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iTRAQ联合2D LC-MS/MS分析PM2.5对人类胎盘滋养细胞的影响

秦喆;符锋;徐忠伟;侯海燕;陈亚琼

关键词:蛋白质组, 空气污染物, 串联质谱法, 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
摘要:目的:利用蛋白组学方法初步筛选PM2.5通过影响人类胎盘滋养细胞造成不良妊娠率增加可能涉及的蛋白分子和生物进程.方法:用0、30、60、120和200 μg/mL的PM2.5分别染毒HTR-8/SVneo细胞24 h与48 h后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终确定以120 μg/mL PM2.5染毒细胞24h和48 h进行后续实验.提取胞内蛋白,酶解消化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标记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分析肽段,鉴定HTR-8/SVneo细胞内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20 μg/mLPM2.5染毒24h和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6.09%和52.36%,与对照组(0μg/mL PM2.5染毒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120 μg/mL PM2.5 24 h染毒组和48 h染毒组细胞中分别鉴定出182个和486个差异蛋白,涉及细胞生物进程22条和217条.结论:PM2.5对HTR-8/SVneo细胞的影响涉及大量细胞生物进程的改变;iTRAQ联合2DLC-MS/MS技术是一种对染毒后细胞内差异表达蛋白高敏感度、高通量筛选的有效途径,为今后对PM2.5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深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抗苗勒管激素基础水平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包括腹膜型、深部结节型、卵巢型.EMs影响约2%的生殖期女性,约40%的EMs患者为卵巢型EMs,合并不孕者为40%~50%,并且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卵巢型EMs患者手术治疗后,卵巢功能下降,甚至出现卵巢功能早衰.而EMs本身,尤其是卵巢型EMs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抗苗勒管激素(AMH)是近年来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可靠标志物.通过分析3种不同类型EMs患者的AMH基础水平总结评价EMs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董珍珠;谢熙;毛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子宫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症状、体征、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加强对此类肿瘤的认知,指导临床,减少误诊.方法: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子宫AM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HE染色镜下可见瘤细胞胞浆透亮,偶见核分裂相,细胞密集区及细胞稀疏区交替分布,间质玻璃样变、黏液变及胶原化显著,并可见较多薄壁血管,疏松水肿样组织中见少量梭形细胞围绕血管呈束状、巢状或链状排列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雌激素受体阳性[ER(+)]、孕激素受体阳性[PR(+)]、高分子量钙调结合蛋白阳性[H-CALD(+)]、结蛋白阳性[Desmin(+)]、脉管内CD34阳性[CD34(脉管+)]、CD10散在阳性[CD10(散在+)]、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SMA(+)]、肾母细胞瘤基因1阳性[WT-1(+)]、细胞增殖抗原ki67阳性率3%[ki67(约3%+)]、细胞角蛋白阴性[CK(-)];S-100阴性(-)、钙黏蛋白阴性[CR(-)]、抑制素A阴性[Inhibin-A(-)]、黑色素瘤相关抗原阴性[HMB45(-)].结论:AMF一般为良性,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彻底手术切除后多不复发,但也有复发、恶变报道,建议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刘慧丽;党群;李鹏程;王秋明;刘秋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Toll样受体表达与炎症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在位/异位内膜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表达,探讨TLRs表达与组织炎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标本选自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手术患者24例,分别取在位内膜(eutopic endometrium,EU)、异位内膜(ectopic endometrium,EC),并以正常子宫内膜(control endometrium,CE)为对照.检测CE、EU、EC组中TLRs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 mRNA表达.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显示:IL-6、IL-8 mRNA在EC、EU组中表达均高于CE组(P<0.01),且EC组高于EU组(P<0.01).TLR1~6、8、9 mRNA在EC、EU组中表达高于CE组(P<0.05),除外TLR2,其余TLRs在EC组中表达高于EU组(P<0.01).TLR7 mRNA在EU组中表达高于CE组(P<0.05),而EC组与CE组、EU组与E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LR1、4~6、8、9在EC、EU组中表达高于CE组(P<0.01),且EC组高于EU组(P<0.01).TLR2在EC组中表达高于CE组(P<0.05),而EU组与CE组、EU组与E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R3、7在EC组中表达高于EU组及CE组(P<0.05),而EU组与C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子宫腺肌病EU、EC组TLRs mRNA与IL-6、IL-8均呈正相关;其中TLR2、4、5、9与IL-6、IL-8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处于炎症病理状态,腺肌病EU、EC组TLRs整体呈高表达,并与IL-6、IL-8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TLRs信号介导免疫炎性体系可能涉及子宫腺肌病炎症病理形成及发展.

    作者:江彩霞;刘超;郭静;陈丽;罗宁;瞿晓燕;任青;程忠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间充质干细胞与卵巢癌的相互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MSCs可趋化到肿瘤局部,参与间质形成,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表明,MSCs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干细胞化等抑制或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卵巢癌细胞发生交互作用,促进或抑制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MSCs还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骨形成蛋白4/Hedgehog(BMP4/HH)信号通路增强卵巢癌化疗耐药性;可利用MSCs对肿瘤组织的趋向性将其作为载体构建靶向给药系统对卵巢癌进行靶向治疗.因此,MSCs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但具体作用及机制仍存在较多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在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妊娠,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足够的子宫胎盘血供对于正常妊娠是至关重要的,这有赖于广泛的子宫螺旋动脉生理性重铸所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母胎血液循环系统.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反映母胎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子宫与妊娠母体的终末分支,能提供充足的胎盘血流和养分,满足胚胎的生长发育.滋养细胞的侵袭及其介导的子宫螺旋动脉细胞的凋亡是重铸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若重铸障碍则胎盘灌注量不足,继而胚胎缺血、缺氧,导致一系列病理妊娠.早期研究表明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滋养细胞侵袭减少,螺旋动脉重铸障碍,因此对复发性流产这一特征性病理改变产生的研究成为阐明病因的关键.

    作者:许春月;郭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脂联素(adiponectin)为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通过与脂联素受体(AdipoR)结合发挥特异的生物学效应.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有关,且与IR程度呈正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脂联素水平降低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相关.AdipoR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肌层浸润加重、淋巴结转移而明显下降,且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呈负相关.脂联素与AdipoR结合,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通路的下游,并可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因此,脂联素水平降低同时存在IR会促进子宫内膜癌发生,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党洁梅;刘婵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β-地中海贫血CRISPR/Cas9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β-地中海贫血是人β珠蛋白(HBB)基因突变的一种基因遗传病,导致珠蛋白生成障碍,目前尚无根治可能.成簇的规律间隔性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生菌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可对多种生物的基因组进行遗传改造.而CRISPR/Cas9系统因其便于操作、花费低、高特异性、可同时打靶任意数量基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目前应用CmSP刚Cas9系统诱导多能干细胞结合校正人HBB基因已成为可能,产生的正常血红蛋白可改善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相关症状.但该系统的脱靶效应如果发生在人类身上,后果将难以想象.新研究通过增加CRISPR切除特异性和控制Cas9减少脱靶效应,增加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安全性.综述CRISPR/Cas9系统以及应对脱靶效应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李焕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妊娠早期子宫动脉的多普勒监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提前识别孕妇患子痫前期的风险,可以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子宫动脉多普勒频谱分析在妊娠中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已较广泛.利用妊娠早期子宫动脉多普勒来预测子痫前期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作为单独的标志物,其敏感度不高.妊娠早期子宫动脉多普勒参数(如搏动指数)与母体特征及相关生化标志物(如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胎盘生长因子)相结合,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检测率高于90%.但结合生化标志物增加了成本,未来研究的方向是筛选佳组合的预测模型来早期预测子痫前期.

    作者:戴河柳;李昌盛;李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产程中饮食对足月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产程中饮食对足月分娩孕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孕妇338例,根据饮食意愿不同分为流质饮食组162例(对照组)和自愿饮食组176例(观察组),观察2组孕妇第一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产程中呕吐、酮症的发生率及分娩结局.结果:①观察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孕妇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酮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孕妇产程中催产素使用情况、会阴侧切率及中转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分娩过程中均未使用器械助产.④2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入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均未出现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分娩过程中自愿饮食的孕妇虽相对增加第一、第二产程持续时间,但自愿饮食可降低孕妇酮症的发生率、不增加产程于预,且不影响母儿结局,也不增加孕妇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许雅娟;任利单;翟闪闪;洪腾;柳蕊;冉利敏;罗晓华;余艳茹;班彦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iTRAQ联合2D LC-MS/MS分析PM2.5对人类胎盘滋养细胞的影响

    目的:利用蛋白组学方法初步筛选PM2.5通过影响人类胎盘滋养细胞造成不良妊娠率增加可能涉及的蛋白分子和生物进程.方法:用0、30、60、120和200 μg/mL的PM2.5分别染毒HTR-8/SVneo细胞24 h与48 h后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终确定以120 μg/mL PM2.5染毒细胞24h和48 h进行后续实验.提取胞内蛋白,酶解消化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标记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分析肽段,鉴定HTR-8/SVneo细胞内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20 μg/mLPM2.5染毒24h和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6.09%和52.36%,与对照组(0μg/mL PM2.5染毒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120 μg/mL PM2.5 24 h染毒组和48 h染毒组细胞中分别鉴定出182个和486个差异蛋白,涉及细胞生物进程22条和217条.结论:PM2.5对HTR-8/SVneo细胞的影响涉及大量细胞生物进程的改变;iTRAQ联合2DLC-MS/MS技术是一种对染毒后细胞内差异表达蛋白高敏感度、高通量筛选的有效途径,为今后对PM2.5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的深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秦喆;符锋;徐忠伟;侯海燕;陈亚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均发挥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其功能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其数量大、种类多且功能多变,成为近年来多种疾病机制研究的热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和IncRNA之间关系密切.lnc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越来越多,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不断进步,探明其对子宫内膜癌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深入揭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也可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有望作为新的预后相关标记物和药物治疗的靶点.现综述lnc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怡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自然临产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4月在苏州母子医疗保健中心入院分娩且曾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共230例.所有孕妇均为足月单胎,头位,自然临产,根据孕妇意愿分为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组(98例)和拒绝TOLAC组(132例),TOLAC组根据终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组(87例)和TOLAC失败组(11例).对孕妇的产程管理根据现有规范进行.比较3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前次剖宫产相关因素、母婴结局和社会经济效益.结果:TOLAC成功率为88.78%(87/98),11例因产时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中转剖宫产终止妊娠.3组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OLAC失败组高于TOLAC成功组和拒绝TOLAC组(均P<0.05);其他人口学特征及前次剖宫产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OLAC组子宫破裂率与拒绝TOL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4% vs.1.52%,x2=0.091,P=0.767).3组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TOLAC成功组明显低于TOLAC失败组和拒绝TOLAC组(均P<0.05);3组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OLAC成功组输血率明显低于TOLAC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LAC失败组与拒绝TOLAC组在产时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34和0.092);3组间新生儿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组均未发生子宫切除和母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只要进行充分评估,在合理的监管模式下,TOLAC是一种合理安全的分娩方式,尤其当这些孕妇临产后,阴道分娩可能是比急诊剖宫产更为安全可靠的分娩方式.

    作者:彭兰;陈大立;吴晓;柴利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卵巢卵黄囊瘤诊疗进展

    卵巢卵黄囊瘤(OYST)又称卵巢内胚窦瘤(OEST),属卵巢生殖细胞恶性肿瘤(MOGCT),发生率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女性,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预后差.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3(glypican-3)是OYST重要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药物显著提高了患者预后生存.因OYST对化疗药物敏感,保留生育功能是其手术原则,即使是对于分期较高的患者也可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术后3~4周期辅助化疗(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铂类)系OYST的标准治疗方法.妊娠期合并OYST者少见,术后可以继续妊娠,孕期需要辅助化疗,但会增加胎儿畸形概率及孕妇死亡风险.肿瘤的组织类型、化疗方案种类的选择、肿瘤的分期、非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前血清AFP值及术后AFP下降值可对预后有影响,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微创技术、辅助生殖技术及化疗期间卵巢功能的保护可使MOGCT患者获得益处.

    作者:佘祥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子宫内膜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癌前筛查显得愈发重要,癌前筛查一般是指在普通人群中进行检查,密切关注病变的可能.目前临床上检查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查、经阴道超声学检查(TVS)、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病理学诊断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然而这些检查各有优缺点,将任意一项作为筛查方式直接应用到普通人群并不可行,故选择一项可行的方法并将其推广至普通人群作为筛查方法仍需要积累经验,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在必要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检查方式联合,提高诊断率.

    作者:孙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交叉反应物质197在卵巢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起病隐匿,多数晚期卵巢癌患者会出现复发及对常规化疗耐药现象,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化疗耐药已成为治愈卵巢癌的关键制约因素.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作为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前景的卵巢癌化疗靶点.交叉反应物质197(cross-reacting material 197,CRM197)是一种无毒的白喉毒素变异体,特异性结合并抑制HB-EGF,从而抑制卵巢癌化疗耐药.研究表明,CRM 197在多种肿瘤治疗及卵巢癌耐药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但是关于CRM197参与卵巢癌耐药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系统性描述CRM197的特性,并讨论CRM197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CRM197与顺铂、紫杉醇联合应用在卵巢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鑫玥;汤小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研究进展

    胎儿水肿是指胎儿总体液过量,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聚集的一种病理状态,分为免疫性胎儿水肿和非免疫性胎儿水肿两大类,其病因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复杂,总体预后较差.目前胎儿水肿的诊断主要依靠系统的超声检查,诊断胎儿水肿后应明确发病原因,其临床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具体病因.近年遗传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和无创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深入分析了胎儿水肿的深层次病因.综述非免疫性胎儿水肿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方法等相关研究进展,为胎儿水肿的早期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胎儿水肿的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次OGTT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围生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二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围生结局.方法:初次OGTT诊断GDM者188例,作为GDM1组.二次OGTT诊断GDM者38例,作为GDM2组;同期血糖正常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围生结局,如产后出血、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等.结果:GDM2组的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2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D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OGTT可以提高GDM的诊断率,从而尽早诊断、积极干预GDM,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陈磊;贾红梅;曹冬如;杨明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联合罗氟司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罗氟司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一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3例肥胖型PCOS患者,按照患者先后治疗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前25例患者)和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氟司特治疗,后28例患者).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测量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雄烯二酮、总睾酮和游离睾酮.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BMI和腰围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HOMA-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游离睾酮和雄烯二酮水平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以及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罗氟司特联合二甲双胍进一步减轻肥胖型PCOS患者的体质量,为PCOS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

    作者:姚超;陈艳;全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影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AFLP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AFLP患者62例,以患者生存(45例)或死亡(17例)作为预后分类,对患者一般资料及各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发病到就诊时间≤7 d的例数、就诊到终止妊娠时间≤24h的例数、发病到终止妊娠时间≤14 d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就诊到终止妊娠超过24 h、发病到终止妊娠时间超过14d是AFL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就诊到终止妊娠时间和发病到终止妊娠时间是影响AFLP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华;张丽娟;夏爱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作为一种新的质谱技术成功检测出许多与疾病相关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尤其在肿瘤的诊治方面,其可以快速检测出癌症患者体内特异的蛋白表达,辅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测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项MALDI-TOF-MS在卵巢癌差异蛋白检测、化疗耐药相关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综述MALDI-TOF-MS技术的起源与现状,及其对卵巢癌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为卵巢癌的防治、诊断及治疗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刘贵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