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明;赵宁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属于可溶性细胞因子家族,是一种多效性因子,肾脏是HGF表达水平高的器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急性肾损伤(AKI)时,血清及肾脏局部HGF浓度有显著变化[1-3],提示HGF与AKI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作者:梁屹;傅淑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99例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在进行12~48 h药物治疗后,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1例),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于PCI前30~60 min加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30 d复合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复发+再次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3%与23.5%(P<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观察组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ACS早期介入治疗前使用替罗非班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芦涤;郭乐凌;周琪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目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正常人群生殖道HPV阳性率约为14%,性活跃者约为30%;HPV感染发展为宫颈癌约为29.4%[1].因此,进行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阴道镜及病理确诊为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阴道镜联合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作者:刘秀荣;冬国友;顾笑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脑屏障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选腹外疝患者(空白对照组)10例腰椎麻醉时留取脑脊液并采静脉血.结果 治疗前2治疗组患者血脑屏障指数和血清MBP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5、10 d,亚低温治疗组血脑屏障指数及血清MB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10 d,亚低温治疗组血脑屏障指数及血清MBP接近正常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王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年轻恒牙牙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外伤、畸形中央尖磨损、折断或龋齿等原因造成牙髓炎、根尖周病变,而使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年轻恒牙的牙根停止发育[1].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间临床应用Vitapex和氢氧化钙2种根尖诱导成形术疗效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作者:崔玉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肾囊肿的佳手术方式,并总结后腹腔镜单纯性肾囊肿去顶术的处理体会.方法 对8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分组,38例采用开放去顶手术(开放手术组)、46例采用后腹腔镜去顶手术(后腹腔镜组)治疗,对2组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等进行比效,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 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应首选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其疗效肯定,创伤小,恢复快.若囊肿大小、部位适宜于小切口开放去项减压术,亦可选择.
作者:董自强;李克军;张平;张路生;毛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1007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状况,为临床确诊并选择佳诊疗方案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治疗的1007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60.38%患者有下咽不适或不顺畅为首发症状;②病灶侵及深度至周围组织的占75.07%,有46.87%淋巴结转移;③有吸烟史、饮酒史患者分别为48.76%和31.18%;④有遗传家族史占22.24%;⑤仪器检查率:CT21.75%、食管造影41.41%、食管镜或胃镜55.11%;⑥60~69岁发病人数多.结论 就诊贲门癌患者多数为中、晚期并有一定的老龄化趋势;贲门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相关且有一定的家族倾向;CT、食管造影、食管镜或胃镜检查尚有较大应用空间.
作者:魏丽珍;李桂霞;罗宗林;张楠;赵秀清;温登瑰;王士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免疫斑点法检测脑膜炎双球菌(A群)、肺炎球菌抗原,探讨应用免疫斑点法对早期快速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该实验体系,以A(λ)值(取对数Log)为纵坐标,抗原浓度(取对数Lo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结果 小脑膜炎球菌抗原检出量为36 ng/ml.小肺炎球菌抗原检出量为13.4 ng/ml.结论 初步建立了用免疫斑点法检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中脑膜炎双球菌(A群)、肺炎球菌抗原的诊断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捷,不需特殊仪器,结果可保存等优点,非常适于在广大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马建国;马立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舟状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为常见,其中手术治疗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切口部位及大小亦不同.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利用桡骨茎突处纵行<2 cm切口治疗舟状骨骨折、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2例,损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张亦庚;赵少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D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院收治的DRS患者约占脾外伤的12%(25/217).手术治疗24例,行脾切除术17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片网膜内移植术5例,脾部分切除术1例,脾修补术1例;非手术治疗1例.24例治愈,1例死于脑疝,手术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2 d.结论 接诊医生对DRS应有足够的认识,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发病经历对诊断很重要,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以挽救生命为主,同时要兼顾脾脏的功能.
作者:叶琳;马庆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道探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结石清除率98.4%,术后平均住院7.6 d.结论 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应首先考虑经胆囊管途径行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此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景春;杜焕社;王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临床创伤患者中,骨不连较为常见.我们在2001年2月至2006年7月有选择性地采用了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治疗骨不连72例,经临床疗效观察及跟踪随访证明,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易行的优点.
作者:刘文正;张雪梅;李春霞;刘振铮;张启增;张雪柏;高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药物停用10~30 min至手术完毕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识不清、嗜睡、定向障碍,甚至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麻醉苏醒期躁动是一种特殊性麻醉并发症,如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或危及患者的安全.
作者:赵惠敏;赵国军;马桂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比较119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在饮食加运动控制的基础上口服罗格列酮和安慰剂干预治疗,经治疗1年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和OGTT后2 h胰岛素(PINS)水平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糖耐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与安慰剂组相比FPG、2HPG、TC、TG、LDL、FINS、PINS及糖尿病发病率均明显下降,HDL-C升高.结论 罗格列酮能够降低糖耐量异常(IGT)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调节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使糖耐量异常明显改善.
作者:李强翔;钟惠菊;张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负性情绪干预治疗的方法及对糖尿病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情绪疏导、生物反馈、松弛运动、音乐疗法等负性情绪干预治疗.评价治疗后3个月糖尿病控制指标,包括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空腹血糖为(7.05±1.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7.1±1.5)%;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8.64±2.9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8.1±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性情绪干预对糖尿病控制指标的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张志英;董利平;杨海燕;任卫东;董运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是否存在低脂联素血症并研究血浆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同时监测患者血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及血脂等相关指标.结果 脑梗死惠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脂联素水平与CRP水平及其他危险因素如体质指数、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着低脂联素血症,血浆脂联素水平的检测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脂联素水平与CRP的相关性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刘一鸥;张国华;张林静;高瑞丽;生晓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恶化性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0例恶化性卒中患者血压、血糖、头CT和MRI、CT血管造影(CTA)及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60例完全性卒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恶化性卒中组高血压、高血糖、颅内大血管狭窄发生率与完全性卒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恶化性卒中组脑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与完全性卒中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恶化性卒中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合并脑动脉狭窄相关,早期发现并给予积极治疗,有助于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
作者:张凤茹;高海凤;刘素芝;李永秋;马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检测血液中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 mRNA)、角蛋白19信使核糖核酸(CK19 mRNA)、端粒酶活性(TA)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97例NSCLC患者、51例非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和36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为对象,采集外周血为标本,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EA mRNA和CK19 mRNA;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技术检测TA.结果 NSCLC组3种标志物的阳性结果显著高于2个对照组(P<0.01),且CEA mRNA和T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也显著高于CK19 mRNA(P<0.01),但不同类型NSCLC检测3个指标结果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检测血液CEA mRNA、CK19 mRNA和TA有助于发现NSCLC细胞血液转移,也有助于预后的评估,且CEA mRNA和TA的价值高于CK19 mRNA,但此3个指标可能无助于鉴别NSCLC的类型.
作者:关慧臻;杨亚平;卢云涛;杨林瀛;杜新生;刘怀深;薛承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38例45眼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光感或光感以上者37眼中,30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无光感8眼中,3眼视力提高;5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术者视力均有提高.结论 神经外科与眼科医师密切配合,在对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病例早期诊断、治疗、抢救未完全损害和未受损害的神经元、保持残余视力并促进视力恢复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石润梅;何素华;张风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分析67例川崎病患儿入院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与同期收治的329例败血症患儿进行对比.结果 川崎病诊断标准中的6种临床表现及肛周变化在川崎病中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败血症,而精神差、循环差、肝脾大及局灶感染征的出现率在败血症中均显著高于川崎病(均P<0.01).球蛋白升高、ESR增快、血小板升高在川崎病中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率在败血症中显著高于川崎病(均P<0.01).结论 早期诊断川崎病的关键是与败血症相鉴别;认真仔细的病史问诊和体格检查很重要.
作者:徐灵敏;朱艳玲;王军;贾丽婷;张展;栾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