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强;方素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良性、慢性疾病,需长期或重复性使用药物来控制相关症状。手术是治疗EMs的常用方法,但单纯手术复发率高,术后患者常需辅助药物治疗。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营造低雌激素环境,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或使之萎缩。孕激素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轻微的代谢影响及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目前术后治疗EMs唯一安全且经济的首选药物,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特别适用于合并子宫腺肌病的EMs患者。针对个体状况的不同,孕激素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准确的作用机制。就孕激素治疗EMs新分子机制的研究、常用种类、常用剂型和剂量及其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雪梅;何春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2、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不同病理结果把标本分为HPV阴性正常组,HPV16阳性正常组,HPV16阳性宫颈内瘤变(CIN)Ⅰ~Ⅱ组,HPV16阳性CINⅢ组以及HPV16阳性宫颈腺癌/鳞状细胞癌(CIS/SCC)组。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各组标本进行TNF-α、E2、E6及E7蛋白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V E6、E7基因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逐渐升高,且E7的逐级升高趋势更显著,E2升高至CINⅡ后出现下降,而TNF-α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表达虽呈升高趋势,但在宫颈浸润癌中与CINⅢ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E2/E7的比值来预测或诊断高度宫颈病变程度可能更准确。炎症因子TNF-α的升高可能加重了HPV E2基因的破坏,使得HR-HPV E6、E7癌基因过度表达,从而促进宫颈癌发生。
作者:李世蓉;刘冬青;胡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按照2013年《妇产科学》第8版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新分类,回顾性分析421例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其中轻度贫血组368例,重度贫血组53例)和同期入院的正常产妇(对照组500例)。对比分析3组研究对象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羊水过少发生率、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结果:重度贫血组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高于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均P<0.05)。轻度贫血组羊水污染发生率,胎儿窘迫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产钳助产率和羊水过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产科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
作者:范晓东;王如;常闻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为大样本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危险因素。结果:14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2例为农民,2例为城镇居民),1例为中期妊娠,其余均为晚期妊娠;轻型胰腺炎9例,重型胰腺炎5例;患胆囊炎或有胆石症病史的患者2例,伴有高脂血症10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13例痊愈,1例死亡,其中宫内死胎2例。结论:妊娠晚期是急性胰腺炎高发时期,高脂血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可能的危险因素。对妊娠妇女规范的产前检查和对基层妇产科医生的系统培训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键。
作者:郭艳巍;朱艳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在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中的效果,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55例单纯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分期Ⅲ期或Ⅳ期],其中17例施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联合组),18例施行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重建组),20例施行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传统组)。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3,6个月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重建组术后无血肿发生,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传统组术后有3例出现尿潴留,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改良前盆底重建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较单纯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可更有效治疗前盆腔器官脱垂,修补缺陷,恢复盆底结构,短期疗效安全可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池余刚;刘禄斌;杨玫;亚玲;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羊水栓塞作为产科疾病之一,虽然发生率较低,但由于其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后果,逐渐获得越来越多医学工作者的关注[1]。到目前为止,羊水栓塞的发病机制仍未明确[2-3]。关于其发生后的诊治,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诊治的金标准。本文报道一例成功抢救的羊水栓塞病例,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羊水栓塞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临床基础。
作者:胡子龙;刘于红;张志成;王霭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前对于宫颈腺癌的佳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宫颈原位腺癌可采用全子宫切除、宫颈锥形切除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ⅠA1期宫颈腺癌以往多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现主张采用全子宫切除术,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也可考虑宫颈锥形切除术。对ⅠA2~ⅡA期宫颈腺癌首选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接受辅助性放化疗。对ⅡB~ⅣA期宫颈腺癌首选根治性放疗联合顺铂周疗的同步放化疗,紫杉醇联合顺铂可用于放疗前后的新辅助化疗及巩固化疗。ⅣB期宫颈腺癌宜采用个体化治疗,紫杉醇联合卡铂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均可使用。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腺癌无论手术或放疗难度均大,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以利于手术或放疗,但能否改善生存尚有争议。对于难治性或复发性宫颈腺癌,可采用盆腔脏器廓清术、全盆腔放疗或铂类为基础的姑息性化疗。
作者:闻强;方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用于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和宫颈妊娠(CE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1日-2013年4月1日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确诊并行UAE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的76例CSP患者及14例CEP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患者在行UAE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都不需行重复性UAE或局部病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UAE术前有胎心与无胎心的CSP和CEP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234和0.730,P>0.05);术前CSP和CEP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的高低与术后失血量均不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063和0.293,P>0.05);而CSP和CEP患者UAE术后血hCG值下降明显者比下降不明显者的术后失血量明显减少(t分别为-6.683和-5.461,P=0.000);不同类型的CSP的患者在UAE术后的失血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即胎囊突向浆膜面者失血量多于胎囊突向宫腔者(t=5.731,P=0.000);UAE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腹痛;成功随访的70例患者于术后30~62 d都恢复了月经。结论:UAE联合MTX经子宫动脉局部灌注用于治疗CSP和CEP具有安全有效性。
作者:龙德来;魏振河;杨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超声观察子宫切除术后女性膀胱和尿道静态及动态的形态变化,从而评估其解剖结构的改变。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因子宫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患者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将其分为3组:A组为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者29例,B组为开腹子宫切除术者41例,C组为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者66例。另将无盆腔或腹部手术史者50例设为对照组。4组均行经腹及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参数包括静止期及压力期(Valsalva呼吸时)膀胱颈移动度(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及膀胱残余尿量。结果:C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发生明显改变,UVJ-M、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B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也发生变化,改变程度较C组小,UVJ-M参数与对照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患者术后膀胱及尿道等下尿路解剖结构无明显改变,UVJ-M、PUVA-r、PUVA-s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①超声可对子宫全切术后女性膀胱及尿道形态学变化进行实时观察、客观评价解剖结构的改变。②子宫切除的3种手术方式中以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对女性膀胱及尿道解剖结构改变大,腹腔镜辅助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则几乎没有影响。
作者:王满立;郭玉萍;丛淑珍;周瑞莉;吴丽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超声诊断胎盘低置状态或低置胎盘或前置胎盘的住院患者93例,其中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者24例。经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着重扫查胎盘的位置及其厚度、胎盘内回声、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厚度及其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与子宫相邻的膀胱壁情况、胎盘附着处血流情况。结果:2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疑似胎盘植入,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20例,其中粘连性胎盘4例,植入性胎盘14例,穿透性胎盘2例。超声误诊5例,漏诊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93.15%,阳性预测值为79.17%,阴性预测值为98.5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产前检查胎盘植入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玲红;武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18~25个核苷酸小分子组成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在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有关miRNA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关于miRNA在宫颈癌中表达异常的调控机制目前研究较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就宫颈癌中miRNA的异常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王红红;郝敏;赵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尽管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病死率仍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在疾病每一阶段(手术、化疗、随访、复发及其后的治疗、肠梗阻以及临终阶段)生活质量始终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不同的化疗药物、化疗途径以及化疗时机对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的不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有差别。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症状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他如情感问题,包括心理情绪问题、婚姻、家庭社会支持等也会导致生活质量的改变。
作者:饶阳;曲芃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易造成子痫前期、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多种并发症。目前在妊娠中晚期检测血糖筛查GDM,确诊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短,母婴健康存在严重隐患。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一种定量考察生命系统受内外界刺激或基因修饰后的代谢应答规律的学科。将代谢组学的方法应用于GDM研究,有望实现GDM的早期诊断,理解GDM的致病机制,对GDM的防治和母婴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代谢组学方法在GDM及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周玲;沈桂平;许晶晶;邓伶莉;董继扬(审校);黄秀敏(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缺乏妊娠期运动会导致母儿不良事件(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早产等)的发生率上升,在妊娠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起到控制体质量增加、调控血糖、缓解疼痛、预防抑郁以及改善睡眠等作用。尽管关于妊娠期运动安全性问题的一部分细节尚有争论,但许多国家已经发布了妊娠期运动指南,建议没有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基础疾病的妊娠妇女进行适当的运动。总结妊娠期运动的益处、安全性以及介绍适宜的妊娠期运动,并主张应尽快开展有关中国妊娠妇女妊娠期运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针对中国妊娠妇女特点的妊娠期运动指南。
作者:宋蒙九;李婷(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复发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临床疗效差异及毒副反应等。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数据库(EBM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检索期限自1995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查找复发性EOC治疗中评价了两种化疗方案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整体生存时间(OS)、缓解人数、完全缓解人数、3~4度血液学毒性反应、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7个评价治疗敏感型复发EOC,7个评价治疗耐药型复发EOC)。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铂联合化疗较单一卡铂可以改善敏感型复发EOC患者的OS(OR=0.50,95%CI:0.32~0.78,P=0.002)及缓解率(OR=1.87,95%CI:1.38~2.55,P<0.0001),但无助于改善PFS(OR=1.19,95%CI:0.60~2.33,P=0.62),会增加3~4度白细胞降低的风险(OR=7.82,95%CI:4.00~15.30,P<0.00001)。两项研究提示拓扑替康可以改善耐药型复发EOC的OS,吉西他滨与脂质体阿霉素相比并不增加改善耐药型复发EOC的缓解率(OR=1.29,95%CI:0.67~2.46,P=0.45),但增加3~4度中性粒细胞降低的风险(OR=2.97,95%CI:1.70~5.17,P=0.0001)。结论:卡铂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敏感型复发EOC患者的OS及缓解率,化疗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液学毒性反应。拓扑替康可以改善耐药型复发EOC的OS但无助于改善PFS,可以作为今后治疗耐药型复发EOC的研究方向。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RCT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党彩玲;李力;阳志军(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为10%~15%,目前仍有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众多假说中,免疫学说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近年研究表明,EMs是一种免疫炎症性疾病,腹腔环境内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提高了子宫内膜细胞的侵袭、黏附的能力,促进内膜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促进异位病灶的生长与维持,使逆流进腹腔的内膜细胞逃脱了免疫监视。
作者:李卓莉;郝敏;赵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无意中发现盆腔包块10 d,于2013年3月21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我院)。10 d前因头昏、目眩到当地医院就诊,住院期间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包块,大小约8.0 cm×7.0 cm×6.2 cm,考虑包块来源于卵巢,患者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就诊。病程中无发热、腹痛、腹胀、腰部酸痛及脓性白带等症状,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既往史:23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5年。孕4产2,顺产1子1女,自然流产2次。妇科检查:外阴略萎缩,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少量乳白色分泌物,无异味。盆腔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9 cm×8 cm,囊性,表面平,不活动,无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 B超检查:宫颈残端可及,回声正常。双卵巢未显示,盆腔正中见14.2 cm×8.4 cm略低回声,界限尚清,形态尚规则,内见分隔,盆腔内积液厚3.0 cm,超声诊断:宫颈残端,盆腔囊性包块。盆腔平扫加增强CT示:①盆腔肿瘤性病变,考虑来源于卵巢,待除外囊腺癌。②盆腔积液。血癌抗原125(CA125)13.8 U/mL,人睾丸分泌蛋白4(HE4)106.8 pmol/L。入院诊断为:盆腔包块性质待查,卵巢肿物?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于2013年3月29日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正中一直径约9 cm的囊性包块,呈暗红色,表面光滑,基底部与大网膜相连,该囊肿与盆腔其他脏器均不粘连。继续探查见大网膜靠近横结肠处一直径约4 cm的囊肿,色灰白,囊壁透亮光滑,可见囊肿均分别与大网膜相连,考虑囊肿来源于大网膜,盆腔正中未见宫体,宫颈断端可触及,双侧卵巢萎缩,未见异常。行大网膜处盆腔囊肿完整切除术,分别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回报:(大网膜)考虑为子宫内膜样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可能来源于卵巢。查无活动性出血,术毕。术后大体病理结果:囊性肿物2个,直径分别为15 cm、9 cm,较大者剪开内有血性液体流出,囊壁内见一结节,直径2 cm,其余囊壁光滑(图1,见封三);较小者内有清亮液体,囊内壁局部有灰白色隆起,隆起直径1 cm,质硬(图2,见封三)。病理诊断:(大网膜)考虑为子宫内膜样囊肿(图3,见封三)和浆液性囊腺瘤(图4,见封三)。病理科未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术后临床诊断为:大网膜子宫内膜样囊肿合并浆液性囊腺瘤,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现随访1年无不适感,复查盆腔未发现异常。
作者:师淑静;向梅;宋文龄;郑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77例孕产妇,按其分娩方式分为无痛分娩组(n=83)和常规分娩组(n=94),比较2组产妇各产程疼痛评分、产程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无痛分娩组第一产程较常规分娩组缩短,其第二产程较常规分娩组延长(P<0.05),2组产妇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产妇各产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常规分娩组(P<0.05);2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及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3 h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娩组未见产后不良反应,无痛分娩组4例(5.6%)出现体位性低血压,3例(4.2%)下肢肌力减弱,均经对症治疗后于3 h内缓解。结论:可行走式无痛分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显著降低产妇各产程的疼痛感觉,且不会发生严重产后并发症,对胎儿无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分娩镇痛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容;梁丽芬;陈振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腹腔内压力(IAP)增加会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当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以及出现严重妊娠并发症时,常会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或腹腔内高压(IAH),从而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风险增加。诊断及预防ACS或IAH的关键措施在于监测IAP,而孕产妇正常IAP的标准及检测方法尚未明确,目前认为膀胱内压法仍是检测孕产妇IAP的金标准。对于重症孕产妇应进行IAP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避免ACS的发生;一旦诊断为ACS,应尽早干预,必要时行外科手术进行减压。
作者:李伟杰;陈娟娟;何青;谢玉珍;李映桃(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