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李心航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 训教, 改革
摘要:从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性、应用性人才出发,作者就高职类院校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师资力量、训教内容、实境耦合、实验教学、训教方法、训教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研究进展

    目的 评价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并阐述其防治方法.方法 检索医药文献,对所报道的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汇总分析.结果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的主要有变态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及泌尿系统反应等.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有其相应的防治方法.结论 随着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报道不断发生,应关注其发生和防治,为临床更好地应用克林霉素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冯春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肝性胸水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资料.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者40例.Child-pugh B级30例,C级10例,胸水位于右侧者38例左侧者2例.胸水伴腹水者40例.经综合治疗,40例中有27例胸水消退或明显减少,13例死亡.结论 肝硬化并发胸腔积液多为右侧,预后不佳.

    作者:关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创建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育,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1].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求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即专业素质高;同时,又要了解现状,具有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心理、身体、人文素质等.随着我国新公共卫生体系的构建,以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公共卫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

    作者:孙要武;祁艳波;董艳梅;薛海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薄膜扩散技术检测黄芩中的钴离子含量

    基于费克扩散定律的薄膜扩散技术(DGT)是一种新兴起的分析技术,采用可渗入离子的薄膜将结合相与待测溶液隔开,控制离子扩散,进行定量富集,然后联合原子吸收测定.应用薄膜扩散技术计算公式,可以有效测定待测溶液中痕量金属离子的含量.本文以该技术确定了检测黄芩中钴离子(Co2+)的佳实验条件,并将检测结果与传统技术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薄膜扩散技术对黄芩中水合钴离子Co2+和某些简单有机Co2+络合物有较好的富集效果,本文为薄膜扩散技术在中草药痕量元素分析中的研究和应用开启了新篇章.

    作者:王乐平;许凤;王海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替莫唑胺的临床毒副作用及其对策

    目的 通过对替莫唑胺的毒副作用的研究,大限度的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对使用替莫唑胺化疗的患者的毒副作用的观察及采取防范措施的处理.结果 56例接受替莫唑胺化疗的胶质瘤患者中有7例骨髓抑制,20例出现恶心呕吐,4例出现周围神经毒性症状,16例有头痛症状.结论 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替莫唑胺的毒副作用.

    作者:徐梅;刘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高校考务管理及试卷评析系统的研制与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考务和试卷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考务管理和试卷评析的效率,也是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作者:孙瑜;孙永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CT增强扫描的质量保证和控制与副反应的关系

    目的 观察157例病人行CT增强检查效果.方法 对比总结我院2006年157例增强扫描检查病人结果.结果 增强病人中影像质量优良者98.09%,差者1.91%.无副反应95.54%;发生轻微不良反应4.46%,无中重度反应.结论 药速及药量在增强效果与副反应间是相互制约的.既 要保证质量和质量控制,又要把副反应降到低.

    作者:杨艳丹;隋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电子化、网络化的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作为体育教学信息栽体的教材单一文字化模式,已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不能有效的指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为此,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本文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电子化、网络化的大胆尝试,其目的 即与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一条全新的体育教材改革之路.

    作者:汪晗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中教育类课程的研究

    教师专业中教育类课程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时目前高师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作者:李丹丹;戴可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宫腔内粘连的诊断

    子宫腔道,包括子宫腔,子宫峡部和子官颈管.因外伤、继发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粘连.临床出现闭经、月经过少和不育的,统称为子宫腔粘连综合症(intrauterine adlaesion,IUA).此症是由Asherman[1]在1948年首次提出,并对其病因、症状及诊断作了详细的描述,故又称为Aslaerman综合征.本文主要就IUA诊断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志伟;姜凯辉;周世英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鼻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胃管(Pur Tube)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89例食管癌根治术中放置鼻胃管,探索操作方法;术后24h即开始以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为主的EEN,观察病人反应,在第9天做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鼻胃管及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液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后EEN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马宪友;夏宏伟;李庆志;郭德庆;候鑫磊;李士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并发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的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并发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的降压疗效及对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依那普利5 mg/d口服,实验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口服+依那普利5 mg/d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UmAIb)/尿肌酐(Cr)比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变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Um-Alb/Cr比值下降,以治疗组的降低效果是为明显(P<.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应用于并发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降压疗效确切,改善早期肾损伤指标(UmAlb/Cr),对肾功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慧冬;于俊民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观察及注意事项

    老年人由于体内各脏器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衰退,免疫和代偿能力减低,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因此在静脉给药时,必须控制滴注速度,减少输液反应.现谈谈本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孟令珂;宁晓明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胃镜接力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胃镜接力法置放空肠营养管得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5月问共8例患者9例次经胃镜置放空肠营养管成功.观察置管操作时问、置管深度、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平均置管操作时问为(10±2)min.平均置管深度为(90±10)cm.置管成功率100%(9/9),置管过程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胃镜接力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患者易于接受,为临床提供了建立肠内营养的新途径.

    作者:朱晓东;何祥午;夏冰;程中武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150例肺不张患者的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的病因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肺不张患者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150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原因,其中肺癌66例(44.0%)、炎症49例(32.7%)、结核34例(22.7%)、其他1例(0.7%).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不张病因的重要手段.肺癌,炎症、结核为肺不张的3大主要原因.

    作者:佟旭;宋卓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护理程序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

    目的 整体化护理的目的 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1].护理程序是保证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方法 通过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效果评价.结果 肠镜检查能够顺利进行,患者满意度达到100%.

    作者:张敏;郭建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探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55例冠心病患者和4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hs-CRP检测,并按照常规方法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冠心痛组hs-CRP水平8.9±2.7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1.6mg/L,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1),而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增高.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对于冠心病的危险性,hs-CRP和血脂的联合检测,较单独血脂检测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钱国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轻度肺性脑病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NlPPV组(NIP-PV+常规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现察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NIPPV组治疗后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及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aCO<,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3h比较,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具有无创伤性、可早期使用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该方法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精神症状,改善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提高PaO<,2>,降低PaCO<,2>,对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佟旭;宋卓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超声与CT在急性肝脾破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急性肝脾破裂是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常见疾病之一.对肝脾破裂的及时准确诊断和对其并发症的正确评价,成为急诊内外科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应用超声诊断肝脾外伤见有不同报道[2-3],目前将超声结果与CT诊断结果相比较的文章少见报道,故本文旨在将超声、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超声对急性肝脾破裂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宇靖;孙立群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重组干扰素a-2b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观察

    随着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的进展,临床研究也日渐深入,急性HCV感染后约50%~87%的病例迁延不愈,其慢性化比例远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我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急性丙型肝炎自愈病例其ALT异常者约85%的病人在3个月内即可复常,病程超过3个月仍迁延不愈者极易转慢.为此,我们试用重组基因干扰索a一2b治疗了16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火,试图阻断其向慢性化的发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