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难治性细菌性阴道病中的研究

余竑敏;苏婷婷;隋龙

关键词:阴道病, 细菌性, 抗药性, 微生物, 细菌, 加德那菌, 阴道, 生物膜
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可增加女性患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性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及导致不良妊娠等后果。 B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产生及复发的致病因素亦十分复杂。综述BV在微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特征,描述了阴道微生态、产过氧化氢乳杆菌的缺失及导致BV相关致病菌的聚集等现象。讨论了细菌生物膜,尤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阴道上皮的黏附,不能有效地被免疫系统清除或完全被抗生素灭活,导致BV治疗后仍有慢性、持续性感染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对临床常用的BV治疗方案及针对生物膜特异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增加对BV的认识。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以白蛋白为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相对于传统紫杉醇制剂(溶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其抗肿瘤能力更强且血液毒性、严重过敏反应等毒副作用更小。近几年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也相继开展。分别为单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铂类敏感及耐药型的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和输卵管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铂类抵抗或铂类难治的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和输卵管癌,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复发或转移性中晚期宫颈癌中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值得考虑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总的来说,有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曾靖;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曲贝替定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进展

    曲贝替定(Yondelis R ,Trabectedin)是一种新的非铂类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不良反应主要为可逆性肝脏损害。 Trabectedin的心脏毒性低,可以和蒽环类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已应用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临床可选用的治疗方案有单药3周方案、单药周疗和联合蒽环类药物方案,其中联合方案疗效好。Trabectedin对铂类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无铂间隔期(treatment-free interval,TFI)为6~12个月的复发性卵巢癌疗效显著,但对铂类耐药及难治性卵巢癌的疗效不明显。应用Trabectedin可延长TFI,为以后再次进行铂类药物治疗创造条件。

    作者:赵建国;曲芃芃(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并以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MG可使病情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妊娠妇女MG病情、治疗方案对胎儿、新生儿、甚至子代的远期存在一定影响。MG与妊娠、分娩、麻醉等过程存在相互作用。妊娠期用药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MG病情控制良好的妊娠妇女仅在有产科指征时方可考虑剖宫产术,阴道分娩则应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MG妊娠妇女的围生期治疗需要特殊关注。综述如上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华绍芳;韩玉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尽管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病死率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在疾病每一阶段(手术、化疗、随访、复发及其后的治疗、肠梗阻以及临终阶段)生活质量始终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不同的化疗药物、化疗途径以及化疗时机对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的不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有差别。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他如情感问题,包括心理情绪问题、婚姻、家庭社会支持等也会导致生活质量的改变。

    作者:饶阳;曲芃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代谢组学方法在妊娠期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GDM)易造成子痫前期、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多种并发症。目前在妊娠中晚期检测血糖筛查GDM,确诊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短,母婴健康存在严重隐患。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一种定量考察生命系统受内外界刺激或基因修饰后的代谢应答规律的学科。将代谢组学的方法应用于GDM研究,有望实现GDM的早期诊断,理解GDM的致病机制,对GDM的防治和母婴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代谢组学方法在GDM及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周玲;沈桂平;许晶晶;邓伶莉;董继扬(审校);黄秀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期运动

    缺乏妊娠期运动会导致母儿不良事件(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的发生率上升,在妊娠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起到控制体质量增加、调控血糖、缓解疼痛、预防抑郁以及改善睡眠等作用。尽管关于妊娠期运动安全性问题的一部分细节尚有争论,但许多国家已经发布了妊娠期运动指南,建议没有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基础疾病的妊娠妇女进行适当的运动。总结妊娠期运动的益处、安全性以及介绍适宜的妊娠期运动,并主张应尽快开展有关中国妊娠妇女妊娠期运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针对中国妊娠妇女特点的妊娠期运动指南。

    作者:宋蒙九;李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网膜子宫内膜样囊肿合并浆液性囊腺瘤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无意中发现盆腔包块10 d,于2013年3月21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我院)。10 d前因头昏、目眩到当地医院就诊,住院期间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大小约8.0 cm×7.0 cm×6.2 cm,考虑包块来源于卵巢,患者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发热、腹痛、腹胀、腰部酸痛及脓性白带等症状,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史:23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5年。孕4产2,顺产1子1女,自然流产2次。妇科检查:外阴略萎缩,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少量乳白色分泌物,无异味。盆腔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9 cm×8 cm,囊性,表面平,不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 B超检查:宫颈残端可及,回声正常。双卵巢未显示,盆腔正中见14.2 cm×8.4 cm略低回声,界限尚清,形态尚规则,内见分隔,盆腔内积液厚3.0 cm,超声诊断:宫颈残端,盆腔囊性包块。盆腔平扫加增强CT示:①盆腔肿瘤性病变,考虑来源于卵巢,待除外囊腺癌。②盆腔积液。血癌抗原125(CA125)13.8 U/mL,人睾丸分泌蛋白4(HE4)106.8 pmol/L。入院诊断为: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卵巢肿物?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于2013年3月29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正中一直径约9 cm的囊性包块,呈暗红色,表面光滑,基底部与大网膜相连,该囊肿与盆腔其他脏器均不粘连。继续探查见大网膜靠近横结肠处一直径约4 cm的囊肿,色灰白,囊壁透亮光滑,可见囊肿均分别与大网膜相连,考虑囊肿来源于大网膜,盆腔正中未见宫体,宫颈断端可触及,双侧卵巢萎缩,未见异常。行大网膜处盆腔囊肿完整切除术,分别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大网膜)考虑为子宫内膜样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可能来源于卵巢。查无活动性出血,术毕。术后大体病理结果:囊性肿物2个,直径分别为15 cm、9 cm,较大者剪开内有血性液体流出,囊壁内见一结节,直径2 cm,其余囊壁光滑(图1,见封三);较小者内有清亮液体,囊内壁局部有灰白色隆起,隆起直径1 cm,质硬(图2,见封三)。病理诊断:(大网膜)考虑为子宫内膜样囊肿(图3,见封三)和浆液性囊腺瘤(图4,见封三)。病理科未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临床诊断为:大网膜子宫内膜样囊肿合并浆液性囊腺瘤,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现随访1年无不适感,复查盆腔未发现异常。

    作者:师淑静;向梅;宋文龄;郑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及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良性、慢性疾病,需长期或重复性使用药物来控制相关症状。手术是治疗EMs的常用方法,但单纯手术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需辅助药物治疗。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营造低雌激素环境,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或使之萎缩。孕激素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轻微的代谢影响及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目前术后治疗EMs唯一安全且经济的首选药物,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特别适用于合并子宫腺肌病的EMs患者。针对个体状况的不同,孕激素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准确的作用机制。就孕激素治疗EMs新分子机制的研究、常用种类、常用剂型和剂量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雪梅;何春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颈腺癌治疗进展

    目前对于宫颈腺癌的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宫颈原位腺癌可采用全子宫切除、宫颈锥形切除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ⅠA1期宫颈腺癌以往多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现主张采用全子宫切除术,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也可考虑宫颈锥形切除术。对ⅠA2~ⅡA期宫颈腺癌首选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接受辅助性放化疗。对ⅡB~ⅣA期宫颈腺癌首选根治性放疗联合顺铂周疗的同步放化疗,紫杉醇联合顺铂可用于放疗前后的新辅助化疗及巩固化疗。ⅣB期宫颈腺癌宜采用个体化治疗,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均可使用。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腺癌无论手术或放疗难度均大,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以利于手术或放疗,但能否改善生存尚有争议。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宫颈腺癌,可采用盆腔脏器廓清术、全盆腔放疗或铂类为基础的姑息性化疗。

    作者:闻强;方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围生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腹腔内压力(IAP)增加会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当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以及出现严重妊娠并发症时,常会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或腹腔内高压(IAH),从而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风险增加。诊断及预防ACS或IAH的关键措施在于监测IAP,而孕产妇正常IAP的标准及检测方法尚未明确,目前认为膀胱内压法仍是检测孕产妇IAP的金标准。对于重症孕产妇应进行IAP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避免ACS的发生;一旦诊断为ACS,应尽早干预,必要时行外科手术进行减压。

    作者:李伟杰;陈娟娟;何青;谢玉珍;李映桃(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妇科常规体检的普及,子宫肌瘤发病率居高不下。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其中射频消融是一种临床显著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其通过破坏肌瘤组织缩小肌瘤体积,同时不伤害其他组织及器官,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正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现从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麻醉及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疗效评价、术后病理变化及实用性等方面对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芦婧;袁玉卡;姜晓晶(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癌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但由于缺乏早期的诊断手段,其病死率居于妇科肿瘤首位。 DNA甲基化是早发现的表观遗传学改变。RAS相关领域家族基因1(RASSF1A)、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hMLH1等基因的甲基化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可以有助于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然而,一些基因的甲基化,如hMLH1,可能降低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去甲基化药物则可以使得这些甲基化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从而改善化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综述对卵巢癌主要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丁一;龚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NF-α、E2、E6及E7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2、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不同病理结果把标本分为HPV阴性正常组,HPV16阳性正常组,HPV16阳性宫颈内瘤变(CIN)Ⅰ~Ⅱ组,HPV16阳性CINⅢ组以及HPV16阳性宫颈腺癌/鳞状细胞癌(CIS/SCC)组。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各组标本进行TNF-α、E2、E6及E7蛋白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V 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E7的逐级升高趋势更显著,E2升高至CINⅡ后出现下降,而TNF-α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虽呈升高趋势,但在宫颈浸润癌中与CINⅢ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2/E7的比值来预测或诊断高度宫颈病变程度可能更准确。炎症因子TNF-α的升高可能加重了HPV E2基因的破坏,使得HR-HPV E6、E7癌基因过度表达,从而促进宫颈癌发生。

    作者:李世蓉;刘冬青;胡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绝经后宫腔积脓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75岁,因下腹痛、腰痛伴发热1个月,发现盆腔积脓10余天,于2013年2月12日急诊以“宫腔积脓”收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患者1个月前发热伴下腹痛、腰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停药(具体用药不详),患者发热好转,腰痛未见明显好转。自诉10 d前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盆腔积脓(未见报告单),因个人原因未行治疗。近20 d饮食差,睡眠欠佳。近10 d未排便,下腹痛、腹胀,小便极少。绝经25年,孕5产5,绝经后宫内节育器未摘除,2个月前脑血栓后右半肢体活动受限。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反应淡漠,腹稍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全腹轻度肌紧张,下腹为重,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宫颈萎缩,宫颈管周围可见大量灰白色脓液,味恶臭,子宫增大如妊娠10周大小,质软。妇科彩色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11.6 cm×5.8 cm,宫腔线欠清,宫内见11.1 cm ×5.4 cm低回声,形态欠规则,内无血流。宫内节育器下移。超声印象诊断:宫腔积液,宫内节育器下移。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12.7×109/L,中性粒细胞0.963,红细胞计数2.19×1012/L,血红蛋白71 g/L,红细胞比容0.216,血小板计数261.0×109/L,总蛋白32.4 g/L,白蛋白19.8 g/L,球蛋白12.6 g/L,胆碱酯酶1604 U/L,尿素氮13.62 mmol/L,肌酐179.8μmol/L,钾2.02 mmol/L,钠147.4 mmol/L,氯112.0 mmol/L,钙1.77 mmol/L,镁0.57 mmol/L,尿潜血2+,尿蛋白质2+,凝血酶原时间26.2 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1.91,凝血酶原活动度33%,纤维蛋白原3.70 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7.1 s,部分凝血活酶比率1.60,凝血酶时间22.9 s。D-二聚体1241 mg/L。临床诊断:宫腔积脓,严重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在全身支持治疗基础上,选择头孢替唑+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同时扩张宫颈,引流脓液约150 mL,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取出宫内节育器,将一次性导尿管置入宫腔,用甲硝唑反复冲洗宫腔,宫腔持续留置引流管。术后2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床头彩超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腹腔大量游离液体。请相关科室会诊,因患者凝血功能及其他各项检查结果异常,不建议行剖腹探查术。患者肠胀气明显,穿刺时发生肠管损伤可能性大,患者家属拒绝行腹腔穿刺及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仅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24 h尿量30 mL。10 h后患者出现血压升高,190/92 mmHg,血氧0.93,心率110次/min,呼吸23次/min,患者呼吸困难,24 h尿量仍为20 mL,淡黄色,给予降压对症治疗,住院1 d,患者家属拒绝继续治疗,出院1 d后死亡。

    作者:方华;魏曼;王彬;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欢迎使用本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按照2013年《妇产科学》第8版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新分类,回顾性分析421例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轻度贫血组368例,重度贫血组53例)和同期入院的正常产妇(对照组500例)。对比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羊水过少发生率、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结果:重度贫血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高于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均P<0.05)。轻度贫血组羊水污染发生率,胎儿窘迫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产钳助产率和羊水过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产科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

    作者:范晓东;王如;常闻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发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临床疗效差异及毒副反应等。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EBM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期限自199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查找复发性EOC治疗中评价了两种化疗方案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整体生存时间(OS)、缓解人数、完全缓解人数、3~4度血液学毒性反应、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7个评价治疗敏感型复发EOC,7个评价治疗耐药型复发EOC)。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铂联合化疗较单一卡铂可以改善敏感型复发EOC患者的OS(OR=0.50,95%CI:0.32~0.78,P=0.002)及缓解率(OR=1.87,95%CI:1.38~2.55,P<0.0001),但无助于改善PFS(OR=1.19,95%CI:0.60~2.33,P=0.62),会增加3~4度白细胞降低的风险(OR=7.82,95%CI:4.00~15.30,P<0.00001)。两项研究提示拓扑替康可以改善耐药型复发EOC的OS,吉西他滨与脂质体阿霉素相比并不增加改善耐药型复发EOC的缓解率(OR=1.29,95%CI:0.67~2.46,P=0.45),但增加3~4度中性粒细胞降低的风险(OR=2.97,95%CI:1.70~5.17,P=0.0001)。结论:卡铂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敏感型复发EOC患者的OS及缓解率,化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液学毒性反应。拓扑替康可以改善耐药型复发EOC的OS但无助于改善PFS,可以作为今后治疗耐药型复发EOC的研究方向。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RCT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党彩玲;李力;阳志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难治性细菌性阴道病中的研究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可增加女性患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性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及导致不良妊娠等后果。 B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产生及复发的致病因素亦十分复杂。综述BV在微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特征,描述了阴道微生态、产过氧化氢乳杆菌的缺失及导致BV相关致病菌的聚集等现象。讨论了细菌生物膜,尤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阴道上皮的黏附,不能有效地被免疫系统清除或完全被抗生素灭活,导致BV治疗后仍有慢性、持续性感染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对临床常用的BV治疗方案及针对生物膜特异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增加对BV的认识。

    作者:余竑敏;苏婷婷;隋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分析

    目的:评价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5例单纯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其中17例施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组),18例施行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重建组),20例施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组)。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3,6个月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重建组术后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传统组术后有3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较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可更有效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池余刚;刘禄斌;杨玫;亚玲;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77例孕产妇,按其分娩方式分为无痛分娩组(n=83)和常规分娩组(n=94),比较2组产妇各产程疼痛评分、产程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较常规分娩组缩短,其第二产程较常规分娩组延长(P<0.05),2组产妇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产妇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2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3 h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娩组未见产后不良反应,无痛分娩组4例(5.6%)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例(4.2%)下肢肌力减弱,均经对症治疗后于3 h内缓解。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显著降低产妇各产程的疼痛感觉,且不会发生严重产后并发症,对胎儿无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容;梁丽芬;陈振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