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发性结肠癌再手术切除体会

王修玉

关键词:复发性结肠癌, 再手术
摘要: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8年1月因结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切除31例,本文就结肠癌复发治疗问题报告如下.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低血压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是引起45岁以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许多作者证明当它合并低血压时,可使死亡率明显升高[2,3,6~8].因此充分认识这种继发性损害,指导临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壮志;贺淑梅;曹任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近年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联合化疗治疗,可获完全缓解(CR),但易复发,复发后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再用上述方法治疗,效果常不理想.1996年4月~1999年7月,我们用亚砷酸(As2O3)注射液治疗了42例复发的APL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成美;苗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三维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普通GDC(二维)栓塞宽颈动脉瘤较为困难,易脱出,需同时采用其它复杂相关技术.近研制的三维GDC克服了上述不足,本文就三维GDC的特点进行介绍.

    作者:苏正;李铁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阴道斜隔综合征3例分析

    我院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了3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25岁,已婚,孕1产1.因反复性下腹隐痛、阴道流脓液16个月,于1995年元月入院.

    作者:刘江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

    目的研究近十年来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1988~1997年由胃镜检出的3967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3167例,占上消化道出血的79.8%.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28例,占73.5%.胃溃疡628例,占19.8%.复合溃疡211例,占6.66%,男女之比3.5∶1,好发于季节交替及寒冷季节.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从1988年的83.2%渐降至1997年的65.2%.结论消化性溃疡仍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但近十年来其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

    作者:项丹妮;曹秀英;刘健;戚元琳;王根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少女Ⅱ度重子宫脱垂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17岁,农民,未婚.因阴道肿物脱出2年,逐渐增大8个月,于1997年8月15日入院.患者初潮15岁,经型(4~5)/(28~30)天,量中,色暗红,无凝血块及痛经.月经来潮3次后,无明显诱因阴道脱出一乒乓球大的肿物,质软,无痛,月经正常,未就诊.

    作者:涂灵;黎慧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氨磷斯丁

    众所周知,化疗与放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亦有损伤作用,即所谓选择性不高.要用细胞保护剂保护正常细胞而不保护恶性细胞,保护宿主而不降低抗癌效果.近安磷斯丁的出现,基本上满足了上述要求.

    作者:潘启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肿瘤自动活检术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人体实质脏器应用已日趋完善,对空腔脏器胃肿瘤进行经皮胃活检的研究在国内报道甚少.为了拓宽超声介入诊断范围,弥补纤维胃镜粘膜活检局限性的不足,我们自1996年开始对超声高度疑诊胃肿瘤,而其它影像学检查阴性或胃镜活检阴性的病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自动活检术的研究,旨在为临床胃肿瘤术前提供一种新的获取病理诊断的方法.

    作者:武心萍;熊化生;陆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2例血清胆红素检测分析

    血清胆红素过多可引起黄疸,临床上一直以此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指标.但胆红素与脂代谢有着明显的关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csyndrome,PNS)多存在高脂血症,有关血清胆红素与PNS关系的报道较少,本文对32例PNS的血清胆红素、血脂及脂蛋白进行测定,并与30例非PNS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义;顾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bcl-2,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癌基因bcl-2,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 检测63例大肠癌和40例大肠腺瘤的bcl-2,c-myc和p53表达.结果 bcl -2,c-myc和p53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分别为72.7%(24/33)、62.2%(23/37)和45.0%(18/40) ,而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则依次为34.0%(16/47)、82.1%(32/39)和84.1%(53/63).三个癌基因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个癌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bcl-2基因的异常激活在肿瘤的发展和演变出现较早,而c-myc和p53的表达则较迟,且两者起协同作用.

    作者:孙燕翔;周汉高;陈崇稼;师英强;郑颂国;罗建民;冯蔚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孤立性蝶窦炎的诊治

    蝶窦部位深在,其早期病变局限于蝶窦内,常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因此临床上蝶窦病变易被忽视和漏诊[1].近年来由于CT在耳鼻喉科、眼科、神经科中的应用以及鼻内窥镜技术的开展,提高了对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分析了31例孤立性蝶窦炎,以总结其发病趋势、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治疗效果,以期对孤立性蝶窦病变有全面、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程君毅;王杰;戴春富;章爱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口腔扁平苔藓与精神因素及其转归分析

    自1894年Rudry报道扁平苔藓(OLP)可单独发生于口腔粘膜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亦有OLP癌变的报道.为探讨OLP的病因学特点及转归,我们总结了1977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77例O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OLP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徐慧高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腹部罕见肿瘤3例报告

    1 病例报告例1,女,63岁,家庭妇女,因左下腹肿物1年,近1月生长迅速,于1997年10月7日入院.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下腹有一约儿拳大小肿物,无其他不适,大小便正常.肿物逐渐增大,无进行性消瘦.

    作者:勒世联;眭大权;郭国微;朱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切口感染的分析与预防措施

    笔者总结我院1996~1998年3573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易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局麻下血肿抽吸加杠杆法整复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腕部常见的骨折[1],为获得满意的疗效,必须有良好的复位.本院自1985年至1999年对230例移位明显的Colle's骨折采用局麻下血肿抽吸加杠杆法整复,掌屈尺偏位固定,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翁齐列;黄林海;许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恙虫病186例临床分析

    我镇属恙虫病流行区,四季均有发病,现就1996年1月至1998年2月收治的18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齐庆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糜烂性胃炎自然病程影响的2年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糜烂性胃炎(CEG)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胃镜证实的CEG病人92例,均有Hp感染( 胃粘膜Giemsa染色和14C-尿素呼吸试验二项均阳性).予奥美拉唑20mg,bid;羟氨苄青霉素750mg,bid;甲硝唑400mg,tid,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和Hp,糜烂愈合者分为A组(Hp根除组)和B组(Hp未根除组)进入随访阶段,随访观察2年.结果糜烂愈合83例(90.2%),Hp根除75例(81.5%);Hp根除的糜烂愈合率90.7%(68/75)与Hp未根除的愈合率88.2%(15/17)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第1、2年糜烂复发率分别为10.4%和30.8%,均显著低于B组的66.7%和86.7%(P<0.005). 结论根除Hp并不能提高CEG的愈合率,但可显著减少其复发率.根除Hp有可能改变CEG的自然病程.

    作者:康文全;赵成忠;张厚德;李明华;傅剑云;舒江乔;蔡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常发生于精神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桥小脑角病变及脑干病变等,有时小部分病例为首发症状.8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应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紧张性或痉挛性肌肉运动障碍性疾病,报道疗效确切[1],国内目前仅有少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红军;王建秋;王玉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大头针酒精灯烧灼治疗尖锐湿疣

    我科于1990~1997年应用大头针在酒精灯上加热烧灼治疗尖锐湿疣128例,手术均在门诊进行,并获术后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曾晓春;胡韶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溶栓疗法与抗凝剂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现状

    溶栓疗法是国际上公认的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缺血脑组织再灌注的益处远远超过再灌注损伤,至于溶栓药物剂量的应用要因体重、发病距实施溶栓时间及用药途径而异.溶栓并抗凝剂治疗有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再通后的再梗死,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动态观察出血、凝血指标,大限度地预防继发性出血.

    作者:卢立志;刘振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