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卜雄建;朱峰;刘琨

关键词: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脑胶质瘤,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胶质瘤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存活率为87.5%、复发率为16.7%、ADL评分(73.94 ±4.90)分,对照组2年存活率为66.7%、复发率为37.5%、ADL评分(59.26 ±4.2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6.28 ±5.81)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28.64 ±5.33)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临床价值肯定.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急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急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行陀螺刀治疗的110例患者急性放射性胃肠反应发生情况.按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RTOG急性放射性损伤评定指标评定治疗后患者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将0级胃肠反应患者分为A组,1级、2级、3级和4级胃肠反应患者分为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陀螺刀治疗发生急性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陀螺刀治疗后,完全缓解25例(22.7%),部分缓解77例,总有效率为92.7%,共计4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反应,发生率为31.8%,早期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明显缓解胃肠道反应.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 B级、ECOG评分2分、单次治疗高剂量、单次治疗时间、治疗计划枪点数以及老年是放疗后并发胃肠道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陀螺刀治疗可并发急性胃肠反应,通过个性化的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临床应注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防治,减少急性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作者:江承川;刘先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腹与经腹膜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经腹腔入路组和经腹膜后入路组.经腹腔入路组患者均接受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而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则接受经腹膜后入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8.74 ±22.68)min、(124.69 ±43.78)mL和(8.12 ±2.21)d,均显著低于经腹腔入路组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共8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经腹腔入路组(P<0.05);经腹膜后入路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显著低于经腹腔入路组的13.33%(P<0.05).2组患者术后彩超和膀胱镜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情况;2组患者术后远处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后入路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联合下腹部小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创伤小,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殿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用于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用于治疗Ⅱ、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效果.方法 将80例Ⅱ、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治疗,对照组只用替吉奥和顺铂方案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Karnofsky评分(72.4 ±6.9)高于对照组(64.8 ±6.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 vs. 40.00%)和CR率(30.00%vs.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在粒细胞减少上,治疗组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2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但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替吉奥和顺铂治疗Ⅱ、Ⅲ期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文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对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影响

    目的 分析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对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167例桥本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将其分为无PTC组和合并PTC组,分别为94例和73例.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探讨其与甲状腺组织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合并PTC 组的血清TSH 水平(3.34 ±1.36)mIU/L,明显高于无PTC 组[(2.19 ±1.17)mIU/L](P <0.05),而其血清TGAb 及血清TPOAb 水平明显低于无PTC 组(P <0.05);合并PTC 组患者中血清TSH 水平升高者比例(32.88%)明显高于无PTC 组(23.40%)(P <0.05);年龄、性别及血清TSH 水平可能是影响桥本氏病患者诱发甲状腺组织癌变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桥本氏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升高可能会促进甲状腺组织的癌变。

    作者:郑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对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予全胃切除术并脾门淋巴结清扫,观察组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不同方法在预后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首次进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相近,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3%,观察组为8.4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出院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61%、88.14%、77.97%、67.8%、57.63%、45.76%.观察组相对应分别为100%、91.53%、81.36%、69.49%、59.32%、47.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能提高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术后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金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同步放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放疗同步联合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60例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放疗同步联合化疗治疗,治疗组采用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比较2组CEA、CYFRA21-1、VEGF及MMP-9水平变化,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VEGF、MMP-9、CEA 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组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副作用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χ2=5.455,P=0.039).结论 放疗同步联合化疗与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Ⅲ期不能手术NSCLC疗效相当,但放疗同步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作者:蔡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PET-CT与CT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差异分析

    目的 研究PET-CT与CT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的差异.方法 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将88例左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左乳癌术后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而试验组则接受左乳癌术后PET-CT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收集整理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利用CT及PET-CT定位后的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勾画差异.结果 分别测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88例患者的左心室的体积,结果发现对照组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115.7 m3;试验组PET-CT定位的左心室的体积均值为96.8 m3.结论 PET-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左乳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心脏主要亚结构进行勾画.PET-CT进行图像定位明显优于CT图像的定位,更加精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高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诊断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79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老年良性肝脏肿块患者,均患者行肝脏病灶切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超声诊断,以病灶解剖病理和术后3个月超声复查结果为标准,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 与标准比较,术前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80.68%、特异度为79.63%、灵敏度为81.05%.术中行超声诊断引导病灶切除术进行,术后超声诊断查漏发现新病灶28个.与标准比较,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度为94.20%、特异度为92.59%、灵敏度为94.77%.术后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明显高于术前诊断(P<0.01).结论 围术期超声诊断可以指导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切除术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癌灶清除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唯;莫凌莉;毕磊磊;洪丹;张晓燕;赵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术后持续静脉镇痛对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肺癌患者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癌开胸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其他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镇痛镇静评分、手术前后的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48 h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4 h、48 h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观察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前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观察组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及NK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共出现不良反应15例(32.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10.0%),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此外两组均未见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肺癌患者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预处理,可提高镇痛效果,且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相对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段伟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HCC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治疗组给予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治疗周期为6个月.治疗后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肿瘤生长相关分子、血清侵袭相关指标及肝癌标志性分子等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金属蛋白酶(MMP)、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SM-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溶性B7-H3(SB7-H3)、α-L-岩藻糖苷酶(AFU)、组织蛋白酶S(Cat 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放疗,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凋亡,降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延缓病情进展,安全可靠.

    作者:童武松;潘金华;邱晓莉;王松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91)和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前2周给予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术后2年复发转移情况及2年生存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81%)显著高于对照组(65.56%)(Z=-4.002,P=0.000),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t=-5.596,P=0.000;t=-6.839,P=0.000),并发症发生率(41.76%)低于对照组(58.89%)(χ2=5.312,P=0.021),2年生存率(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67.78%)(χ2=26.013,P=0.000),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3.049,P=0.000;χ2=17.450,P=0.000),生活质量改善率(35.16%)明显高于对照组(21.11%)(Z=-3.013,P=0.003).结论 术前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高,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孙静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XAF1、CHD5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XAF1、CHD5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部分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分析XAF1、CHD这两个免疫因子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无病生存和总体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XAF1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分期(P=0.030)相关,多见于Ⅲ期或Ⅳ期(P=0.099)肿瘤.此外,相比于对照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CHD5表达水平偏低.且CHD5低表达与淋巴结状态、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生存分析显示,XAF1低表达与高分化肿瘤有关,且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3).CHD5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XAF1、CHD5低表达是卵巢浆液性腺癌危险因素以及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体内的XAF1、CHD5表达均下降,缩短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但是二者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关系,可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准确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芳;毛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实用癌症杂志》2018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组(实验组,n=39)和奥沙利铂和替吉奥组(对照组,n=39),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CR、PR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5.4%、53.8%和69.2%,显著优于对照组CR、PR以及总有效率2.6%、41.0%和43.6%,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免疫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4+和CD4+/CD8+改善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统计学差异的主要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脱发以及手足综合征,实验组分别为30.8%、15.4%、17.9%、35.9%以及1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和总改善率具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肯定.

    作者:王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查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查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2组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联合检查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指数.结果 观察组PRL(542.29 ±189.41)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6 ±123.58)IU/L;Hcy(23.47 ±6.8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1.75 ±1.52)μmol/L(P<0.01).PRL及Hcy联合检查漏诊率25.30%,符合率86.50%,灵敏度74.70%,特异度98.75%,正确指数0.73.PRL水平越高,发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越高,OR和95%CI分别为2.962和1.907~4.600.Hcy水平越高,发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越高,OR和95%CI分别为2.552和1.851~3.518.曲线评价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PRL 及Hcy 水平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查有助于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饶朝霞;魏冬林;毛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病(REP)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sitic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发生REP的影响因素.结果 首程放疗和再程放疗患者放疗后REP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部淋巴结肿大、颈/脑动脉硬化、疗程和复发是影响REP发生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放疗方法、放疗总剂量、颈/脑动脉硬化和疗程是影响R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制定合理的放疗方案,做好放疗后的监测、随访工作,降低REP的发生率.

    作者:李川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于彩超下观察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根据其病理特征分为单纯型、混合型2组,分析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中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占88.6%,高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血流信号达2级、3级者分别为37.1%、20.0%,明显高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肿瘤边界、肿瘤边缘、肿瘤后方回声分型、瘤内钙化有显著差异(P<0.05);在回声类型、肿瘤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相比,混合型黏液腺癌在超声下具有动脉血流频谱、血流信号分级升高,肿瘤边界不清、边缘模糊、肿瘤后方回声增强、瘤内出现钙化的特点.

    作者:许冰;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保守治疗前后CT影像学改变及疗效评估分析

    目的 评价中晚期肺癌保守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及疗效.方法 对40例中晚期肺癌病例(其中Ⅲb期24例、Ⅳ期16例),采取TP方案化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与癌抗原125(CA125),进行疗效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 治疗前、后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16 ±0.72)cm 和(3.26 ±0.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3,P<0.05).治疗2个周期后,CT检查显示患者肺内原发病灶减少,肺门淋巴结明显缩小,肺内转移灶基本消失.治疗后血清CEA、CA125水平均下降,Ⅲb期病例组CEA为(38.03 ±8.83)μg/L,低于Ⅳ期病例组(46.33 ±9.25)μg/L(P<0.05);Ⅲb期病例组CA125为(31.08 ±8.77)U/ml,低于Ⅳ期病例组(37.66 ±9.41)U/ml(P<0.05).Ⅲb期病例组的缓解率(66.67%)高于Ⅳ期病例组(31.25%)(P<0.05).Ⅲb期组的MPFS为13.64个月,Ⅳ期组 的MPFS为9.27个月,两组生存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6.74,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能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的缓解率.

    作者:张烨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柱状对比传统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CAPR)和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80例,分为柱状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组即CAPR组,44例;传统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组即APR组,36例.根据2组患者的随访资料及临床病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在肠壁的位置、肿瘤下缘距离肛门的长度、术前是否化疗、TNM分期、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术后生存率、环周切缘阳性率、肿瘤的转移和复发率等数据.结果 CAPR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骶前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与AP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直肠穿孔、CRM阳性、骶尾骨不适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组手术后并发炎症发生率为20.45%,APR组为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R组术后转移率为9.68%,APR组术后转移率为22.22%,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复发及总体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APR相比较,C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能够更好地降低环周切缘阳性率和局部复发率、减少术中穿孔,但CAPR术后出现男性性功能障碍、骶尾骨不适发生率高于APR,还需要继续进行观察研究.

    作者:王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2例胃癌患者(实验组)和65例良性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E-Cad、PGⅠ、CEA和CA19-9的含量差异,并通过ROC曲线结合Logistic回归评价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中E-Cad、PGⅠ含量显著下降,而CEA、CA19-9含量显著升高(P<0.05).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和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21,0.811,0.693和0.939,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大Youden 指数为0.371,0.242,0.435,0.371和0.790,对应的灵敏度为0.613,0.597,0.645,0.597和0.855,特异性为0.758,0.645,0.790,0.774和0.935.结论 E-Cad、PGⅠ、CEA和CA19-9单独检测具有一定的胃癌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胃癌诊断价值.

    作者:张毅;张君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