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人员应加强联系临床的主动性

许铁军

关键词:检验人员, 联系临床, 检验工作, 主动参与性, 知识水平, 临床诊疗, 医院工作, 医学检验, 检验医学, 检验事业, 检验结果, 工作质量, 反馈信息, 检验科, 转变, 专业, 科室, 解释, 辅助, 服务
摘要:长期以来,检验科在医院工作中都是处在一种辅助科室的定位上,与临床的联系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应付临床反馈信息的解释和检验结果的查询,检验人员对临床诊疗工作的主动参与性较低.随着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检验工作由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对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人员在不断丰富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努力提高诊疗和检验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临床和病人服务.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临床检验诊断系统》的应用与体会

    随着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临床诊疗对检验结果的依赖以及广大患者、健康体检者对检验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为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我科研制开发了<现代临床检验诊断系统>[1],并刻录成光盘.该系统共收集了1000多个检验项目及相关信息,适用于个人电脑和医院网络系统,具有内容丰富、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等特点.现就该系统的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忠玉;张阳根;江先海;胡永狮;李燕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644 Na+/K+/Cl-分析仪电磁阀故障一例经验介绍

    我科于1999年引进的美国康仁公司的644Na+/K+/Cl-分析仪,使用良好.该仪器的常见故障为定标失败导致无法进行分析,经过不断总结主要是管路、电极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近期却遇到一例由于电磁阀故障导致定标不稳定的情况,在处理过程中得到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作者:刘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IgG抗A(B)抗体四种方法检测比较分析

    高效价IgG抗A(B)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为了避免和减少HDN,我院把IgG抗A(B)的检测作为产前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抗人球蛋白法做为检测方法,聚凝胺试验(MPT)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及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常规使用,微柱凝胶试验(MGT)由于受某种条件的限制而仅在某些大医院使用,为了找到一种既快速又灵敏准确检测IgG抗A(B)的方法,笔者对四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顺秋;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诊断样本的质量(续二)

    表1提供了用于全血,血浆或血清测定常见生化项目中抗凝剂的作用.

    作者:刘扬;王玲;冯志刚;李忠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肝患者前S1蛋白与乙肝标志物联合测定临床意义的探讨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在人群中具有很高的感染率.HBV的衣壳蛋白包括S蛋白和前S蛋白,前S蛋白又分为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现巳证明前S1蛋白对HBV附着于肝细胞及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有人分别对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进行详细研究,认为前S1蛋白较前S2蛋白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作为病毒复制和判断病毒活动的指标.本文对303例HBV患者同时作前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测定,对两者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春明;梁秀芳;彭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按NYHA分级法随机选择60位CHF患者,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测定其入院当天血浆BNP浓度:选择30位健康成人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CHF组血浆BNP浓度为550.2±235.1pg/ml,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为38.2±22.9pg/ml,CHF组血浆BNP浓度较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P<0.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NY-HA Ⅰ~Ⅳ级血浆BNP浓度分别为216.2±168.6 pg/ml,412.9±301.5 pg/ml,638.3±505.3 pg/ml,1556.2±1037.4 pg/ml(各组间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随着心衰加重,血浆BNP浓度逐渐升高,与NYHA分级有正相关性.

    作者:王启哲;陈建军;王伟敏;蒋晓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评价

    目的对Test1快速血沉仪测定血沉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100例,分别应用Test1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Westergren)同时检测血沉(ESR),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两种方法的血沉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以及在Test1上检测ESR的重复性.结果Test1测定结果与魏氏法比较,血沉低值(ESR≤20mm/h)和中值(ESR>20~40mm/h)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血沉高值(ESR>40mm/h)时,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5;y=0.947x-1.91),重复性较好(CV=3.6%~8.4%).结论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低值和中值血沉快速、准确、可靠;对于血沉高值与魏氏法相比热有一定差异,应与魏氏法进行对比.

    作者:穆银玉;孙琦;何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院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旨在了解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将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院住院病人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2000年1月~2004年6月共分离到1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年的具体分布为:2000年5株,2001年10株,2002年15株,2003年65株,2004年上半年50株;呈逐年增加趋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种加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呈现高度耐药,对磺胺类药物(SMZ)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低,可作为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调整用药,提醒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毛盛尧;朱幼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机采血小板在外伤手术中的作用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的作用普通认同.但对用于严重创伤引起的急性大失血患者的抢救还不十分注重,因此,在以往的救治过程中,患者因急性大失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后引发DIC致死时有发生.笔者参与了本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外伤患者的抢救,对此作如下报道.

    作者:刘峰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台不同电解质仪测定钾、钠、氯的结果对比

    医院对疾病诊断、抢救、治疗监控或健康体检,常常离不开电解质分析.尤其钾、钠、氯测定,常被视为生命指标.目前,稍具规模的实验室多有两台或两台以上的电解质分析仪来测定钾、钠、氯,但必须注意各台电解质分析仪对同份标本测定值的一致性[1,2].为了提高本实验室两台不同电解质仪器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我们选取了80份新鲜血清同时在2台仪器上测定,以观察了解2台仪器的结果可比性.

    作者:钱亚琼;吴先华;潘峰;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A50与CA1500血凝仪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CA 50和CA 1500血凝仪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ICSH所制定的评价内容进行.结果以PT.APTT为例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5%,线性良好,r=-0.991,0.973.P>0.05准确性试验偏差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携带污染率都小于1.5%.结论CA 50与CA 1500血凝仪测定PT、APTT均符合要求CA 1500性能较CA 50好,更适合批量测定.而CA 50仪器费用低廉,适合急诊或标本量少的实验室应用.

    作者:张桔红;张凌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动态检测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动态变化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肺良性肿瘤和60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sIL-2R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CD3+、CD4+、CD4+/CD8+和NK细胞明显低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sIL-2R高于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术后第二天的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更低(P<0.01),sIL-2R迅速降低(P<0.01),至术后7~14天除sIL-2R外其它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28天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术前升高,sIL-2R接近术后2天水平(P>0.05);肺癌患者CD3+、CD4+水平无论早期或晚期均比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CD4+/CD8+比值只有晚期比对照组下降(P<0.01),早期与对照组相似(P>0.05);术后28天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CD3+、CD4+、CD4+/CD8+和NK细胞较剖腹探察组升高(P<0.01),sIL-2R明显降低(P<0.01).结论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NK细胞和sIL-2R的动态监测是反映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客观指标,对指导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郑翠英;蔡忠;张逊;艾静;囤玉玲;张连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产ESBLs细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报告探讨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Vitek药敏试卡法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ESBLs以及药敏结果的差别.方法256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药敏试卡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Vitek药敏试卡法检测ESBLs疑似假阴性菌进行确证试验验证,同时对25株产ESBLs细菌的感染患者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疗效监测.结果Vitek药敏试卡法ESBLs的检出率为21.87%(56株),K-B法检测结果与Vitek药敏试卡法专家修正结果差异显著(P<0.05).产ESBLs细菌不经修正的K-B法的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相吻合,CAZ的敏感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头胞噻肟CTX(P<0.05).结论对Vitek药敏试卡法检测ESBLs疑似假阴性菌应采用K-B法确证试验加以确认,国内分离的产ESBLs细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不应盲目采用NCCLS推荐标准加以修正,而应结合临床疗效如实报告Vitek药敏试卡法仪器结果或K-B法结果,同时对药敏结果进行注评.

    作者:余道军;周田美;董晓勤;窦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比较严重和常见的传染病,在我国,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率已达到10%到15%,是肝癌和晚期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每年死亡人数可达500000人[1].

    作者:胡晓琳;张海燕;焦连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6、sICAM-1的表达及CRP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1L-6)、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探讨它们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各级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CRP水平采用致敏乳胶增强免疫技术于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仪上作免疫浊度测定;IL-6、sICAM-1含量测定用ELISA方法.结果冠心病(CHD)组患者血清中CRP、lL-6以及sl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非CHD组(P<0.01),各级冠心病组之间CRP、IL-6及slCAM-1的水平比较分别呈现不同的意义.结论CRP、IL-6以及sICAM-1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以及病变程度的分析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建波;魏任雄;李文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重型再障1例

    我院于2003年8月30日至2003年10月16日成功救治1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重型再障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汪家驹;赵源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法测定OX-LDL,同时用酶法测定血脂、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TG、ApoB、及LP(a)较对照组增高,而HDL-C、ApoA1降低,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OX-LDL越高.结论血浆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显著相关,测定其水平对评价冠心病的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王绍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甲状腺疾病患者188例,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其血清β2-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β2-m含量T3、T4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3、T4不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有密切关系,提示血β2-m可作为甲亢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金池;陈林兴;姚映斐;陈泽钦;苏启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MEDONIC CA57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MEDONIC CA57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瑞典MEDONIC公司生产,适用于静脉全血或末梢稀释血的检测,提供WBC,RBC,PLT三项直方图,可准确测试16个项目.如今该机型国内仍在使用的医院较少,对于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排除的难度较大.由于维护和保养比较规范,我院自1996年开始使用至今,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分析,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供参考.

    作者:颜海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VCA-IgA检测的探讨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应用抗VCA-IgA抗体检测.方法对101例临床确诊的RA患者采取ELISA法检测VCA-IgA抗体及ARRAY 360 System全自动特定蛋白仪运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1例RA患者应用速率比浊法检测RF结果为98.74+179.14IU/ml,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果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②抗VCA-IgA抗体在RA患者中阳性率明显升高,用ELISA法检测VCA-IgA抗体发现在101例RA患者血清中有24例抗VCA-IgA抗体阳性,阳性率高为23.7%,明显高于SLE、SS、SSc和对照组(P<0.01),而SLE、SS、SSc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CA-IgA抗体的检测对RA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揭示VCA-IgA抗体在RA患者体内可能处于激活状态.

    作者:王外梅;谭立明;刘宁;李华;周卫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