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良华;唐立岩;许世欢;刘青梅;许健
目的 观察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患者46例: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疗程4周,联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1周;对照组(传统三联疗法)患者40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为1周,通过13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并评价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2.6%;传统三联疗法(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7d)(治疗组)和标准三联疗法(7d)(对照组)比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和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作者:刘网儿;状平;魏金文;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9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及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别对学生成绩、学生对授课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听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相比理论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督导专家及教研组教师评价中显示案例教学方法组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授课效果、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和传统教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
作者:杨亮;王红丽;李涌涛;张明帅;齐新;朱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对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中患者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ASIA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ASIA评分、治疗效果、恢复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治疗急性脊椎炎方面甲泼尼龙联合免疫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一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我们应将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加以应用并推广.
作者:张轶凡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对506份病区归档病历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506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患者301例,抗菌药物使用率59.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9%,抗菌药物单用和二联、三联用药分别占62.1%、29.6%、8.0%.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使用档次高、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低等问题,应加强管理,使抗菌药物应用规范、科学.
作者:钱银环;朱坚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mesothelioma,WDPM)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例WDPM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患者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另1例患者因为伴发腹水出现下腹胀痛.肿瘤肉眼特点为大网膜及盆腔腹膜、卵巢、输卵管表面见多个或聚集呈小簇或散在的白色透明的粟粒状小结节,卵巢均呈囊实性,囊腔为主,囊内可见白色透亮的粟粒状小结节.病变的组织学特点为瘤细胞排列呈粗短的乳头状结构,乳头间质为纤维血管轴心,一般无分级,乳头表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扁平的上皮细胞,细胞大小一致,无异型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检查calretinin、Mesothelial Cell、CK5/6、EMA均为阳性.结论 WDPM是一种可长期带瘤生存并具有独特形态学特点的低度恶性间皮瘤,根据手术情况联合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改善预后的手段.
作者:果海娜;黄锦叶;陈昌伟;李良;肖亚芳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合并脑外伤骨折及单纯骨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为临床骨折愈合的细胞因子疗法寻求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单纯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25例,合并脑外伤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25例,分别于伤后3天和10天抽取静脉血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结果 (1)单纯骨折后3天、10天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别为(71.26±25.42)pg/ml和(151.21±21.01)pg/ml,P<0.05;合并脑外伤骨后3天、10天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121.68±20.01)pg/ml和(200.61±26.34)pg/ml,P<0.05;第3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第10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2)单纯骨折后3天、10天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含量分别为(187.23±61.41)pg/ml和(323.51±99.21)pg/ml,P<0.05.合并脑外伤后3天、10天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257.53±72.42)pg/ml和(500.09±64.65)pg/ml,P<0.05;第3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比较P<0.05.第10天单纯骨折组与合并脑外伤组P<0.05.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骨折后持续升高,在骨折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脑外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升高,是脑外伤后加速骨折愈合的因子之一.
作者:马庆宏;邱昊;周信;孙福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七氟醚全麻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组(D1、D2、D3组)和对照组(七氟醚组,S组),比较其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5min(T2)和麻醉后30min(T3)血压、心率和Ramsay评分.结果 Ramsay评分比较,各组自T2开始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3和S组在T2时高于D1组(P<0.05),T3时D3高于其他三组(P<0.05),D2和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D1组(P<0.05);SBp比较,各组自T2开始显著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3和S组在T2时高于D1组(P<0.05),T3时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比较,自T1时,D2、D3和S组均高于D1组(P<0.05),至T3时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比较各组自T2开始显著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3和S组在T2时低于D1组(P<0.05),T3时D3低于其他三组(P<0.05),D2和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D1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有影响,剂量以0.6μg/kg时心血管反应平稳.
作者:梁亚贵;翁迪贵;蒋润年;黄清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2003年1月至今我们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并实时监视下,应用不同针具对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884例次含液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家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CML-CP病例36例,给予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随诊18~36个月.结果 25例(69.45%)患者经治疗后获血液学完全缓解.11例(30.55%)无效.结论 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CML-CP具有理想效果.
作者:郝晋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2年,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手指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标准,50例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预后的优良率达96.0%.结论 可吸收锚钉重建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临床操作简便,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患者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松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比较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35例,用法均为每晚睡前口服10mg,疗程为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均轻度上升,其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降低TC、TG、LDL-C的总有效率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毛文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现状,为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医学教育环境测量工具对126名成人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生理学教育测量总分为(162.21±8.49)分,5个维度得分分别是(39.69±4.14)分、(35.60±3.81)分、(25.64±3.67)分、(39.68±5.23)分、(21.60±3.01)分.结论 成人护理专业生理学教育环境总体很好,其中学生对学习的知觉得分率高,学生对社交自我知觉得分率低.
作者:边慧;边燕;杨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研究者结合临床实践的切身体会,探讨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具体措施和方法,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促进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
作者:贾斯晗;王念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于CIU/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CIU患者100例,50例(研究组)采用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50例(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以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治疗2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2.0%,对照组为60.0%;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为68.0%;随访3个月后显示,研究组复发率8.0%,对照组为26.0%;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情况出现率分别为8.0%和6.0%;研究组效果总体更佳(P<0.05),且安全性较高.结论 雷公藤多甙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于CIU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何永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院前喉罩置入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收集院前急救中需行紧急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共80例,对照组39例,按常规方法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并运用FMEA对院前急救喉罩插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插管失败原因进行潜在风险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将该措施运用于观察组41例患者,改进喉罩置入流程.比较两组首次喉罩置入成功率和平均操作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喉罩首次插入成功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平均操作时间(28.1±4.2)秒,P<0.05秒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3.8±3.9),P<0.01.结论 FMEA应用于院前喉罩置入明显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并缩短操作时间.
作者:莫月娥;李丽琴;梁俊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患者应用舒利迭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患者给予预防感染、康复锻炼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肺功能变化和症状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53.3%)相比疗效显著升高(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肺部FEV、FEV1/FVC、FEV1%等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偏高(P<0.05).结论 舒利迭可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立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2012年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2011年1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DCA组总体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总体满意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DCA组无1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人工关节脱位,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针对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化、标准化的护理方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梁东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多发伤抢救及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120急救分站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34例接回医院抢救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108例,死亡(放弃治疗病例计入死亡病例)26例,死亡率高达19.40%.结论 多发伤往往病情复杂,致残致死率高,快速、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置,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作者:许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对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促进产妇增加泌乳量、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3月80例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在进一步实施优质护理前提下,在剖宫产后6~10小时开始,应用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续3天,观察比较子宫复旧、催乳、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结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后产妇子宫复旧好,产后24小时出血量明显减少,乳汁分泌量增加、术后肠胀气发生率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结论 优质护理结合妇产科电脑综合治疗仪用于促进剖宫产后恢复疗效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作者:曹春雅;姚琼;张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38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凌捷氏双套管冲洗、营养治疗、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心理治疗及外科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肠瘘愈合情况及死亡率.结果 38例肠瘘病人中,非手术治疗治愈30人,早期确定性手术2人,后期确定性手术6人,死亡1人.结论 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吴根信;王国柱;王根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