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英;洪华;彭茜
结核病(肺市结核病和肺外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难以诊断的疾病,是我县乃至中西部地区较为多发的传染病,过去在诊断上主要依靠:胸片、痰涂片、PPD试验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自国外学者Lenzini在1977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各类结核病人的免疫反应很似连续光谱,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分离现象后,从此为结核病的血清免疫学检测奠定了基础,随着结核抗体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将我们引进的ELISA法和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各类患者血液及其它体液中的结核抗体的结果和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毛万成;陈明贵;李灿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患者不同病程期生化指标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摘抄,数据库录入,统计分析,同时对治愈和死亡病例分组统计,对比分析其特点.异常值界限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结果ALB低于参考值下限者达80%以上,死亡组终末期达低值.LDH升高者49%,均值274±116U/L,死亡组升高者达80%,均值449+196U/L.ALT、AST、γ-G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一般在参考值上限的1-2倍,治愈组与死亡组均值差距不明显,ALT升高者达61%,而AST、γ-GT升高者略低.治愈组恢复期各项酶指标尚未降至参考范围.葡萄糖治愈组平均值为6.13±2.47mmol/L,而死亡组为9.38+3.13 mmol/L.结论SARS患者不同病程期及治愈与死亡组其生化指标有明显差异,了解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对患者治疗及预后是有益的.
作者:李冬;王志富;焦连亭;沈扬;袁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旨在了解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该菌提供参考.方法将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院住院病人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2000年1月~2004年6月共分离到14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各年的具体分布为:2000年5株,2001年10株,2002年15株,2003年65株,2004年上半年50株;呈逐年增加趋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几种加酶抑制剂复方型抗菌药物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均呈现高度耐药,对磺胺类药物(SMZ)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低,可作为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调整用药,提醒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毛盛尧;朱幼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几种呼吸疾病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的变化.方法对107例呼吸疾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比较分析其病理变化在几种呼吸疾病中的意义.结果显示血浆蛋白C活性肺癌组(129.2+19.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18.9+17.1%)均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99.1±17.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组(102.3+18.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蛋白C的活性异常显著升高有利于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诊断.
作者:付向春;郭德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心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相关,是这类疾病的危险因子之一.血脂水平的高低(除遗传因素外)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由于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脂肪的摄入量明显增加.为了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人群的血脂水平现状,以便拟订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危险因子.
作者:杨旭峰;黄洪;秦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高效价IgG抗A(B)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为了避免和减少HDN,我院把IgG抗A(B)的检测作为产前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抗人球蛋白法做为检测方法,聚凝胺试验(MPT)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及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常规使用,微柱凝胶试验(MGT)由于受某种条件的限制而仅在某些大医院使用,为了找到一种既快速又灵敏准确检测IgG抗A(B)的方法,笔者对四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顺秋;庄爱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AST线粒体同工酶(m-AST)活性,了解血清m-AST活性与肝脏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82例正常人、33例慢性肝炎(CH)、19例重型肝炎(FH)病人血清用免疫抑制法和速率法分别测定m-AST和AST总酶活力,算出m-AST/AST比值.结果本法标准曲线y=1.088x-8.889,r=0.999.精密度试验结果为批内CV<3.71%、批间CV<3.91%、回收率96.3~104.6%,平均值100.5%.82例正常血清标本mAST值和m-AST/AST比值分别为1.1±0.4U/L和5.7±1.8%,33例慢性肝炎血清标本分别为82.6±30.9 U/L和26.1±22.5%,19例重型肝炎血清标本分别为152.9±29.5 U/L和30.5±25.2%,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血清标本之间m-AST值和m-AST/AST比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m-AST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还可间接反映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
作者:孙爱华;金玉琴;邵浙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甲状腺疾病患者188例,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其血清β2-m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血清β2-m含量T3、T4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T3、T4不高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β2-m含量与甲状腺激素有密切关系,提示血β2-m可作为甲亢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金池;陈林兴;姚映斐;陈泽钦;苏启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明确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int Ⅰ 1)、qacE△1-sul Ⅰ基因和质粒AmpC酶基因(AmpC MIR、AmpC DHA)存在状况.方法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该20株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和头孢西丁完全耐药,头孢吡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85.0%,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0.0%~90.0%之间,其余的耐药率在80.0%~95.0%之间.int Ⅰ 1、qacE△1-sul Ⅰ、MIR和DHA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9株(95.0%)、17株(85.0%)、17株(85.0%)、1株(5.0%).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int Ⅰ 1、qacE△1-sulⅠ和MIR基因携带率很高.在阴沟肠杆菌中检出intⅠ 1、qacE△1-sulⅠ以及质粒型AmpC MIR基因在我国大陆均属首次报道.
作者:黄支密;诸葛青云;糜祖煌;秦玲;陈榆;单浩;史伟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实验室认可(Laboratory ccreditation)逐渐成为医学(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热点话题,当我们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聆听了一次又一次的讲座后,对实验室认可的理解仍然处在朦胧之中.对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者或是检验科主任来说,针对实验室认可将为临床实验室带来多少益处?质量管理水平如何提高?应如何进行认可准备?实验室认可与实验室管理是何种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在默默地进行探索.通过参加实验室的认可过程,颇有些心得,以下个人观点与大家商榷.
作者:郭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重要手段,脱落细胞形态学实验是<临床基础检验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为了提高脱落细胞学实验课教学技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各类细胞形态特点,并为疾病的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的实验课教学实践经验作如下介绍.
作者:黄卫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Vitek药敏试卡法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ESBLs以及药敏结果的差别.方法256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Vitek药敏试卡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Vitek药敏试卡法检测ESBLs疑似假阴性菌进行确证试验验证,同时对25株产ESBLs细菌的感染患者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疗效监测.结果Vitek药敏试卡法ESBLs的检出率为21.87%(56株),K-B法检测结果与Vitek药敏试卡法专家修正结果差异显著(P<0.05).产ESBLs细菌不经修正的K-B法的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相吻合,CAZ的敏感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头胞噻肟CTX(P<0.05).结论对Vitek药敏试卡法检测ESBLs疑似假阴性菌应采用K-B法确证试验加以确认,国内分离的产ESBLs细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不应盲目采用NCCLS推荐标准加以修正,而应结合临床疗效如实报告Vitek药敏试卡法仪器结果或K-B法结果,同时对药敏结果进行注评.
作者:余道军;周田美;董晓勤;窦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作用后的终末产物,是体内血浆凝血因子活化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启动的首选分子标志物.通过对D-二聚体定量测定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赵林渔;刘志伟;吴小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发生的出血性疾病的作用普通认同.但对用于严重创伤引起的急性大失血患者的抢救还不十分注重,因此,在以往的救治过程中,患者因急性大失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后引发DIC致死时有发生.笔者参与了本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外伤患者的抢救,对此作如下报道.
作者:刘峰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临床病理学中疑难的领域之一,本文从肿瘤还是反应性病变、良性、交界性还是恶性、间叶源性还是其它、肿瘤分化方向(组织起源)如何、软组织肿瘤WHO分类如何以及怎样书写病理诊断报告六个方面阐述软组织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思路.
作者:路名芝;刘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们收集了33例本院诊断为肾炎和肾病综合症同时乙肝标志物阳性患儿,采用FQ-PCR法对其进行HBV-DNA检测.
作者:周红平;饶兆英;胡宝金;李荣珍;刘茂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院于2003年8月30日至2003年10月16日成功救治1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重型再障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汪家驹;赵源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特征,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5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3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作血象及骨髓像细胞学检查,并比较和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CAA组出血及三系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RA组;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CAA组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下和巨核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DS-RA组,而MDS-RA组病态造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CAA组.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鉴别手段,骨髓组织学活检能提高病态造血的检出率,尤其是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检测不仅为MDS-RA和CAA鉴别的主要指标,而且能为疾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苏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酵母菌、酵母样菌所致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不断增多,而其菌种鉴定结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为了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临床上急需一种方便、简捷的新技术代替传统的鉴定方法,为此,我们于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采用由美国Remel公司生产的RapID Yeast Plus系统对44株酵母菌、酵母样菌进行鉴定,并与传统的鉴定方法和显色培养基鉴定结果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承芳;李智华;秦玉凤;喻玉华;徐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一种以PNP-NAG为基质的全液体试剂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方法尿样中NAG作用于底物PNP-NAG水解游离PNP(对硝基酚),其生成速率与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结果该方法线性范围达200U/L,平均回收率为99.5%,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7%和4.3%.与CNP-NAG基质法有良好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Y=1.004X-0.084,r=0.9972.103例健康体检者尿样NAG活性参考范围为:1.33~11.17U/gCr(x+2s).结论全液体稳定试剂(PNP-NAG基质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结果可靠的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周午琼;王向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