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活中怎样预防甲状腺疾病

李建

关键词:预防,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机能亢进,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激素, 合成和分泌, 甲状腺肿, 甲状腺炎, 甲状腺瘤, 甲状腺癌, 增强, 甲亢
摘要:甲状腺疾病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甲状腺功能增强、减弱,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过少,所导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俗称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俗称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手颤警惕甲亢

    很多人精神高度紧张时手会颤,一般情况下,随着情绪缓解,手颤随即消失,但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李焱教授介绍,如若手颤持续存在,应警惕可能是身体故障而发出的警报,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

    作者:王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孩子老有奇怪小动作要注意

    张女士的孩子晨晨今年5岁半,前一阵幼儿园老师突然打电话说孩子近经常有奇怪的“小动作”,有时候玩着玩着会突然停下来翻白眼,但过一会儿又好了,一天数十次.听老师这么一说,张女士心里打起鼓来,晨晨出生的时候曾经得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医生提醒她孩子以后有发生癫痫的可能.这种经常性的翻白眼是不是癫痫的表现?焦急的张女士赶紧带着孩子来到了医院儿科,希望医生能给出明确的诊断.

    作者:于涵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活中怎样预防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甲状腺功能增强、减弱,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过少,所导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俗称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俗称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

    作者:李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正确减肥事半功倍

    事实上,通常将减肥当做口头禅的妹子均是骨肉均亭,而那些真正需要减肥的同志们呢?则抱着自己的啤酒肚,揉着自己的胖腿肚子,看着自己日渐上升的血压,依旧胡吃海喝.

    作者:白雪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回热恋的性爱小技巧

    拥有了十几年的夫妻生活,有时候是否双方都觉得很乏味?或许你可以利用几个小技巧改善夫妻间的情趣生活!新的激情性爱技巧四式分别是:见缝插针式不要把做爱规定成只有晚上睡觉才能做的事情,改变一下做爱的时间表,可以利用起床前的十几、二十分钟,或者下班后直奔大床来一次很快速的性爱,虽然这和那种从容不迫的性爱不一样,但很刺激,让双方在情感上也能获得很大的满足.

    作者:陈经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疾病常合并哪些心脏病

    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作用.甲状腺激素会增加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病人表现神经质、多语多动、手颤、失眠、脾气急躁、震颤、易激动.过量甲状腺激素作用心血管系统,使窦房结兴奋性增加,心肌细胞不应期缩短,传导加快,引起心慌、窦性心动过速、憋气.

    作者:李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三步应对中风突袭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高达150 ~ 200万人.广大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房颤动及糖尿病等中风高危人群,务必提高警惕,牢记中风症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具有溶栓能力的医院,争取及早救治,将疾病所造成的危害降至低.

    作者:郑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动画片到底拍给谁看的

    女儿快三岁了,每天早上一起来就嚷着要看动画片,拿着摇控器调来找去,竟然找不到一部适合女儿看的动画片.现在的动画片能让人看下去的也就那么几部,可是就是这么为数不多的几部却也充满着各种不宜,要么充满着暴力倾向,要么有些情节容易误导孩子.

    作者:赵继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孩子个矮且贫血可能是甲减

    孩子的身高,家长可别等青春期之后再关注.如果患上甲减,他会明显比同龄人矮,赶在青春期前治,才有再长高的机会.孩子病态的“娇小”,常见的原因为生长激素不足,其次是甲状腺激素不够,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其中,甲减好治,关键在于能及早发现,治疗后孩子还有长高的机会.无论多大年纪,孩子身高明显矮于同龄人,这可能是甲减的表现,必须带孩子上内分泌科检查.

    作者:李明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预防老年性痴呆,从中年开始

    痴呆是由病程缓慢的进行性大脑疾病所致的综合征.特征是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紊乱,涉及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判断、言语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意识清晰,情感自控能力差、社交或动机的衰退,常与认知损害相伴随,但有时可早于认知损害出现.

    作者:贾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友自我管理重在综合

    2013年,一项新的全国范围的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发布,再次刷新了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11.6%,按照这一新的患病率估测,我国18岁以上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4亿!与如此庞大的人数不相称的是,已知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都不足1/3.严峻形势下糖尿病防控的重点在哪里?目前糖尿病患者每年与主治医生沟通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患者做好在家的自我管理就成为糖尿病防控的关键一环.对此,谷伟军也进一步给“糖友”提出了以下建议.

    作者:谷伟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认识人体的甲状腺

    甲状腺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是人体重要器官,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大的内分泌腺体.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代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女性患甲状腺疾病不断攀升,每年患上甲状腺顽疾的患者数不胜数.

    作者:商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正确补肾强身健体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压力的不断提升,亚健康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随之在不断增强.中医学讲,一个人的精神好、精力充沛、步伐轻快、睡眠质量高、耳聪目明,都是因为他的肾脏功能良好,而记忆力减退、体力下降、容易疲劳、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皮肤粗糙、头发干枯脱落等亚健康状况都是肾虚所致,而肾虚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因此补肾强身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专家指出,在气候多变的春季,适时补肾,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人体抵抗春季传染病的发生.

    作者:刘以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八卦走转基本练法

    练八卦走转,开步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个圆点,然后围绕这个圆点走一个直径1~1.2米的圆圈.八卦走转的基本方法很简单,锻炼者可以散步的节奏沿着这个圆圈转圈走,一般八步为一圈.当然,七步一圈或者十步一圈均可.

    作者:蓝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分期辨治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原发性甲减多见,约占甲减的96%,是由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本病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女性居多.及时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能改善甲减症状,恢复甲状腺功能.然而激素替代疗法存在如下不足:长期不适当服用L-T4治疗可导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研究显示亚临床甲亢可导致60岁以上患者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心房纤颤可导致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增加,同样也可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

    作者:高天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价补品的营养真相

    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中的极品.近年来,在全民养生的热潮推动下,“保健食品”越来越多,价格也被热炒上去.“越贵越有营养”不仅是商家的潜台词,也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消费那些所谓名贵的保养品,还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这些山珍海味和价格不菲的流行补品,到底有多少营养价值?且听营养专家为您解析.

    作者:阮光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甲亢药物吃了会发胖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金晖表示抗甲亢药物本身不会引起肥胖,服用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导致甲减,可能会引起肥胖.患甲亢为何会发胖金晖主任指出,甲亢是代谢性旺盛的疾病,临床上很多患者早期会表现出消瘦,吃得多反而瘦,这是甲亢的一个典型的临床表现.甲亢为什么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超重、肥胖的现象呢?考虑有这样几个因素:甲亢在诊断治疗后,医生会告诉患者要减少运动,注意休息,增加蛋白质、脂肪摄入量,患者吃得多了又没有运动,体重就上去了;药物治疗以后甲亢得到控制,原来分解代谢旺盛转成了平衡,甚至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体重也会增加;甲亢治疗过程中没有及时监测,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就是甲减,继而引起肥胖.

    作者:钱钰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疾病食疗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现在女性患甲状腺疾病不断攀升.海产动植物如海带、海藻、海蜇、海蜒、海龙以及海产贝壳类和鱼类,含碘量均很高,中医学称甲状腺肿为“瘿”病,古代医学家用它们治疗瘿病是有科学道理的.中医认为这些食物具有软坚、消痰、降火、滋阴、利水等功效,对甲状腺肿大具有治疗功能.

    作者:李剑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眩晕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70岁的邢阿姨,平日里她一直有个头晕眼花的毛病,睡眠也不好,总以为是年纪大的缘故,并没当回事儿.前几天起床后她突然感觉一阵头晕脑胀,眼前的家具、周围的墙壁都跟着旋转起来.一时间她晕得不敢睁眼,脚下一软差点一头栽到地上,紧接着就是恶心、呕吐的症状伴随而来,发作数分钟后稍有缓解,但是一变换位置,天旋地转的感觉又开始发作.家里人忙把邢阿姨送去医院,可是到了医院却犯了难,到底该挂哪个科才合适?有没有办法治好啊?

    作者:林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保护大脑很重要

    当前,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广为人知的常见疾病,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它引发的诸多并发症.研究发现,在接受同样治疗的情况下,东西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区别,我们东方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梗塞的风险要比西方患者高很多.因此,我国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护脑血管,保护大脑.

    作者:周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

中华养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中华气功

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