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提高病案质量的体会

杨文萍;李宏海;宋先旭

关键词:提高, 病案质量, 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提高病案质量的体会.方法:通过对我院病案室2011年管理的450份病案的病案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对我院病案室2011年1年所存档的450份病历质量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严重影响病案质量的问题[1]进行科学的改进,使我院病案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通过对于存档病案的病案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影响病案质量的相关因素,对于影响病案质量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其改进经验值得借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致痫大鼠NGF的影响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组织的神经生长因子NGF (nerve growth factor)变化.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将其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和灵芝孢子粉组.灵芝孢子粉组和模型组用PTZ(35mg/kg)进行腹腔注射;正常组用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灵芝孢子粉组在灌胃的同时给灵芝孢子粉;其余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以生理盐水灌胃.灌胃之后每天对动物进行观察,并记录是否发生癫痫以及持续的时间,以连续5d出现Ⅱ级以上痫性发作作为癫痫的点燃标准.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NGF免疫反应性.结果:灵芝孢子粉组和模型组实验动物全部达到点燃标准.模型组:海马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灵芝孢子粉组:NGF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灵芝孢子粉能有效降低癫痫大鼠的NGF过度表达,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以减轻对癫痫大鼠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损害,起到了抗癫痫作用.

    作者:赵春霞;郝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础医学概论》课程非医学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教学思考

    <基础医学概论>是为高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医学基础必修课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对非医学专业学生开展了本门课程的问卷调查,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本课程与自我专业相关性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的课程认知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升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学素质的目的.

    作者:王莞;陈培;杨旭芳;冯华;滕艳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病因,总结TOB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以期加深对TOB的认识,能更好的服务于TOB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结果:中老年是TOB的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危险因素(53.1%),其次为心脏病,常见有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等和糖尿病,有少部分患者有动脉炎和高脂血症史,也有部分患者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史;突然眩晕伴视物旋转、呕吐是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继发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模糊、昏睡、浅昏迷等;眼球运动障碍;双瞳孔散大或呈椭圆形;记忆障碍;偏瘫;少数患者出现偏盲和小脑共济失调.CT和MRI影像数据表明:TOB患者的中脑或丘脑合并小脑、颞叶、枕叶等部位梗死.结论:TOB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原发性高血压是TOB常见危险因素(P<0.05);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可为TOB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脑疝是TOB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对症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作者:戴永锋;梁红斌;陈捷;李炯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等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现状及创新探讨

    高等学校教师的绩效管理是整个高校管理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高等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目标出发指出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当前问题.提出并妥善处理教师评估的结果对策和建议.高校管理者要懂得引入创新的绩效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和有效途径.高校需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良好顺畅的绩效考核沟通渠道来对绩效管理提供保障.

    作者:俞春利;王志刚;史丽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导乐分娩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总结适于推广应用的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方法:选取2009.2-2011.6月间入院分娩选择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且头盆相称的初产妇共360人,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乐陪伴分娩并于第二产程同意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对照组采用家属陪伴分娩,观察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普遍能耐受分娩阵痛.结论:导乐陪伴分娩第二产程中自由体位不仅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并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率,同时完善了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使产妇经历了愉快而健康的分娩过程.

    作者: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09-05~2011-05期间住院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68例,将68例HSP患儿分为有肾损害组34例和无肾损害组34例,对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变量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两组HSP患儿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项目,检测41项指标中,有11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年龄、皮诊反复发作>3次、消化道出血、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剧烈腹痛程度、WBC比值、SD、PDW等因素;从两组单变量分析结果中选取有统计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年龄、反复皮疹、消化道症状、ALB、LDH 是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反复发作的皮疹、消化道出血及腹痛是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加强监测,早期积极治疗,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作者:占宏卓;严鸿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可能作为治疗癫痫的新思路

    癫痫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神经性疾病之一,是致死率和致残率主要的因素,在海人酸(kainic acid,KA)颞叶癫痫大鼠模型中,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增加,并存在线粒体超微结构改,研究中表明慢性癫痫中存在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线粒体生物能量学和氧化应激具有神经元保护功能和改善癫痫的功能.现就对于近年来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对于影响神经性疾病的研究近况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王云枫;金玉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基于文化机制的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监控模式研究——英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责任回归启示

    借鉴社会与大学组织整合的相似性,从英美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责任回归得到启示,构建基于文化机制的高校教育质量监控模式,提高育人质量.

    作者:刘海君;郝进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成年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3-02~2012-05收治的60例成年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均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法,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分别给予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和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均少于B组(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肘关节Cassebaum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x2=8.024,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选择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联合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成年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效果理想,且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肘关节功能恢复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志波;白龙;陈亮清;陈科明;叶军;钟俊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市场的现状,表明黑龙江省在我国滑雪市场的主导和领先地位正受到威胁和挑战,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在分析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市场份额下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后,提出相应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以期克服和打破黑龙江省滑雪市场遇到的困难和瓶颈.

    作者:曹承;苏贵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短期恢复对屈光和眼轴的影响

    目的:建立凹透镜诱导的豚鼠离焦性近视眼模型,观察视环境的改变即离焦与近视形成后的短期恢复对豚鼠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的影响,以及巩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7D的凹透镜离焦14d天建立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眼模型,检测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变化,光镜和电镜进行巩膜胶原纤维形态学观察,苦味酸特殊染色进行巩膜胶原半定量.结果:实验眼的后极部巩膜变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间隙变大,小直经纤维增多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异常,离焦诱导近视眼形成后去除镜片、经过2d的恢复,近视度数下降,进一步证实短期视环境改变即可引起屈光度变化,但眼轴长度没有改变.巩膜形态学观察见离焦性近视眼豚鼠后部巩膜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巩膜变薄.电镜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小直径胶原纤维增多,成纤维细胞形态不规则.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染色显示I型胶原主要分布于后极部,实验眼I型胶原纤维密度减少,排列紊乱.结论:实验性近视眼的形成是巩膜异常重塑的过程,Ⅰ型胶原的改变是近视眼巩膜重塑的重要因素,但是巩膜重塑导致的眼轴伸长短期内不能恢复.

    作者:田晓丹;徐艳春;范春雷;张福生;王宇恒;徐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半枝莲多糖对S180肉瘤转移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半枝莲多糖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小鼠右腋部皮下接种S180荷瘤小鼠腹水后分组培养,分别注射低、中、高量的半枝莲多糖提取物,计算抑瘤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VEGF的含量.结果:通过本研究项目,半枝莲多糖对S180肉瘤转移有抑制作用,并且通过研究血清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来探讨其抗肿瘤转移的机制.结论:半枝莲多糖能够减少肿瘤组织周围及小鼠体内VEGF的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作者:张自丽;张雪薇;宋高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全麻气管插管患者,ASA I~Ⅱ级,每组20例.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1mL);Ⅱ组地佐辛5mg;Ⅲ组地佐辛10mg.观察记录注药前(T1)、注药后10min(T2)、诱导后(T3)、插管后1min(T4)、3min(T5)、5min(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T1比较,在T3时三组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在T4时,I组的SBP、DBP、HR均较T1明显升高(P<0.05),而Ⅱ组、Ⅲ组几乎无变化(P>0.05);与I组比较,III组SBP在T5,T6时刻明显降低(P<0.05),而II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10min静注地佐辛5mg、10mg均能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但静注地佐辛5mg时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作者:李万木;邾立国;武圣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01~2011-12来我院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联合抗凝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两组共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的观查发现治疗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给低P<0.05.结论:联合抗凝治疗可以更有效的治疗心源性脑梗塞,在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都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SiO2包覆壳层对Y2O3: Yb3+,Ho3+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提高纳米粒子上转换发光的方法.方法:采用St(o)ber方法,将SiO2壳层包覆在Y2O3:Yb3+,Ho3+纳米粒子表面;采用TEM、XRD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表面包覆前后其上转换发光性能.结果:纳米粒子表面包覆SiO2壳层会改善Y2O3:Yb3+,Ho3+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强度.结论:结论:SiO2包覆的Y2O3:Yb3+,Ho3+纳米粒子可作为生物荧光标记物应用于医学诊断.

    作者:吕强;祖国美;吴英俊;曹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致病基因分析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本病是一种进行性视力减退、夜盲和视野缩小及眼底视网膜色素沉着的遗传性眼病.病情发展缓慢,预后不良,是视网膜变性中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丧失和进行性感光细胞退化,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世界范围发病机率1/3500,我国发病机率1/3784,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作者:孙丽红;张春玲;林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06~2011-09收治的16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损伤小,无电切综合征情况发生;术后3~7d拔除置留尿管,49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均在1~2周后自行改善;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大尿流量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剩余尿流量及前列腺体积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祝存海;叶昶;王进恩;宋勇波;刘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提高普外科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的体会

    目的:研究如何提高普外科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的方法.方法:普外科对影响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通过对普外科大量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进行长期的分析,并对普外科疑难病历讨论记录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对于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付诸实施,整改后有效的提高了普外科核心制度的质量,取得明显的效果,其分析的结果可进行推广.

    作者:李宏海;杨文萍;宋先旭;公长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30岁以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26个饮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1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13项,保护因素5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8项因素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其中危险因素7项,主食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OR=5.053)、经常食用油炸食品(OR=5.690)、偶尔食用芦笋(OR=9.390)、经常食用咸菜(OR=3.779)、经常食用螃蟹(OR=1.653)、经常食用牡蛎(OR=2.416)、经常食用烧烤(OR=9.999)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1项,经常食用粗粮是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改善饮食习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可预防或减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作者:关宝生;白雪;周宪君;祝丽玲;王佳淇;尹相林;邱洪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6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干预组的48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里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的烦躁、哭闹及疼痛程度,干预组患儿术后发生率为52%,而对照组患儿术后发生率为10%.干预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小儿阑尾切除术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苏醒期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手术质量,使患儿安全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胡春阳;张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