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42例分析

于春林;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戎建杰

关键词:深静脉功能不全, 戴戒术, 瓣膜修复, 股浅静脉
摘要:目的 探讨股浅静脉戴戒术在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45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40条肢体小腿酸胀沉重感均消失或明显改善,6条肢体溃疡于2~8周内愈合,2条肢体湿疹样改变脱屑,皮肤变光滑,1例遗留有足踝部轻度凹陷性水肿.28例行股浅静脉彩超检查Valsalva试验见瓣膜返流0级或1级.结论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只要正确选择病例,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骨转移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骨转移发生率为18%,鼻咽癌骨转移90%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多转移到脊柱、骨性胸廓和盆骨等处.88%发生于颈淋巴结转移后3年内.结论 鼻咽癌骨转移可能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彭军;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醛固酮合酶及Y染色体基因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C-344T、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入选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45例,正常人281例.提取白细胞DNA,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dⅢ)方法检测多态性.结果 对照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间CYP11B2C-344T多态性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ndⅢ多态性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indⅢ(-)基因型增多.结论 Y染色体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作者:班安然;杨长春;李庆祥;于本章;吴海英;刘国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后并发心脏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出现心脏病变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315例颅脑损伤后出现心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表现和治疗的效果.结果 315例颅脑损伤中,心脏病变的主要表现分别为心动过速(315)、心肌缺血(290)和心律紊乱(278).18例死于严重心肌缺血,1例死于严重心律紊乱,其余296例心脏病变得以纠正.结论 心脏病变是颅脑损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其中主要是心动过速,其次为心肌缺血和心律紊乱,治疗中要根据不同病变给予不同处理.

    作者:王满;魏瑞琐;王立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整合子与细菌多重耐药的研究进展

    细菌耐药性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多重耐药菌的迅速出现和广泛传播是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发展的显著特点.传统观念认为,耐药基因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噬菌体水平传递.目前,由具有捕获和表达外来耐药基因盒能力的整合子系统介导的细菌耐药机制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其中对多重耐药性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1989年Strokes首次提出整合子的概念[2].1991年,Hall通过对转座子Tn7上各种不同耐药基因的分析,正式提出了基因盒-整合子系统的概念[3].整合子是细菌基因组中的可移动遗传物质,携带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组分,可将许多耐药基因盒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多重耐药.这些耐药基因盒-整合子系统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以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但在革兰阳性杆菌谷氨酰棒状杆菌也存在.本文就整合子的结构与分类、基因盒种类与结构以及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盒的捕获与表达及其在细菌耐药性传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邓笑伟;刘长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方法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320例手术患者行改良低位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三级评分法评定其效果.结果 臂丛阻滞麻醉后,有效率为98%,显效率100%.5例患者出现霍纳综合征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结论 改良低位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惠军;吴志峰;刘保平;金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

    目的 根据住院患者的各项调查资料,分析代谢综合征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心脑血管事件罹患率及与其他各组分的关系.方法 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协会(IDF)提出的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对238例37~96岁成人患者建成数据库,比较不同糖代谢组罹患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并据此计算代谢综合征患者中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损害或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及其和其他组分的组合特点.结果 在代谢综合征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者构成比高于血糖正常者.血糖正常组、前期病变组和2型糖尿病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依次增加,且合并其他组分的数量也相应增多.结论 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在腹型肥胖的基础上,其余组分中以糖代谢异常尤其重要,凡代谢综合征合并血糖异常者,除合并有脂代谢紊乱的几率较对照组高外,比单纯糖尿病者发生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风险更高.血糖异常是代谢综合征患者二级预防的靶点.

    作者:徐远溪;魏毅东;胡大一;赵明中;郑黎强;李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奥沙利铂为主方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HP)、甲酰四氢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联合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L-OHP+5-Fu/CF方案及5-Fu/CF方案化疗4个周期以上,评定其疗效及毒性.结果 L-OHP+5-Fu/CF组有效率45.5%,明显高于5-Fu/CF组的22.5%(P<0.05),毒副反应轻,以外周感觉神经异常为主.结论 L-OHP+5-Fu/CF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优选方案.

    作者:张力;任必勇;刘必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unx3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m-Blot)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及肿瘤周围正常黏膜组织中Runx3 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3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的表达(6409.1042±298.2028)较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34565.3921±1108.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3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16例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大肠癌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大肠癌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与其病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在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袁权利;李华;白净;王毅刚;刘建辉;李岩;杨琳;于柏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例,随机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4例);选健康人85例为健康组.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限盐、低钠饮食、适当锻炼、减轻体重、口服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25 mg,3次/d,口服,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肱动脉内径及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卡托普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FM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治疗后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②卡托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可以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王国利;宋月霞;王希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颈动脉硬化并高血脂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并在治疗后6、12个月及18个月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侧颈动脉并复查血脂、血生化指标,观察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内径以及内膜中膜厚度变化,并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时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3.46±0.13)至(2.90±0.08)mmol/L,P<0.01],治疗12个月时血浆总胆固醇[(5.35±0.17)至(4.68±0.11)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3.46±0.13)至(2.62±0.07)mmol/L,P<0.01]、甘油三酯[(2.02±0.19)至(1.55±0.11)mmol/L,P<0.05]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1.06±0.76)至(1.33±0.09)mmol/L,P<0.05].并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的改变更加明显.治疗12个月时内膜中膜厚度开始变薄[(0.94±0.14)至(0.85±0.13)mm,P<0.05],治疗18个月内膜中膜厚度[(0.94±0.14)至(0.81±0.15)mm,P<0.01]明显减小,管腔内径明显增大(7.18±0.14)至(7.84±0.16)mm,P<0.01).治疗前后血糖、肌肝、尿酸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除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外,在一定程度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减缓和抑制进展作用.

    作者:池素娟;胡皓璐;沙明磊;王东生;吴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胆管一期缝合组101例和T管引流组88例,观察2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结果 一期缝合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方面与T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胆漏、腹腔感染及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管一期缝合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痛苦更小,安全可行.

    作者:胡军红;史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腔球囊漂浮导管定位闭合性气胸肺破裂支气管方法评价

    目的 比较双腔球囊漂浮导管2种不同方法 定位闭合性气胸肺破裂支气管的优劣,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6例闭合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双腔球囊漂浮导管与纤维支气管镜并行气道内介入,球囊充气、阻断气流,定位气胸肺破裂支气管.B组:向充气球囊远端气道注气、测压,定位气胸破裂支气管.结果 A组成功定位5例,B组12例,2组间定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远端气道充气、测压是定位气胸肺破裂支气管的准确方法.

    作者:金普乐;李枝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除1例吻合口轻度狭窄外,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病理结果:结核性肉芽肿12例,增殖性结核8例,炎性坏死18例.结论 支气管内膜结核病理改变从可逆向不可逆转变,早期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通过全身和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多可达到好转或治愈,若病情未能控制,便可进入溃疡肉芽肿和纤维瘢痕期,常需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狭窄的部位、长度以及远端肺组织的病变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袁五营;汤少鹏;李遂莹;杜佳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非损伤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对肾功能受损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CT扫描(NCCT)、磁共振水成像尿路造影(MRU)、泌尿系X线平片(KUB)结合超声波在有肾功能受损的输尿管梗阻病因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111例患者,其中86例有双侧梗阻,25例有单侧梗阻,共197侧梗阻.所有患者的血肌酐值均>221μmol/L,均进行KUB结合超声波、NCCT、MRU检查.梗阻病因诊断的金标准包括:逆行肾盂造影、输尿管镜和/或手术.NCCT、MRU、KUB结合US(超声检查法)的敏感度、特异度与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115例梗阻的病因为结石,82例是非结石性的.对于结石导致梗阻NCCT诊断115例(敏感度100%),MRU诊断80例(敏感度69.6%),KUB结合超声波诊断87例(敏感度75.7%),NCCT的敏感度强(P<0.01).在所有82例非结石导致的梗阻中,MRU诊断74例(敏感度90.2%),NCCT诊断32倒(敏感度39%),KUB结合超声波仅诊断10例(敏感度12.2%),MRU的敏感度强(P<0.01).结论 对于结石原因导致有肾功能受损的输尿管梗阻,NCCT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非结石导致的有肾功能受损的输尿管梗阻,MRU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刘学锋;吴斌;闻宁;戴显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术中肠道减压、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临床治愈28例,死亡2例.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漏(2例),切口感染(10例).结论 积极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处理,掌握好适应证,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吉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4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股浅静脉戴戒术在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45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40条肢体小腿酸胀沉重感均消失或明显改善,6条肢体溃疡于2~8周内愈合,2条肢体湿疹样改变脱屑,皮肤变光滑,1例遗留有足踝部轻度凹陷性水肿.28例行股浅静脉彩超检查Valsalva试验见瓣膜返流0级或1级.结论 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只要正确选择病例,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于春林;李晓强;孟庆友;钱爱民;段鹏飞;桑宏飞;戎建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愈合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对促进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 105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4例,对照组51例,观察术后72~96 h的引流量、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率、切口Ⅰ期愈合率和住院天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70 ml,皮下积液、积血率为3.7%(2/54),明显低于对照组120 ml和15.6%(8/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缘坏死率为3.7%(2/54),切口一期愈合率为90.7%(49/54),而对照组为15.6%(8/51)和70.5%(36/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住院天数为16 d,明显低于对照组(23d).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使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地减少皮下积液、积血率、皮缘坏死率,并能显著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高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合并有冠心病的C0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Bi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病情变化.结果 BiPAP通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尤其能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结论 BiPAP通气治疗是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且不会使冠心病病情恶化.

    作者:孙磊;朱登芝;杨秀娜;郭春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危重症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时,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方法 选择60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血浆MTL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MTL、SS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GRP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时血浆MTL分泌下降,SS分泌增高,致使胃肠运动及胃排空受到抑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MTL上升、SS水平下降,胃肠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赵平;王蕊;张秋才;郭连澍;陈宁;刘春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2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道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两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29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总管放置T管引流27例,胆总管一期缝合2例.结果 均以微创外科方法完成手术,术中未置胃肠减压管.平均手术时间86 min.术后疼痛轻微,1~2 d胃肠功能恢复.T管放置时间为2个月,均经T型管造影证实无残余结石后拔出T型管.住院天数6~9 d(带T管出院),平均7 d.无明显并发症发生,7例残留结石术后3个月后在门诊经纤维胆道镜取石后拔除T型管.结论 腹腔镜结合胆道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开腹的传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比较,其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相似;但腹腔镜技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对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晓龙;张国志;王军;袁庆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