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阚强波;王俊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手术治疗, TNM分期, 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多种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年经5次调查,生存率分别为86%、76%、70%、66%、62%.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手术后的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因素可以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程度等为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 进行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患者肿瘤细胞的大小、手术后的TNM分期、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手术治疗的方式等独立因素可以影响预后;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保护因素有手术前的血红蛋白和性别.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单因素分析,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的的影响因素有:血小板、白蛋白、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根治性(P<0.05);无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关的6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Child分级、术中出血量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血小板、手术时间、手术根治性为非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小板含量、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根治性是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其中,血清白蛋白含量、Child分级、术中出血量是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积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生化免疫指标与肺癌血行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液生化免疫指标与肺癌血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行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31例)和未转移组(37例).对2组患者入组时的血清糖类抗原125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 alkalin0e phosphatases,bALP)、骨钙素N末端中间区域(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进行检测,并对2组患者随访2年,每个月检测一次上述指标,统计2组患者入组时上述指标并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行转移患者不同转移数量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月CA125、OALP、AKP、LDH、NSE、N-MID水平比较,转移组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N-MID水平均低于未转移组(P<0.05),治疗6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行转移患者中转移数量与CA125、bALP、AKP、LDH、NSE水平呈正相关,与N-MID水平呈负相关.转移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5.1 ±0.4)月,未转移组中位生存时间(9.1 ±1.1)月,未转移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转移组患者(t=6.015,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液生化免疫相关指标与血行转移具有相关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常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保留左结肠动脉对直肠癌微创手术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直肠癌微创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行微创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8例,根据手术时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组(n=31例)和未保留组(n=27例).收集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长径、距肛缘距离、病理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手术时间较未保留组长(P<0.05);双腔造口比例、吻合口漏发生率较未保留组低(P<0.05).2组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左结肠动脉能够改善直肠癌微创手术患者结肠残端的血供,降低预防造口比例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包勇磊;费伯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200例,均经过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并确诊.使用随机对照性研究,把所有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108例).治疗组采用西妥昔单抗结合Folffox4的化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只用Folffox4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4.3%(50/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0%(40/108).2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肝肾功能的损坏、骨髓的抑制、呕吐、腹泻、过敏、神经毒性和过敏等,但多数都是轻微型,不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皮疹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但经皮疹治疗后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MCRC,疗效显著,值得在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4~2017年翔安区及周边县区粪常规OB结合肠镜筛查结直肠癌的检出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2014年至2017年翔安区及周边县区粪常规OB结合肠镜筛查结直肠癌的检出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从翔安区及周边县区的社区居民随机性筛查18000例接受粪常规OB体检者纳入本研究,对粪常规OB体检阳性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分析受检者肠癌、腺瘤、非腺瘤性息肉检出率,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检出情况.结果 (1)18000例体检者中肠癌49例(1.51%),腺瘤499例(17.87%),非腺瘤性息肉131例(4.69%),息肉630例(22.56%).(2)和女性患者对比,男性患者在年龄段51~60、61~70、71~74岁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他年龄段的不同性别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3)和女性患者对比,男性患者在年龄段51~60、61~70岁的结直肠癌检出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他年龄段的不同性别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和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存在性别差异.超过40岁伴随肠道症状患者建议进行粪潜血(FOBT)初步筛查,阳性患者建议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傅鉴乾;黄如意;齐艳姝;安汉祥;张映红;吕晓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液基细胞学与HPV分型联合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的筛查意义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714例.TCT采用离心甩片法,HPV-DNA检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TCT和HPV-DNA任一检测阳性或二者均阳性者进行阴道镜取活检检查.结果 在HPV感染的各年龄组中,20~30岁组和51~60岁组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6.7%和39.7%,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74,P=0.039).TCT检测的阳性率为25.8%,HPV-DNA检测的阳性率为29.7%,略高于TCT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DNA高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5例,占6.5%,高于HPV-DNA低危型感染者宫颈癌的发生率(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高于TCT和HPV-DNA单独检测,特异度高于HPV-DNA单独检测,假阳性率低于HPV-DNA单独检测,假阴性率低于TCT和HPV-DNA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宫颈癌的早发现、早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赵君;赵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流控芯片富集鼻咽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适配子微流控芯片对鼻咽癌细胞的富集作用.方法 用生物素亲和素将适配子结合到微流控芯片的反应室内,用微泵将细胞悬液泵入反应室进行细胞捕获,洗脱细胞并计算细胞的捕获效率.结果 适配子微流控芯片能够捕获鼻咽癌细胞,并且鼻咽癌细胞捕获效率达到90%.结论 适配子微流控芯片用于鼻咽癌诊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陈文学;李金高;程为良;万祥辉;齐淑轶;张宇晴;翁秋敏;李俊玉;熊文敏;谢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犬尿氨酸和miR-335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犬尿氨酸和miR-33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85例,其中初发26例、缓解29例、复发30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30例儿童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犬尿氨酸和miR-335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血清犬尿氨酸和miR-335水平明显升高.急性髓性白血病初发和复发组患儿血清中犬尿氨酸和miR-335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急性髓性白血病初发与复发组患儿间的血清中犬尿氨酸和miR-33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犬尿氨酸和miR-335水平与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的年龄、性别、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及FAB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血清中犬尿氨酸和miR-335水平明显升高,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姜勇超;聂钰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女性感染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用于筛查宫颈癌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在女性感染者中的分布特征,评估HPV-DNA分型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2560例.采集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DNA检测,对HPV-DNA高危型阳性患者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TCT阳性者行阴道镜取活检病理检测.结果 2560例妇女中共检测出HPV-DNA阳性者711例(27.8%),其中高危型265例(10.4%),低危型446例(17.4%).不同分级宫颈病变中HPV类型感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DNA高危型感染以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人群感染率较高,各年龄段患者HPV-DNA高危型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3,P=0.339).HPV-DNA高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患者10例(3.8%),低危型感染者中病理诊断为宫颈癌者2例(0.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的敏感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特异度和假阳性率低于HPV-DNA分型检测,假阴性率低于二者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检测用于筛查宫颈癌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测的手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蒋元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CEA、CA199的影响

    目的 研究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CEA和CA199的影响.方法 对采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8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胃无力2例、切口感染1例,经治疗均痊愈.患者CEA 水平从术前的(20.4 ±2.1)ng/ml降低至术后的(4.3 ±1.8)ng/ml、患者CA199水平从术前的(63.1 ±28.9)U/ml降低至术后的(23.6 ±11.2)U/ml,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辅助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操作难度小,疗效确切,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降低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新术式.

    作者:张遂峰;郭帅;典辉;孟宝仓;刘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行胃镜活检、外科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胃癌病例58例,比较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诊断一致率.结果 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47例,诊断一致率为89.65%.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对于早期胃癌的组织分型诊断一致率为79.31%(46/58),Kappa值为0.708.两种方法对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诊断一致率为86.21%(50/58),Kappa值为0.718.两种方法对癌细胞浸润深度的诊断一致率为94.83%(55/58),Kappa值为0.884.结论 胃镜活检对早期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与外科病理检查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依据胃镜下病变实际情况合理取材,以提高胃镜活检的准确率.

    作者:孙鹤;黄体政;李洪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 比较分析开腹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67例多发或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腹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一般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近期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在术后1d、2d均无明显改变(P>0.05);2组患者在术后1d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降低(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2 d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而开腹组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12 h、2 d、3 d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症状缓解率、子宫异常率和子宫肌瘤复发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8.18%(6/33)(P<0.05).结论 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剔除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小,创伤轻微,有助于术后康复.

    作者:郑霞;朱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颈癌应用同步放化疗联合胎盘多肽对机体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应用同步放化疗联合胎盘多肽对机体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胎盘多肽联合同步放化疗处理,对照组单独行同步放化疗处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CR+PR)疗效为80.00%(44/55),对照组为81.82%(45/55);观察组的稳定率(CR+PR+SD)为92.73%,对照组为94.55%(52/5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髓抑制以及胃肠道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盘多肽联合同步放化疗应用于全身治疗宫颈癌,能够显著减少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张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FOXJ1及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期、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FOXJ1及SATB-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18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FOXJ1及SATB-1表达水平.结果 FOXJ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33%,显著低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4.44%,P<0.01);SATB-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5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44%,P<0.01);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位置患者的FOXJ1、SATB-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浸润深度大、发生淋巴结、远端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FOXJ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较低(P<0.05),SATB-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 FOXJ1及SATB-1蛋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且与肿瘤分期、转移等病理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转移倾向的临床指标.

    作者:李延新;杜雄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中控制血糖波动水平与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对颅内肿瘤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颅内肿瘤术中血糖波动水平与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颅内肿瘤择期手术患者97例,根据术中血糖波动水平分为:血糖波动<1 mmol/L的A组(32例),血糖波动≥1.0 mmol/L且≤2.0 mmol/L的B组(35例),血糖波动>2.0 mmol/L的C组(30例).分别测量患者术前1 d空腹血糖(G1)、麻醉5 min血糖(G2)、术中每隔20 min测量一次血糖记录高值(G3)和低值(G4)、术后5 min血糖(G5)、术后1 h血糖(G6)、术后2 h血糖(G7).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当天(0 d)、1 d、3 d、5 d、7 d检测血清TNT-α、IL-6和CRP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房颤、心肌缺血、高低血糖患者数量,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血糖水平与同组G1相比,B、C组G3~G7均显著升高(P<0.05),B组G3~G7和C组G3、G5均显著高于同期A组水平(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0、1、3、5、7 d 3组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比较,术后0、1、3、5、7 d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术后0、1,3,5 d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死亡情况发生.术后7 d,B组和C组房颤、心肌缺血、高血糖、低血糖情况均显著高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高血糖发生情况显著增高(P<0.05).结论 术中血糖波动水平越小,患者预后越好.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短期预后相关,浓度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董涛;王大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管密度(LVD)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VEGF、LVD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55.26%(21/38),淋巴结未转移组VEGF阳性率为13.64%(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均值达(0.83 ±0.14),较淋巴结未转移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其LVD较VEGF阴性表达者升高(P<0.05);VEGF与L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其VEGF表达阳性率升高,LVD值明显升高,VEGF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

    作者:乐静;赵涛;刘爱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的影响及其临床机制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的影响.方法 取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术前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术前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连续治疗90 d,停药第3天行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切除组织的ER、PR及EGFR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对ER、PR及EGFR水平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ER、PR及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R、PR及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术前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理想,能降低机体内ER、PR及EGFR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孔珍;李伟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TEC方案与EC-T序贯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白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 比较TEC方案与EC-T序贯化疗方案的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对白细胞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52例接受TEC化疗方案,54例接受EC-T序贯化疗方案,随访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完成情况及复发、转移情况等;对比两组方案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结果 TE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和脏器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92%,3.85%和5.77%,均高于EC-T组,P<0.05.TEC方案组随访发现1例乳腺癌病情进展死亡病例,EC-T组未见进展死亡病例.Recist疗效评价标准和WHO评价标准下EC-T方案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TEC组,而病情进展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TEC方案组.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的病例数,两组分别为34例和20例,P<0.05.结论 短期疗效以EC-T方案稍优,且骨髓抑制作用相对较小,长期疗效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更多患者得出.

    作者:秦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泌素释放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胃泌素释放肽(GR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胶质瘤患者血清中GRP水平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GR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GRP变化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胶质瘤组术前GRP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术后及预后期间GRP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胶质瘤组中GRP阳性率较瘤旁组织、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GRP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WHO分级、远处转移、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 在胶质瘤患者血清及组织中均存在GRP的高度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类型、WHO分级、远处转移、生存时间有关.

    作者:赵波;赵萍;关新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膀胱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细胞因子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及研究膀胱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细胞因子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且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48例膀胱癌患者为A组,选取同时期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4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为B组,同时期的48例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三组的血清细胞因子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中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上述血清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A组的血清IL-2水平均低于B组及C组,B组低于C组,其他血清细胞因子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高于B组及C组,B组高于C组,且A组中重度感染患者高于轻度及中度感染患者,中度感染患者则高于轻度感染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膀胱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细胞因子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表达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