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宫腔积脓一例

方华;魏曼;王彬;向梅

关键词:绝经后期, 子宫疾病, 感染, 治疗
摘要:1病例资料患者女,75岁,因下腹痛、腰痛伴发热1个月,发现盆腔积脓10余天,于2013年2月12日急诊以“宫腔积脓”收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患者1个月前发热伴下腹痛、腰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停药(具体用药不详),患者发热好转,腰痛未见明显好转。自诉10 d前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盆腔积脓(未见报告单),因个人原因未行治疗。近20 d饮食差,睡眠欠佳。近10 d未排便,下腹痛、腹胀,小便极少。绝经25年,孕5产5,绝经后宫内节育器未摘除,2个月前脑血栓后右半肢体活动受限。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反应淡漠,腹稍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全腹轻度肌紧张,下腹为重,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宫颈萎缩,宫颈管周围可见大量灰白色脓液,味恶臭,子宫增大如妊娠10周大小,质软。妇科彩色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11.6 cm×5.8 cm,宫腔线欠清,宫内见11.1 cm ×5.4 cm低回声,形态欠规则,内无血流。宫内节育器下移。超声印象诊断:宫腔积液,宫内节育器下移。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12.7×109/L,中性粒细胞0.963,红细胞计数2.19×1012/L,血红蛋白71 g/L,红细胞比容0.216,血小板计数261.0×109/L,总蛋白32.4 g/L,白蛋白19.8 g/L,球蛋白12.6 g/L,胆碱酯酶1604 U/L,尿素氮13.62 mmol/L,肌酐179.8μmol/L,钾2.02 mmol/L,钠147.4 mmol/L,氯112.0 mmol/L,钙1.77 mmol/L,镁0.57 mmol/L,尿潜血2+,尿蛋白质2+,凝血酶原时间26.2 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1.91,凝血酶原活动度33%,纤维蛋白原3.70 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7.1 s,部分凝血活酶比率1.60,凝血酶时间22.9 s。D-二聚体1241 mg/L。临床诊断:宫腔积脓,严重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在全身支持治疗基础上,选择头孢替唑+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同时扩张宫颈,引流脓液约150 mL,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取出宫内节育器,将一次性导尿管置入宫腔,用甲硝唑反复冲洗宫腔,宫腔持续留置引流管。术后2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床头彩超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腹腔大量游离液体。请相关科室会诊,因患者凝血功能及其他各项检查结果异常,不建议行剖腹探查术。患者肠胀气明显,穿刺时发生肠管损伤可能性大,患者家属拒绝行腹腔穿刺及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仅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24 h尿量30 mL。10 h后患者出现血压升高,190/92 mmHg,血氧0.93,心率110次/min,呼吸23次/min,患者呼吸困难,24 h尿量仍为20 mL,淡黄色,给予降压对症治疗,住院1 d,患者家属拒绝继续治疗,出院1 d后死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癌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但由于缺乏早期的诊断手段,其病死率居于妇科肿瘤首位。 DNA甲基化是早发现的表观遗传学改变。RAS相关领域家族基因1(RASSF1A)、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hMLH1等基因的甲基化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可以有助于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然而,一些基因的甲基化,如hMLH1,可能降低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去甲基化药物则可以使得这些甲基化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从而改善化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综述对卵巢癌主要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丁一;龚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免疫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0%~15%,目前仍有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众多假说中,免疫学说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表明,EMs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腹腔环境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提高了子宫内膜细胞的侵袭、黏附的能力,促进内膜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异位病灶的生长与维持,使逆流进腹腔的内膜细胞逃脱了免疫监视。

    作者:李卓莉;郝敏;赵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或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或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北京同仁医院32例复发性或晚期宫颈癌,给予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第1天紫杉醇150 mg/m2静脉滴注≥3 h,第2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评估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可参与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21.2周和52.1周。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复发性或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田秀兰;翟建军;冯碧波;王慧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期运动

    缺乏妊娠期运动会导致母儿不良事件(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的发生率上升,在妊娠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起到控制体质量增加、调控血糖、缓解疼痛、预防抑郁以及改善睡眠等作用。尽管关于妊娠期运动安全性问题的一部分细节尚有争论,但许多国家已经发布了妊娠期运动指南,建议没有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基础疾病的妊娠妇女进行适当的运动。总结妊娠期运动的益处、安全性以及介绍适宜的妊娠期运动,并主张应尽快开展有关中国妊娠妇女妊娠期运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针对中国妊娠妇女特点的妊娠期运动指南。

    作者:宋蒙九;李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绝经后宫腔积脓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75岁,因下腹痛、腰痛伴发热1个月,发现盆腔积脓10余天,于2013年2月12日急诊以“宫腔积脓”收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患者1个月前发热伴下腹痛、腰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停药(具体用药不详),患者发热好转,腰痛未见明显好转。自诉10 d前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盆腔积脓(未见报告单),因个人原因未行治疗。近20 d饮食差,睡眠欠佳。近10 d未排便,下腹痛、腹胀,小便极少。绝经25年,孕5产5,绝经后宫内节育器未摘除,2个月前脑血栓后右半肢体活动受限。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反应淡漠,腹稍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全腹轻度肌紧张,下腹为重,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宫颈萎缩,宫颈管周围可见大量灰白色脓液,味恶臭,子宫增大如妊娠10周大小,质软。妇科彩色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大小约11.6 cm×5.8 cm,宫腔线欠清,宫内见11.1 cm ×5.4 cm低回声,形态欠规则,内无血流。宫内节育器下移。超声印象诊断:宫腔积液,宫内节育器下移。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12.7×109/L,中性粒细胞0.963,红细胞计数2.19×1012/L,血红蛋白71 g/L,红细胞比容0.216,血小板计数261.0×109/L,总蛋白32.4 g/L,白蛋白19.8 g/L,球蛋白12.6 g/L,胆碱酯酶1604 U/L,尿素氮13.62 mmol/L,肌酐179.8μmol/L,钾2.02 mmol/L,钠147.4 mmol/L,氯112.0 mmol/L,钙1.77 mmol/L,镁0.57 mmol/L,尿潜血2+,尿蛋白质2+,凝血酶原时间26.2 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1.91,凝血酶原活动度33%,纤维蛋白原3.70 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7.1 s,部分凝血活酶比率1.60,凝血酶时间22.9 s。D-二聚体1241 mg/L。临床诊断:宫腔积脓,严重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入院后在全身支持治疗基础上,选择头孢替唑+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同时扩张宫颈,引流脓液约150 mL,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取出宫内节育器,将一次性导尿管置入宫腔,用甲硝唑反复冲洗宫腔,宫腔持续留置引流管。术后2h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床头彩超提示双侧胸腔积液,腹腔大量游离液体。请相关科室会诊,因患者凝血功能及其他各项检查结果异常,不建议行剖腹探查术。患者肠胀气明显,穿刺时发生肠管损伤可能性大,患者家属拒绝行腹腔穿刺及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仅给予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24 h尿量30 mL。10 h后患者出现血压升高,190/92 mmHg,血氧0.93,心率110次/min,呼吸23次/min,患者呼吸困难,24 h尿量仍为20 mL,淡黄色,给予降压对症治疗,住院1 d,患者家属拒绝继续治疗,出院1 d后死亡。

    作者:方华;魏曼;王彬;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本刊部分定稿文章实现数字优先出版

    为了缩短重点文章的报道时差,及时传播信息,本刊2012年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了数字优先出版协议。凡具有国家级或省市级等基金资助的论文以及本刊编辑部重点约稿文章,待定稿后,经编辑部与作者双方协商可以另签署一份数字优先出版授权协议,在纸质版出版前以数字出版形式优先发表,供读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阅读。数字出版等同于正式出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croRNA-375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375)属于高度保守的miRNAs家族,可通过调节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抑癌作用。研究发现,miR-375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及实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近年miR-375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miR-37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利利;郝敏;赵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网膜子宫内膜样囊肿合并浆液性囊腺瘤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无意中发现盆腔包块10 d,于2013年3月21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我院)。10 d前因头昏、目眩到当地医院就诊,住院期间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大小约8.0 cm×7.0 cm×6.2 cm,考虑包块来源于卵巢,患者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发热、腹痛、腹胀、腰部酸痛及脓性白带等症状,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史:23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5年。孕4产2,顺产1子1女,自然流产2次。妇科检查:外阴略萎缩,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少量乳白色分泌物,无异味。盆腔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9 cm×8 cm,囊性,表面平,不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 B超检查:宫颈残端可及,回声正常。双卵巢未显示,盆腔正中见14.2 cm×8.4 cm略低回声,界限尚清,形态尚规则,内见分隔,盆腔内积液厚3.0 cm,超声诊断:宫颈残端,盆腔囊性包块。盆腔平扫加增强CT示:①盆腔肿瘤性病变,考虑来源于卵巢,待除外囊腺癌。②盆腔积液。血癌抗原125(CA125)13.8 U/mL,人睾丸分泌蛋白4(HE4)106.8 pmol/L。入院诊断为: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卵巢肿物?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于2013年3月29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正中一直径约9 cm的囊性包块,呈暗红色,表面光滑,基底部与大网膜相连,该囊肿与盆腔其他脏器均不粘连。继续探查见大网膜靠近横结肠处一直径约4 cm的囊肿,色灰白,囊壁透亮光滑,可见囊肿均分别与大网膜相连,考虑囊肿来源于大网膜,盆腔正中未见宫体,宫颈断端可触及,双侧卵巢萎缩,未见异常。行大网膜处盆腔囊肿完整切除术,分别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大网膜)考虑为子宫内膜样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可能来源于卵巢。查无活动性出血,术毕。术后大体病理结果:囊性肿物2个,直径分别为15 cm、9 cm,较大者剪开内有血性液体流出,囊壁内见一结节,直径2 cm,其余囊壁光滑(图1,见封三);较小者内有清亮液体,囊内壁局部有灰白色隆起,隆起直径1 cm,质硬(图2,见封三)。病理诊断:(大网膜)考虑为子宫内膜样囊肿(图3,见封三)和浆液性囊腺瘤(图4,见封三)。病理科未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临床诊断为:大网膜子宫内膜样囊肿合并浆液性囊腺瘤,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现随访1年无不适感,复查盆腔未发现异常。

    作者:师淑静;向梅;宋文龄;郑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肿瘤二维及三维超声形态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鉴别卵巢肿瘤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利用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对62例术前诊断为卵巢肿瘤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良恶性卵巢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并做出超声诊断。结果:单纯利用二维灰阶超声正确诊断卵巢肿瘤48例,准确率为77.4%,误诊病例14例,误诊率为22.6%。三维超声在二维超声基础上正确诊断卵巢肿瘤58例,准确率达93.5%,误诊病例4例,误诊率为6.5%。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形态学方面的观察较二维超声更具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

    作者:郭琳娜;黄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宫颈腺癌治疗进展

    目前对于宫颈腺癌的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宫颈原位腺癌可采用全子宫切除、宫颈锥形切除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ⅠA1期宫颈腺癌以往多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现主张采用全子宫切除术,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也可考虑宫颈锥形切除术。对ⅠA2~ⅡA期宫颈腺癌首选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接受辅助性放化疗。对ⅡB~ⅣA期宫颈腺癌首选根治性放疗联合顺铂周疗的同步放化疗,紫杉醇联合顺铂可用于放疗前后的新辅助化疗及巩固化疗。ⅣB期宫颈腺癌宜采用个体化治疗,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均可使用。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腺癌无论手术或放疗难度均大,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以利于手术或放疗,但能否改善生存尚有争议。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宫颈腺癌,可采用盆腔脏器廓清术、全盆腔放疗或铂类为基础的姑息性化疗。

    作者:闻强;方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代谢组学方法在妊娠期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妊娠期糖尿病(GDM)易造成子痫前期、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多种并发症。目前在妊娠中晚期检测血糖筛查GDM,确诊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短,母婴健康存在严重隐患。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一种定量考察生命系统受内外界刺激或基因修饰后的代谢应答规律的学科。将代谢组学的方法应用于GDM研究,有望实现GDM的早期诊断,理解GDM的致病机制,对GDM的防治和母婴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代谢组学方法在GDM及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周玲;沈桂平;许晶晶;邓伶莉;董继扬(审校);黄秀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胎妊娠的超声监测

    双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范畴,无论对母亲或者胎儿,都会增加围生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逐年提高,所带来的一系列临床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产科医生的重视。因此加强产前监测,对异常胎儿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儿相关并发症。产前超声检查可确定双胎类型、胎盘位置、羊膜情况,并有助于胎儿生长发育监测及诊断胎儿畸形和并发症等。合理规范地应用产前超声检查可监测胎儿宫内情况,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景柏华;陈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小RNA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小分子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关miRNA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miRN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宫颈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红红;郝敏;赵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77例孕产妇,按其分娩方式分为无痛分娩组(n=83)和常规分娩组(n=94),比较2组产妇各产程疼痛评分、产程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较常规分娩组缩短,其第二产程较常规分娩组延长(P<0.05),2组产妇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产妇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2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3 h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娩组未见产后不良反应,无痛分娩组4例(5.6%)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例(4.2%)下肢肌力减弱,均经对症治疗后于3 h内缓解。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显著降低产妇各产程的疼痛感觉,且不会发生严重产后并发症,对胎儿无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容;梁丽芬;陈振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对子宫切除术后下尿路形态学改变的观察研究

    目的:利用超声观察子宫切除术后女性膀胱和尿道静态及动态的形态变化,从而评估其解剖结构的改变。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因子宫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患者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将其分为3组:A组为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者29例,B组为开腹子宫切除术者41例,C组为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者66例。另将无盆腔或腹部手术史者50例设为对照组。4组均行经腹及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参数包括静止期及压力期(Valsalva呼吸时)膀胱颈移动度(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C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UVJ-M、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B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也发生变化,改变程度较C组小,UVJ-M参数与对照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无明显改变,UVJ-M、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超声可对子宫全切术后女性膀胱及尿道形态学变化进行实时观察、客观评价解剖结构的改变。②子宫切除的3种手术方式中以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对女性膀胱及尿道解剖结构改变大,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则几乎没有影响。

    作者:王满立;郭玉萍;丛淑珍;周瑞莉;吴丽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应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和宫颈妊娠(CE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1日-2013年4月1日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确诊并行UAE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的76例CSP患者及14例CEP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患者在行UAE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都不需行重复性UAE或局部病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UAE术前有胎心与无胎心的CSP和CEP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34和0.730,P>0.05);术前CSP和CEP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的高低与术后失血量均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063和0.293,P>0.05);而CSP和CEP患者UAE术后血hCG值下降明显者比下降不明显者的术后失血量明显减少(t分别为-6.683和-5.461,P=0.000);不同类型的CSP的患者在UAE术后的失血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即胎囊突向浆膜面者失血量多于胎囊突向宫腔者(t=5.731,P=0.000);UAE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腹痛;成功随访的70例患者于术后30~62 d都恢复了月经。结论:UAE联合MTX经子宫动脉局部灌注用于治疗CSP和CEP具有安全有效性。

    作者:龙德来;魏振河;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决策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治决策。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12年8月因CSP住院治疗的患者51例,统计患者剖宫产指征、次数、术后恢复情况及发病时间。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采用清宫、子宫动脉栓塞、宫腹腔镜诊治、经阴道病灶切除及子宫切除等方式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超声诊断。患病距上次剖宫产时间5~147个月,平均(60.5±9.5)个月。妊娠2~6次,除10例(19.61%)为临产后剖宫产外,41例(80.39%)为未临产选择性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4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成功:其中8例超声监测下单纯清宫、19例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8例在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监测下清宫、11例行宫颈局部注射或深部肌内注射甲氨蝶呤、2例经阴道行子宫前壁修补术,另3例切除子宫(其中1例死亡)。结论:CSP属高危妊娠,早期诊断、谨慎处理至关重要。超声是诊断CSP的有效方法。

    作者:翟军迎;关铮;刘慧;李亚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欢迎订阅2014年《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是由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妇产科学领域以及相关学科的新研究动态和进展,及时反映临床、教学、科研成果。紧密结合国际妇产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不定期出版重点号为特色。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以白蛋白为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相对于传统紫杉醇制剂(溶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其抗肿瘤能力更强且血液毒性、严重过敏反应等毒副作用更小。近几年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也相继开展。分别为单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铂类敏感及耐药型的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和输卵管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贝伐单抗治疗铂类抵抗或铂类难治的复发性卵巢癌、腹膜癌和输卵管癌,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复发或转移性中晚期宫颈癌中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值得考虑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总的来说,有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曾靖;张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并以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MG可使病情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妊娠妇女MG病情、治疗方案对胎儿、新生儿、甚至子代的远期存在一定影响。MG与妊娠、分娩、麻醉等过程存在相互作用。妊娠期用药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MG病情控制良好的妊娠妇女仅在有产科指征时方可考虑剖宫产术,阴道分娩则应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 MG妊娠妇女的围生期治疗需要特殊关注。综述如上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华绍芳;韩玉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