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超;何惠斌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部肿块患者58例,比较58例患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颈部肿块中,炎性肿块43例,新生物肿块12例,先天性肿块1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炎性肿块41例,新生物肿块13例,先天性肿块4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符的有54例,相符率为93.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有效诊断颈部肿块患者的病情,且诊断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且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分凤;廖俊;彭正加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106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54±5.87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2±9.64d.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76.12±10.28分,对照组为56.84±11.71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对于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时间,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在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疤痕妊娠患者77例,依据疤痕妊娠类型分为孕囊型35例和包块型4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子宫疤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情况.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检测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的符合率分别为84.42%、68.8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测诊断孕囊型和包块型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测在早期诊断子宫疤痕妊娠中具有更为良好的符合率,且可有效提高对疤痕妊娠的鉴别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冬玲;刘奕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本室于2014年12月~2015年5月从门诊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滴虫从而确诊滴虫性肠炎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至12岁,为山区贫困农民.均有人、畜(如猪、牛、羊或马、猫、狗等)共宿史,其中3例曾有跌入露天厕所史.纳差、厌食,Hb7~91g/L,程度不同的腹泻(5~8次/d)、腹痛、腹胀.发热,其中体温<38℃有3例,体温>39℃有2例,伴有轻、中、重度脱水.实验室检查:粪便呈草绿色、绿色、油绿色,粘液性(++-+++),镜下:均查到活动的毛滴虫,伴少数WBC(5-9个几).曾在当地乡间医疗站诊断为“慢性痢疾”而使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长达30天-184天)从而转入本院.
作者:陈剑;周利;冯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析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选取我院接诊的患重症肺炎的100例患儿,按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50例患儿,给予常规儿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包含5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患儿的发热、咳嗽、气促、啰音及心衰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酚妥拉明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利用醋酸泼尼松龙溶液建立成年日本大耳兔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检测激素诱导股骨头坏死大耳兔与空白对照组大耳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不同时间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将成活的44只建模成功的股骨头坏死大耳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普伐他汀干预实验1组与非诺贝特干预的实验2组各22只,通过检测大耳兔外周血的脂质水平以及透射电镜检查大耳兔股骨头的病理切片,判断不同降脂药物预防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激素诱导股骨头坏死模型组大耳兔CHOL、TG、LDL、HDL实验后4、8、12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耳兔实验前与实验后4、8、12周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无差异(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用药前与用药后4、8、12周CHOL、TG、LDL、HDL检测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1组用药12周后CHOL、TG、LDL、HDL降低的水平比实验2组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用药12周后,实验1组大耳兔股骨头基本恢复正常,实验2组的大耳兔还处在Ⅰ期股骨头坏死的状态.激素是诱导大耳兔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普伐他汀通过减少骨细胞内脂肪沉积,改善其变性、坏死,从而起到了预防大耳兔骨头坏死的作用.
作者:朱燕;陈凯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呼吸困难评分、FEV1/FVC%、Hs-CRP、Cpn-IgM和Cpn-IgG等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邵伯云;周维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后内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后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康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采取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袁国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主要是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代谢系统的变化,对手术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可能会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术后恢复效果欠佳等.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促进疾病转归和康复,是当前临床方面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就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发生机制、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药物调控方法和非药物调控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
作者:王敬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作用.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5例.按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分为两组,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低血糖症发生情况及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工作能力.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低血糖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工作能力明显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品管圈活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症发生的同时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潘炜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0例青光眼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青光眼,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视力损伤程度越严重,生存质量评分越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健康教育越系统,生存质量评分越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应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其生存质量.
作者:付建辉;邓跃华;王长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针对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其效果.选择7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经由本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将其以掷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给予美托洛尔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8例患者联合应用稳心颗粒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用药一个疗程后的疗效级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组用药一个疗程后的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5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应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同时治疗疗效较为突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胸痛,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张合民;孙艳霞;蔡自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9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自入院起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缩短,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路径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 意度.
作者:曾莹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后凸成形术.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减少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无显著差异,应当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沈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及其受体(PAF-R)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表达特点.方法 以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记为观察组)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6例健康体检者(记为健康体检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上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的表达,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发现,观察组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111.03±3.76)μg/l较健康体检者(76.98±1.42)μg/l显著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观察组单个核细胞上PAF-R阳性细胞比例(42.56±5.32)%、PAF-R表达荧光道数(212.12±10.38)分别均较健康体检组(16.89±3.45)%、(135.18±8.89)显著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激活因子含量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高,在单个核细胞上血小板激活因子阳性细胞比例及其受体表达荧光道数较健康体检者均显著高.
作者:罗伟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诊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择妇炎康实行医治,研究组选择少腹逐瘀汤实行医治.对比两组患者的医治效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腹部疼痛评分、腰骶部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下腹部疼痛评分、腰骶部疼痛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少腹逐瘀汤进行医治,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及使用.
作者:窦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辅助性治疗老年肺炎的效果与安全性.研究对象来自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88例,以双盲法为原则将88例患者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辅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用量为30mg,研究组用量为150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老年肺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的94.4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疗效确切,特别是大剂量应用可以有效发挥出溶解黏液的作用,安全性高,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陈顺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选取我院出生的10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均人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注射、保温处理、预防感染处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输氧,对于干预组的早产儿医护人员要配合家长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干预内容包括进行运动训练、肌肉按摩以及一些早期教育等等,而常规组的50例早产儿则采用常规的喂养方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发育情况.结果对两组患儿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患儿1岁时,干预组仅1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2.0%,而常规组有4例早产儿出现脑性瘫痪,发生率为8.0%,对比可知,干预组脑性瘫痪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早产儿2岁时发现,干预组2例脑性瘫痪患儿均属于轻度脑瘫,而常规组的4例脑性瘫痪患儿有2例属于为轻度,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早期综合干预对于早产儿脑性瘫痪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黄子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28例,随机分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65.5-10.5min、25.5±3.0d、6.5±0.8万元)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130.5±13.5min)明显更长,但是住院时间(15.0±2.8d)明显更短,住院费用(3.0±0.5万元)明显更少(P<0.05).与对照组(42.86%)对比,观察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更低(P<0.05).结论 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术中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陈子彪;吴培信;陈聪;赖秀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究盐酸氟桂利嗪对于脑动脉硬化症治疗的临床疗效.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10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两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04%,对照组为64.81%,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率为87.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两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高,药物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邓润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