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早期应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徐桂芳;孙文庆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纳洛酮, 时间窗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时间窗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随机将符合标准的HIE病例分为治疗组(15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生后6~8、9~10、12~24、24~48小时应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不用,其他治疗方法相同,观察各组疗效.结果轻度HIE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中、重度HIE纳洛酮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于生后6~8小时应用为佳时间.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能有效改善新生儿中、重度HIE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25例10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会

    对25例10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息儿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结果25例皆痊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10公斤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安全,关键是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振玉;方向明;刘世国;许国安;徐靖;周亚军;张小强;王省堂;刘学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8例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病人,经手术治疗,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行胆总管空肠、胰管空肠共肠袢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结果8例患者无死亡病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腹痛、黄疸、腹水、腹泻症状均消失.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并胰头肿块的结石性慢性胰腺炎.

    作者:杨春雷;邬林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宫旁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240例

    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胺卡那、丹参、地塞米松等联合宫旁注射;对照组:青霉素+丁胺卡那+甲硝唑静滴.结果宫旁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240例,有效率97 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7%(P<0.05).应用丁胺卡那、丹参、地塞米松等宫旁注射是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慧玲;冯正录;王惠琴;张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MDS转化为ANLL-M4并恶性淋巴瘤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自1999年10月出现乏力、面色苍白1个月余就诊.血常规:白细胞6.3×109/L中性粒细胞0.60,淋巴细胞0.31,单核细胞0.06,中性中幼粒细胞0.01,中性晚幼粒细胞0.02,血红蛋白55g/L,血小板149×109/L.两次骨髓穿刺结果类似: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0 015,早幼粒细胞0.06,可见多分叶、环形核及双核杆状粒细胞,晚幼杆状粒细胞巨幼样改变.

    作者:程洪波;罗敏智;张胜敏;王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17例胎儿脐带绕颈临床分娩结局分析

    对317例脐带绕颈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其对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的影响.结果产程中脐带绕颈组第一、二产程明显延长;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对脐带绕颈者加强产前产时监护,正确处理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可降低脐带绕颈造成的不良结局.

    作者:黄映春;屈洁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脑胶质瘤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新进展

    综述了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新理念及与VEGF、bFGF等因子的关系,叙述了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新途径.它必将是治疗胶质瘤的一条新路,但仍有不少问题.

    作者:刘泉开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软组织损伤50例治疗体会

    对5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封闭、理疗、针刀综合治疗.结果不同程度的疼痛减轻或消失,恢复功能.有效率98%.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综合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良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马新波;吴亚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184例单胎、住院分娩孕妇产前、产时进行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检查,分A、B、c、D4组,A组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正常;B组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异常;C组为脐血流测定异常,胎心监护正常;D组为脐血流正常、胎心监护异常.产后追踪分析其产前、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胎儿预后.结果A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为0,羊水污染率20%,异常胎心率21 3%);B组高(窒息率9.1%,羊水污染率36.4%,异常胎心率54.5%),其次是D组、C组.结论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可弥补单纯脐血流或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提高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正确率;能正确预测胎儿宫内安危及胎儿预后的可靠性;脐血流测定、胎心监护均正常表示胎儿宫内情况良好,脐血流测定、胎心监护均异常提示胎儿情况危急,需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

    作者:陈丽美;司徒小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抗甲状腺药物少见严重的副作用

    抗叩状腺药物少见、严重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粒细胞缺乏、肝损害、低血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相对较常见的严重副作用是粒细胞缺乏和肝损害.本文着重对抗甲状腺药物少见、严重的副作用作一综述,以提高对这些副作用的认识.

    作者:江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服汇瑞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轻中度感染的疗效观察

    对慢性支气管炎轻中度感染患者102例采用口服汇瑞克治疗,并与口服阿莫西林98例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61.22%,P<0.05.汇瑞克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轻中度感染的理想抗菌药物.

    作者:喻明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68例老年胆结石病手术治疗的体会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胆结石病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32例,胆囊造瘘引流术8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6例,肝内胆管切开取石12例,其中T管引流7例,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左肝外叶切除术2例).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老年胆结石病手术治疗,病情判断要准确,围手术期监测要周密,手术方式选择要慎重、稳妥.

    作者:陈杨金;邬林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62例临床病理分析

    对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6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发现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经产妇,术前诊断困难,病理常规及快速冰冻切片诊断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咏梅;周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丸含量不合格原因分析

    对市场10批六味地黄丸含量测定,对含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邹晋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汗证辨治体会

    采用虚实兼顾、标本通治、寒热并用或经方辨证治疗小儿汗证,疗效满意.

    作者:陈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Niagara瀑布样T波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71岁.因晕厥6小时入院.患者于6小时前晕厥数秒钟后清醒,无头痛.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正常,神志清,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心率46次/分,律不齐,心尖区Ⅲ/6级收缩期杂音,局限.辅助检查:血生化、心肌酶、肝及肾功能正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增高.

    作者:郑世杰;叶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隐性铁缺乏症

    目的了解小儿隐性铁缺乏症(LID)的患病率、危害性和对其每周1次补铁的疗效.方法对619名幼儿园小儿调查有无多动等症状和测定血清铁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比较每日补铁和每周1次补铁对实验室指标与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与结论(1)小儿LID与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分别为36.67%和19.55%,二者之比约为2:1;(2)LID妨碍小儿行为与智能发育,降低消化与抵抗能力;(3)对LIK每周1次补铁疗效肯定并易被接受.

    作者:汤福广;李鼎;汤冬菊;罗文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和血清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健康对照者和 43例鼻咽癌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和血清样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含量.结果对照组鼻咽分泌物含量1295±4.62fmol/ml、血清为15 43±4.25fmol/ml;鼻咽癌组鼻咽分泌物含量为34.68±14.03fmol/ml,血清为49.03±15.30fmol/ml.鼻咽癌组鼻咽分泌物和血清中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咽癌患者鼻咽分泌物和血清中TNF-α含量高于正常人,其含量呈同步升高,司时进行二种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可提供帮助.

    作者:邓玉丽;刘秀芊;崔德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循证医学

    肺栓塞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常见病.尽管抗凝治疗已经被公认为肺栓塞的标准治疗,但由于溶栓治疗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故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的治疗选择.30年来很多试验对此作了针对性的研究,但结果存在争议,在这篇文章里,笔者主要对期间的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作一回顾和总结.

    作者:邹治鹏;何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院前静脉溶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为缩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提高溶栓疗效,探讨院前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接受院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后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观察组为3.12±1.17小时,对照组为5.42±1.92小时,P<0.01.冠脉再通率观察组为71.2%(37/52),对照组为51.7%(30/58),P<0 05.5周病死率观察组为7.7%(4/52),对照组为10.3%(6/58),P>0 05.院前AMI诊断准确率达100%,院前无1例死亡.结论AMI院前静脉溶栓能赢得救治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院前静脉溶栓安全、可行.

    作者:赖善国;罗淑芳;杨玉先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作者:龙建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