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探讨

张金池;陈林兴;姚映斐;陈泽钦;苏启斌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 β2-微球蛋白类, T3, T4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甲状腺疾病患者188例,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其血清β2-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β2-m含量T3、T4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3、T4不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有密切关系,提示血β2-m可作为甲亢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DS-RA与CAA骨髓细胞学及组织学活检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特征,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5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作血象及骨髓像细胞学检查,并比较和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CAA组出血及三系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RA组;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AA组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下和巨核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RA组,而MDS-RA组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AA组.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鉴别手段,骨髓组织学活检能提高病态造血的检出率,尤其是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检测不仅为MDS-RA和CAA鉴别的主要指标,而且能为疾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苏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Clauss测定法和PT演算法比较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临床常用的凝血检测项目,其测定方法众多.我科使用CA-50 血凝仪检测Fg有Clauss测定法和PT演算法两种测定方法.现将两法测定结果作一比较.

    作者:刘琴;李志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CA50与CA1500血凝仪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CA 50和CA 1500血凝仪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ICSH所制定的评价内容进行.结果以PT.APTT为例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5%,线性良好,r=-0.991,0.973.P>0.05准确性试验偏差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携带污染率都小于1.5%.结论CA 50与CA 1500血凝仪测定PT、APTT均符合要求CA 1500性能较CA 50好,更适合批量测定.而CA 50仪器费用低廉,适合急诊或标本量少的实验室应用.

    作者:张桔红;张凌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是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通过对D-二聚体定量测定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赵林渔;刘志伟;吴小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按NYHA分级法随机选择60位CHF患者,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测定其入院当天血浆BNP浓度:选择30位健康成人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CHF组血浆BNP浓度为550.2±235.1pg/ml,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为38.2±22.9pg/ml,CHF组血浆BNP浓度较对照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P<0.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NY-HA Ⅰ~Ⅳ级血浆BNP浓度分别为216.2±168.6 pg/ml,412.9±301.5 pg/ml,638.3±505.3 pg/ml,1556.2±1037.4 pg/ml(各组间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可以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随着心衰加重,血浆BNP浓度逐渐升高,与NYHA分级有正相关性.

    作者:王启哲;陈建军;王伟敏;蒋晓颖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现代临床检验诊断系统》的应用与体会

    随着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检验项目日益增多,临床诊疗对检验结果的依赖以及广大患者、健康体检者对检验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为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我科研制开发了<现代临床检验诊断系统>[1],并刻录成光盘.该系统共收集了1000多个检验项目及相关信息,适用于个人电脑和医院网络系统,具有内容丰富、携带方便、使用简单等特点.现就该系统的应用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忠玉;张阳根;江先海;胡永狮;李燕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IgG抗A(B)抗体四种方法检测比较分析

    高效价IgG抗A(B)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为了避免和减少HDN,我院把IgG抗A(B)的检测作为产前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抗人球蛋白法做为检测方法,聚凝胺试验(MPT)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及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常规使用,微柱凝胶试验(MGT)由于受某种条件的限制而仅在某些大医院使用,为了找到一种既快速又灵敏准确检测IgG抗A(B)的方法,笔者对四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顺秋;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乙肝患者前S1蛋白与乙肝标志物联合测定临床意义的探讨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在人群中具有很高的感染率.HBV的衣壳蛋白包括S蛋白和前S蛋白,前S蛋白又分为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现巳证明前S1蛋白对HBV附着于肝细胞及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有人分别对前S1蛋白和前S2蛋白进行详细研究,认为前S1蛋白较前S2蛋白在病毒的致病机制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作为病毒复制和判断病毒活动的指标.本文对303例HBV患者同时作前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测定,对两者的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作者:刘春明;梁秀芳;彭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感染部位、AmpC酶的检测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征.方法用VITEK-AMS60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测定药敏结果,通过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部位广泛,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现象严重,表现为高耐药和多重耐药,但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另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耐药率极低,仅为0.8%.58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产AmpC酶21株,检出率为36.2%.结论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可作为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第四代头孢菌素可作为产AmpC酶菌株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药菌株的感染.临床实验室对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检测AmpC酶很有必要.

    作者:孟曙芳;艾芙琪;孔艺;王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肾脏病HBV-DNA定量检测

    我们收集了33例本院诊断为肾炎和肾病综合症同时乙肝标志物阳性患儿,采用FQ-PCR法对其进行HBV-DNA检测.

    作者:周红平;饶兆英;胡宝金;李荣珍;刘茂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评价

    目的对Test1快速血沉仪测定血沉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100例,分别应用Test1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Westergren)同时检测血沉(ESR),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两种方法的血沉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以及在Test1上检测ESR的重复性.结果Test1测定结果与魏氏法比较,血沉低值(ESR≤20mm/h)和中值(ESR>20~40mm/h)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血沉高值(ESR>40mm/h)时,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5;y=0.947x-1.91),重复性较好(CV=3.6%~8.4%).结论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低值和中值血沉快速、准确、可靠;对于血沉高值与魏氏法相比热有一定差异,应与魏氏法进行对比.

    作者:穆银玉;孙琦;何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崎病患者血清CRP、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意义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发热、粘膜炎、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和肢端改变为特征的急性血管炎,1967年由日本川崎首次报道.它在免疫方面的改变正逐渐被认识,免疫系统的高度活化,免疫损伤性血管炎是它的显著特征[1].

    作者:张玲英;洪华;彭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644 Na+/K+/Cl-分析仪电磁阀故障一例经验介绍

    我科于1999年引进的美国康仁公司的644Na+/K+/Cl-分析仪,使用良好.该仪器的常见故障为定标失败导致无法进行分析,经过不断总结主要是管路、电极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近期却遇到一例由于电磁阀故障导致定标不稳定的情况,在处理过程中得到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作者:刘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要点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例宫颈恶黑,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随访.结果5例平均39.6岁,临床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物;镜检示肿瘤细胞异型大,细胞形态多样而结构复杂,表现为痣样细胞、上皮细胞、梭形细胞或混合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MB45、S-100、Vimentin均显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S-100、HMB-45对恶性黑色素瘤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逐一排除.如能早期诊断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并予以氮烯咪胺(DTIC)为主的联合化疗及免疫疗法,有可能改善预后.

    作者:于晓红;魏宝秀;孙丽萍;张南;钟少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产ESBLs细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报告探讨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Vitek药敏试卡法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ESBLs以及药敏结果的差别.方法256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药敏试卡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Vitek药敏试卡法检测ESBLs疑似假阴性菌进行确证试验验证,同时对25株产ESBLs细菌的感染患者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疗效监测.结果Vitek药敏试卡法ESBLs的检出率为21.87%(56株),K-B法检测结果与Vitek药敏试卡法专家修正结果差异显著(P<0.05).产ESBLs细菌不经修正的K-B法的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相吻合,CAZ的敏感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头胞噻肟CTX(P<0.05).结论对Vitek药敏试卡法检测ESBLs疑似假阴性菌应采用K-B法确证试验加以确认,国内分离的产ESBLs细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不应盲目采用NCCLS推荐标准加以修正,而应结合临床疗效如实报告Vitek药敏试卡法仪器结果或K-B法结果,同时对药敏结果进行注评.

    作者:余道军;周田美;董晓勤;窦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癌患者血象骨髓象分析

    肺癌患者常伴发血液学异常,这些异常可以出现于癌症早期亦可在癌症全过程.为了研究肺癌的肺外血液学异常表现,我们对32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进行了分析.

    作者:周道银;凌励;王学;曲燕;陆志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MODS抗凝治疗中凝血因子X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ACL 200血凝仪连续监测(0,1h,24h,48h,96h)MODS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分别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后1h,24h,48h,96h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PT、APTT与用药前比较.结果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后1h,PT、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X活性明显下降;低分子量肝素维持量(第24h,48h,96h)时,凝血因子X活性各测定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用药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T、APTT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非常必要,且监测凝血因子X较监测PT、APTT更为有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是监测MODS患者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十分有用的方法.

    作者:章火祥;陈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恶性疟疾1例分析

    1一般临床资料患者李某,男性,26岁.四川省籍杂工.自述来深圳前曾在海南省东方市居住过.因畏寒、发热四天于2003年4月1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

    作者:罗国胜;冯春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及VEGF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再灌注24小时后移植治疗组经颈动脉移植体外培养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1周、2周、4周、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及VEGF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后1周时缺血区皮层即可见大量的微血管增生,2周时达到高峰,4周、12周时有所下降.1周、2周、4周、12周时移植组比对照组缺血区皮层微血管密度(MVD)明显增高,P<0.05;②大鼠脑缺血后1周及2周时缺血区脑组织中均可见大量的VEGF mRNA.阳性细胞,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皮层及血管周围的神经细胞,缺血后4周及12周对照组VEGFmRNA阳性信号很弱,而移植组VEGF mRNA阳性信号仍较强.结论MSCs可能通过促进微血管增生改善缺血区血运修复缺血区损伤组织,从而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

    作者:汪泱;邓志锋;宋书欣;赖贤良;涂伟;黄学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疑难的领域之一,本文从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间叶源性还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六个方面阐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作者:路名芝;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