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敏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王中兰;陈菊;冯碧敏

关键词:抗敏合剂, 甘草, 芍药苷, 薄层鉴别
摘要:目的建立抗敏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薄层色谱法对抗敏合剂中的甘草、芍药甙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甘草、芍药甙.结论方法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哈尔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应用(附68例报告)

    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疾病,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50~60%,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积极防治对保障广大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方法很多,如CO2激光治疗、波姆光治疗、冷冻等,另外还有中西药栓剂治疗.我院自2004年10月份开始应用宫腔镜电切术(TCRC)治疗慢性宫颈炎,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纪秀娟;刘巍;韩秋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内镜下双重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附64例报告)

    早期食管癌病变范围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常规内镜检查往往不能清楚看到食管粘膜下细微结构的变化,早期不易被发现.应用内镜下双重食管粘膜染色法,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我院近两年来对64例病人进行食管染色,以探讨其对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邱玉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3例眼球破裂伤的处理体会

    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共收治眼球破裂伤48例,除15例行眼球摘除后,其余33例均行显微清创缝合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奥平治疗宫颈糜烂80例临床分析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约占已婚妇女的50%以上,又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经研究表明,宫颈糜烂的发病机理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巨细胞病毒(CMV)及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预防宫颈癌,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赵慧;刘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7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持续增高为特点,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脾常肿大,本病较少见,常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确诊PT患者7例报告如下.

    作者:凌历;吴华臣;戚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生儿硬肿症1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1998年9月~2002年2月15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早产、低体重、窒息或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作者:张晶;赵华贤;李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溶血对不同生化反应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临床生化检验中,常使用的是血清,而溶血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现将溶血的原因及其防止和对生化检验的干扰做一简述.

    作者:边跃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黄芪联用辅酶Q10治疗肾功衰竭疗效分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病发展的终结局,具有不可逆性,预后极差,若无有效治疗,可导致尿毒症的发生,危及生命.现对其发展仍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所以延缓其发展进程,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据报道,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慢肾衰可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孙大炜;赵凌怡;张雅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O2激光联合尤靖安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附68例报告)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选择性地感染皮肤或粘膜上皮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该病传染性强,复发率高,治疗比较棘手.我们应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重组人a-2b干扰素凝胶(商品名:尤靖安)外用治疗扁平疣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历志;乔国安;刘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在160例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

    目前绝经年龄普遍推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年限也相应延长,使绝经后取IUD的难度增大,为探索减轻绝经后妇女在取IUD术中的痛苦.我院于2000年1月~2004年1月在绝经后妇女取环前,采用米索前列醇阴道后穹隆放置,获得有效扩张宫颈及镇痛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燕;张立凤;申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减少献血反应的心理暗示

    公民对无偿献血这一新生事物从好奇到认同直至参与,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路程,在整个献血过程中,每个人对相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比较放松,有的比较紧张,个别的甚至出现恐惧,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识水平、人格的特点、遗传状况、健康状况、环境因素等等.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的献血反应主要表现为大汗、头昏、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律加快、血压下降、晕厥、严重者抽搐及短暂的意识丧失.

    作者:石海燕;田纳;宋寒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的护理配合

    C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检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般的肺部疾患都能通过CT的平扫和增强扫描,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但尚有一些病例通过以上的检查方法仍难以明确诊断,可以通过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来解决肺部病变用其他方法不能解决的细胞学及组织学上的定性诊断.我院从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对32例患者进行CT导向肺部穿刺.由于医护配合得当,重视患者的整体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63例外科急腹症伴发糖尿病的治疗体会

    外科急腹症病人伴发糖尿病的诊治不当,可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影响术后恢复,甚至死亡.普外科的急腹症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3%,其中老年人为多.正确、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是治疗成功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秦勇;方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附58例报告)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3月58例应用微型腹腔镜器械、自制缝合针行小儿腹没沟斜疝内环口缝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完成手术平均用时18min,术后恢复顺利,无复发.结论应用微型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损伤小,优于传统高位结扎术.

    作者:胡荣生;苗俊革;亢文;范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例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的护理体会

    1病例简介早产儿,女,出生时体重1900g,体温36度,心率50次/min,呼吸49次/min,Apgar评分为7分.产妇曾有胎盘早剥,死胎宫内,清宫治疗史.再次怀孕后,孕36周时,因意外事故早产.于6小时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律,伴呼气时呻吟,口唇、面部紫绀,体温不升,心率70次/min,反映差,无哭声,SPO270%.X线摄片示:双肺有网状阴影,透光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入院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吸氧,给予强心利尿,防治感染,对症治疗等.住院24d痊愈出院,出院时体重2400g.

    作者:纪敏;李俊霞;张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自发性脾破裂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左侧腰部疼痛5天,左上胸剧痛8小时入院.患者于5天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左侧腰疼,并向左肩放射,呈阵发性,在当地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于8小时前疼痛加重,呈持续性绞痛样,大小便正常,无恶心呕吐.否认有外伤史,既往无肝脾及血液系统病史.查体T37.6℃P126次/min R25次/min BP110/80mmHg,贫血貌,腹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腹,压痛明显,移动性浊音,(++),化验:血红蛋白10g/L,大小便常规正常,血尿淀粉酶正常.

    作者:田向阳;王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系统活性的临床研究(附51例报告)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体内凝血标志物的区别.方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凝血酶片断(F1+2)、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 UA患者体内各项凝血标志物均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 UA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作者:韩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58例外科急腹症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急腹症患者合并糖尿病增加了治疗难度.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我们自1997年至2003年共治疗手术的外科急腹症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韩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溶栓治疗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简称AMI)是心血管病急症之一,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溶栓疗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AMI早期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对本院近2年来16例AMI病人溶栓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张祥敏;颖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附32例报告)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同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经胆囊管探查6例,14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术,12例行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技术上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胡荣生;苗俊革;亢文;范长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哈尔滨医药杂志

哈尔滨医药杂志

主管:哈尔滨市卫生局

主办:哈尔滨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