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萍;杨永秀;葛艳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P27KIP1和P21WAF1/CIP1在正常胎盘组织、葡萄胎和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上述指标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胎盘组织、38例葡萄胎组织和9例GTN组织(侵蚀性葡萄胎8例,绒癌1例)中Cyclin E、CDK-2、P27KIP1和P21WAF1/CIP1的表达,分析其与GTD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Cyclin E、CDK-2在葡萄胎和GTN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胎盘组织(P<0.01);P27KIP1和P21WAF1/CIP1在GTN组织中的表达低于葡萄胎和正常胎盘组织(P<0.05), P27KIP1和P21WAF1/CIP1在发生恶性转变的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未发生恶变者(P<0.05)。②Cyclin E与P27KIP1、P21WAF1/CI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Cyclin E与CDK-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27KIP1与P21WAF1/CIP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CDK-2表达随P27KIP1和P21WAF1/CIP1的表达降低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E/CDK-2复合物及其抑制蛋白P27KIP1和P21WAF1/CIP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GTN的发生发展;P27KIP1和P21WAF1/CIP1可能成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有效标记物。
作者:李娜;曲芃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5例单纯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其中17例施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组),18例施行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重建组),20例施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组)。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3,6个月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重建组术后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传统组术后有3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较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可更有效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池余刚;刘禄斌;杨玫;亚玲;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和宫颈妊娠(CE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1日-2013年4月1日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确诊并行UAE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的76例CSP患者及14例CEP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患者在行UAE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都不需行重复性UAE或局部病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UAE术前有胎心与无胎心的CSP和CEP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34和0.730,P>0.05);术前CSP和CEP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的高低与术后失血量均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063和0.293,P>0.05);而CSP和CEP患者UAE术后血hCG值下降明显者比下降不明显者的术后失血量明显减少(t分别为-6.683和-5.461,P=0.000);不同类型的CSP的患者在UAE术后的失血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即胎囊突向浆膜面者失血量多于胎囊突向宫腔者(t=5.731,P=0.000);UAE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腹痛;成功随访的70例患者于术后30~62 d都恢复了月经。结论:UAE联合MTX经子宫动脉局部灌注用于治疗CSP和CEP具有安全有效性。
作者:龙德来;魏振河;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375)属于高度保守的miRNAs家族,可通过调节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抑癌作用。研究发现,miR-375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及实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近年miR-375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miR-37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利利;郝敏;赵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良性、慢性疾病,需长期或重复性使用药物来控制相关症状。手术是治疗EMs的常用方法,但单纯手术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需辅助药物治疗。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营造低雌激素环境,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或使之萎缩。孕激素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轻微的代谢影响及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目前术后治疗EMs唯一安全且经济的首选药物,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特别适用于合并子宫腺肌病的EMs患者。针对个体状况的不同,孕激素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准确的作用机制。就孕激素治疗EMs新分子机制的研究、常用种类、常用剂型和剂量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雪梅;何春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了缩短重点文章的报道时差,及时传播信息,本刊2012年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了数字优先出版协议。凡具有国家级或省市级等基金资助的论文以及本刊编辑部重点约稿文章,待定稿后,经编辑部与作者双方协商可以另签署一份数字优先出版授权协议,在纸质版出版前以数字出版形式优先发表,供读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阅读。数字出版等同于正式出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小分子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关miRNA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miRN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宫颈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红红;郝敏;赵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并以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MG可使病情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妊娠妇女MG病情、治疗方案对胎儿、新生儿、甚至子代的远期存在一定影响。MG与妊娠、分娩、麻醉等过程存在相互作用。妊娠期用药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MG病情控制良好的妊娠妇女仅在有产科指征时方可考虑剖宫产术,阴道分娩则应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MG妊娠妇女的围生期治疗需要特殊关注。综述如上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华绍芳;韩玉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是由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妇产科学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新研究动态和进展,及时反映临床、教学、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国际妇产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不定期出版重点号为特色。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以白蛋白为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相对于传统紫杉醇制剂(溶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其抗肿瘤能力更强且血液毒性、严重过敏反应等毒副作用更小。近几年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也相继开展。分别为单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铂类敏感及耐药型的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和输卵管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铂类抵抗或铂类难治的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和输卵管癌,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复发或转移性中晚期宫颈癌中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值得考虑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总的来说,有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曾靖;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尽管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病死率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在疾病每一阶段(手术、化疗、随访、复发及其后的治疗、肠梗阻以及临终阶段)生活质量始终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不同的化疗药物、化疗途径以及化疗时机对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的不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有差别。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他如情感问题,包括心理情绪问题、婚姻、家庭社会支持等也会导致生活质量的改变。
作者:饶阳;曲芃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缺乏妊娠期运动会导致母儿不良事件(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的发生率上升,在妊娠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起到控制体质量增加、调控血糖、缓解疼痛、预防抑郁以及改善睡眠等作用。尽管关于妊娠期运动安全性问题的一部分细节尚有争论,但许多国家已经发布了妊娠期运动指南,建议没有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基础疾病的妊娠妇女进行适当的运动。总结妊娠期运动的益处、安全性以及介绍适宜的妊娠期运动,并主张应尽快开展有关中国妊娠妇女妊娠期运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针对中国妊娠妇女特点的妊娠期运动指南。
作者:宋蒙九;李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超声诊断胎盘低置状态或低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的住院患者93例,其中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者24例。经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着重扫查胎盘的位置及其厚度、胎盘内回声、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厚度及其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与子宫相邻的膀胱壁情况、胎盘附着处血流情况。结果:2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20例,其中粘连性胎盘4例,植入性胎盘14例,穿透性胎盘2例。超声误诊5例,漏诊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93.15%,阳性预测值为79.17%,阴性预测值为98.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产前检查胎盘植入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玲红;武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2、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不同病理结果把标本分为HPV阴性正常组,HPV16阳性正常组,HPV16阳性宫颈内瘤变(CIN)Ⅰ~Ⅱ组,HPV16阳性CINⅢ组以及HPV16阳性宫颈腺癌/鳞状细胞癌(CIS/SCC)组。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各组标本进行TNF-α、E2、E6及E7蛋白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V 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E7的逐级升高趋势更显著,E2升高至CINⅡ后出现下降,而TNF-α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虽呈升高趋势,但在宫颈浸润癌中与CINⅢ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2/E7的比值来预测或诊断高度宫颈病变程度可能更准确。炎症因子TNF-α的升高可能加重了HPV E2基因的破坏,使得HR-HPV E6、E7癌基因过度表达,从而促进宫颈癌发生。
作者:李世蓉;刘冬青;胡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可增加女性患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性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及导致不良妊娠等后果。 B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产生及复发的致病因素亦十分复杂。综述BV在微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特征,描述了阴道微生态、产过氧化氢乳杆菌的缺失及导致BV相关致病菌的聚集等现象。讨论了细菌生物膜,尤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阴道上皮的黏附,不能有效地被免疫系统清除或完全被抗生素灭活,导致BV治疗后仍有慢性、持续性感染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对临床常用的BV治疗方案及针对生物膜特异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增加对BV的认识。
作者:余竑敏;苏婷婷;隋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77例孕产妇,按其分娩方式分为无痛分娩组(n=83)和常规分娩组(n=94),比较2组产妇各产程疼痛评分、产程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较常规分娩组缩短,其第二产程较常规分娩组延长(P<0.05),2组产妇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产妇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2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3 h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娩组未见产后不良反应,无痛分娩组4例(5.6%)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例(4.2%)下肢肌力减弱,均经对症治疗后于3 h内缓解。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显著降低产妇各产程的疼痛感觉,且不会发生严重产后并发症,对胎儿无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容;梁丽芬;陈振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但由于缺乏早期的诊断手段,其病死率居于妇科肿瘤首位。 DNA甲基化是早发现的表观遗传学改变。RAS相关领域家族基因1(RASSF1A)、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hMLH1等基因的甲基化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可以有助于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然而,一些基因的甲基化,如hMLH1,可能降低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去甲基化药物则可以使得这些甲基化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从而改善化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综述对卵巢癌主要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丁一;龚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为大样本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危险因素。结果:14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2例为农民,2例为城镇居民),1例为中期妊娠,其余均为晚期妊娠;轻型胰腺炎9例,重型胰腺炎5例;患胆囊炎或有胆石症病史的患者2例,伴有高脂血症10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13例痊愈,1例死亡,其中宫内死胎2例。结论:妊娠晚期是急性胰腺炎高发时期,高脂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能的危险因素。对妊娠妇女规范的产前检查和对基层妇产科医生的系统培训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键。
作者:郭艳巍;朱艳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或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北京同仁医院32例复发性或晚期宫颈癌,给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第1天紫杉醇150 mg/m2静脉滴注≥3 h,第2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评估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可参与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21.2周和52.1周。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或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田秀兰;翟建军;冯碧波;王慧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