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综合征2例报告

高山林

关键词:血液透析,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综合征
摘要:1 病历摘要例1:女,62岁,乏力3年伴胸闷2 d入院.既往慢性肾炎病史7年,发现高血压5年,无其他疾病史.坚持服用肾复康、百令胶囊、北京降压0号,血压平稳.查体:T 36.5℃,P 90次/min,R 20次/min,BP 175/85 mm Hg(1 mm Hg=0.133kPa),贫血貌,眼睑水肿;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散在哕音,心率9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肿瘤坏死因子-α仪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其心肌酶谱(cTnI、CK、CK-MB、AST、LDH)及TNF-α表达水平,并监测其心律失常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TNF-α水平与心肌酶谱表达呈正相关(P<0.05),TNF-α仪表达与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Lown分级呈正相关(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TNF-α水平较其他部位梗死患者高(均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TNF-α表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存在一定关系,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多的患者其TNF-α表达水平高.

    作者:肖华;陈志坚;廖玉华;程翔;郭和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以6例TTP患者的五联征和血浆疗法为主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例TTP患者五联征俱全,以神经、精神征象和血小板减少为突出,外周血中检出红细胞碎片,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6例患者均接受血浆疗法,其中5例联用糖皮质激素,2例联用长春新碱.5例存活,1例死亡.治疗后4~22 d起效,神经、精神征象好转,血清LDH和血小板计数渐趋正常.结论 五联征诊断有临床实用性,但需与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作鉴别.早期应用血浆疗法对大多数TTP患者有效,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继红;王学文;翟勇平;于亚平;刘海宁;唐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与时间、季节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0例AMI患者根据昼夜发病时间分为8个时间段(23:01~2:00、2:01~5:00、5:01~8:00、8:01~11:00、11:01~14:00、14:01~17:00、17:01~20:00、20:01~23:00).1年分6个月份段(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11~12月).每周按天计.根据年龄分为2 组:<60岁组,≥60岁组.比较各时间段和各组发病人数及百分比.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①2组AMI昼夜发病高峰在5:01~11:00,发病率为27.9%,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均P<0.01).<60岁组发病未呈现明显高峰时段,≥60岁组发病率在8:01~11:00达到高峰.②1周内发病情况:2组在星期二有一个显著的发病高峰.③1年内患者的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2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均P<0.05).结论 AMI的发生与时间、季节密切相关.掌握AMI发病的时间规律,在心脏事件出现高峰前加强监控,可降低AMI的病死率.

    作者:郭路芬;程姝娟;彭亚光;颜红兵;赵冬;洪昭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导管术后急性肺栓塞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急性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介入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诊断急性肺栓塞5例,其原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2例,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厉颤动)2例,大隐静脉曲张1例.肺栓塞发生时间从介入术后24 h到2 d,患者在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时发生;肺栓塞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4例通过肺同位素通气/灌注显像确诊,1例临床诊断;4例经溶栓或抗凝治疗好转,1例死亡.结论 心导管术后肺栓塞发生并非罕见,致死率高,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春萍;田巍;林雪;陆慰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创面不置引流临床分析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创面放置引流物已定为常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200例,术后创面放置引流物100例,100例术后创面不置引流物.观察2组术后疼痛、切口水肿、吞咽刺激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报告如下.

    作者:贺房勇;沈香荣;张国志;赵鹏;陈建立;李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4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根治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颅内动脉瘤46例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结果 术前状态Ⅰ、Ⅱ级31例无死亡,Ⅲ、Ⅳ级15例中死亡3例,病死率6.52%.死亡原因为脑干功能衰竭及消化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脑血管痉挛致脑梗死者5例.随访1~3年,Hunt Ⅰ、Ⅱ级31例中优22例,良9例;Hulit Ⅲ、Ⅳ级15例中优2例,良3例,差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 积极明确诊断,选择合适适应证,术中避免动脉瘤破裂,夹闭后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术后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是应用本术式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措施.

    作者:周国平;马进显;童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农药与肿瘤发病的研究现状

    农药自问世以来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有关农药的负面影响也层出不穷.如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残留期过长,一些有机磷农药品种急性毒性过高,农药的环境荷尔蒙效应导致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发育和行为异常.

    作者:代小秋;李明;袁聚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综合征2例报告

    1 病历摘要例1:女,62岁,乏力3年伴胸闷2 d入院.既往慢性肾炎病史7年,发现高血压5年,无其他疾病史.坚持服用肾复康、百令胶囊、北京降压0号,血压平稳.查体:T 36.5℃,P 90次/min,R 20次/min,BP 175/85 mm Hg(1 mm Hg=0.133kPa),贫血貌,眼睑水肿;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底散在哕音,心率9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腹平软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高山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前肺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术前肺功能与微创肺癌切除术后肺部主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胸外科接受微创肺癌切除术的22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肺功能参数为用力呼气第一秒呼气容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结果 227例肺癌患者,行单侧全肺切除48例,肺叶切除169例,肺段/楔形切除10例.23例患者于术后出现了肺部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0.1%(23/227),其中3例死亡;55例(24.2%)胸腔引流超过7 d.发生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93.23±21.64)%和(94.77±20.00)%,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79.09±22.28)%和(85.21±19.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引流延长及主要并发症呈负相关(P=0.04),Logistic回归分析示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引流延长及主要并发症的OR值为0.985(P=0.093).结论 微创肺癌切除术前肺功能测定仅能预测一部分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DLco对预测术后肺部主要并发症和延迟拔除胸管有意义.

    作者:阙呈立;李简;李雪迎;李小玲;罗义萍;赵桂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机环境中言语训练治疗声带小结

    目的 探讨微机环境下言语训练矫治声带小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6例职业嗓音工作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8例,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88例,在微机环境下应用Dr.Speech软件言语训练矫治.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的声学测试参数基频、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声门能量的值并进行分析.喉动态镜下观察声带小结的形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分别有33.0%和27.3%的患者声嘶减轻,36.4%和33.0%声带小结减小;3个月后分别有52.3%和35.1%的患者声嘶减轻,59.1%和39.8%的患者声带小结减小.且治疗3个月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机环境下言语训练矫治发音障碍可有效治疗声带小结.

    作者:刘辉;汪贺媛;刘莉莎;杨莉萍;蔡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儿童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儿童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HBV宫内感染21例及宫内未感染25例脐血IFN-γ、Ⅱ-4并追踪检测其1周岁时外周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指标及IFN-γ、IL-4水平.结果 出生时,宫内感染组及未感染组IFN-γ[(12.23±2.41)与(12.91±2.38)ng/L]及IL-4[(21.37±2.13)与(21.14±2.15)ng/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儿童1岁时HBsAg阳性,抗HBs≤10 mIU,免疫失败.宫内未感染组及免疫有效组IFN-γ水平增加高于免疫失败组[(39.05±6.92)、(36.21±6.45)、(23.40±4.1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IL-4增加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6 ±9.01)、(28.53±8.49)、(26.51±4.67)ng/L,P>0.05].结论 新生儿细胞因子水平低下,1岁时1型细胞因子分泌不足可能是宫内感染HBV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星;蒋艳敏;秦雪;李敏清;朱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70例疗效观察

    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我们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鼻出血7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付兴华;张再兴;张萍;邓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误诊再手术分析(附28例报告)

    甲状腺癌并不少见,占全身肿瘤的0.2%~1.0%[1].国内外报道术前误诊率约达50%[2].现对1990年5月至2004年4月术前术中误诊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白延霖;郭亚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96例HIE患儿于急性期进行PAF及血小板数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其分布宽度(PDW)测定,恢复期进行复查,了解其动态变化.结果 ①HIE患儿急性期血PA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血PAF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恢复期中重度HIE患儿PAF仍高于对照组.②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总数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1),MPV和PDW较正常儿明显增高(P<0.01).恢复期BPC、MPV和PDW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PLT随HIE病情加重而降低(P<0.01),而MPV和PDW则随病情加重而增大(P<0.01).结论 动态观察HIE惠儿PAF及血小板参数,可判断HIE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洪艳;刘煜敏;李慧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阿霉素逆转人红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DR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与阿霉素对肿瘤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影响.方法 体外诱导、扩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效应细胞,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与其耐药靶细胞K562/ADR进行共培养,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相对含量和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RT-PCR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结果 阿霉素对K562和K562/ADR的IC50分别为(0.68±0.04)μmol/L和(66.23±4.38)μmol/L;K562/ADR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为97.43倍;经CIK细胞联合阿霉素处理48 h(效靶比1:5、ADR 1.1 μmol/L)后,IC50为(32.15±0.79)μmol/L,联合逆转倍数为2.06倍.细胞内的阿霉素相对含量增加的同时Pgp表达降低.mdr-1基因mRNA相对表达值也呈下调趋势.结论 CIK细胞联合阿霉素可增加化疗药物阿霉素对耐药靶细胞K562/ADR的敏感性,提高耐药靶细胞内的阿霉素浓度,有效下调mdr-1基因及Pgp的表达,使CIK联合阿霉素对多药耐药的逆转效果得以显现.

    作者:蒋东霞;胡杰英;杨晓博;徐虹;何琳;买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挠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使用T形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按AO分类标准:B2型4例,B3型7例,C1型6例,C2型9例,C3型2例.均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人工骨.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12.5个月(4~20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2.9%.结论 T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内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特点,适合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

    作者:孙明宏;刘昌福;唐贺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丁酸钠对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NDRG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食管癌EC 9706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丁酸钠溶液按1 g/(kg·d)于肿瘤周围皮下注射,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裸鼠移植瘤NDRG1蛋白表达情况.对照组同等条件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 丁酸钠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抑瘤率为3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酸钠治疗组裸鼠移植瘤NDRG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酸钠可能通过上调NDRG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食管癌EC 9706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

    作者:尹惠卿;张岚;高冬玲;贺付成;张云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手指血管球瘤5例临床分析

    血管球瘤又称球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良性骨肿瘤.约有75%的血管球瘤发生于手部,其中以手指甲下为常见[1].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5例手指血管球瘤,现将其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黄伦涛;张树桐;胡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诊断及治疗

    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是少见的胸部外科急症,病情复杂,早期不易确诊,常延误治疗.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天敏;王培霞;聂晓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侧脑室前后角微创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YL-1型血肿微创穿刺针于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31例,以传统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治疗同类疾病30例为对照组,对2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穿刺组手术时间平均33 min;18例单、双侧脑室血肿清除90%以上;其余13例血肿清除50%~90%,术后明显好转和好转25例,与对照组相比血肿清除效率、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YL-1型血肿微创穿刺针于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尿激酶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创伤小、清除积血迅速、缩短脑室出血后继发性病理损害过程、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等优点,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斌;杭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