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案例教学方法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杨亮;王红丽;李涌涛;张明帅;齐新;朱丽萍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本科, 医学, 肿瘤学, 教学
摘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方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9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及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别对学生成绩、学生对授课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听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组(实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对照组)相比理论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满意度调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督导专家及教研组教师评价中显示案例教学方法组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授课效果、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和传统教学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肿瘤学教学效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接受了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的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7例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并且在给药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发生出血率68.75%,感染率31.25%,观察组发生出血率为35.29%,感染率29.4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5.371,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可明显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秦艳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肝病患者的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检测260例肝病患者与57例健康对照者的TG、TC、HDL-C、LDL-C.结果 健康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中度慢性肝炎组、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之间TG、TC、HDL-C、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轻度慢性肝炎组TG、TC、HDL-C、LDL-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慢性肝炎组、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TG、TC、HDL-C、LDL-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慢性肝炎组、重度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之间T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C、HDL-C、LDL-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常合并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且不同肝病的血脂代谢紊乱程度不一致.

    作者:李亚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膝关节镜396例术前准备及手术配合技巧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前的准备和术中各种手术配合技巧.方法 对半月板损伤,退变性骨关节炎,交叉韧带断裂修补等396例膝关节病患者行关节镜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再次手术患者.熟练掌握膝关节镜下手术要点,手术护士娴熟的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器械保养、设备维护、高度的责任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戴红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患者应用舒利迭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对照组患者给予预防感染、康复锻炼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肺功能变化和症状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53.3%)相比疗效显著升高(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肺部FEV、FEV1/FVC、FEV1%等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偏高(P<0.05).结论 舒利迭可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立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根充糊剂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类别的根充糊剂在临床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口腔门诊进行根管充填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根充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根管充填糊剂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反应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反应或反应轻微者占97.14%(34/35),优于对照组的85.71%(30/35),经比较有显著差异(χ2=9.32,P<0.05);6个月后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7.14%)优于对照组(88.57%),有显著性差异(χ2=8.01,P<0.05).结论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用于根管充填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反应程度,长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云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吴茱萸热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老年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 为探讨治疗老年患者便秘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65岁以上的老年便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热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进行治疗,疗程为2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吴茱萸热敷配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经济实用,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周群英;刘玉蓉;陈杏杏;黄小芳;谢桂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CML-CP病例36例,给予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随诊18~36个月.结果 25例(69.45%)患者经治疗后获血液学完全缓解.11例(30.55%)无效.结论 羟基脲联合小剂量HA方案治疗CML-CP具有理想效果.

    作者:郝晋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评估

    目的 观察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患者46例:给予荆花胃康胶丸,疗程4周,联合雷贝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疗程1周;对照组(传统三联疗法)患者40例: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疗程为1周,通过13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并评价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2.6%;传统三联疗法(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6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7d)(治疗组)和标准三联疗法(7d)(对照组)比较,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和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作者:刘网儿;状平;魏金文;王晓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间歇小剂量尿激酶脉冲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采用间歇脉冲式小剂量尿激酶注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确诊的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先分为两组,经健侧下肢股静脉向下腔静脉下段下方置滤网器溶栓之后,再经患肢浅静脉注药实施溶栓,A组24例,给予间歇小剂量尿激酶,B组24例,给予常规中等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用尿激酶总量一致,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有效率:A组为95.8%,B组为83.3%,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A组12.5%,B组50.0%.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间歇性小剂量患肢深静脉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取得更好的疗效,简便易行、更加安全.

    作者:马毅;吴伯鹏;杜自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

    目的 将内窥镜应用于对胃肠道息肉摘除术的治疗并加强临床护理,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取我院接收的118例内窥镜下行胃肠道息肉摘除手术患者,加强手术全程的护理,观察患者疗效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215粒(100%)息肉均全部摘除,未见1例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30天后复查完全愈合212粒,愈合率达98.6%,未完全愈合3例(1.4%);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将内窥镜应用于胃肠道息肉摘除术,并加强手术全程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恒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506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回顾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对506份病区归档病历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506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患者301例,抗菌药物使用率59.5%,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30.9%,抗菌药物单用和二联、三联用药分别占62.1%、29.6%、8.0%.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如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使用档次高、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低等问题,应加强管理,使抗菌药物应用规范、科学.

    作者:钱银环;朱坚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去甲氧柔红霉素和柔红霉素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IA方案)及柔红霉素(DNR)+Ara-C(DA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经MICM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38例患者随机分为IA组(IA方案)和DA组(DA方案),疗程3~7d,观察两组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及有效率.用SPSS 18.0软件包对上述两个组的CR率、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IA组和DA组的CR率为80.77%、41.67%,有效率为88.46%、50.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髓系自血病的诱导治疗,IDA较DNR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疗效更佳.

    作者:丁艳;张晓玲;徐浩;程月新;蔡益鹏;董剑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吸毒后性窒息死亡案例分析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及死后变化发生发展的一门学科.性窒息死亡是一种意外窒息死亡方式,现今越来越多被报道出来,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与现今社会各种心理、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吸毒后性窒息死亡比较少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与同行们共同学习.

    作者:卜文博;梁宇奇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p-Akt、p-mTO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p-Akt、p-mTOR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EC组)、20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EIN组)、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行p-Akt和p-mTOR测定.结果 在对照组、EIN、EC组中p-Akt、p-mTOR的阳性表达呈递增的趋势,EC组中的p-Akt、p-mTOR明显高于EIN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p-Akt、p-mTOR对区分正常的子宫内膜及EIN病变及子宫内膜腺癌有一定参考价值.(2)p-Akt、p-mTOR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检测p-Akt、p-mTOR的表达对了解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肺外周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肺外周型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2例经X或CT诊断为肺外周型肿块,CT引导下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阴性且超声检查清晰显像者,采用16G或18G穿刺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统计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计算穿刺活检阳性率.结果 取材54次,取材成功率94.4%,诊断病理52例,活检阳性率98.1%.结论 对于超声能显示的肺外周型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杨春林;季秀珍;何英;蒋晓娟;孙春娟;姜倩;张晴;吴晓恬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急性左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渗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急性左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84例扩冠心病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休息,限盐饮食,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等常规规范化治疗,必要时选择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芪苈强心胶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以及每日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50ml,疗程4周.观察三组治疗4周后心功能变化,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 治疗4周后,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组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血浆BNP水平以及LVIDd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LVEF明显提高(P<0.01).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安全性好.

    作者:吴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38例肠瘘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8月至2013年6月38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凌捷氏双套管冲洗、营养治疗、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心理治疗及外科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肠瘘愈合情况及死亡率.结果 38例肠瘘病人中,非手术治疗治愈30人,早期确定性手术2人,后期确定性手术6人,死亡1人.结论 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吴根信;王国柱;王根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意义探讨

    研究者结合临床实践的切身体会,探讨高职院校护理专职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相关问题,并阐述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具体措施和方法,为高职院校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促进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

    作者:贾斯晗;王念坚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多发伤134例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 探讨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对多发伤抢救及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120急救分站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34例接回医院抢救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108例,死亡(放弃治疗病例计入死亡病例)26例,死亡率高达19.40%.结论 多发伤往往病情复杂,致残致死率高,快速、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置,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减少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作者:许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双源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DS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慢性胸闷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接受DSCT冠脉血管成像和冠脉造影(CAG)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 (1)DSCT冠脉血管成像检出的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CAG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SCT检出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CAG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3.25%.(2)DSCT冠脉血管成像检出的冠脉狭窄部位与CAG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率为94.6%.结论 DSCT冠脉成像与CAG比较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有较高的符合率.在临床实践中,DSCT冠脉血管成像可以作为排除冠心病的初步筛查方法.

    作者:王志刚;施展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