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勇;曹丹阳
目的 探讨改良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方法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320例手术患者行改良低位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三级评分法评定其效果.结果 臂丛阻滞麻醉后,有效率为98%,显效率100%.5例患者出现霍纳综合征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结论 改良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惠军;吴志峰;刘保平;金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对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10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4例,对照组51例,观察术后72~96 h的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和住院天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70 ml,皮下积液、积血率为3.7%(2/54),明显低于对照组120 ml和15.6%(8/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缘坏死率为3.7%(2/54),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0.7%(49/54),而对照组为15.6%(8/51)和70.5%(36/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住院天数为16 d,明显低于对照组(23d).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并能显著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8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放疗结合化疗、手术加化疗、单纯化疗治疗;化疗方案为足叶乙甙联合卡铂,对不同分期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83例中总的完全缓解(CR)率为60.0%,全组患者生存时间7~60个月,中位生存期16.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1~60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0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4.7%、16.8%、13.4%、4.5%.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应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化疗方案以卡铂、足叶乙甙(CE)为主,治疗4~8个周期.
作者:董桂兰;要瑞莉;王晓红;邹国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前各级病变中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环氧合酶-2及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4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36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8例及食管鳞癌32例中的表达.结果 食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癌组环氧合酶-2、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二者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 环氧合酶-2和VEGF在食管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中及食管鳞癌中表达异常增高,提示二者的表达增高与食管癌的多阶段演变过程相关,环氧合酶-2和VGEF可能成为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和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并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邢国兰;王立东;齐义军;范宗民;李吉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特征、诊断、病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小儿胆道穿孔的临床资料,评价诊治效果.结果 入院后24 h内确诊率为90.91%,7例合并胰胆合流异常,7例合并胆总管囊肿,经引流术和Ⅱ期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胰胆合流异常是小儿胆道穿孔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存在胰胆合流异常、胆总管扩张、感染的患儿可能更容易出现胆道穿孔.腹腔穿刺检查能显著提高自发性胆道穿孔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段栩飞;周诗琼;罗正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出现心脏病变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315例颅脑损伤后出现心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表现和治疗的效果.结果 315例颅脑损伤中,心脏病变的主要表现分别为心动过速(315)、心肌缺血(290)和心律紊乱(278).18例死于严重心肌缺血,1例死于严重心律紊乱,其余296例心脏病变得以纠正.结论 心脏病变是颅脑损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其中主要是心动过速,其次为心肌缺血和心律紊乱,治疗中要根据不同病变给予不同处理.
作者:王满;魏瑞琐;王立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C-344T、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入选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例,正常人281例.提取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dⅢ)方法检测多态性.结果 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间CYP11B2C-344T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ndⅢ多态性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indⅢ(-)基因型增多.结论 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作者:班安然;杨长春;李庆祥;于本章;吴海英;刘国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浅静脉戴戒术在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45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40条肢体小腿酸胀沉重感均消失或明显改善,6条肢体溃疡于2~8周内愈合,2条肢体湿疹样改变脱屑,皮肤变光滑,1例遗留有足踝部轻度凹陷性水肿.28例行股浅静脉彩超检查Valsalva试验见瓣膜返流0级或1级.结论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只要正确选择病例,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于春林;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戎建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QT间期离散度(QTID)及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ICD)对尿毒症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估价值,了解透析前后QTID及QTICD的变化,研究透析对心肌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尿毒症且除外其他心肌损伤疾病患者及65例肾功能正常者进行体表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其心电图的QTID和QTICD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尿毒症规律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的QTID及QTICD予以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QTID及QTICD与肾功能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后QTID及QTIC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QTID可以作为尿毒症心肌病的评估指标之一;透析治疗对心肌电生理稳定性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龙香菊;李栋;林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4例);选健康人85例为健康组.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限盐、低钠饮食、适当锻炼、减轻体重、口服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25 mg,3次/d,口服,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肱动脉内径及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卡托普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FM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治疗后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②卡托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可以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王国利;宋月霞;王希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甲酰四氢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联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L-OHP+5-Fu/CF方案及5-Fu/CF方案化疗4个周期以上,评定其疗效及毒性.结果 L-OHP+5-Fu/CF组有效率45.5%,明显高于5-Fu/CF组的22.5%(P<0.05),毒副反应轻,以外周感觉神经异常为主.结论 L-OHP+5-Fu/CF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优选方案.
作者:张力;任必勇;刘必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52Cf中子腔内照射结合外照射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49例直肠癌患者首先用252Cf中子腔内照射,4~5 Gy/次,1次/周,共治疗4次,总剂量16~20 Gy;中子治疗后第2天用60Co-γ射线盆腔外照射,2 Gy/次,4次/周,总剂量45~50 Gy.结果 ①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血便89.5%完全消失,10.5%明显减少;排便困难85.7%缓解;肛门坠胀、疼痛85.2%完全缓解,14.8%明显减轻,疼痛缓解率100%.②近期疗效:完全缓解30.6%,部分缓解38.8%,无变化26.5%,进展4.1%.③生存率:1年生存率95.5%,3年生存率46.7%,5年生存率20.8%.④放疗并发症:直肠急性放射损伤1级59.2%,2级22.4%;膀胱急性放射损伤1级12.2%;直肠晚期放射损伤1级22.4%.结论 252Cf中子腔内照射结合外照射治疗直肠癌,症状改善明显,近期疗效好,放疗并发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赵环宇;张维铭;王科明;徐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诱导化疗结束后用rhIL-11(1.5mg/d)皮下注射,连用14 d;对照组50例,为同期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不给予rhIL-11治疗.对比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短,输注单采血小板数量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水肿、乏力、恶心和肌肉关节酸痛等,治疗组程度较轻,而且在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 rhIL-11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安全,可加速血小板数量的恢复,减少患者对血小板输注的需求.
作者:林斌;陈永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除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外,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病理结果:结核性肉芽肿12例,增殖性结核8例,炎性坏死18例.结论 支气管内膜结核病理改变从可逆向不可逆转变,早期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通过全身和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多可达到好转或治愈,若病情未能控制,便可进入溃疡肉芽肿和纤维瘢痕期,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狭窄的部位、长度以及远端肺组织的病变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袁五营;汤少鹏;李遂莹;杜佳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术中肠道减压、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临床治愈28例,死亡2例.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漏(2例),切口感染(10例).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处理,掌握好适应证,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吉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历摘要 女,28岁.早产1次,人工流产1次.因人工流产术后3d仍伴严重早孕反应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型,阴道见完全性纵隔撕裂后的残痕;子宫颈着色、光滑;子宫前位,稍大,质软,活动佳;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4×109/L,N 0.65,L 0.35,Hb 130g/L,RBC 4.2×1012/L.B超示子宫体6.1 cm×5.3 cm×4.7 cm,其间有一约1.8 cm×1.6 cm×1.3cm的妊娠囊,且见胎芽和心血管搏动.尿hCG阳性.诊断:①早孕;②人工流产漏吸.即行清宫术,术中探得子宫腔8.5 cm,用6号吸管刮宫;术后仅见少量蜕膜组织,未见绒毛.B超示胎囊及胎芽仍在.即在B超监测下清宫,用探针反复探查官腔以求接近胎囊,多次失败,后在子宫左后侧壁处探及一洞穴,B超显示已触及胎囊,即顺探针方向用5号吸管以400 mm Hg(1 mm Hg=0.133 kPa)负压谨慎吸引,至荧屏上胎囊消失、宫腔回声均匀,结束手术.术后2周随访无异常,术后46 d月经复潮.后经子宫碘油造影证实为子宫憩室.
作者:任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CT扫描(NCCT)、磁共振水成像尿路造影(MRU)、泌尿系X线平片(KUB)结合超声波在有肾功能受损的输尿管梗阻病因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111例患者,其中86例有双侧梗阻,25例有单侧梗阻,共197侧梗阻.所有患者的血肌酐值均>221μmol/L,均进行KUB结合超声波、NCCT、MRU检查.梗阻病因诊断的金标准包括:逆行肾盂造影、输尿管镜和/或手术.NCCT、MRU、KUB结合US(超声检查法)的敏感度、特异度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15例梗阻的病因为结石,82例是非结石性的.对于结石导致梗阻NCCT诊断115例(敏感度100%),MRU诊断80例(敏感度69.6%),KUB结合超声波诊断87例(敏感度75.7%),NCCT的敏感度强(P<0.01).在所有82例非结石导致的梗阻中,MRU诊断74例(敏感度90.2%),NCCT诊断32倒(敏感度39%),KUB结合超声波仅诊断10例(敏感度12.2%),MRU的敏感度强(P<0.01).结论 对于结石原因导致有肾功能受损的输尿管梗阻,NCCT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非结石导致的有肾功能受损的输尿管梗阻,MRU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学锋;吴斌;闻宁;戴显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双腔球囊漂浮导管2种不同方法 定位闭合性气胸肺破裂支气管的优劣,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6例闭合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双腔球囊漂浮导管与纤维支气管镜并行气道内介入,球囊充气、阻断气流,定位气胸肺破裂支气管.B组:向充气球囊远端气道注气、测压,定位气胸破裂支气管.结果 A组成功定位5例,B组12例,2组间定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远端气道充气、测压是定位气胸肺破裂支气管的准确方法.
作者:金普乐;李枝巧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