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例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回顾性分析

冷敏芳;程文德;肖小琴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 结节性甲状腺肿, 病理, 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理特点.方法 择取2014-01-2016-01间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共100例,对所选患者的病理活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病理组织学对患者进行分类,结果显示,甲状腺腺瘤患者共计14例,86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过再次诊断,甲状腺腺瘤患者数量复诊前:复诊后=5.6:1,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数量复诊前:复诊后=1:4.3.在病理诊断过程中,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概率较低,而存在较为完整包膜的甲状腺肿误诊概率较高.结论 甲状腺腺瘤患者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但只要全面分析和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情况就可以保证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丰县中医院2014-03-2016-03间肛裂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肛裂患者分为2组,分为部分切断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肛裂切断术进行治疗;部分切断组则给予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止痛药应用量、切口愈合时间和肛裂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部分切断组肛裂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部分切断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止痛药应用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和止痛药物应用,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切口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陈初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不同插管方式的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01-2015-12间40例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情况,治疗中使用螺旋型鼻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按随机数字法和本人意愿,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盲插法插管,对照组患者使用胃镜辅助法插管,每组20例.比较两种置管方式的成功率,置管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置管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舒适度和营养管在体内平均置留的时间.结果 经过两组数据的比较,在置管的成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使用的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的方法,在置管过程中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管平均置留时间以及在置管过程中的舒适度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的胃镜辅助法插管,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盲插螺旋型鼻空肠管的方法,是目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建立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比较安全可行的方式,是重症患者的首选方法,其对设备要求低,置管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作者:陈烈欢;黎燕玲;陈启生;梁雄;梁伟潮;王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B组采用注射用替加环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及临床疗效、14 d病死率和脱机成功率.结果 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治疗14d后WBC计数及血清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B组治疗14d后WBC计数及血清PCT水平均较A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B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14 d病死率明显低于A组(均P<0.05).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广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01-2015-12间在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将其分为A组(63例)和B组(6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10mg阿托伐他汀钙胶囊,B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20mg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LDL-C、HDL-C、hs-CRP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TC、LDL-C、HDL-C、hs-CR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TC、LDL-C、HDL-C、hs-CRP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20 mg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德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麻醉复苏室中妇产科全麻患者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研究并分析妇产科全麻患者术后在麻醉复苏室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深圳市妇保健院2016-01-2016-02间妇产科全麻患者共9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总结在麻醉复苏室当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留室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留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麻醉复苏室当中的妇产科全麻患者,通过细心周到的观察护理来处理防范复苏期并发症,能够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复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佘宝钻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临床经验备孕事项总结

    文章通过对妊娠生理的简单描述,普及妊娠相关知识,并以导师吴克明在临床上治疗不孕症患者相关经验为基础,总结其指导患者成功受孕机理,旨在为备孕夫妇提供孕前相关指导,以期提高女性受孕率.

    作者:熊彩君;吴克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4-02-2016-08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入院顺序分为甲组(31例)和乙组(29例).甲乙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比较甲乙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甲组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依从率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很好,有效降低了患者的HAMA评分、HAMD评分,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并提高了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智能手机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高职护理教学存在着课程内容多、教学课时少,实训条件有限、学生操作难以精细等问题.而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兼具掌上电脑功能.使用智能手机学习有着便携性、开放性、自主性、快捷性的特点.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依托建立的移动学习系统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周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胎盘多肽注射液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为了提高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和分析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同时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3-10-2016-10间来阳江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治疗的局部晚期(Ⅲ期、Ⅳa期)鼻咽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患者均接受单药顺铂化疗同步放疗,而试验组患者则同时给予胎盘多肽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未见明显提高(P>0.05),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却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NPC)患者在接受单药顺铂化疗同步放疗的基础上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抗肿瘤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及生活质量,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作者:吴成焱;李劲;吴幸谕;程典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BL教学模式结合病例视频录像在神经外科见习教学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结合病例视频录像在神经外科本科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09-2015-12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见习的本科见习生80人作为研究对象,单周见习生为试验组进行PBL带教模式,双周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带教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出科时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专科查体考试成绩,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独立思考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能力、互相沟通能力、查阅资料文献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满意度以及对新的教学方法的认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PBL教学模式结合病例视频录像在神经外科本科生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显著,尤其能极大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自学能力、积极讨论加强其团队合作精神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小忠;王培;谢明祥;赵洪新;续林;张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1-04-2013-04间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0例,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实施常规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患者除生存情况外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宫颈癌效果确切.

    作者:吴传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囊泡膜核苷酸转运体在核苷酸囊泡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核苷酸在细胞内的运输不能自由穿过细胞膜,其储存与运输必须以囊泡运输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当囊泡与胞膜融合时将核苷酸等内容物质释放到细胞外[1].要探讨细胞外核苷酸/核苷激发的信号通路,就必须要理解三磷酸腺苷(ATP)和其他核酸是如何从细胞内释放出来的,而这也是生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2];自从囊泡膜核苷酸转运体(vesicular nucleotide transporter,VNUT)被发现,其就作为ATP转运的关键因子而被广泛关注[3];现将VNUT在核苷酸囊泡转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立强;王洋洋;司艳辉;梁洁玲;李海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目的 系统地研究在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实际效果,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选取南雄市人民医院2015-03-2016-03间收治的60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得以确诊,对本组患者先行16层螺旋检查,然后再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后处理成像检查,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研究,16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是71.7%,而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是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中,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地定位患者的梗阻位置,并明确梗阻病因,诊断价值显著,可推广.

    作者:何光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灌肠在结直肠癌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灌肠在结直肠癌梗阻中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6-02-2009-01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结直肠癌梗阻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09-02-2013-02间收治的49例结直肠癌梗阻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中行择期切除并一期吻合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6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硫酸镁灌肠治疗结直肠癌肠梗阻可提高临床疗效,并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清水;王万川;廖信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酒依赖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酒依赖认知功能障碍关系,探讨酒依赖认知功能的防治策略.方法 选取2014-09-2016-03间,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病科收治的酒依赖患者86例,入院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测量患者的执行能力,数字序列测试(DS)评估被测试者的操作记忆功能,采用数字广度测试(DS)测试短时记忆能力,采用持续操作能力测试(CPT)评估测试者的持续注意力水平,同时,采用荧光偏振法检测Hcy水平.对患者进行戒断治疗6个月,复测Hcy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执行能力评价正确应答数、数字序列、视觉记忆、数字光度测试、持续操作测试高于治疗前,患者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的应答数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Hcy 水平(12.4±3.1)umol/L,治疗后则为(8.6±2.5)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Hcy 水平与执行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各项目均呈相关性,治疗后Hcy与记忆能力、注意力-数字广度测试呈相关性,Hcy下降水平与执行能-正确应答数、完成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记忆能力、注意力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相关性均为正相关.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酒依赖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Hcy 水平越高执行能力、短时记忆能力、持续操作能力越差,在戒断治疗后短时记忆、持续操作能力得到部分恢复,Hcy水平下降越显著,恢复会好,执行能力可能出现永久性损害.

    作者:赵艳华;刘永生;韩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的临床对比

    目的 探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的临床对比情况.方法 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实施根治性手术3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分组并予以不同手术治疗,即: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每组15例.对比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研究30例患者中,(28±11)枚为每例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清扫数目分层情况比较,二组患者除在浸润深度pT3范围存在统计学意义,在≤50例手术时期内,和开腹组相比,在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腹腔镜组相对较少(P<0.05).结论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腹腔镜手术及时也在向成熟化发展,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与其相差无几.

    作者:王宪中;赵迎威;李冬冬;闫峰;李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01-2016-03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高危患者17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TCCD与CDFI联合应用检查颅内外血管,观察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76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总动脉狭窄发生率1.1%,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10.2%,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率1.8%,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5.7%,其中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12支,其中后交通动脉开放4例,前交通动脉开放2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率2.3%,基底动脉狭窄率1.0%.结论 TCCD联合CDFI检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芳芳;许祥丽;韩柳;周海晶;刘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气压治疗与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气压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10-2016-10间南雄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0,P=0.0377);研究组治疗后MBI及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治疗和康复训练用于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显著,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便、安全、舒适、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生华;叶新娟;顾起有;陈园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血栓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5-02-2016-03间收治的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术后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不应用影响凝血功能的相关药物以及抗凝剂.评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血清学指标变化、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栓预防总有效率.结果 与术前、术后3 d相比,术后6 d时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有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6 d时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较为平稳(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6 d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术后6 d的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更长,DVT预防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改善机体血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红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和分析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06-2016-06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8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且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接受抢救治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h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各项生命体征,并与治疗前相比较,另观察两组患者哮喘的缓解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RR(26.4±2.7次/min),HR(112.5±14.6次/min),PO2(74.3±7.9mmHg),PCO2(54.3±7.1mmHg)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RR,HR,PO2,PCO2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缓解率为69.77%,与对照组41.8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抢救(机械通气辅助)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其效果明显,可有效维持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并缓解患者哮喘的发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温健文;苏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