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中
目的:探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血透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51例,在常规血液透析、强心、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6周后,以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应用倍他乐克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2周有效率为43.1%,应用6周有效率为66.7%.结论: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周玉珠;付松柏;陈丽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中,硝普钠用于中轻度颅内压升高患者控制性降压对脑代谢和颅内压的影响.方法:30例颅内压轻中度升高的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硝普钠降压;Ⅱ组采用硝普钠复合美托洛尔,每组15例.在持续静脉麻醉下行开颅手术,血压控制在62~70/40-45mmHg,持续70min.监测降压前后及过程中,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氧分压、颅内压、心率、血压变化.结果:丙泊酚全身麻醉下硝普钠降压不引起颅内压升高,脑氧代谢良好.复合应用美托洛尔,可以减慢心率,维持较低的颅内压,防止硝普钠停药后的反跳性高血压,而且硝普钠的用药量可以减少40%.结论:硝普钠复合美托洛尔实施控制性降压对神经外科病人具有脑氧代谢较好,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硝普钠.
作者:侯晓辉;于淼舒;张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出血型钩体病误诊为Ⅱ型肺结核的原因.方法:收集50例肺出血型钩体病误诊为Ⅱ型肺结核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出血型钩体病X线征象以两肺野外中带呈云雾状,小点状及小结节状和大片状模糊影,则以中下肺野明显,肺尖很少受累及.Ⅱ型肺结核以中上肺野内中带为主,并以双上肺野明显,肺尖常受累及.结论:肺出血型钩体病起病急,发展迅速,并有发热、全身酸痛、乏力,腓肠肌压痛明显,有疫水接触史,结合临床体征及X线征象进行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戴昆;潘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血浆内毒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定量动态比浊法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检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定量3.30±1.73pg/ml,定性全部为阴性;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内毒素945±2244.43pg/ml,定性阳性率为68.19%.经SPSS统计软件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组内毒素平均值差异显著(t=2.608,P=0.025),相关性分析表明定量动态比浊法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在0.01水平相关.结论: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有助于早期判断感染的细菌种类及是否存在内毒素血症,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付松柏;周玉珠;关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hem 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HI)病人因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多数是脑梗死病程中的自然事件,也可由抗血栓治疗引起,并常作为抗血栓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收治的8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薛伟书;薛鹏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男,65岁.因腹部胀痛6d,加重伴恶心、呕吐3d入院.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进食或饮水后加重,大便3-4次/日,3d前腹痛加重,呈阵发性,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部透视示:肠梗阻,查体:T37.5℃,P8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急性痛苦病容,腹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左上腹为甚,反跳痛(-),肌卫(-),全腹未扪及明显包块,全腹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入院后行胃肠减压,清洁灌肠,患者症状及体征未缓解.
作者:龙泰山;杨永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2005年8月间收治的1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损伤由单纯胆囊切除引起者10例(62.5%),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者4例(25.0%),其他腹部手术2例(12.5%).手术治疗优良率达75.0%.结论: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必须充分重视每1例胆囊切除术,充分认识潜在的危险性,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及其变异,严格掌握胆囊切除术及LC的指征;根据胆道损伤的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是预防的关键,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佳选择.
作者:周东平;陆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技术在乳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130例乳腺癌组织分别作抗原修复和未作抗原修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高压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中可显著提高阳性率,降低免疫组化的背景染色.结论: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法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抗原修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丽萍;徐彤;邱俊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9年来共收治妊高征病人56例,术前采取镇静、解痉、降压、利尿等治疗,麻醉中进行对症处理,保证了病人在麻醉中生命体征平稳过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元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历摘要2例患者,男,20,21岁,皮肤损伤均在躯干左、右旁侧.1例患者,女,20岁,皮肤损伤为右下肢内侧.既往史健康,化验肝功、胸部X透视、心电图正常.诊断带状疱疹.3例患者在静滴阿昔洛韦液0.9%氯化钠300ml+阿昔洛韦0.5g,滴注过程均无不良反应,滴注后12h,1例女患者出现头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胃肠不适感.另2例男患者分别在滴注后24h,前后出现为前额、两侧颞部持续头痛,不能入睡.
作者:邵碧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热性惊厥患儿的复发危险因素.方法:结合36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研究其复发因素情况.结果:复发共19例(53.0%),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及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P<0.01).结论:对有复发危险因素儿童应密切随访,一旦发热,及早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岳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胸腰段椎体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常合并脊髓损伤和脱位,伤重且复杂,致残率高,自2001年1月以来,收治此类病人23例,采用AF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吕德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20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5例,用中药治疗,连用两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结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作者:刘承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对150例胃镜检查时心电图(ECG)改变进行分析,分别进行术前、术中、术后ECG检查.现将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术前心电图情况及年龄的影响报告如下,并对心率、心律改变出现在胃傍晚抵达消化道的部位及其发生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于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血磷对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着重要作用,低血磷往往导致广泛的器官功能紊乱,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和内环境失衡,就78例SIRS患者血磷水平进行监测和统计,探讨血磷水平对SIRS患者的意义.
作者:廖海军;张中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我院2001-2004年912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在了解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延长寿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梁艳茹;陈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遥测心电监护是在较大范围内对多位受检者同时连续监测的装置,监护时间在24h以上.回顾性分析,旨在对该装置的临床应用加以初步探讨和评估.
作者:刘泽银;龙拥军;姚启坤;黄平;张开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47岁,因排尿困难、尿不畅、尿中断、滴尿15d,停止排尿2d,全腹疼痛1d,于2005.8.19日急诊入院、体查体温38.5℃,脉搏124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80/50-mmHg,腹部高度膨隆,未见肠型及需动波、全腹明显肌卫、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音弱,阴茎发育正常,无畸型、尿道口正常,前尿道近球部可扪及2.0×1.5cm硬块,不移动、局部压痛.腹穿抽出淡黄色血性液.B超提示:双肾无异常,平卧位腹腔大量液性暗清,膀胱充盈、壁光滑、后壁见10×6.5cm实质包块、边清、形态规则、基底宽、内回声均匀、无声形,不活动、暗区清、前列腺不清.CT提示:腹腔内大量积液、膀胱明显充盈,边缘光滑、后壁欠光整、膀胱内均匀高密度影,CT值82,X线片于相似尿道球部位置见1.8×1.3cm高密度影.
作者:齐少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0年2月-2004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16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Crassulaceae Rhodiola L)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全世界有90种,分布于喜玛拉雅地区、亚洲西部至北部,经我国、朝鲜、日本至北美洲.我国共计有73种、2亚种、7变种,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颁标准中的藏药标准WS3-BC-004中记载的红景天为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data),而可供药用红景天还有:狭叶红景天(Rkirilowii)、小丛红景天(Rdumulosa)等.该属植物的主要功效为活血止血、清肺止咳[2,3].临床上除可治疗风湿,类风湿等疾病外,还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日益深入,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此属植物,作者将文献报道红景天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张晓丹;余自云;张茹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