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秘舒袋泡剂治疗习惯性便秘及促进术后肠蠕动的疗效观察

李惠芬;李宏伟;叶培军

关键词:袋泡剂, 治疗, 习惯性便秘, 术后, 肠蠕动, 胸腹部手术, 胃功能障碍, 电解质紊乱, 不能进食, 方法及, 常见病, 症状, 药物, 呕吐, 疗效, 理想, 后肠, 腹胀, 腹痛, 恶心
摘要:便秘是一种常见病,治疗的方法及药物较多,但效果多不理想.胸腹部手术后肠胃功能障碍,腹胀、腹痛、恶心,重者呕吐,不能进食,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等.近年来,我院研制的通秘舒袋泡剂对解决以上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混合痔186例

    混合痔的治疗方法很多,许多手术破坏了肛门正常的生理结构,引发了一些并发症.笔者自1999-2000年采用内痔微波针烧灼、外痔剥离切除综合方法治疗混合痔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克俭;张国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不稳定的原因与处理办法.方法:观察44例全髋置换病人手术入路、方式、头与臼的比例、软组织的平衡等与术后不稳定的关系.结果:根据患者术后疼痛,行走,髋关节功能,生活工作能力进行评分.优26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4.1%.结论:手术入路、方式、头与臼的比例、软组织的平衡等是术后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及时、恰当的处理是保证术后关节稳定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辉;张政宏;赵万军;韩勇;杨武民;倪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单氏丁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单氏丁桂散对实验动物的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据<药理实验方法学>进行抗炎、促进伤口愈合实验和急性毒性实验、病理学检查、抗菌MIC测定.结果:单氏丁桂散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炎性水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明显缩短豚鼠伤口愈合时间;明显提高溶菌酶的活性;促进动物创面的白细胞、浆细胞浸润,毛细血管、胶原纤维增生.结论:单氏丁桂散是一种抗炎、促进伤口愈合、低毒的外用制剂.

    作者:张压西;曾亚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26例

    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患者往往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老年病,如何在创伤小的前提下尽快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及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一直是骨科医师要攻克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一步深入,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张津生;葛展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127例治疗体会

    腹部手术后,常发生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并发症,给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作者收集近5年腹部手术后并发症127例,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敢想;王朝生;方敦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肛管直肠损伤37例治疗分析

    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肛管直肠损伤37例,现对其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蔡海;孟荣贵;黄士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臁疮155例临床分析

    古人将发生于小腿下部内外侧的慢性溃疡称为臁疮,其特点是经久难愈,易于复发.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明显缩短了疗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旭初;丁晓雯;许建华;方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术后应用抗生素所致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

    我院1998-2000年间施行外科手术700例,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其中72例发生菌群失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华;王宏志;王启才;林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国外早泄研究进展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男性常见的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D),据统计[1],75%的男性一生中出现过PE.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和药物的不断问世,PE的治疗已从原来局限于心理、行为治疗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作者将国外近5年来PE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作者:谢作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肠癌术后249例监护体会

    近20多年来,重症监护、治疗和抢救技术已形成一门专业科学.在抢救危重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了提高大肠癌术后特别是高龄、有内科疾病患者术后的安全性,2000年12月以来,我院重症监护室共收治大肠癌术后病人249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琪;李梦良;刘兴华;沈莉;辛绍斌;李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通秘舒袋泡剂治疗习惯性便秘及促进术后肠蠕动的疗效观察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治疗的方法及药物较多,但效果多不理想.胸腹部手术后肠胃功能障碍,腹胀、腹痛、恶心,重者呕吐,不能进食,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等.近年来,我院研制的通秘舒袋泡剂对解决以上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惠芬;李宏伟;叶培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丹参及5-氟尿嘧啶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切除术后早期腹腔化疗(EPIC)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136例胃癌术后病人分为EPIC、早期静脉化疗(EPVC)、对照3组.EPIC组胃癌切除术后2~3 d丹参、5-FU腹腔注射;EPVC组胃癌切除术后2~3 d丹参、5-FU静脉注射;对照组术后早期不用任何方式化疗,术后3周常规化疗.分别观察:(1)EPIC组和EPVC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2)EPIC组和对照组及EPVC组术后切口感染或裂开、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或出血、化学性腹膜炎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3)3组术后近期生存率及腹腔复发率.结果:(1)和EPVC组比较,EPIC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明显降低(P<0.05);(2)和对照组及EPVC组比较,EPIC组切口感染或裂开、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或出血、化学性腹膜炎和粘连性肠梗阻等各项并发症无明显增加(P>0.05);(3)EPIC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而术后2年腹腔复发率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丹参联合5-FU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不仅是安全可行的,而且较静脉化疗毒副反应小,腹腔复发率低,近期生存率满意,有较大治疗上的优势.

    作者:于庆生;王炜;汪小明;王汉明;帅剑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变化.方法:调查我国13家医院1983-1998年TAO 10 401例和ASO 8 843例.结果:第一组1983-1986年TAO 2 313例、ASO 849例;1987-1990年TAO 2 869例、ASO 1 243例;1991-1994年 TAO 2 271例、ASO 1 438例和1995 -1998年TAO 1 653例、ASO 1 506例.第二组1991-1994年TAO 605例、ASO 593例;1995 -1998年TAO 418例、ASO 1 044例.结论:在我国,TAO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下降,ASO呈明显增多的趋势.

    作者:张静菊;赵文光;王征;王嘉桔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Peutz-Jeghers综合征局部癌变并胰头癌1例报告

    女性,32岁,以间断发热2.5月,加重20 d,巩膜黄染1周入院.18年前因肠梗阻于外院2次手术,具体术式不详.32月前因腹泻于外院诊断为全消化道多发息肉病,非手术治疗好转.17月前因黑斑息肉病于外院行胃、小肠、结肠开窗,胃空肠吻合,粘连松解,肠套叠还纳术,术中取出大小息肉近百个,14月前因黄疸再次于天津滨江医院行胆囊空肠吻合术.1年余以前,于外院行肠息肉切除术.无特殊家族史.

    作者:毕旭东;李兴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微创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8例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形成的畸形.作者自1998年用微创手术,即小针刀疗法治疗年长儿及成人肌性斜颈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臧守骞;庄志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治疗艰难,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死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病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面就本病的中医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詹慧春;杨珍;郝春梅;曹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于1999年以来收治睾丸扭转患者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年龄13~57岁,平均22岁.左侧睾丸扭转5例,右侧1例.发病到就诊时间8 h~3 d,平均28 h.2例在外院曾按急性睾丸炎治疗3 d.2例发病前有手淫史,3例有剧烈活动或外伤史,1例无明显诱因.均述患侧阴囊疼痛不缓解,疼痛向同侧腹股沟放射,4例伴有恶心、呕吐.睾丸均肿胀、睾丸上抬、触痛明显,与附睾分界不清,上托阴囊患侧疼痛加剧.均无发烧,尿检正常.WBC≥10×109/L者6例,彩色多普勒动态显像(CDFI)检查:1例提示睾丸血流信号减弱,3例提示睾丸血流信号明显减弱,2例未探及血流信号.

    作者:薛钧尘;王克明;于大海;王军;唐迎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外科严重感染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治疗上除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外,还需阻断参与感染连锁反应的炎症介质和宿主细胞因子等作用.近20年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了明显的进展,包括对抗感染和增强宿主防御功能及新的诊疗技术等手段,但外科严重感染的死亡率并未明显降低.外科严重感染常表现为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文献报道,约70%的外科住院病人尤其是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人存在甲状腺激素的变化[1],作者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进行介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吴峰;边杰;高世云;崔公让;刘兴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养肝柔肝法防治胆色素结石中干预胆道动力学异常的机理研究

    目的:利用生物学技术从胆道动力学角度探讨养肝柔肝法防治胆色素结石的机理.方法:清洁级豚鼠共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致石饲料造模组、养肝利胆颗颗粒剂治疗组,饲养4周观察胆囊成石情况,检测血浆CCK含量、胆囊CCK-AR、十二脂肠粘膜CCK-8分泌细胞免疫组化、Oddi括约肌调宁蛋白(Calponin,Cap)表达.结果:(1)模型组成石率明显增高(P<0.05).(2)模型组血浆CCK水平显著降低(P<0.01).(3)模型组胆囊平滑肌CCK-R数目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模型组十二指肠CCK-8内分泌阳性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5)模型组Oddi括约肌调宁蛋白(Cap)表达,条带灰度密度值明显小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1)养肝柔肝法具有稳定的防石作用.(2)养肝柔肝法可提高血和肠腔内CCK的浓度,改善胆道动力学.(3)养肝柔肝法可提高CCK-AR数目,使CCK缩胆囊的效应增加.(4)养肝柔肝法可以使Cap表达增加,增强了对Oddi括约肌收缩抑制作用,使胆道动力系统协调性增强.

    作者:高矩;朱培庭;张静喆;焦拥政;章学林;袁作彪;沈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部切口裂开23例分析

    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我院1990 - 2001年共发生23例,现对其发生原因及治疗加以探讨.

    作者:王树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