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吴帅;盛超;刘国炳
目的:采用fullPIERS模型,对其预测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能力进行单中心的初步外部确认.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PE孕妇共398例,采用fullPIERS模型预测其入院48 h内和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初步评估fullPIERS模型的预测能力.通过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H-L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分层表格评估模型的分层能力,终对fullPIERS模型进行概括性的外部确认.结果:在398例PE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6.8%(67/398),其中入院48 h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3%(41/398),入院2~7 d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3%(21/398).fullPIERS模型预测PE孕妇入院48 h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55(95%CI:0.782~0.928,P<0.001),预测入院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AUC为0.826(95%CI:0.727~0.925,P<0.001).fullPIERS模型对PE孕妇入院48 h内和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86/295)和98.7%(312/31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1.1%(32/103)和20.7%(17/82).fullPIERS模型预测PE孕妇入院48 h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时校准度较好(χ2=6.431,P=0.599);预测入院2~7 d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时校准度较差(χ2=36.778,P=0.000).结论:在单中心PE人群中,fullPIERS模型对入院48 h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分层能力和校准度,可以将fullPIERS模型作为PE人群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一种常规评估手段.
作者:彭兰;吴晓;康燕;姚仪倩;洪湘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Rh阴性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Rh阴性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均为1980年1月1日—2018年1月30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4122例研究对象,其中Rh阴性孕妇组679例,Rh阳性孕妇组34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h阴性孕妇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RR=6.29,95%CI:3.64~10.85,P<0.00001)和早产(RR=3.05,95%CI:1.80~5.15,P<0.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Rh阳性孕妇组.结论:Rh阴性孕妇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早产的风险较高.因此,对Rh阴性孕妇要加强孕期监护,定期监测Rh抗体,以降低围生儿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张璐;李晓虹;张苏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胚泡植入是妊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胚泡在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和侵入.对于母体子宫来说,胚泡是一种半同种异型移植物,植入成功与否依赖于母体子宫免疫细胞对胚泡的识别,以及随后对其建立和维持的免疫耐受.巨噬细胞是母胎交流中的第二大类免疫细胞,在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组织重建以及螺旋动脉重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分化和功能异常与病理性妊娠有关,而研究蜕膜巨噬细胞的种类和功能对妊娠异常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综述母胎界面中巨噬细胞的来源、分类及其在胚泡植入和病理性妊娠过程中作用.
作者:黄金花;梁梦晨;姜梦琦;刘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近年出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符合女性对于美的追求[1],在妇科领域广泛应用.在国内,2011年首次报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2],2014年张俊吉等[3]报道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全子宫,并完成腹腔镜下阴道残端的缝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进一步推动了单孔腹腔镜在全子宫切除中的应用.但是单孔腹腔镜技术完成妇科手术时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为此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我院)施行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致膀胱阴道瘘1例临床资料,探讨单孔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春林;张冰;余进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属的各型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1],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妊娠合并EHF临床少见,且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临床上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EHF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广;吴帅;盛超;刘国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代谢发挥致病作用.雄激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女常表现为睾酮水平低,雄激素缺乏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以及卵巢功能降低有关.降低雄激素的相关治疗是PCOS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而雄激素补充治疗可用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妇女,但其疗效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ly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严重的类型,其伴随的周期性的排便痛、便血、肠绞痛、腹泻腹胀,甚至肠梗阻等肠道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但临床重视不足.目前,手术仍然是有症状的DIE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关于手术对患者肠道症状的改善程度以及术后新发的肠道功能紊乱尚没有明确的临床研究.影响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术前需通过多种方法详细评估其肠道功能,联合多学科协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术后进一步探讨可能改善肠道功能的方法,从而改善患者肠道症状,促进其全面康复.
作者:田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宫颈癌的主要致病机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HR-HPV检测已成为宫颈病变筛查的一个主要手段,其敏感度高、特异度差.因此,对持续性HR-HPV阳性患者的病变风险评估及分流判读尤为重要.随着对宫颈病变机制研究的深入,许多新兴分流手段逐步应用于临床:HR-HPV载量检测可以除外一些一过性感染患者;P16/Ki67细胞学双染使细胞学检查更为客观;HPV DNA甲基化、宿主DNA甲基化和微小RNA(miRNA)宫颈癌筛查不仅敏感度、特异度相对较高,同时使患者自采样成为可能;免疫微环境可以反映宫颈病变程度及免疫状态.这些新型检查手段在提供HR-HPV患者阴道镜分流的同时,对于宫颈病变风险预测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综述HPV阳性后除细胞学检测外新的检测分流手段,为临床HPV阳性后的进一步检查及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作者:李博涵;谭桂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盆腔痛是女性常见妇科疾病之一,以慢性盆腔痛为主,对女性的姿势、平衡能力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但是目前关于女性慢性盆腔痛发生的生物学基础尚不清楚,病因也尚不明确,且对慢性盆腔痛的评估和治疗也比较复杂,给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给女性盆腔痛预防和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拟对女性内生殖系统和外生殖系统的神经支配、中枢神经系统影像改变和疼痛易感性、细胞因子和外周神经纤维的相互作用、炎症因子在降低外周神经敏感性中的作用、钠离子通道介导神经元疼痛信号的传导、神经元的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激活进行综述,重点探讨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等因素在疼痛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刘艳敏;江秀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2%~3%,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其次是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阔韧带妊娠.而腹膜后异位妊娠是腹腔妊娠的特殊类型,临床上非常罕见.现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我院)妇科2018年5月29日收治的1例腹膜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周佳雯;侯顺玉;梁宝权;岳永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胎膜破裂后,阴道内的致病微生物可沿胎膜破口进入羊膜腔,可诱发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A),导致胎儿窘迫和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患者在胎膜早破后短期内没有临床症状,但早期预警并给予相应处理可明显降低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如孕晚期B型溶血性链球菌筛查及相应的治疗.近年研究发现,除传统的实验室预测指标如白细胞介素6(IL-6)外,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胎儿胸腺的超声测量等对CA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综述近年来PROM并发CA早期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微小RNA(miRNA)是一种内源性表达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抑制调控约30%的基因表达,很多研究表明miRNA在调控滋养细胞复制、迁移、浸润等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表观遗传效应、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影响滋养细胞复制、迁移、浸润等.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正常传导保证滋养细胞浸润功能正常而不会如肿瘤细胞一样无限制地生长和侵袭.不同的RNA或不同的信号通路所作用的靶点不同,终引起滋养细胞浸润功能改变的过程也不相同.综述近年非编码RNA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对滋养细胞浸润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唐希阳;史安平;赵首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每年约有52万新发病例.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和策略的不断完善,宫颈鳞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宫颈腺癌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宫颈腺癌的治疗策略和生物学行为与宫颈鳞癌不同,预后较差.虽然对宫颈腺癌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其病因尚未明确,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长期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②表观遗传变异、细胞突变和细胞凋亡等分子生物学因素;③慢性炎症反应导致的肿瘤微环境改变;④性行为、激素水平和生育因素等个体异质性.由于宫颈腺癌难以发现、进展迅速且预后差,迫切需要对其病因进行深入了解,寻找更佳的预防措施.现综述国内外宫颈腺癌病因学研究进展,为今后宫颈腺癌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黄艮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锥切标本宫旁浸润(P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18年2月经宫颈锥切确诊为宫颈癌后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200例Ⅰa2~Ⅰb1期宫颈癌患者,分析早期宫颈癌PI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5例(7.5%)PI阳性,185例(92.5%)PI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PI与年龄、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切缘状态无关(均P>0.05),与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阳性(OR=5.456,95%CI:1.669~17.833,P=0.005)和淋巴结转移阳性(OR=6.725,95%CI:1.833~24.669,P=0.004)是P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宫颈锥切标本中LVSI、淋巴结转移与PI有关,可作为PI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芝伟;姜继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子宫内膜增殖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和(或)腺体间质比例增加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而无孕激素抵抗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风险因素,其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明确.子宫内膜增殖症目前主要根据病理结果分类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其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Ⅰ型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需结合病史、影像学、细胞学,以组织学结果为终诊断依据.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子宫内膜增生的类型和患者的生育要求.本文从子宫内膜增殖症的概念、分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姚颖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卵巢癌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而提高早期诊断率至关重要.间皮素(mesothelin,MSLN)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卵巢癌肿瘤微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MSLN是一种糖蛋白,在许多癌症(包括卵巢癌和间皮瘤)中过表达,在细胞存活、增殖和肿瘤进展、黏附中起作用.CA125是MSLN的配体,两者相互结合成为MSLN:CA125复合体,介导卵巢癌细胞腹膜种植.MSLN的肿瘤特异性表达可用于癌症早期诊断,评估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检测原发肿瘤和转移病灶的分布,成为新治疗靶点并进行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尽管已开展的MSLN靶向免疫毒素、抗MSLN嵌合抗体等药物和肿瘤疫苗的临床试验提示MSLN可作为潜在肿瘤治疗靶点,改善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MSLN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治疗方案.
作者:王路遥;蒋晶;岳欣;陆皓;霍利婷;王昊;王蓓蒂;GC GOMA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肥胖是一种以体内脂肪过度或异常堆积为特征的慢性病,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着肥胖带来的各种疾病和并发症,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健康问题之一.绝经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体质量出现不可控制的上升,是肥胖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在绝经期不仅会面临体质量增加的问题,同时还被多种绝经期症状所困扰,如潮热、性功能障碍、骨质疏松、排尿障碍和睡眠障碍等,女性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绝经期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受女性体质量的影响,但肥胖与绝经期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和具体机制尚未明确.现就肥胖对绝经期症状的影响以及控制体质量是否影响绝经期症状作出综述.
作者:王雪;陈怡洁;杜旖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盆腔脏器脱垂的一系列疾病.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PF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并容易引起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目前,手术是中重度PF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PFD手术历史悠久、术式繁多,随着医学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手术理念的更新,新的PFD术式不断改进,从阴式手术到腹腔镜手术,从自体组织修补到合成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新的技术和材料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并发症.手术的多样化虽然给了患者更多的选择,但不同术式各有利弊,患者亦有个体化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病史、生活习惯、性生活需求、全身状况等情况综合考虑,充分沟通,力求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案,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晓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引产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临沂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1474例,根据宫颈评分及引产时间分为4组.A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B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C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D组Bishop评分<6分,破膜12 h未临产缩宫素引产.回顾性分析4组的妊娠结局.结果:A、B两组间阴道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产褥期感染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孕妇引产并发症总发生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转科率高于D组(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宫颈成熟者可破膜后2 h引产,宫颈不成熟者,可期待至破膜后12 h引产.
作者:马丽媛;李超;詹瑛;彭伟;马春玲;卢彩霞;李灿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在子宫结构异常疾病中,子宫腺肌病在育龄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影像技术和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子宫腺肌病可能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的机制尚不明确,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子宫结合带的结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可能是子宫腺肌病患者生育能力低下的原因.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主要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和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目前,ART可以改善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结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生殖有积极的影响,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应用中有很重要的价值.综述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症影响生育的可能机制、生殖结局及治疗策略以探讨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的关系.
作者:张盼盼;李萌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