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名践;蒋茨蕾;鲁宏;于伟;潘立静
我们在1999年9月进行的全省尘肺X线诊断质量检查时获悉,周至县某私营石英砂厂5名农民工因患矽肺而集体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和俊礼;徐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人群为老年妇女,其峰值骨密度的高低及随年龄增长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对419例15~50岁的健康妇女进行腰椎、髋部的骨密度测定和生活因子调查,以探讨初潮年龄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秦林林;陈金标;葛崇华;张卫;马海波;肖艳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探讨铝的免疫毒性机制,我们采用体外短期培养的方法,观察了三氯化铝(AlCl3)对人T淋巴细胞生长增殖功能和合成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能力的影响.
作者:韦小敏;陆继培;王清海;莫立凤;黄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选择研究样本除了要遵循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的原则外,还要保证有一定的样本数量.样本太小,不容易发现本应存在的差别;样本太大,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不容易严格控制试验条件.所以,正确估计所需要的样本量,是任何研究设计应该慎重解决的问题.
作者:赵清波;徐勇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市区学龄前期儿童伤害发生现况,探讨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减少伤害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家长回答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成都市市区11个幼儿园3~6岁儿童1999年伤害发生的情况,伤害判断标准:到医院或幼儿园医务室诊治,家长或老师的紧急处理,休息半天以上.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碰伤所致的皮下血肿及皮下瘀血≥1 cm×1 cm,抓伤≥3处,咬伤应见有牙咬血痕.结果 2 165名在园儿童伤害总发生率为29.28%,男女发生率分别为32.29%及25.91%,伤害平均发生频率为1.58次.仅5岁~组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年龄组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男女前3位均是跌伤、烧烫伤及碰伤,其次为车辆伤及骨头卡喉.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及幼儿园内.发生伤害主要危险因素为:走路、跑步、玩耍时被推、撞;重物、硬物砸伤、压伤、碰伤;热源及电伤;被刀具、棍棒、玩具、器皿划伤、戳伤等.结论采用综合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减少学龄前期儿童的伤害发生.
作者:吴康敏;徐泳华;李丽;姬巧云;郭贞美;倪素君;董仁威;邬瑞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烯腈(ACN)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活力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荧光染料示踪技术观测ACN对CHL细胞GJIC的影响.结果 ACN染毒12和24 h,细胞生长IC50分别为435.73和251.09 μg/ml.低剂量组(12.5和25.0 μg/ml)细胞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较高剂量组(50.0~200.0 μg/ml)细胞轻度受损(0~Ⅰ级),高剂量组(800.0 μg/ml)细胞明显受损(Ⅲ级).ACN原形在无明显细胞毒性剂量(10.0~50.0 μg/ml)时即可抑制GJIC,并呈持续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ACN经代谢活化后,可加重对细胞GJIC的抑制作用和细胞受损程度,但在染毒12 h后停止接触,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牛磺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预处理细胞(牛磺酸剂量为10和20 mmol/L)可明显抑制ACN对细胞GJIC的下调作用.结论 ACN在较高剂量时对CHL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但在无明显细胞损伤剂量时即能明显抑制细胞GJIC功能,该抑制作用在停止接触ACN或有抗氧化剂存在时可逆转,提示氧化应激在ACN所致细胞GJIC功能下调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正东;金复生;朱瑞娟;范卫;金锡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肉禽制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同时,非法向肉禽制品中添加合成色素的现象时有发生.鉴于合成色素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我国严格规定了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肉禽制品中(红肠肠衣除外)不允许使用任何合成色素.
作者:聂晶;齐兴娟;周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7~1999年冬季收治塑料棚内中毒患者37例(35起),现就其临床资料加以分析.1.一般资料:37例中毒患者中男28例、女9例,有1家3人同时发病.作业空间约20~200 m2,高度1.3~1.8 m,停留时间1~4 h,诊断为二氧化碳(CO2)中毒者29例(棚内CO2浓度为3.7%~9.6%),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呕吐者24例,谵妄、惊厥者3例,昏迷2例.诊断为一氧化碳(CO)中毒者8例(棚内CO浓度为0.06%~0.11%),轻度中毒4例,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为10%~25%;中度中毒2例,COHb30%~40%;昏迷1例,COHb〉50%,死亡1例.
作者:杨德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口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样本为450名中国汉族人口,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GSTP1+313核苷酸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M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和49%,同时具有GSTM1缺失型和GSTT1缺失型基因型的个体频率为28.92%;而GSTP1+313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为18.7%.并发现该人群中同时具有3种危险基因型(GSTM1缺失型、GSTT1缺失型和GSTP1+313A/A)的个体频率为18.04%.GSTs基因型分布不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结论中国汉族人口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其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不同于其他种族.
作者:冷曙光;宋文佳;王雅文;谷也平;潘祖飞;肖军;刘玉瑛;郑玉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构成的共轭亚油酸(CLA)对苯并(a)芘[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B(a)P在昆明种小鼠体内建立前胃癌模型,观察不同构成的CLA对小鼠前胃癌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小鼠前胃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B(a)P组、75%纯度c9,t11-CLA组、98%纯度c9,t11-CLA组、98%纯度t10,c12-CLA组的前胃肿瘤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69.2%、53.8%;蛋白印迹法分析结果表明,CLA抑制ERK-1的表达,促进MKP-1的表达,而对MEK-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不同构成的CLA对B(a)P诱导小鼠前胃癌均具有抑制作用;CLA影响MAPKs级联反应ERKs及此途径负调控子MKP-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薛英本;陈炳卿;刘家仁;郑玉梅;刘瑞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吸烟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法,对386例(吸烟者157例、非吸烟者229例)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问卷调查,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用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法了解吸烟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各部位骨密度值随吸烟量的增加及吸烟年限的延长而下降.日吸烟量超过15支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区和全身骨密度值为1.127 、0.952、0.844和1.148 g/cm2,均显著低于日吸烟量未超过15支者(1.179、1.002、0.907和1.219 g/cm2),其中股骨颈和Ward三角区骨密度也分别显著低于非吸烟者(0.998和0.896 g/cm2);修正体重等混杂因素后,这种差异在腰椎和全身部位仍然显著.同时吸烟15年以上者,其骨密度值比日吸烟量少于15支且吸烟不足15年者低4.6%~6.7% .结论研究初步显示吸烟者骨密度较低.
作者:陈金标;秦林林;李光伟;乌正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氰戊菊酯和辛硫磷分别是国内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农业上常将这两种农药混配使用.本研究从毒物动力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辛硫磷对氰戊菊酯代谢的影响及其原因.
作者:金念祖;赵人;陈景衡;王心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结核病控制策略与复治涂阳患者形成的关系.方法对宁夏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结核病统计报表进行统计学χ2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宁夏实施项目以前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导致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仅为34.33%,同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比例高达68.79%;实施直接面视下短程化学疗法策略,使新发涂阳患者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同期,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比例低下降到18.27%.经相关处理,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与复治涂阳患者的比例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现代结核病控制的直接面视下短程化学疗法策略能大幅度地减少复治涂阳患者和耐多药结核患者的产生.
作者:李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Excel具有直线回归功能,而且使用非常简单,只需键入实验数据即可得到直线方程和标准曲线.1.建立新的工作簿,在A1、B1、C1单元格内键入No、X、Y,然后在A2~A6列键入实验顺序号1、2、3、4、5,B2~B6列分别键入X值20、40、80、160、320,C2~C6列分别键入Y值200、396、712、1 521、3 450.
作者:张渊;薛慧;戴晓滨;张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地区制鞋用有机溶剂主要有以下11种:丙酮,乙酸乙酯,2-丁酮,苯,甲基异丁基甲酮,甲苯,乙酸丁酯,对、间、邻二甲苯和环己酮.车间内往往同时存在几种不同有机溶剂,采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CS2)解吸、填充柱气相色谱法等方法逐个测定[1-3],费时费事,且使用填充柱色谱峰易产生重叠,互相干扰,影响测定的准确性.我们利用毛细管色谱的高分离度,同时测定上述11种有机溶剂,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作者:黄盈煜;胡桂莲;傅晖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于1997年1月~2000年1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导致的中间综合征(IMS)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237例,其中发生中间综合征29例(IMS组),男6例、女23例,平均29.8岁;其余208例为非IMS组(对照组),男27例、女181例,平均年龄31岁.全组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定的职业性AOPP的诊断标准 .2组病例均为口服中毒,服毒量50~300 ml.其中IMS组乐果中毒10例、氧化乐果8例、敌敌畏7例、甲拌磷2例、对硫磷1例、马拉硫磷1例.服毒距发生IMS的时间:<24 h者1例,1~2 d者6例,3~4 d者18例,4~5 d者4例.
作者:李士玉;马玉玲;冯国伟;郭向杰;宋芹;刘雪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苯毒物作为1种应激源,引起机体内热应激蛋白(HSPs)抗原和抗体水平的变化.我们初步探讨了HSPs抗原和抗体在苯接触工人机体中水平的变化.1.对象:根据作业环境空气中苯浓度,选择某市橡胶厂成型、胶浆工人42名为高暴露组(苯浓度≥40 mg/m3),某市造船厂刷漆、喷漆工人50名为低暴露组(苯浓度<40 mg/m3),不接触苯等毒物的机械加工、木工等工种工人42名为对照组.3组工人在年龄、工龄、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徐耘;田华;徐勇;余青;陈胜;邬堂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性疾病渐增,骨质疏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骨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加之骨矿密度(BMD)和骨矿量(BMC)测量手段和技术的进展,BMD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时可见诸于各种学术杂志,本刊近期就收到多篇这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成两类,一类是研究人群中BMD、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另一类是评价干预措施对BMD或骨质疏松的影响.现就审稿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讨论.
作者:乌正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状态.伴随而来的中老年疾病,特别是骨量减少症的危害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为此,我们研究了骨量减少症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作者: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杨定焯;郑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有意伤害对青少年所致的死亡和引起的危害,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有意伤害通常是指因个体间暴力或自我指向性暴力,如自杀等所导致的伤害.本研究是我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的一部分, 其目的在于初步掌握青少年有意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的基本轮廓,进而为有效地开展更大范围的监测、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基础.
作者:余小鸣;籍红;王嘉;杨书祥;杨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