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分析8种精神障碍药物的治疗方法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障碍的稳定性研究

刘月霞

关键词:精神障碍, 阿米替林, 多塞平, 眠尔通
摘要:目的:为了完善临床常规性8种神经障碍疾病治疗药物的用药方法与用药效果,探究阿米替林药物对神经障碍疾病治疗效果的稳定性。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所治疗过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共160人,按照抽签方式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使用常规性8种精神障碍治疗药物,B组患者单纯性使用阿米替林药物,经过一段相同时间的治疗后,分别研究每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通过使用常规性8种药物的不同组合使用治疗,患者抑郁、精神分裂症状、呕吐、意识不清、狂躁症、失眠、焦虑等精神障碍情况出现不同程度好转,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93.75%。阿米替林对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患者的控制能力较强,药物主要体现极强的镇定作用。药效较为稳定,但对患者肝功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对癫痫、伴有心梗、三环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能使用。药物的用药有效率为96.25%。结论联合使用常规性精神障碍治疗药物对比单纯性用药临床效果体现明显,药物起效时间短,药物之间无冲突,患者控制情况理想。阿米替林仍然是临床精神障碍疾病的常规性镇定药物,其稳定性较强,但用药具有一定的限制,合理使用药物才能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120例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体会

    选取2006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和桂枝茯苓胶囊配合微波理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和桂枝茯苓胶囊配合微波理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坤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对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23例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中转开腹0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4例,呼吸道感染2例,出血1例,无输尿管损伤、膀胱损伤、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总发生率2.79%。根据腹腔镜手术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严密的观察,细心的护理,可以降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主动配合护理;术后早期活动可防止腹胀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加强饮食护理可增强患者抵抗力。

    作者:查国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研究

    选取拟行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给予持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B组给予持续泵注丙泊酚及间断追加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云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抗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

    脉络膜脱离是抗青光眼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产生原因颇为复杂,本病单纯西药治疗时间较长,且长期使用激素副作用大,手术治疗恢复时间快,但再次创伤将加重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缩短病程,挽救视功能,减少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小猫;贾洪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治疗40例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3mg/kg·d,高剂量为100mg/d治疗,连续治疗52w。比较两组患者ALT、AST复常率,HBsAg、HBVDNA的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AST<40U/L,4例患者ALT<40U/L,观察组中有32例患者AST<40U/L,29例患者ALT<40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HBsAg转为阴性、有7例患者HBVDNA含量转为阴性,而观察组中,有33例患者HBsAg转为阴性、34例患者HBVDNA含量转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金凤;朱道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不适的原因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不适感的食管癌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不适感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食管癌手术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适感消失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应用于术后出现不适感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廖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效果对比研究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留置套管针,对照组采用输液器针穿刺。试验组外渗6例(6%),对照组外渗30例(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是护理工作研究探讨的重要部分。

    作者:熊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雌激素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肝癌通常指出现在肝脏的恶性型肿瘤,其在日常所指主要是原发型肝癌,此类肝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有关统计,全球每年有60万肝癌病患被发现,位居恶性型肿瘤第5位。有学者认为,雌激素受体(ER)与肝癌间有一定联系,本文主要对此种联系作一综述。

    作者:万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缺血性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观察

    按就诊时间将我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快速心房纤颤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给予A组患者美托洛尔治疗,给予B组患者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A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8%;B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出现4例不良反应者,不良反应率为12.5%,B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者,不良反应率为3.13%。B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P<0.05)。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缺血性快速心房纤颤,效果确切,可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良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力异常分娩产妇80例临床护理研究

    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期间在院分娩的产力异常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对参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中,观察组孕妇比参照组孕妇恢复更好,产程更为顺利,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几率更低,且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若出现产力异常则应密切观测其围产期表现,并以产力异常的不同分型为依据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由此可使母婴结局得到良好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40例急性发热患儿退热的效果观察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对照组给予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退热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给药后各时间点体温;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给药后两组患者给药60min后体温和给药后90min体温均优于治疗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60min后体温和给药后90min体温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发热退热效果优越,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顺铂加紫衫醇治疗65例局部宫颈癌晚期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晚期局部宫颈癌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术前单纯采用顺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紫衫醇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8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3.08%,对照组则为21.5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应用顺铂联合紫衫醇治疗晚期局部宫颈癌,患者耐受好,并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炜;李国霞;李金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联合磷酸肌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前列地尔联合磷酸肌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超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救治研究进展

    由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的大量增长以及糖尿病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达标率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已成为临床急诊科的常见病。临床上本病以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为特点,其治疗应以消除诱因、扩容、补充小剂量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为主。本文整理了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进展,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做一综述。

    作者:刘宝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纳络酮联合肾上腺素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价值分析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随机分为I、II、III、IV四组,所有患者均应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III、IV组患者死亡率、HIE、机械通气例数、惊厥例数等指标优于I、I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mg/kg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是治疗新生儿窒息临床合适的剂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36例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鹿瓜多肽注射液在治疗创伤性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73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给予所有患者切开复位钢板术(或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抗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消肿止痛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痂出现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创伤性骨折效果良好,有助于骨折愈合,并缩短肿胀时间,加快骨痂生成。

    作者:刘宗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向心性穿刺法预防新动静脉内瘘引起皮下血肿的探讨

    目的:探讨向心性动静脉内瘘穿刺法预防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中医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新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和对照组(采用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新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机率。结果使用新动静脉内瘘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心性穿刺法。结论向心性穿刺法能够降低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作者:徐桃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灸治疗24例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8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仅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使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晁金玲;苏佳雄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2011年l2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其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β-HCG值以及包块直径指标无差异,但在治疗后数据对比显示,治疗组的改善值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具备好疗效、低风险、易操作等优势,且适用于手术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陆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