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提高病案质量的体会

杨文萍;李宏海;宋先旭

关键词:提高, 病案质量, 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提高病案质量的体会.方法:通过对我院病案室2011年管理的450份病案的病案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对我院病案室2011年1年所存档的450份病历质量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严重影响病案质量的问题[1]进行科学的改进,使我院病案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通过对于存档病案的病案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影响病案质量的相关因素,对于影响病案质量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其改进经验值得借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6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的48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里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的烦躁、哭闹及疼痛程度,干预组患儿术后发生率为52%,而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率为10%.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小儿阑尾切除术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苏醒期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手术质量,使患儿安全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春阳;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研究视黄醇结合蛋4(RPB4)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研究对象,其中冠心病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RPB4水平,测量身高,体重,腰臀比值(WHR),血压等,并采集记录相应生化数据: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酯酰甘油 (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冠心病组血浆RPB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82±15.88),(36.60±12.20),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WHR,SBP,TG,hs-CRP,FPG,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RBP4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血清标志物.

    作者:郭继芳;孔繁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合用药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开瑞坦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1mL/次,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1.25mL/次联合吸入,每晚一次,对照组给予美敏伪麻溶液口服治疗.两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可同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3d、7d、15d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等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治疗后3d、7d、15d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头晕,对照组有1例嗜睡,1例口干,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雾化吸入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起效迅速,症状缓解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曹巧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短期恢复对屈光和眼轴的影响

    目的:建立凹透镜诱导的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观察视环境的改变即离焦与近视形成后的短期恢复对豚鼠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的影响,以及巩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7D的凹透镜离焦14d天建立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检测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变化,光镜和电镜进行巩膜胶原纤维形态学观察,苦味酸特殊染色进行巩膜胶原半定量.结果:实验眼的后极部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变大,小直经纤维增多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异常,离焦诱导近视眼形成后去除镜片、经过2d的恢复,近视度数下降,进一步证实短期视环境改变即可引起屈光度变化,但眼轴长度没有改变.巩膜形态学观察见离焦性近视眼豚鼠后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巩膜变薄.电镜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小直径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染色显示I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后极部,实验眼I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排列紊乱.结论:实验性近视眼的形成是巩膜异常重塑的过程,Ⅰ型胶原的改变是近视眼巩膜重塑的重要因素,但是巩膜重塑导致的眼轴伸长短期内不能恢复.

    作者:田晓丹;徐艳春;范春雷;张福生;王宇恒;徐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白内障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致盲性眼科疾病之一,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晶状体任何结构部位的浑浊被称作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是一种常见的白内障,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态势,ARC防治工作将会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对于近年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近况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李娟;王冬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专科护生毕业论文质量伪劣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专科护生毕业论文质量伪劣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55份专科护生毕业论文书写内容进行分析,分类统计出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伪劣的原因,从而探讨改进教学的方法及对策.结果:455篇专科护生毕业论文质量伪劣的主要因素为格式不规范210篇;抄袭、剽窃他人文章125篇;概念不明,内容空洞255篇;文理不清,用词矛盾198篇;案例过于简单、敷衍210篇;创新意识差,墨守成规365篇;数据错误,疏漏多155篇;缺乏逻辑,离题较远123篇;论文语言不畅,过于直叙189篇;字数不够,过于简单98篇.结论: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多方位检测,也是学生进行再学习与提高的一个过程,认真对待专科护生毕业论文的书写即可提高护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提升护生对科研护理的开拓.

    作者:朱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科术后伤口感染96例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造成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4386例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96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将感染的发生概率以及与感染相关的治疗用药、个人资料以及其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概率为2.19%,其中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大于3h、Ⅲ类切口、住院时间超过2周者、下肢骨折、年龄大于60岁者、并发基础疾病3种以上者、术前有其他感染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者,这些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与患者治疗用药、个人基本资料以及其他情况关系重大,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予以足够地重视,严格把控各环节质量,降低感染率.

    作者:刘正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静脉留置针操作前告知在手术室应用

    目的:探讨病人在手术室进行操作前告知改善病人紧张的心理,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减少护患矛盾、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方法:对我科手术病人952人进行静脉留置针及保护性约束操作前告知和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手术病人952人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及操作前告知,病人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医生及护士完成手术.结论:针对手术病人在手术室特殊环境及现代护理理念的不断提高,通过操作前告知可使病人消除紧张的心理更好的配合手术.

    作者:刘丽丽;杨冰;刘君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辛伐他汀早期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69)和对照组(n=60),实验组在对照组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2周为一个疗程,随访30天,观察指标:(1)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和心电图,进行疗效判定;(2) 总胆固醇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 主要心脏事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和)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片的用量及心电图检查进行疗效判定时,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实验组出院30 d内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能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虹;李兆芝;李鹤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10-03~2012-12间收治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62例异位妊娠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为(74.3±12.4)min,术中出血量为(72.1±8.6)mL,住院天数(5.3±1.3)d,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进一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M)以及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复合切除术(LUAO-M)三种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三组患者各82例,分析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情况、并发症、感染情况、术后排气、住院时间,经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a,观察患者月经缓解情况、肌瘤有无复发、子宫恢复状况以及有无发生闭经,并对处于月经中期的患者检测其雌激素水平.结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比较,三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比较,LM组显著优于AM组,而LUAO-M组,则优于LM组与AM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闭经率及血雌激素水平比较,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情况,AM组优于LM组,而LUAO-M组优于AM与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复合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较佳方法,保留子宫安全性高,此术式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颜和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1~2011-12来我院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两组共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的观查发现治疗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给低P<0.05.结论:联合抗凝治疗可以更有效的治疗心源性脑梗塞,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都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成年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02~2012-05收治的60例成年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均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法,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分别给予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均少于B组(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肘关节Cassebau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x2=8.024,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联合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成年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效果理想,且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肘关节功能恢复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志波;白龙;陈亮清;陈科明;叶军;钟俊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SiO2包覆壳层对Y2O3: Yb3+,Ho3+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提高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的方法.方法:采用St(o)ber方法,将SiO2壳层包覆在Y2O3:Yb3+,Ho3+纳米粒子表面;采用TEM、XRD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表面包覆前后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结果:纳米粒子表面包覆SiO2壳层会改善Y2O3:Yb3+,Ho3+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结论:结论:SiO2包覆的Y2O3:Yb3+,Ho3+纳米粒子可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物应用于医学诊断.

    作者:吕强;祖国美;吴英俊;曹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孕期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对孕期进行全面、全程、个体化的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提出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孕期营养管理模式.方法:对600例孕妇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孕妇(n=300)给予营养管理,对照组孕妇(n=300)不参加营养管理、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两组孕妇是否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比较两组孕妇剖宫产、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颅内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对孕期进行全面、全程、个体化的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孕妇自身及避免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的发生,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大意义,从而这种营养管理模式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周秀春;邵冰心;赵坚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导乐分娩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总结适于推广应用的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方法:选取2009.2-2011.6月间入院分娩选择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且头盆相称的初产妇共360人,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乐陪伴分娩并于第二产程同意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对照组采用家属陪伴分娩,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普遍能耐受分娩阵痛.结论:导乐陪伴分娩第二产程中自由体位不仅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并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同时完善了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使产妇经历了愉快而健康的分娩过程.

    作者: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可能作为治疗癫痫的新思路

    癫痫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神经性疾病之一,是致死率和致残率主要的因素,在海人酸(kainic acid,KA)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中,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并存在线粒体超微结构改,研究中表明慢性癫痫中存在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线粒体生物能量学和氧化应激具有神经元保护功能和改善癫痫的功能.现就对于近年来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对于影响神经性疾病的研究近况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王云枫;金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市场的现状,表明黑龙江省在我国滑雪市场的主导和领先地位正受到威胁和挑战,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在分析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市场份额下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后,提出相应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以期克服和打破黑龙江省滑雪市场遇到的困难和瓶颈.

    作者:曹承;苏贵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09-05~2011-05期间住院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68例,将68例HSP患儿分为有肾损害组34例和无肾损害组34例,对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变量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两组HSP患儿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检测41项指标中,有11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年龄、皮诊反复发作>3次、消化道出血、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剧烈腹痛程度、WBC比值、SD、PDW等因素;从两组单变量分析结果中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年龄、反复皮疹、消化道症状、ALB、LDH 是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反复发作的皮疹、消化道出血及腹痛是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加强监测,早期积极治疗,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作者:占宏卓;严鸿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计生中心妇科疾病普查检测HPV、LCT的作用和意义

    目的:探讨计生服务中心妇科普查加做HPV、LCT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 2011-04~2011-06在本中心进行妇科普查的929人加做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有异常者行阴道镜病理检查,并与传统使用的妇科普查加做宫颈刮片检查宫颈疾病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LCT检查和HPV检测确定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LCT阳性检出率为2.05%(19/929);HPV感染率为10.56%(98/929),其中CIN Ⅲ 4人,原位癌1人,浸润癌1人; HPV检查和LCT检查、阴道镜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宫颈刮片检出率5.71% (53/929),P<0.05.结论:HPV、LCT用于体检人群可大大增加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可以弥补现阶段体检中仍在广泛使用的宫颈刮片的不足,减少漏诊,提高普查质量.

    作者:邓根香;朱志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