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斌
选取我院实施药师干预前后临床住院患者各438例,对住院时间、费用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住院时间较干预前明显缩短(t=48.210,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抗菌药费用较干预前减少(t=573.521,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住院费用较干预前减少(t=551.681,P=0.000<0.05)。通过药师干预可以促进临床的合理性用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卢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操作较为简便,可推广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余国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向心性动静脉内瘘穿刺法预防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九江市中医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使用新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和对照组(采用离心性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首次使用新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机率。结果使用新动静脉内瘘采用向心性穿刺法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心性穿刺法。结论向心性穿刺法能够降低新动静脉内瘘首次使用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作者:徐桃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3mg/kg·d,高剂量为100mg/d治疗,连续治疗52w。比较两组患者ALT、AST复常率,HBsAg、HBVDNA的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AST<40U/L,4例患者ALT<40U/L,观察组中有32例患者AST<40U/L,29例患者ALT<40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HBsAg转为阴性、有7例患者HBVDNA含量转为阴性,而观察组中,有33例患者HBsAg转为阴性、34例患者HBVDNA含量转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拉米夫定治疗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金凤;朱道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调查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通过院内信息系统查询统计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金额,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和日治疗费用(DDC)法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2010~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物销售总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DDDs前3位的药品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应加强个别药物的使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结构,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朱阳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8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可促进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早期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辛款强;张文勇;黄子波;李观庆;罗宇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同时口服6个月的阿托伐他汀钙。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TC,TG,LDL 较前显著下降,HDL 相比较前增加,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血脂水平,可以抑制和逆转斑块的增长,是预防脑梗死和其发展的有效药物。
作者:路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自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耳鼻喉门诊病人患者200例(排除心理疾病,耳聋,智力障碍,恶性肿瘤者),其中耳科患者90例、喉科50例、鼻科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观察组接受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接受专业心理护理后,可提升患者的接受度。对就诊者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与干预,可有效减轻就诊时患者焦虑的负面心理,从而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理性面对自身疾病。有利于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降低死亡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
作者:李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右肘部摔伤,于2010年9月1日4:30pm入我院治疗,在外科行清创缝合术后,遵医嘱于注射室注射TAT。询问无过敏史,采用新配制的TAT皮试液(浓度为150μ/ml),在患者前臂掌侧下1/3处用0.1%新洁尔灭消毒局部皮肤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含15μ)20min后观察结果,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自觉症状,即将TAT余液加生理盐水至2ml肌肉注射。观察30min后,无不适反应离院,嘱不适随诊。五日后,患者感肌注及皮试部位肿胀,有蚁爬感,即到医院就诊。查体:臀部肌注部位可见10cm×11.5cm的不规则紫色斑疹,皮试部位见4cm×4.5cm圆形紫色斑疹,无其它不适。遵医嘱,非那根50mg肌注,1次/d,硫代硫酸钠0.64g、维生素C2.0g、加注射用水10ml缓漫静脉注射,1次/d,3d后症状消失。
作者:宋治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急救重症哮喘患者突发急进型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选择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共4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使用无创通气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氧疗联合药物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h:试验组血气分析能力各指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转为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林健球;郑永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肝癌通常指出现在肝脏的恶性型肿瘤,其在日常所指主要是原发型肝癌,此类肝癌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有关统计,全球每年有60万肝癌病患被发现,位居恶性型肿瘤第5位。有学者认为,雌激素受体(ER)与肝癌间有一定联系,本文主要对此种联系作一综述。
作者:万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甲氧那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NBUVB照射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白芍总苷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白芍总苷联合NBUVB治疗掌跖脓疱病较单独NB-UVB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红喜;卫风蕾;闫铭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QOL-BREF生存质量量表对130例OSAS患者进行生存质量测评,比较嗜睡、睡眠质量、慢性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OSAS患者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均值均为嗜睡组低于不嗜睡组、睡眠质量差组低于睡眠质量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个领域的评分均为伴有慢性病组低于不伴有慢性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患者的白天嗜睡、低睡眠质量及慢性病是影响OSAS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作者:李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06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和桂枝茯苓胶囊配合微波理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和桂枝茯苓胶囊配合微波理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坤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留置套管针,对照组采用输液器针穿刺。试验组外渗6例(6%),对照组外渗30例(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是护理工作研究探讨的重要部分。
作者:熊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因“右下腹疼痛10h伴排尿困难”入院。既往于1年前因“右下腹疼痛”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未行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9d后缓解;8个月前再发,再次行保守治疗。入院查体:T:37.4℃,心肺听诊良好,腹部稍膨隆,轻度肌紧张,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右中下腹部明显压痛,反跳痛,以麦式区为主,肠鸣音活跃,约6~7次/分,无明显移动性浊音。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11.7×109/L,中性89.5%;尿常规红细胞+。超声见右下腹长条状低回声包块,横切9.4mm×9.5mm,纵切29.1mm×7.4mm,肠间见11.2mm液性暗区,肠管扩张35.4mm,另见双肾盂小于4.0mm强回声光团。腹部立卧位CR片见中腹部肠管内数个液平,下腹部密实。入院诊断:腹痛待查:急性肠梗阻,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有约300ml淡红色血性积液,大网膜与阑尾粘连,包裹阑尾中远端,吸出腹腔积液,松解网膜后,见阑尾明星肿胀增粗,直径约1.5cm,阑尾与远端回肠(距回盲部约1cm)有一致密粘连带,小肠肠间有一短小粘连带,此处远端小肠疝入粘连带内并扭转,血供差,肠壁暗红色,无光泽,肠系膜明显淤血,松解粘连,用利多卡因针行肠系膜血管封闭,热生理盐水纱垫热敷缺血肠管后,肠管无蠕动,肠壁颜色无好转,考虑此段肠管缺血坏死,保留回盲部,行该段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坏死肠管长约1cm)、阑尾切除,置右侧腹腔血浆引流管1根引流,腹腔注入术尔泰50ml 预防肠粘连,关腹,术毕。
作者:孟令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研究SDS、SAS评分经护理后,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Child-Pugh预后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过程中提高心理干预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广泛。
作者:周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单纯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刺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起效快,有效率高,安全可靠,患者易接受,可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马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