科室病例,无漏报病例,报告率为100%.在报告的全部传染病病例中,结核病所占的比例大,占61.76%;

    作者:陈志伟;李骊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体位对无痛人流后苏醒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人工流产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18~35周岁门诊预约人流手术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观察组(Ⅱ组),Ⅰ组于手术结束后摇动手术台使病人呈半卧截石位姿势,Ⅱ组于术后仍保持术中的截石位,记录手术结束至病人可呼之睁眼的时间.结果: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结论:术后半卧截石位有助于缩短病人苏醒时间,加快手术台的周转.

    作者:刘丽英;王景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将碘造影剂注入颈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系统显影.以了解脑血管的形态、病变的血流、病变的血管的关系、病变的性质,并对占位病变定位.自2008-10以来为20例病人进行了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邹玉红;马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脐带脱垂的预防及处理(附11例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脱垂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5~2008-05间11例显性脐带脱垂临床资料.结果:11例显性脐带脱垂病例中全部剖宫产中止妊娠,发现脱垂距离胎儿娩出时间,9例不超过10 min,新生儿预后良好,1例为25 min,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1例并发胎盘早剥剖宫产1死婴.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脐带脱垂有利于降低围产儿病死率.

    作者:张风玲;贾建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消化性溃疡并发症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04-02~2008-11间贵州省肿瘤医院经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合并症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6例消化性溃疡中,消化道出血24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治愈.穿孔19例,1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治愈,6例行修补术;行穿孔修补术8例,其中胃溃疡合并穿孔3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5例;7例治愈,死亡1例.幽门梗阻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治愈.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外科手术治疗仍为重要及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献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小剂量奎硫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奎硫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6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奎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和单用组(单用帕罗西汀).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合用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当(P<0.01).结论:小剂量奎硫平联合帕罗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可增加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于永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优越性、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57例四肢骨折.结果:57例病例均获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3个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特别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污染重的开放性四肢骨折.

    作者:王广宏;魏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浅议脑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附197例临床分析)

    目的: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措施,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减少死亡率.方法:选择197例脑出血病例,根据翻阅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53例脑出血患者治愈,恢复了正常生活.结论:与其他脑血管病的鉴别相比,由于脑出血与脑梗死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因此两者鉴别很重要.在进行准确的鉴别后需要对病人实施有效的诊断方法,促进其恢复健康.

    作者:饶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异维A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附48例分析)

    目的:观察总结异维A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中的作用.方法:48例中,男39例,女9例,45例通过取疣组织作涂片用帕氏(PaPanicolaou)染色确诊,3例通过免疫组化法确诊,其中1例通过PCR、HPV、DNA扩增进一步证实.患者口服异维A酸胶丸(上海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g,2次/d;同时给予重组α-2b干扰素300万u,每晚睡前肌注1支,口服扑热息痛1片,连注射15次以后改为隔日1次,连用4个月(期间停用扑热息痛片).结果:异维A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总有效率79.2%.结论:异维A酸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顾德伦;李记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我院门诊中成药应用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在门诊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极抽取我院门诊处方,每月5 d(除外星期六、星期日2 d)进行统计,按金额排序法并结合DDDS对中成药使用情况全面分析.结果:总体上品种、金额分布较为合理.结论:通过正确的统计分析,掌握中成药的使用的频度和金额,为科室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马少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成分输血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在我院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2002~2008年使用全血及各种成分血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成分血使用率逐年提高,但血浆有滥用现象.结论:我院成分输血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血浆存在滥用现象,血小板,冷沉淀等成分需进一步提高使用有效率.

    作者:梁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药联用治疗霉菌性角膜溃疡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霉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病人经济情况随机分成3组,A组8例,应用斯皮仁诺+碘酊烧灼+达克宁霜点眼;B组8例,应用达克宁霜、制霉菌素混合点眼+碘酊烧灼+斯皮仁诺口服;C组9例,应用大扶康+斯皮仁诺+碘酊烧灼治疗.结果:A组好转3例,无效2例并行眼球摘除,治愈3例.B组治愈4例,好转3例,无效1例.C组治愈2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旦药物不能控制真菌感染,则早期行角膜移植.

    作者:于雪冰;梁斗立;顾若姝;熊壮;夏凤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川芎嗪加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自2006~2008年应用川芎嗪加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4例收到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忠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烧伤病房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也在不断增加.而烧伤专业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更决定了烧伤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接触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开放性伤口、接触多种抗生素等都会给烧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烧伤护士应充分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及潜在的危害因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加强预防和控制,使职业危害降到低限度,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秀华;陈素红;潘春丽;郭晶;李艳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配合和术后护理

    骨折内固定是指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后用一定的材料将骨折端维持对位的一种技术,是创伤骨科中常用的手术之一[1].内固定术可使手法不能整复的骨折移位和关竹脱位达到解剖眨位,有效的内固定可以防止骨断端的再移位,避免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功能得以良好的恢复.由于骨折切开内固定技术能使骨折复位,恢复血供,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并可使骨折附近主动无痛活动,从而使受伤肢体迅速恢复.对椎体骨折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选择良好的器材进行骨折内固定术也将有利于病人的康复[2].由于对骨折治疗观念上的改变,骨折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四肢及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

    作者:郎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与母婴安全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对实施健康教育与母婴安全项目工作有机结合的内容及结合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我县于2001年实施母婴安全项目开始,将健康教育与母婴安全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尝试,现对其效果作出初步评价.结果:通过村级保健员上门宣传,用生动的事例来说服教育,加之各种宣传方式的普及,孕产妇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结论: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才能使人们把卫生知识、信念、行为贯穿于预防保健和母婴安全工作中去.

    作者:赵春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LC测定硝本地平胶丸中硝本地平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查并建立测定硝本地平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ODS3柱(250 mm×4.60 mm,5 μm),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溶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加水1 000 mL溶解后用磷酸调pH=3.0)加辛烷磺酸钠适量,摇匀(65:35:3:0.13 g=V:V:V:W)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硝本地平的线性范围为4-100 μg/mL(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51%.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测定硝本地平胶丸的含量.

    作者:李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癌患者经化疗后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化疗后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帮助其恢复健康.方法:对212例肝癌疑似病例进行身体检查,采用甲胎蛋白(AFP)、影像学检查B超和CT肝扫描诊断方式对病例进行诊断.结果:经过诊断后由于患者AFP高于正常值且影像学检查异常,共有174被确诊为肝癌患者,需要进行肿瘤化疗手术.结论:肝癌是死亡率极高的癌症病种之一,患者被确诊为癌症之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医生在治疗期间应与患者多沟通,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避免造成患者病情加重而导致死亡.

    作者:林燕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整合素β-1对绒毛膜癌细胞耐药的影响

    目的:探讨耐药绒毛膜癌细胞粘附分子β-1整合素的表达以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寻找逆转耐药的途径.方法:采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R及耐足叶乙甙细胞株JEG,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癌细胞和耐药细胞β-1整合素的表达;MTT法、TUNEL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敏感细胞JER、耐药细胞JEG中均有β-1整合素的表达,但耐药细胞的β-1整合素表达总体水平高于敏感细胞(P<0.01);在敏感细胞及耐药细胞中加入纤维粘连蛋白FN其凋亡率与未结合FN的细胞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在敏感细胞及耐药细胞中加入抗β-1整合素抗体阻断细胞与β-1整合素的结合,同时加入纤维粘连蛋白FN,其凋亡率与只加入FN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耐药绒癌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增加,成为耐药表型;其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产生耐药;阻断其作用可以逆转肿瘤耐药.

    作者:孟盈盈;李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AM)的临床资料以指导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AM446例临床资料.结果:446例AM患者占同期妇科子宫切除的18.9%;平均年龄为(39.5±2.5)岁.90.6%为经产妇,82.5%有刮宫、人流术史,14.6%有剖宫产史.86.1%患者因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就诊,术前平均血红蛋白为(108.7±5.1)g/L,贫血者33.4%.75.1%有痛经,中、重度痛经占71.9%;性交痛者占15.7%.术前86.6%患者子宫增大.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1.2%;经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3.1%;血CA125测定阳性率63.1%.病理证实40.4%合并子宫肌瘤,48.2%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发现51.5%患者子宫及双附件与周围肠管或大网膜粘连.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392例开腹手术,43例腔镜下手术,30例行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11例经阴道手术.腺肌瘤剔除术16例(腔镜下手术13例),子宫楔型切除24例(腔镜下手术17例),单纯子宫切除术146例,子宫切除+单侧附件切除228例,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32例.38例AM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曾内美通或米非司酮或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其中28例达3个月以上,24例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23例停药2~3个月经周期痛经复发,月经过多者9例停药3个月经周期内月经量未增多.结论:刮宫、人流术、经产妇易患AM;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较痛经常见;病史询问、妇科检查、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血CA125测定有助诊断.子宫切除仍为主要手术方式,保留子宫及腹腔镜手术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于飞;刘正蓉;张玉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