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文;党蓉芳
目的 观察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65例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同时期65例肺癌放疗后无肺部感染患者为B组,65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人员及A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呼吸指标及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肺功能指标及呼吸指标均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A组的血清炎性指标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A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清炎性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变化较大,应加强监测及防控.
作者:张定富;吴秋芳;戈长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取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前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并评估2种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46% (83/9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1.67% (88/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4.79% (91/96).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诊断,但三者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肝脏肿瘤诊断准确率,对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成香;刘亚斌;朱小虎;游岚岚;苟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5/20)(P<0.05).2组的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冬銮;贺红英;莫婧;谭广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索拉菲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实施单一TACE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RR率为60.00%,DCR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56.67% (P <0.05);治疗前2组bFGF、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FGF、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皮疹、高血压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对症治疗后均得以快速好转.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均为可耐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长山;余伟;王谦;丁月超;马超;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和相关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建立一套综合的大肠癌辅助治疗方案.方法 对BALB/C小鼠的皮下注射CT26肿瘤细胞来建立结肠癌小鼠模型,将CT26肿瘤模型鼠随机分组治疗,记录它们的存活天数、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免疫细胞移植联合环磷酰胺(CP)治疗组的存活天数为(34.9±2.75)天,未治疗组存活天数(15.4±2.50)天(P<0.01).联合治疗组肿瘤抑制率为94.3%.单独的CP治疗组和免疫细胞移植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9.4%和74.4%.结论 免疫细胞移植存在(GVT)效应,有益于肿瘤的治疗,是潜在的细胞免疫治疗实体瘤的新方法.
作者:张晓川;唐树尧;李吉友;陈志男;侯利民;叶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结肠癌病例样本共计48例,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其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分析结肠癌与其表达量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的相对表达量与结肠癌存在相关性(P<0.05);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与结肠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表达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与结肠癌发病及淋巴转移的具有相关性.结论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与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量在结肠癌中具有相关性,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和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相对表达量与结肠癌的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孟玮;刘博;张敬;史晓宇;宗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组织病理学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Ⅰb期~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确诊,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NACT组(35例).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NACT组术前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NACT,末次化疗结束后2~3周行手术治疗.评估2组疗效,病理组织学Ⅱ+Ⅲ级为有效组,0+Ⅰ级为无效组;检测NACT有效组、无效组及对照组术前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记录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随访至2015年5月,记录2组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NACT影像学疗效有效率71.43% (25/35),病理组织学有效率60.00% (21/35).NACT后肿瘤细胞坏死、变形,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增多代替肿瘤组织.NACT有效组SCCAg、CYFRA21-1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有差异,且低于NACT无效组和对照组(P<0.05);NACT无效组化疗前后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差异.NACT组和对照组宫颈深肌层浸润率、术后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NACT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37.50% (P< 0.05);NACT有效组术后复发率为0%,低于无效组21.42% (P <0.05).结论 术前NACT有助于降低宫颈癌肿瘤标志物水平,促使病理组织学发生改变,可为临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资料.
作者:王从素;桂定清;张力忆;李静蓉;戚瑞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对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应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24±3.09)个月和生存时间为(15.64±3.87)个月,较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6.09±1.97)个月]和生存时间[(8.71±2.56)个月]明显要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头皮溃疡、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可自行缓解或对症用药后可控制.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与单纯的放疗相比较,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情况,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万志先;王雄伟;高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作者:张铎安;熊永发;郭朝堂;陈兆兴;党兴;陈世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复合液漱口与思密达联合碘甘油混合液局部涂抹对化疗后口腔粘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肿瘤并在化疗期间继发口腔粘膜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配病例作为实验组(采用思密达联合碘甘油混合液局部涂抹治疗)和对照组(使用维生素复合液漱口),治疗时间5天,并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口腔黏膜炎改善效果.结果 实验组无效、显效、有效分别为3、44、6例,对照组分别为22、3、22例;实验组显效率为88.6%,对照组显效率为6.3%(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连续治疗后口腔粘膜炎严重程度评估结果对比:轻度分别为:16.98%,36.17%;中度分别为:24.53%,42.55%;重度分别为1.87%,4.25%,实验组口腔黏膜持续时间为(3.68±0.78)天,对照组为(7.75±1.40)天,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减少(4.07±0.62)天.结论 采用思密达联合碘甘油混合液局部涂抹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口腔黏膜炎病情并缩短病程.
作者:王迪;赵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为Ⅰ B2~ⅡB期的9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共48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共42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疗效,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病理情况(术后脉管内癌栓、阴道断端癌残留、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情况及观察组的化疗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脉管内癌栓率及阴道断端癌残留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随访14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4.8%;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中38例不良反应轻微,4例无反应,对症处理后可以完成化疗疗程.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的安全有效,可以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
作者:马亚梅;李晓莉;姜西玲;黄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失败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基础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按照二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DP组与IP组.DP组65例,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IP组55例,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DP组临床有效率与控制率分别为27.69%、56.92%,与IP组的21.82%、52.7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体质量与卡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DP组腹泻、胆碱能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23%、0,明显低于IP组的65.45%、10.91% (P <0.05),脱发、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00.00%、49.23%,明显高于IP组的38.18%、25.45% (P <0.05).截至2016年10月31日,DP组生存5例,IP组生存4例.DP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IP组为4.5个月;DP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IP组为5.8个月,两组患者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与中位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氟尿嘧啶类药物基础化疗失败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疗效相近,能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任萍;胡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盖诺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第1天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第1-5天接受亚叶酸钙及微量泵点滴5-氟尿嘧啶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盖诺用药.观察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肝脏功能及血常规的变化,并通过增强CT、核磁共振MRI及复查癌胚抗原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3.33% (P <0.05).在治疗6个月内,2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治疗1~2年,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Kamofsky评分的评分情况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amofsky评分的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肾毒性、腹泻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但观察组恶心呕吐17例(56.67%)、白细胞下降11例(36.67%)、肾毒性3例(10.00%)、腹泻10例(33.33%)及神经毒性12例(4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22例(73.33%)、白细胞下降16例(53.33%)、肾毒性7例(23.33%)、腹泻13例(43.33%)及神经毒性15例(50.00%)(P<0.05).结论 采用盖诺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积极采纳.
作者:董延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患者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此外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转移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较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和传统组,每组50例.胸腔镜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传统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以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胸腔镜组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8.0%(4例),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8.0%(1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较术后1周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心率(heart rate,HR)较传统组显著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则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杨世兵;胡杰伟;周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Lg6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9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Lgr5的表达,应用聚合酶连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第12、13密码子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539例结直肠癌中,Lgr5总体表达率为66.79% (360/539),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分组中,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分化(γ =0.102,P=0.018)、肿瘤分期(γ=0.093,P=0.030)、浸润深度(γ=0.131,P=0.002)及是否有脉管和神经的侵犯(γ=0.087,P =0.044)呈正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总突变检出率为37.29% (201/539),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及结肠部位有关(P<0.05),女性及右半结肠的突变率较高.Lgr5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间无相关性.结论 Lgr5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提示Lgr5可能是治疗的潜在靶点.Kras基因突变在女性及右半结肠癌中检出率较高,突变类型与Lgr5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程雪;史炯;陈洁宇;余慧萍;樊祥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IL-8水平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恢复较好,IL-6、IL-8水平可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勇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良性组48例,恶性组38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检查,根据患者血管的分布、走行和分支的情况等特点将血管的类型进行分类,计算并记录血管形成指数(Ⅵ)、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维彩超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彩超下恶性组的Ⅵ、FI和VFI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中的Ⅰ型血管的比例低于良性组,Ⅲ型血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彩超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影像学具有独特的特点,表现为肿瘤实质内的血管丰富,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舒娜;刘家开;罗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根治手术与放疗分别辅助常规化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放疗组和手术组,每组各40例,放疗组给予放疗辅助小剂量化疗,手术组给予根治手术辅助小剂量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喉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放疗组患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00%、80.00%和85.00%,手术组分别为92.50%、87.50%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喉功能完全改善和部分改善例数多于手术组,未改善例数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出现1例喉腔狭窄,2例皮下气肿,2例肺部感染和6例切口感染,放疗组出现3例吞咽困难,3例肺部感染和7例放射性皮炎/咽炎,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有8例出现复发,其中原发灶复发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放疗组患者有9例出现复发,其中其中原发灶复发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手术与放疗分别辅助常规化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疗效相近,效果较好,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类似,放疗辅助常规化疗对喉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王静;李振东;黄冬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和58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疾病组)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疼痛控制程度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d水平和VAS评分均高于健康组;疾病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VAS评分越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高(P<0.05).原发性结肠癌围术期血清IL-6、IL-8和TNF-oα水平与其VAS评分均呈正相关(γ =0.842,0.795,0.784,P<0.05).结论 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且与其VAS评分相关,炎症的控制有利于其疼痛的控制.
作者:王爱华;贾玉平;张艳坡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