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清;林彬生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流行性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口服连花清瘟胶囊,对照组口服苦甘颗粒,对两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和1.67%,对照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花清瘟胶囊对于流行性感冒有着理想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由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的大量增长以及糖尿病规范治疗的依从性差、血糖控制达标率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已成为临床急诊科的常见病。临床上本病以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为特点,其治疗应以消除诱因、扩容、补充小剂量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措施为主。本文整理了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进展,结合自身的工作体会做一综述。
作者:刘宝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78例Ⅳ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分为A和B组各39例。 A组应用霉酚酸酯治疗,B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比照两组疗效及尿蛋白、尿红细胞缓解率。结果A组其完全缓解率为51.28%,显著高于B组的30.77%;尿蛋白缓解率41.03%,显著高于B组的28.21%;A组尿红细胞计数好转≥50%比率为82.05%,显著高于B组的53.85%。 IV型LN应用霉酚酸酯进行治疗比应用CTX方案疗效更为确切。
作者:胡攸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肝郁脾虚胆囊息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4%(29/4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对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
作者:洪永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我院5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5.52%)显著优于对照组(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合剂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张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调查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通过院内信息系统查询统计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金额,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和日治疗费用(DDC)法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物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DDDs前3位的药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应加强个别药物的使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结构,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朱阳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3mg/kg·d,高剂量为100mg/d治疗,连续治疗52w。比较两组患者ALT、AST复常率,HBsAg、HBVDNA的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AST<40U/L,4例患者ALT<40U/L,观察组中有32例患者AST<40U/L,29例患者ALT<40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HBsAg转为阴性、有7例患者HBVDNA含量转为阴性,而观察组中,有33例患者HBsAg转为阴性、34例患者HBVDNA含量转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金凤;朱道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救重症哮喘患者突发急进型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选择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共4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使用无创通气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氧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h:试验组血气分析能力各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转为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林健球;郑永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将我院收治的7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脑炎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麝香注射液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病毒性脑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发热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停药后脑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应用复方麝香注射液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恩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肝癌通常指出现在肝脏的恶性型肿瘤,其在日常所指主要是原发型肝癌,此类肝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有关统计,全球每年有60万肝癌病患被发现,位居恶性型肿瘤第5位。有学者认为,雌激素受体(ER)与肝癌间有一定联系,本文主要对此种联系作一综述。
作者:万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龚某,男,67岁,因“发现血压高2年,心悸头晕半天”于2012年11月8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因颜面浮肿就诊医院发现血压高,血压高为170/100mmHg,当时未行特殊诊治,院外自行口服“尼莫地平”,血压控制不佳,遂于近半年来加服“卡托普利12.5~25mg,1次/d”治疗,自诉血压控制尚可,但具体数据不详,平素活动无乏力、心悸及胸闷胸痛。入院前1d 晚无诱因出现心悸心慌感,自行口服倍他乐克12.5mg后安静入睡,晨起后仍感心悸,再次口服倍他乐克12.5mg无效,且伴活动时头晕头昏、乏力,无黑曚晕厥、汗出及胸闷胸痛,为求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查心电图示“窦缓,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遂收住院。平素患者体健,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病史,吸烟20支/d×30余年。入院体检:T36.5℃,P38bpm,R18bpm,BP100/60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未及肿大,颈动脉区未闻及杂音,颈静脉无充盈,肝颈返流征(-),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界稍扩大,心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阴性。入院查ECG:窦性心动过缓,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NTproBNP 1158pg/ml;血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正常。
作者:王臣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我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临床住院患者各438例,对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t=48.21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抗菌药费用较干预前减少(t=573.521,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住院费用较干预前减少(t=551.681,P=0.000<0.05)。通过药师干预可以促进临床的合理性用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卢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60例,以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进行肿瘤切除,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从而对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的几率仅为3.3%,显著少于对照组1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疗法治疗纵隔肿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对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智文;郎均荷;周客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84例,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术中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临床上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张立丰;马保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右肘部摔伤,于2010年9月1日4:30pm入我院治疗,在外科行清创缝合术后,遵医嘱于注射室注射TAT。询问无过敏史,采用新配制的TAT皮试液(浓度为150μ/ml),在患者前臂掌侧下1/3处用0.1%新洁尔灭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含15μ)20min后观察结果,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即将TAT余液加生理盐水至2ml肌肉注射。观察30min后,无不适反应离院,嘱不适随诊。五日后,患者感肌注及皮试部位肿胀,有蚁爬感,即到医院就诊。查体:臀部肌注部位可见10cm×11.5cm的不规则紫色斑疹,皮试部位见4cm×4.5cm圆形紫色斑疹,无其它不适。遵医嘱,非那根50mg肌注,1次/d,硫代硫酸钠0.64g、维生素C2.0g、加注射用水10ml缓漫静脉注射,1次/d,3d后症状消失。
作者:宋治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麻醉诱导前注射右美托咪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拔管时和拔管2min HR、SAP、DAP和SpO2水平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注射右美托咪啶,有助于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邱柳基;黄惠彬;江鹏;罗德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57例,按照动脉瘤是否规则分为规则组和不规则组,比较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差异,其中规则组122例,不规则35例。两组术中共发生血管破裂出血的患者13例,其中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相对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2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患者2例。结果对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7例,侧脑室外引流5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轻度瘫痪5例,重度瘫痪1例,死亡1例。动脉瘤栓塞术中破裂出血与患者本身和施术者都有密切关,一旦发生术中破裂出血,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继续对动脉瘤进行填塞,如果处理得当,多数术中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预后良好,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温茂昌;李劲松;戴利强;李政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观察组予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76.47%,总有效率为97.06%,观察组治愈率为52.94%,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头翁苦参汤保留灌肠联合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不良反应少、疗效好等优点,治疗效果极佳,适合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胡建文;吴定奇;黄杏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随机分为I、II、III、IV四组,所有患者均应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进行联合治疗,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III、IV组患者死亡率、HIE、机械通气例数、惊厥例数等指标优于I、II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1mg/kg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是治疗新生儿窒息临床合适的剂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我院96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难治性哮喘时有效率高,高达91.67%,与对照组66.6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肺功能(FVE、FEV1、PEFR)改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难治性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欧渤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