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外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治疗现状

黄梅;李俊海;张秀军

关键词:颅外, 颈动脉, 硬化, 治疗
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卒中的70%~80%,颅外颈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和常见的原因,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佳方案.随着介入技术和介入材料的发展,经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正逐渐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损伤控制理念用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手术83例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病,而老年人急性胆囊炎有较高的死亡率[1].2002年1月-2008年6月,我们依据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对老年急性胆囊炎病情严重度作APACHE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量化评分,并进行分级处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军;陈铁炯;胡国治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手术配合消痔灵治疗直肠前突

    目的:通过两组病人的比较,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经阴道会阴部联合手术,共87例;B组经阴道会阴部联合手术合并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消痔灵注射术,共92例.结果:两组病人的远期手术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直肠前突病人手术时,应重视并存的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治疗.

    作者:康新年;代明盛;赵宝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骨盆骨折微创治疗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26例骨盆骨折的病人,前环应用经皮耻骨上支拉力螺钉固定术,耻骨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术;后环采用经皮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术.术前了解骨折表面及内部的细节,明确骨折情况.采用体表定位结合C臂引导手术.结果: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周.无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吕荷荣;何治勇;李国;王艮存;张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锁定加压钢板在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

    骨折术后骨不连在临床并不少见,发生率为骨折患者的5%~10%.治疗方法包括外固定、内固定、骨与骨髓移植、物理疗法、生物疗法等,约90%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2003年以来,我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3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大勇;贾乐生;胡丰根;胡奇志;周文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结合中药溶消排石治疗泌尿系结石152例

    我科自2004年5月-2008年5月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结合中药溶消排石和补肾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5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慎鸿;江荣根;沈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尿管结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同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和针灸.结果:治疗组排石率80%,对照组排石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程旭;查二南;沈林兴;裴再军;闵桂清;方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17例(179条肢体)下肢浅静脉曲张,股部小切口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810 nm激光治疗仪行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中药消痔灵曲张静脉局部注射.结果:患者均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静脉完全闭塞.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美观、疗效确切优势.

    作者:王春雨;闫五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及其并发症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28例前列腺增生症行前列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6例发生电切综合征,9例前列腺包膜穿孔,术后继发性出血4例,排尿困难8例,短暂性尿失禁5例.结论: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操作的熟练程度,大部分并发症经及时处理,不会有严重的后果.

    作者:郑俊斌;张宝杭;方孔世;丁华恩;陈孝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DR与多层螺旋CT观测骶骨倾斜角的比较

    目的:探讨在多层螺旋CT矢状位重建图上观测骶骨倾斜角和腰椎曲度的可行性,以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06例拍摄有腰骶椎侧位DR片和CT扫描的患者,对DR片及重建图上的骶骨倾斜角和L3重力轴偏移距分别进行测量和比较;根据腰椎间盘有无突出(或膨出),将患者分成正常和病变两组,比较骶骨倾斜角的差异.结果:DR片和重建图骶骨倾斜角分别为34.18°±8.16°和31.50°±8.43°(P<0.01);L3重力轴均位于骶骨岬前点后,偏移距分别为13.04 mm和5.57 mm,且偏移距均与骶骨倾斜角无明显相关.椎间盘正常组和异常组分别为32例和74例,DR片上骶骨倾斜角分别为30.94°±6.67°和31.69°±8.96°(P>0.05).结论:重建图上观测骶骨倾斜角与偏移距是可行的,但均比DR片测量值小,L3重力轴偏移距和椎间盘改变与骶骨倾斜角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何家维;叶信健;陈旺强;白光辉;庞丽芳;严志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席-汉综合征伴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

    病人女性,40岁.因反复黑便17个月再发半月入院.病程中3次呕血,大一次量约1 000 mL.自发病以来精神不振,体重减轻.既往有席-汉综合征病史15年,糖尿病病史2年,否认结核、肝炎病史.

    作者:喻宗繁;于庆生;王汉明;王伟;侯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消栓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

    目的:观察消栓通脉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消栓通脉汤,对照组30例予通塞脉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1.76%,对照组治愈率34.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消栓通脉汤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临床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大伟;李建鹏;王银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及MRI表现

    目的:探讨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术中所见分为两组: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组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比较两者的X线及MRI表现.结果:72例破碎型椎间盘疝出组有48例椎体骨质增生,21例病变节段椎间盘内低信号,5例出现椎间盘上下终板信号异常,35例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信号异常.38例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34例椎体骨质增生,32例病变节段椎间盘内出现低信号,12例病变椎间盘上下终板信号异常,12例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信号出现异常.采用两组χ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及MRI中T2加权像对区分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从而更好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作者:杨雪;马信龙;马剑雄;王涛;孙晓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诊利用废弃指再造双手拇示指1例

    患者男性,20岁.因双手被模具压伤半小时急诊入院.患者双前臂远端及腕掌部完全毁损, 拇指第1掌骨中段以远和虎口及示指第2掌骨中段以远组织结构相对完好, 但无血供,双手拇、示指挤压,淤血,大鱼际肌、骨间肌脱出,中环小指毁损.

    作者:巫文强;王旭东;贾淑兰;宋付芳;王文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成人梅克尔憩室的诊治

    目的:探讨成人梅克尔憩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例成人梅克尔憩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仅有2例术前获得诊断,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成人梅克尔憩室少见,且术前诊断困难.对于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应考虑梅克尔憩室的可能,确诊后手术治疗效果好.

    作者:许翼麟;逯宁;朱理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双入路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比较

    目的:探讨单入路与双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入路组和双入路组.单入路组16例,经皮伤椎单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置单枚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双入路组36例,经皮伤椎双侧入路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在双侧分别放置球囊于伤椎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52例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背痛缓解程度、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入路与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相似,单入路较双入路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放射暴露.

    作者:顾晓晖;张喆;吴健;吕军;吴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23例

    目的:观察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2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口服夏枯草胶囊联合吲哚美辛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沉、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3例中治愈21例,显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夏枯草联合吲哚美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症状缓解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曹羽;陈建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介绍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探讨合理的处理对策.方法:对38例患者行一期切除肠吻合术25例,Hartmann手术8例,永久性造瘘5例.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愈合;3个月后行造瘘口回纳手术4例,余未回院行二次手术;由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1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处理相对比较棘手,其合理的外科手术处理对策值得探讨.

    作者:董小牛;何亚琴;胡小明;羊馥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一种慢性胰腺炎.自SarlesH 等[1]报道1 例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的胰腺炎后,自身免疫机制在慢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这种疾病曾被病理学家、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命名为不同的病名,应用较广泛的有慢性硬化性胰腺炎、淋巴细胞增殖性硬化性胰腺炎、导管损坏性慢性胰腺炎.1995年,Yoshida首先提出了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概念[2].

    作者:顾俊平;王劭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砂仁对大鼠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砂仁对大鼠小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砂仁组和普鲁本辛组,每组30只,均行小肠端端吻合.砂仁组在造模后灌胃给予砂仁溶液(按生药计,0.25 g/kg),普鲁本辛组在造模后灌胃给予普鲁本辛(3.5 mg/kg)溶液.术后3、5、7 d观察小肠吻合口病理学改变、吻合口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术后7 d测量小肠系膜微静脉血流流速.结果:砂仁组吻合口局部炎症轻于其他两组,胶原纤维排列较好;术后5,7 d吻合口羟脯氨酸、爆破压高于模型组和普鲁本辛组(P<0.05);术后7 d肠系膜微静脉血流流速高于模型组和普鲁本辛组(P<0.05).结论:砂仁口服能够促进大鼠小肠吻合口的愈合.

    作者:张勤;谢晓红;叶再元;周际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尿道损伤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

    目的:探讨尿道损伤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恢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患者行切除背深、背浅静脉,彻底缝扎海绵体发出的异常小血管,纵向折叠双侧海绵体白膜.结果:22例手术治疗后均能坚硬勃起,但有程度不同的包皮水肿,2周后自然消退.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远期无复发.

    作者:单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