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护理对心理状态及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蒙燕颖;江佳颖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PCI术, 术后护理, 心理, 并发症
摘要:抽取来我院就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50例患者均实施PCI术,并对其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4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显著高于观察组(16.00%)(P<0.0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并结合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研究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2015年1月~2016年10月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人84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胺碘酮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心电图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水平、心率水平的差异;副作用.胺碘酮组患者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高于常规组(P<0.05);胺碘酮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心电图复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水平、心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胺碘酮组心功能水平、心率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无明显副作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率,改善心电图,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柴俊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心脏代谢的影响研究

    比较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心脏代谢的影响差异.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3个治疗组,使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治疗疗效,在基线、治疗第12周末评估患者颈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等心脏代谢指标.运用统计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三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点PANSS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组间上述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2)奥氮平组、喹硫平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100、颈围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而阿立哌唑未观察到上述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三组间变化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喹硫平对心脏代谢均有明显影响,其中奥氮平影响大,而阿立哌唑对心脏代谢影响不明显.

    作者:郭街仔;万小燕;胡茂荣;周围;周朝雄;鲍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观察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96例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均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两组抑郁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为(11.4±3.3)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68.9±8.7)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应用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缓解其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部单发性结节的CT表现与诊断作用分析

    研究肺部单发性性结节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抽取收治单发性肺结节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经临床手术:良性结节40例、恶性结节31例和肉芽肿7例.所有患者来院后均接受CT扫描和病理学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多层CT扫描结果显示:良性结节38例、恶性结节32例、肉芽肿8例.多层螺旋CT扫描判断恶性结节灵敏度为90.32%、特异性为91.49%、准确性为91.03%,判断良性结节灵敏度为90.00%、特异性为94.74%、准确性为92.31%,判断肉芽肿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59%、准确性为98.72%.多层螺旋CT扫描肺部单发性结节诊断结果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

    作者:张毅;姜华;李晓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探讨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肾功能的影响.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发,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耿凤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沙利度胺辅治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症状及嗜酸粒细胞恢复的影响

    探讨沙利度胺辅治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症状及嗜酸粒细胞恢复的影响.选取收治的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如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硫代硫酸钠、维生素E乳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瘙痒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瘙痒症状评分与嗜酸粒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0%,与对照组的6.1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辅治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有利于缓解、消除瘙痒症状,恢复嗜酸粒细胞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熊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对性功能的影响

    分析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及对性功能的影响.从行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中选取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病例50例及术后未发生输尿管狭窄病例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于治疗前及6个月后以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分,观察输尿管狭窄对性功能的影响.病程、结石直径、结石嵌顿、手术时间、离床时间均为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观察组ASEX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对继发输尿管高狭窄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以减小钬激光碎石术后继发输尿管狭窄的风险,抑制输尿管狭窄对患者性功能的副作用力.

    作者:胡胜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地点给药口服复方碘溶液对甲亢患者手术影响的分析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门诊和住院口服复方碘溶液对其手术后康复的影响.对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观察分析.观察组患者60例术前门诊口服复方碘溶液;对照组患者60例住院口服复方碘溶液.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4.52±0.87)d,对照组(12.45±2.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0.84±0.03)万元,对照组(0.96±0.02)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8.33%,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门诊口服复方碘溶液,缩短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平均住院的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惠萍;黄淑燕;孙英;谭雁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选择接收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止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

    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应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对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缬沙坦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血压晨峰值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发生情况.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1%、血压晨峰现象控制有效率87.8%均高于对照组73.2%、6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晨峰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治疗,效果较佳,且可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作者:张玉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的临床应用分析

    探究呋塞米与托拉塞米在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呋塞米,观察组接受托拉塞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DL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给予托拉塞米治疗,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呋塞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朱平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体液相关因子及脑血流的影响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体液相关因子及脑血流的影响.选取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予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体液相关因子及脑血流水平.治疗后1周,观察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利钠肽(BNP)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明显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体液相关因子水平,提升脑血流.

    作者:刘干忠;高太平;黄彬;朱建辉;曾秋耿;洪龙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5年3月~2016年3月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激素水平(FT4、FT3、TSH)、血液指标(TC、TG、LDL-C、HDL-C、Apo-B、hs-CRP)和内皮细胞分泌物(EF-1、NO),同时应用超声的方法检查两组的FMD,比较两组的测定结果,分析血管内皮功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FT4、FT3和HDL-C水平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果 观察组的TC、Apo-B、LDL-C、TSH、hs-CRP和E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NO水平和F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观察组中TSH与FMD呈负相关关系,TSH与TC、Apo-B和hs-CRP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促甲状腺激素有负的相关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李建辉;陈晓芳;徐波;代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低剂量CT在肺癌术后短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低剂量CT在肺癌术后短期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肺癌术后短期复查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CT扫描,观察组选择低剂量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CT方式扫描后,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CTDIvo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DLP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低剂量CT对肺癌术后短期复查患者进行扫描,可满足临床对肺癌术后短期复查的各方面需求,同时降低了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徐红卫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奥氮平联合森田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

    探讨观察奥氮平联合森田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不同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项评分随时间延长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治疗组各项评分每2个时刻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第2、4、6周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联合森田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幼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EGFR、HER-2、VEGF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研究EGFR、HER-2、VEGF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收集2013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术前未做化疗的78例大肠腺癌标本(大肠癌组),84例大肠腺瘤标本(良性病变组),30例正常大肠粘膜标本(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其EGFR、HER-2、VEGF表达情况.大肠癌组患者EGFR、HER-2、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EGFR与HER-2、VEGF呈现正相关(r分别为0.508、0.427,P<0.05),HER-2与VEGF呈现正相关(r为0.615,P<0.05).EGFR、HER-2、VEGF表达阳性率与大肠腺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673、0.379,P<0.05).大肠癌患者肠黏膜组织存在EGFR、HER-2、VEGF表达升高且相互影响,对其进行监测,能为其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作者:吴国标;康凯夫;刘自光;申可;何慧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的临床对比效果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4例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并按照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各32例,分别进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种手术术中情况,并在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调查显示,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等情况出现较大差异,B组患者在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恢复时间上均优于A组患者;并且在术后随访1、3、6月中,B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也同样高于A组,疗效更好,以上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不同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股骨颈基底部内收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发现,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且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促进患者尽快回归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臣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血压、心率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院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予以右美托咪定+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及术中血压、HR变化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影响.结果麻醉前两组DBP、SB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DBP、SBP及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静效果显著,降低麻醉对机体血压、心率影响,并可缩短苏醒及拔管时间.

    作者:陈嫩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疗效.按照入院单双数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入诊的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102例进行分组,分组结果为A组及B组各51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疗效、病毒学应答率及糖尿病控制率、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经过两个月对比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66.67%高于A组33.33%;A、B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5.10%、60.78%,B组优于A组,A、B两组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50.98%、64.71%,B组优于A组;对于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除ALB水平外,其他指标均显示B组比A组降低更为明显且更接近正常值.上述所有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恢复患者血糖、肝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临床疗效也可提高.

    作者:王振华;周文亮;李冬梅;李剀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手法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探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症状缓解及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纳入我社区2013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法干预.对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颈椎生理曲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198,P=0.000);且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34%,治疗后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6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2.64%,观察组复发率为9.43%,差异显著(P<0.05).手法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镇痛疗效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作者:潘国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