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焕军;周圣明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沙本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我院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5.52%)显著优于对照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NBUVB照射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白芍总苷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白芍总苷联合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较单独NB-UVB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红喜;卫风蕾;闫铭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美芬和阿拓莫兰治疗,比较两组意识清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意识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美芬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意识清醒时间,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吴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甲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加减,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和停药1年复发率分别为92.65%和1.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7%和17.64%;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活血联合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临床疗效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小,停药后复发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曾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85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后静脉注射芬太尼。记录咳嗽反射的强度及发生率,插管前后DBP、SHR及BP情况。结果插管前后DBP、SBP以及HR无明显变化,咳嗽反射发生率为2.1%,且咳嗽强度降低。预先静脉注射地佐辛能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强度以及反射发生率。
作者:邓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完善临床常规性8种神经障碍疾病治疗药物的用药方法与用药效果,探究阿米替林药物对神经障碍疾病治疗效果的稳定性。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所治疗过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共160人,按照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常规性8种精神障碍治疗药物,B组患者单纯性使用阿米替林药物,经过一段相同时间的治疗后,分别研究每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通过使用常规性8种药物的不同组合使用治疗,患者抑郁、精神分裂症状、呕吐、意识不清、狂躁症、失眠、焦虑等精神障碍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好转,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3.75%。阿米替林对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患者的控制能力较强,药物主要体现极强的镇定作用。药效较为稳定,但对患者肝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对癫痫、伴有心梗、三环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能使用。药物的用药有效率为96.25%。结论联合使用常规性精神障碍治疗药物对比单纯性用药临床效果体现明显,药物起效时间短,药物之间无冲突,患者控制情况理想。阿米替林仍然是临床精神障碍疾病的常规性镇定药物,其稳定性较强,但用药具有一定的限制,合理使用药物才能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0例,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进行肿瘤切除,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从而对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的几率仅为3.3%,显著少于对照组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疗法治疗纵隔肿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对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智文;郎均荷;周客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的大量增长以及糖尿病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达标率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已成为临床急诊科的常见病。临床上本病以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为特点,其治疗应以消除诱因、扩容、补充小剂量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为主。本文整理了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进展,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做一综述。
作者:刘宝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口服6个月的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TC,TG,LDL 较前显著下降,HDL 相比较前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脂水平,可以抑制和逆转斑块的增长,是预防脑梗死和其发展的有效药物。
作者:路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通气防治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早期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予PEEP 4~6cmH2O;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情况、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胸片等变化。结果治疗组NPE发生率与2周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NPE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廖铁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不良反应率相当,但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更佳,易于推广。
作者:胡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8月我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LC组和LRCL组各46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胆总管内径、腹痛、腹泻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LRCL组显著优于LC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12个月LC组较LRCL组胆总管内径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腹泻发生率的比较,LRCL发生率4.43%,LC组发生率8.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特点是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重要的是保留了胆囊的生理功能,避免了胆囊切除所带来的并发症,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林正清;林彬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将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硫糖铝联用黄连素和单纯黄连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72.7%,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出现3例大便干结,1例便秘,经对症治疗,均康复出院。硫糖铝联用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良反应少,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可作为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理想方法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吴书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84例区域麻醉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咪唑安定组,依托咪酯组应用依托咪酯进行辅助麻醉,咪唑安定组应用咪唑安定进行辅助麻醉,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药物应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两组用药前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依托咪酯组药物应用前后MAP、HR、SpO2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咪唑安定组MAP、HR、SpO2在应用前后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依托咪酯辅助麻醉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导致呼吸与循环出现较高抑制性,临床应用更广泛。
作者:邢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择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对照组采用罗库溴铵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T1、T2和T3时与T0相比HR和MAP均明显下降(P<0.05),T4时与T0相比,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麻醉诱导平稳,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杨丽;张博卿;肖庆华;胡德念;古粤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在全身骨折中占2%,跗骨骨折中占60%。多由高处跌下时足跟直接着地压缩所引起,少数为撕脱骨折,近年来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类骨折亦有增多。跟骨以复杂的皮质骨和松质骨支持的基础上具有四个小关节为解剖特点,由此使距下关节和跗横关节能够进行高度的偶合和精确的连动,同时,跟骨是构成足弓的主要成分,使足部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因此,对于跟骨骨折患者而言,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加以治疗。本文主要将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进行研究,旨在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方法依据。
作者:吴勇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随机分为I、II、III、IV四组,所有患者均应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III、IV组患者死亡率、HIE、机械通气例数、惊厥例数等指标优于I、I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mg/kg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是治疗新生儿窒息临床合适的剂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都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