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卵巢肿瘤是威胁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加化疗,但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的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其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5年存活率仍在20%左右。近年对其化疗的敏感性基因和耐药性基因,如bcl-2、p53、GSH基因、拓扑异构酶基因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作者:黄守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魏鸿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年Th1/Th2细胞在免疫学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通过追溯Th1/Th2概念的由来、分析Th1/Th2漂移的意义,阐述了Th1/Th2细胞功能失衡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并对肿瘤免疫治疗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妇科肿瘤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刘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存在及其与宿主细胞的整合将导致宫颈细胞异常病变,终可发展为宫颈癌。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将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目前,HPV诊断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HPV诊断做一简要回顾,并重点介绍新出现的HPV-DNA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及其在宫颈癌筛查和癌前预报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刘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高危因素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已从胎盘激素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作者:宋殿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王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激素替代疗法(HRT)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和缓解女性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HRT增加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性的2~4倍,其机制主要是凝血酶产生增加,抗凝血酶水平下降,蛋白C和蛋白S活性下降和活化蛋白C抵抗形成的高凝状态。
作者:赵延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高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齐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可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末端重复序列,维持端粒的长度。端粒酶的激活与细胞增殖和癌变关系密切,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调控,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可能是其激活的关键性限速步骤。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端粒酶活性不同程度地升高,hTERT mRNA表达上调,并与高危型HPV感染、抑癌基因p53失活密切相关。端粒酶激活是高危型HPV感染后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关键性步骤,端粒酶及其催化亚单位有可能成为宫颈癌筛查的一种重要肿瘤标志物。
作者:奚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时春艳;师素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李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相关性卵巢癌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现综述卵巢癌临床、病理、免疫和激素治疗的研究及与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的关系。
作者:陈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病机理尚不确切,经血逆流被认为是成因之一,但只有10%~15%的女性患病。现研究表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对单核及巨噬细胞强有力的趋化及活化性细胞因子,在促使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植入、生长、侵袭异位组织中起了重要作用,就MCP-1与EMs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安晓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研究表明许多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的癌基因参与卵巢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同时通过促细胞凋亡的方法可以增进肿瘤化疗的敏感性,就此详细阐述有关卵巢肿瘤化疗耐药及逆转的新研究动态。
作者:张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RVVC)的病因十分复杂,导致复发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临床因素、宿主局部免疫力以及念珠菌的细胞分子机制等方面。临床因素结合阴道局部免疫力低下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及阴道局部微生态平衡破坏,终引起念珠菌阴道炎的复发。RVVC在治疗上的难点主要表现为耐药,RVVC耐药的分子机制主要与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的基因突变、多药耐药基因的异常表达、pH值以及念珠菌毒力因子的基因多态性有关。临床规范用药以及选用非唑类抗真菌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RVVC。
作者:江秀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刘莉丽;王冲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