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血压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李壮志;贺淑梅;曹任江

关键词:低血压, 颅脑损伤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引起45岁以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许多作者证明当它合并低血压时,可使死亡率明显升高[2,3,6~8].因此充分认识这种继发性损害,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局麻下血肿抽吸加杠杆法整复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腕部常见的骨折[1],为获得满意的疗效,必须有良好的复位.本院自1985年至1999年对230例移位明显的Colle's骨折采用局麻下血肿抽吸加杠杆法整复,掌屈尺偏位固定,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翁齐列;黄林海;许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低血压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是引起45岁以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许多作者证明当它合并低血压时,可使死亡率明显升高[2,3,6~8].因此充分认识这种继发性损害,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壮志;贺淑梅;曹任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1004例视网膜脱离对侧眼临床分析

    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是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对已发生RD的患者,其对侧眼的视力尤显重要.因而,对侧眼的常规检查,必要的预防性治疗及密切随访,是防止RD发生的关键.本文统计了我院计算机储存的具有统计意义的孔源性RD?1004例,就其对侧眼视网膜病变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郑红;张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美洛西林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158例分析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小儿常见肠道传染病.中毒型痢疾已明显减少,但普通型痢疾临床上仍很常见,且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减弱.我院于1997年6月~1999年6月应用美洛西林治疗急性菌痢1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朝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口腔扁平苔藓与精神因素及其转归分析

    自1894年Rudry报道扁平苔藓(OLP)可单独发生于口腔粘膜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亦有OLP癌变的报道.为探讨OLP的病因学特点及转归,我们总结了1977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77例O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OLP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徐慧高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溶栓疗法与抗凝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现状

    溶栓疗法是国际上公认的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缺血脑组织再灌注的益处远远超过再灌注损伤,至于溶栓药物剂量的应用要因体重、发病距实施溶栓时间及用药途径而异.溶栓并抗凝剂治疗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再通后的再梗死,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动态观察出血、凝血指标,大限度地预防继发性出血.

    作者:卢立志;刘振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切口感染的分析与预防措施

    笔者总结我院1996~1998年3573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易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孤立性蝶窦炎的诊治

    蝶窦部位深在,其早期病变局限于蝶窦内,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因此临床上蝶窦病变易被忽视和漏诊[1].近年来由于CT在耳鼻喉科、眼科、神经科中的应用以及鼻内窥镜技术的开展,提高了对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分析了31例孤立性蝶窦炎,以总结其发病趋势、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治疗效果,以期对孤立性蝶窦病变有全面、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程君毅;王杰;戴春富;章爱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新进展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在基层县医院则更为多见.由于对AOPP治疗方案、条件的不同,救治成功率在各地差异很大.近年来一些新的救治经验、观点、方法的出现,对降低死亡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由于未被广泛接受、认可,本文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的新进展,并结合本人临床体会综述如下.

    作者:蒋小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多普勒超声观察硝苯吡啶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前后肺动脉压变化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右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加重.本文拟用二维结合多普勒超声,尤其用三尖瓣返流压差法观察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经硝苯吡啶治疗前后右心大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探讨评价药物疗效的多普勒超声测量肺动脉压的指标.

    作者:阮琴韵;陈美云;林其昌;陈济添;叶琼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婴幼儿急性蜂窝组织炎24例

    我院小儿外科1994~1998年,共收治4岁以下小儿急性蜂窝组织炎2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cl-2,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癌基因bcl-2,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63例大肠癌和40例大肠腺瘤的bcl-2,c-myc和p53表达.结果 bcl -2,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72.7%(24/33)、62.2%(23/37)和45.0%(18/40) ,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则依次为34.0%(16/47)、82.1%(32/39)和84.1%(53/63).三个癌基因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个癌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bcl-2基因的异常激活在肿瘤的发展和演变出现较早,而c-myc和p53的表达则较迟,且两者起协同作用.

    作者:孙燕翔;周汉高;陈崇稼;师英强;郑颂国;罗建民;冯蔚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螺旋CT脑血管造影及其临床应用

    三维CT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CTangiography,3D-CTA)是指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螺旋CT对包括靶血管在内的受检层面进行连续不间断的簿层立体容积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终使靶血管立体显影的血管成像技术.本文报道1999年4月~11月我院所进行的螺旋CT脑血管造影20例,就其CT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柳健;董其龙;丁耀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腹部罕见肿瘤3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女,63岁,家庭妇女,因左下腹肿物1年,近1月生长迅速,于1997年10月7日入院.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有一约儿拳大小肿物,无其他不适,大小便正常.肿物逐渐增大,无进行性消瘦.

    作者:勒世联;眭大权;郭国微;朱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复发性结肠癌再手术切除体会

    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8年1月因结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切除31例,本文就结肠癌复发治疗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王修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老年男性膀胱颈挛缩的诊治研究

    膀胱颈挛缩发病率低,多以年轻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腔道泌尿外科技术的广泛开展、感染等因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作者从1994年9月至1998年2月,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膀胱颈挛缩80例,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提出对本病的诊断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点,非接触式激光加药物治疗体会,并加以讨论.

    作者:刘齐贵;戚恩荣;熊德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近年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联合化疗治疗,可获完全缓解(CR),但易复发,复发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再用上述方法治疗,效果常不理想.1996年4月~1999年7月,我们用亚砷酸(As2O3)注射液治疗了42例复发的APL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美;苗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2例分析

    1 病例报告例1,34岁,农民.因下腹疼痛1月,加重1天,于1999年4月5日入院.患者绝育8年,平素月经规律,3~4/35~50天,量较多,末次月经1999年3月15日.

    作者:王美玲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头针酒精灯烧灼治疗尖锐湿疣

    我科于1990~1997年应用大头针在酒精灯上加热烧灼治疗尖锐湿疣128例,手术均在门诊进行,并获术后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曾晓春;胡韶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新生儿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感染发病关系的浅析

    目的探讨有关羊水Ⅲ°污染和胎膜早破>24小时的新生儿生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感染发病的关系.方法1996年3月~1998年4月本院出生的247例羊水Ⅲ°污染和117例胎膜早破>24小时的新生儿分别设为Ⅰ组和Ⅱ组,生后不论有无感染均肌注头孢氨噻肟100mg/(kg.d)共5天,用药前做腔道(眼、鼻、耳、咽)分泌物培养,部分新生儿加做血培养.同期出生无以上二种情况的新生儿2513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对照组发生感染45例,发病率1.79%.Ⅰ组发生感染14例,发病率5. 6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6.16,P<0.01).Ⅱ组发生感染1例,发病率0.85%,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57,P>0.05).结论胎膜早破疑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生后预防性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病率,而羊水Ⅲ°污染有胎窘、产时窒息的新生儿生后尽管应用抗生素仍不能降低感染的发病率,故预防重点是防止胎窘和产时窒息发生.

    作者:魏小荣;李素珍;朱瑞英;徐承懿;施霄音;吕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