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红霉素、布地奈德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

谢晓辉

关键词:罗红霉素, 布地奈德, 哮喘, 咳嗽变异型
摘要: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观察组(28例)罗红霉素150mg,2次/d,口服:吸入布地奈德(商品名:普米克都宝)400~800ug/d.对照组(28例)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400-800ug/d.二组均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罗红霉素疗程为2周,治疗期间均不全身应用激素,均接受哮喘的知识宣教与管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肺功能(FEV1、FVC、PEF)及远期随访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布地奈德与罗红霉素联合治疗,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和症状明显改善,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说明罗红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枸杞多糖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关注.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rosis,As)是冠脉事件、脑卒中事件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直接原因.枸杞多糖是从名贵中药枸杞子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活性成分,它们的抗氧化功能、免疫调节功能等在糖尿病和肿瘤的治疗中已初见成效,有实验证明它在降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也有一定作用.本文就目前枸杞多糖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琦;李志强;崔忠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MMP-7与MMP-9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直肠癌中 MMP-7 和 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20 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MMP-7和MMP-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MP-7 和 MMP-9 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MMP-7和MMP-9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MMP-7、MMP-9的表达与肿瘤进展有一定关系.可被视为反映直肠癌生物侵袭性的有价值的标志物.

    作者:李海林;朱颖钊;范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脑卒中病人鼻饲的护理与体会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急性期常见昏迷,球麻痹不能自行进食,为保证营养素及药物定时供给,通常在发病后24~72h内插入鼻饲管进行鼻饲,鼻饲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的必要手段.下面将针对脑卒中病人鼻饲时置管的方法、鼻饲液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及吞咽康复护理体会进行综述.

    作者:刘云;何莉;姜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用中药联合别嘌呤醇、贝诺酯治疗3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并与单独应用别嘌呤醇、贝诺酯治疗的31位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1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许秀杰;邵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论高校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作为高校的追求目标和治校理念,是高校自身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梁忆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法测定阿奇霉素的含量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具有15元的氮杂内酯(azaac-tone)环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化学结构上系在红霉素A内酯环的9a位内插一个含有取代甲基的原子,经修饰后成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与红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作用.

    作者:石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巴洛沙星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巴洛沙星是国内外正在进行深入研究的新型、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有效对抗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感染性疾病.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极具市场开发潜力.本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赵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枸杞多糖(LBP)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来进一步探讨 LBP 治疗A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 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自然消退组、高刺量LBP组、低剂量LBP组,每组10只.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自然消退组及两组LBP组前10周均喂饲普通饲料+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在后10周,自然消退组喂饲普通饲料,高剂量LBP组与低剂量LBP组分别喂饲普通饲料+20mg/kgLBP(高剂量组)和 10mg/kgLBP(低剂量组).在第20周末,分别测量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第20周一次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自然消退组Tch、TG、HDL-C、L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LBP组与自然消退组比较,Tch、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而高剂量LBP组与低剂量LB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MMP-2和VEGF在AS斑块中呈阳性表达.对比于自然消退组,MMP-2和VEGF在两组LBP组中表达明显减少.结论:LBP不仅能够降脂,它还可以减少MMP-2和VEGF在AS斑块中的表达,这说明LBP能够对AS斑块性质产生影响,由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潘秀丽;代海萍;关跃;姚丽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做好文书处理工作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

    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是实现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

    作者:宋淑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罗红霉素、布地奈德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和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对照治疗方法,观察组(28例)罗红霉素150mg,2次/d,口服:吸入布地奈德(商品名:普米克都宝)400~800ug/d.对照组(28例)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400-800ug/d.二组均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罗红霉素疗程为2周,治疗期间均不全身应用激素,均接受哮喘的知识宣教与管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肺功能(FEV1、FVC、PEF)及远期随访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布地奈德与罗红霉素联合治疗,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和症状明显改善,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说明罗红霉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肠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近年呈上升趋势,侵袭和转移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后,突破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组成的结构屏障,才能向周围组织侵袭或进入血循环及淋巴系统从而进一步向远处转移.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侵犯到周围组织中.作为侵袭转移第一步骤,细胞脱落与聚合、黏附与去黏附贯穿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的始终.金属蛋白酶、黏附分子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己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作者:郭尚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环苯扎林的合成研究

    目的:探讨合成环苯扎林的简捷有效的方法.方法:首先以二苯并环庚烯酮为反应物进行溴化反应可产生溴代二苯并环庚烯酮,可再经三乙基胺直接得到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酮.以1,3-二溴丙烷为起始物制得溴磷化合物(3-溴-三苯基磷丙烷)后,再以双甲基胺处理可得3-N,N-二甲基-三苯基磷丙胺随后以胺基钠作用所产生的红色的魏悌希试剂再与5H-二苯并[a,d]环庚三烯-5-酮进行双键合成反应,即可得到产物环苯扎林.结果:通过魏悌希反应进行会聚式合成可得到纯度95%,产率76%的环苯扎林.结论:本方法原料易得,总收率高,是理想的工业化生产路线.

    作者:袁晓环;关成坤;杨旭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眼压测量是眼科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是青光眼临床诊断的主要手段和依据,也是一些眼部手术后早期检查方法之一.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NCT 在青光眼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眼压升高也是青光眼术后、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手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测量眼压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石晶;孙宇丁;李静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运用全概率公式对疾病进行相关性分析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界在原来的实验与观察基础上,辅助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各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当中,通过分析疾病间的相关性,帮助医生决定在治疗过程中是分别施治还是共同施治,为患者疾病的治疗节省了时间.本文笔者通过数学学科的全概率公式,对两种疾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作者:丁岩峰;夏蔚;李秋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现高血压患病率已超过1.6亿人,而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病率的10%以上[2].分析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外源因素;继发性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控制困难.处理顽固性高血压的对策包括:排除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排除外源性因素的干扰;寻找可能存在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等.

    作者:张丽霞;毕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

    目的: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胫骨外露临床效果.方法:2003-05~2007-06,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对35例胫骨外露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术后35例皮瓣全部成活.23例皮瓣经8个月~3年随访,皮瓣质地、色泽与周边组织相似,无臃肿,行走和体力劳动后皮肤无破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手术切取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潘宝君;孙承东;寻之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85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上述指标与三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TNM 分期仍是目前判断胃癌预后的主要的临床指标,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也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游朕;刘彤;孙会群;赵洪林;李树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过度肥胖患者伴有尿路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附20例报告)

    从2003-04-2007-10,我院碎石科共治疗过度肥胖患者伴有尿路结石20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思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p16、p53和 c-erbB-2 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16、c-erbB-2 和 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膀胱癌组织中p16、p53及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75例膀胱癌中p16、p53及 c-erbB-2 的阳性率分别41.3%(31/75)、44.0%(33/75)和40.0%(30/75),p16和 c-erbB-2 蛋白在膀胱癌中的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意义(P<0.05),p53和 c-erbB-2 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密切的关系(P<0.01).77.3%(58/75)肿瘤有上述蛋白的阳性表达,其中53.3%(40/75)的肿瘤同时有多个蛋白的阳性表达.结论:肿瘤的多因素分析比单因素分析更有价值,癌基 c-erbB-2 和抑癌基因p53、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及协同作用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姚少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展性的血管炎症病变.目前AS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由于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是AS形成的重要步骤.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存在于内皮细胞膜上,受致炎因子刺激增加,在体内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根据目前 VCAM-1 在AS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 VCAM-1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

    作者:崔忠慧;李志强;吴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