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提高病案质量的体会

杨文萍;李宏海;宋先旭

关键词:提高, 病案质量, 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提高病案质量的体会.方法:通过对我院病案室2011年管理的450份病案的病案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对我院病案室2011年1年所存档的450份病历质量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严重影响病案质量的问题[1]进行科学的改进,使我院病案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通过对于存档病案的病案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影响病案质量的相关因素,对于影响病案质量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其改进经验值得借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病因,总结TOB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以期加深对TOB的认识,能更好的服务于TOB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结果:中老年是TOB的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危险因素(53.1%),其次为心脏病,常见有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等和糖尿病,有少部分患者有动脉炎和高脂血症史,也有部分患者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史;突然眩晕伴视物旋转、呕吐是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继发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模糊、昏睡、浅昏迷等;眼球运动障碍;双瞳孔散大或呈椭圆形;记忆障碍;偏瘫;少数患者出现偏盲和小脑共济失调.CT和MRI影像数据表明:TOB患者的中脑或丘脑合并小脑、颞叶、枕叶等部位梗死.结论:TOB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原发性高血压是TOB常见危险因素(P<0.05);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可为TOB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脑疝是TOB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对症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戴永锋;梁红斌;陈捷;李炯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合用药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开瑞坦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并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1mL/次,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1.25mL/次联合吸入,每晚一次,对照组给予美敏伪麻溶液口服治疗.两组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可同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3d、7d、15d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咳嗽等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治疗后3d、7d、15d观察组患儿咳嗽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头晕,对照组有1例嗜睡,1例口干,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雾化吸入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起效迅速,症状缓解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曹巧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践研究

    目的:为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理念的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提高中职护生学习效果.方法:通过在牡丹江市卫生局所隶属的各大医院进行了周密细致的临床调研,确定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教学项目,然后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结果:实施教学改革后,两组学生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学生对该门课程改革满意度(P=0.019)、学习项目的认同度(P=0.0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适宜于中职护生学习<护理学基础>课程,该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鲁俊华;关红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5例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探讨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文献资料并结合病例分析主动脉后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结果:腹主动脉对左肾静脉形成一较深的压迹,近段肾静脉管径增粗,呈哑铃状,后汇入下腔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的影像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丽;李为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在全麻插管诱导前静注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苏醒和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患者4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 例.治疗组在全麻插管诱导前5 min 静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等量0.9% NaCl.结果:治疗组苏醒期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期躁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术后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好、苏醒期躁动少.

    作者:金莲锦;李罡;胡春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收治、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未发生脑积水的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根据积液程度和位置,对观察组30例患者分别行保守治疗4例,经皮穿刺引流17例,钻孔引流3例,及脑室-腹腔分流6例,观察疗效.结果:危险因素:患者年龄、GCS评分、血肿位置、蛛网膜下腔出血、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治疗疗效: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无死亡,其中26例颅内压均降至正常水平,4例颅内压力明显降低,19例硬膜下积液消失,11例硬膜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脑积水是去骨瓣减压后常见并发症,可针对临床可控因素做相应预防措施;去骨瓣减压后脑积水的治疗方式较多,尚无统一标准,根据患者积液程度和位置合理选择疗法为临床有效应对策略.

    作者:梁奕添;黄伟雄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06~2011-09收治的16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损伤小,无电切综合征情况发生;术后3~7d拔除置留尿管,49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均在1~2周后自行改善;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大尿流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剩余尿流量及前列腺体积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祝存海;叶昶;王进恩;宋勇波;刘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在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住院及门诊76例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连续3个月的观察,其中对观察组(38例)实行强化教育;对照组(38例)实行常规教育.结果:第3个月末ALT、HBV-DNA定量、HBeAg转阴率、乙肝知识积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3个月强化教育后,观察组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均P<0.01).结论:强化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促进肝功恢复,降低HBV-DNA水平,提高HBeAg转阴率,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惠琦;刘金丽;田桂元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于文化机制的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模式研究——英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责任回归启示

    借鉴社会与大学组织整合的相似性,从英美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责任回归得到启示,构建基于文化机制的高校教育质量监控模式,提高育人质量.

    作者:刘海君;郝进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提高普外科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的体会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普外科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的方法.方法:普外科对影响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通过对普外科大量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进行长期的分析,并对普外科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对于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付诸实施,整改后有效的提高了普外科核心制度的质量,取得明显的效果,其分析的结果可进行推广.

    作者:李宏海;杨文萍;宋先旭;公长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5例心肺复苏的院外及院内急救分析

    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外急救和院内急救的心肺复苏进行分析,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06~2011-12于医院内和医院外接受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35例,其中24例在院外接受心肺复苏急救,11例在院内接受心肺复苏急救,对这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并分析影响急救的相关因素.结果:院外急救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4.17%,有效率为8.33%,院内急救患者复苏成功率为9.09%,有效率为18.18%,两组复苏有效患者急救时心脏骤停时间均不超过6min,6min内复苏有效率显著好于6min外复苏有效率(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心脏骤停时间 3min是救治的黄金期.

    作者:徐少华;张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直肠癌骨转移全身骨扫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癌骨转移的特点及核素骨显像的价值,熟悉并进一步了解直肠癌骨转移的相关特点及规律,并对其早期诊断、临床分析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静注99mTc2MDP(亚甲基二膦酸) 925~1110 MBq (25~30 mCi),嘱患者饮水800mL,大约3h之后再行排尿,然后对患者进行前后位全身核素骨扫描显像,本次实验选用SPECT仪,再配用低能高分辨平行孔型准直器,能峰140 keV,窗宽20 %,扫描速度由胸部计数确定.结果:显示直肠癌骨转移率为10.53 %,好发部位为腰骶椎以下部位,少发部位与多发部位相当.结论:直肠癌骨转移的部位不同,全身骨显像对结直肠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温义成;刘静;吴亚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孕期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对孕期进行全面、全程、个体化的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提出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孕期营养管理模式.方法:对600例孕妇进行分组治疗,实验组孕妇(n=300)给予营养管理,对照组孕妇(n=300)不参加营养管理、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两组孕妇是否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比较两组孕妇剖宫产、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贫血、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颅内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结论:对孕期进行全面、全程、个体化的营养指导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孕妇自身及避免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的发生,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大意义,从而这种营养管理模式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周秀春;邵冰心;赵坚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6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的48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里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的烦躁、哭闹及疼痛程度,干预组患儿术后发生率为52%,而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率为10%.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小儿阑尾切除术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苏醒期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手术质量,使患儿安全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春阳;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瑞芬太尼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12~2012-12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其中39例患者术前采取全凭静脉麻醉,作为观察组,39例患者术前采取静吸复合麻醉,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HR、DBP、SBP和SPO2值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气腹后HR、DBP、SBP和SPO2值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分别为(11.22±4.52)min和(7.48±2.5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100%.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提供了更稳定的血液动力学和快速的麻醉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09-05~2011-05期间住院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68例,将68例HSP患儿分为有肾损害组34例和无肾损害组34例,对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变量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两组HSP患儿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检测41项指标中,有11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年龄、皮诊反复发作>3次、消化道出血、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剧烈腹痛程度、WBC比值、SD、PDW等因素;从两组单变量分析结果中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年龄、反复皮疹、消化道症状、ALB、LDH 是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反复发作的皮疹、消化道出血及腹痛是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加强监测,早期积极治疗,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作者:占宏卓;严鸿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对上述4种乳腺癌亚型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与比较.

    作者:杨潇;龙汉安;肖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等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及创新探讨

    高等学校教师的绩效管理是整个高校管理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高等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目标出发指出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当前问题.提出并妥善处理教师评估的结果对策和建议.高校管理者要懂得引入创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和有效途径.高校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良好顺畅的绩效考核沟通渠道来对绩效管理提供保障.

    作者:俞春利;王志刚;史丽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SiO2包覆壳层对Y2O3: Yb3+,Ho3+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提高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的方法.方法:采用St(o)ber方法,将SiO2壳层包覆在Y2O3:Yb3+,Ho3+纳米粒子表面;采用TEM、XRD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表面包覆前后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结果:纳米粒子表面包覆SiO2壳层会改善Y2O3:Yb3+,Ho3+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结论:结论:SiO2包覆的Y2O3:Yb3+,Ho3+纳米粒子可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物应用于医学诊断.

    作者:吕强;祖国美;吴英俊;曹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短期恢复对屈光和眼轴的影响

    目的:建立凹透镜诱导的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观察视环境的改变即离焦与近视形成后的短期恢复对豚鼠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的影响,以及巩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7D的凹透镜离焦14d天建立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检测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变化,光镜和电镜进行巩膜胶原纤维形态学观察,苦味酸特殊染色进行巩膜胶原半定量.结果:实验眼的后极部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变大,小直经纤维增多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异常,离焦诱导近视眼形成后去除镜片、经过2d的恢复,近视度数下降,进一步证实短期视环境改变即可引起屈光度变化,但眼轴长度没有改变.巩膜形态学观察见离焦性近视眼豚鼠后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巩膜变薄.电镜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小直径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染色显示I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后极部,实验眼I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排列紊乱.结论:实验性近视眼的形成是巩膜异常重塑的过程,Ⅰ型胶原的改变是近视眼巩膜重塑的重要因素,但是巩膜重塑导致的眼轴伸长短期内不能恢复.

    作者:田晓丹;徐艳春;范春雷;张福生;王宇恒;徐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