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坚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放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围术期情况和远期疗效.方法 105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55例和开放组5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和术后3年的复发率、存活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且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两者基本相当.
作者:王高翔;毛兴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Y211、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50例(甲组)、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乙组)及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 甲、乙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癌胚抗原(CEA)及CY211(cytokeratin-19-frag-ment,CY211)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与临床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小细胞肺癌患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率较其他类型肺癌高,而腺癌患者中癌抗原125(CA125)阳性率高,鳞癌患者中CY211阳性率表达高,P<0.05.结论 检测肿瘤标志物,尤其是血清CEA、CY211,有助于肺癌诊断;同时检测不同肿瘤标志物还有利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型,从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作者:许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该院自制的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47.27%)、其次为口腔或消化道(32.73%);通过经验性用药治疗有效率占60.91%;43例经验救治无效后使用补救方案治疗后,有效率达到93.02%,其中1例由于产生不良反应而停止使用,1例由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经验性用药为单一他唑巴坦/哌拉西林(27.27%)、伊曲康唑(10.00%),而联合用药主要为伊曲康唑+头孢他啶(17.27%),其次为伊曲康唑+万古霉素(9.09%);在经验治疗无效后,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为单一使用氟康唑(23.26%),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28%),联合用药频率高的为氟康唑+万古霉素(9.3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6.98%).结论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合理,针对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真菌感染患者应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吕振慧;蒋树勤;孟昭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索拉菲尼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与对照组(实施单一TACE治疗)2组,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RR率为60.00%,DCR率为8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7%、56.67% (P <0.05);治疗前2组bFGF、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FGF、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皮疹、高血压以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对症治疗后均得以快速好转.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索拉菲尼与TACE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以及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均为可耐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黄长山;余伟;王谦;丁月超;马超;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和SOX(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XELOX治疗组和SOX治疗组.2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治疗评定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XELOX方案与SOX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46.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00%和8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和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近,且容易被患者耐受,可以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王红兵;雷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作者:张铎安;熊永发;郭朝堂;陈兆兴;党兴;陈世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7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两组患者停止给药后意识程度(OA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BP、DBP、HR水平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诱导后SBP、DBP、HR分别为(98.4±10.1)mmHg、(59.1±9.2) mmHg、(82.5±5.4)次/分,对照组分别为(103.0±10.9) mmHg、(63.8±8.7) mmHg、(86.3±5.2)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分别为(11.24±4.25) min、(10.87±4.45) min,对照组分别为(15.44±4.40) min、(15.76±4.61) 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停止给药时、停药30 min、停药60 min OA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情况,促进麻醉后恢复,缩短拔管及睁眼时间,降低感染、刺激呼吸道等危险.
作者:包娜日素;韩亚升;张生茂;王爱桃;杜晓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IL-8水平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恢复较好,IL-6、IL-8水平可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勇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ROS1(c-ros 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162例,其中配对转移灶13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OS1融合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4.3% (7/162),配对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2.6% (5/139),配对转移灶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2.2% (3/139);原发灶较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检出阳性率显著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13.517,P=0.000);ROS1融合基因阳性表达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致性好(K=0.479,P=0.000).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中ROS1融合基因表达与病理类型存在密切关系(x2 =5.195,P=0.031),与患者性别、年龄等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配对原发灶以及转移灶中ROS1融合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以及病理类型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原发灶中与病理类型有关,其在配对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阳性表达一致性较好,可作为检测ROS1融合基因的备选手段.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患者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此外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转移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较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联用洛铂(LBP)与长春瑞滨(NV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方案治疗,21天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两个周期以上.结果 60例患者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的例数分别为18例、21例、11例和2例.总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7.7%和75.5%.主要不良反应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肝肾毒性作用.结论 洛铂联合长春瑞滨作为NSCLC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在耐受范围,可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英男;夏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5例大体积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经腹腔组(n=52)和经腹膜后组(n=53),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 (CA50)、CA125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12和IL-1β]水平.结果 经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经腹腔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第4周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CA125、CA50、CE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4周,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前,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 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经腹膜后组均低于经腹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7%vs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均安全有效,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腹腔镜的入路方式.
作者:张进;蔡红艳;高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iR-21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14的差异表达;同时检测血浆miR-214在56例胃癌患者及4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iR-21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胃癌患者中的血浆miR-214表达明显增高;血浆miR-214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疾病分期及生存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分期、miR-214的表达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P<0.05).结论 循环miR-214表达与胃癌肿瘤分期和生存时间相关,检测循环miR-214可能作为评估胃癌患者临床预后的靶基因.
作者:陈琳;白义凤;罗树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组织病理学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Ⅰb期~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确诊,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NACT组(35例).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NACT组术前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NACT,末次化疗结束后2~3周行手术治疗.评估2组疗效,病理组织学Ⅱ+Ⅲ级为有效组,0+Ⅰ级为无效组;检测NACT有效组、无效组及对照组术前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记录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随访至2015年5月,记录2组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NACT影像学疗效有效率71.43% (25/35),病理组织学有效率60.00% (21/35).NACT后肿瘤细胞坏死、变形,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增多代替肿瘤组织.NACT有效组SCCAg、CYFRA21-1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有差异,且低于NACT无效组和对照组(P<0.05);NACT无效组化疗前后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差异.NACT组和对照组宫颈深肌层浸润率、术后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NACT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37.50% (P< 0.05);NACT有效组术后复发率为0%,低于无效组21.42% (P <0.05).结论 术前NACT有助于降低宫颈癌肿瘤标志物水平,促使病理组织学发生改变,可为临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资料.
作者:王从素;桂定清;张力忆;李静蓉;戚瑞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盖诺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第1天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第1-5天接受亚叶酸钙及微量泵点滴5-氟尿嘧啶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盖诺用药.观察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肝脏功能及血常规的变化,并通过增强CT、核磁共振MRI及复查癌胚抗原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3.33% (P <0.05).在治疗6个月内,2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治疗1~2年,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Kamofsky评分的评分情况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amofsky评分的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肾毒性、腹泻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但观察组恶心呕吐17例(56.67%)、白细胞下降11例(36.67%)、肾毒性3例(10.00%)、腹泻10例(33.33%)及神经毒性12例(4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22例(73.33%)、白细胞下降16例(53.33%)、肾毒性7例(23.33%)、腹泻13例(43.33%)及神经毒性15例(50.00%)(P<0.05).结论 采用盖诺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积极采纳.
作者:董延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良性组48例,恶性组38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检查,根据患者血管的分布、走行和分支的情况等特点将血管的类型进行分类,计算并记录血管形成指数(Ⅵ)、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维彩超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彩超下恶性组的Ⅵ、FI和VFI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中的Ⅰ型血管的比例低于良性组,Ⅲ型血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彩超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影像学具有独特的特点,表现为肿瘤实质内的血管丰富,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舒娜;刘家开;罗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DAM17在U87MG细胞增殖与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人脑胶质瘤组织65例(肿瘤组)与正常脑组织13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ADAM17蛋白及mRNA的表达;利用siRNA干扰敲减或ADAM17激活剂(PMA)过表达ADAM17,并予以PI3K抑制剂抑制相关信号通路,MTT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U87MG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DAM17、p-AKT及AKT蛋白变化.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ADAM17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脑组织;与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后,低表达组U87MG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下降,而激活剂PMA增强ADAM17后,过表达组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减及过表达AD-AM17可导致PI3 K/AKT信号通路下游蛋白发生变化.结果 ADAM17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U87MG细胞增殖与侵袭,有望为胶质瘤的治疗找到新突破点.
作者:李舜;唐晓平;冯凌;唐文国;旷仁钊;赵龙;王远传;彭华;段劼;罗仁国;杨彬彬;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正元胶囊辅助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儿童AL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采取培门冬酶注射液组成的VDPA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缓解期内服正元胶囊,4粒/次,3次/天,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6个月和1年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2组儿童ALL血清中IL-6和TNF-oα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近期总缓解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4% (P <0.05).对照组6个月和1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5.56%和86.67%,观察组为97.78%和93.33%,2组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低白蛋白血症、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及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正元胶囊辅助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LL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可能与其提高儿童ALL血清中IL-6和TNF-d水平有关.
作者:董琳;王丽;许诣;沈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5/20)(P<0.05).2组的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冬銮;贺红英;莫婧;谭广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医医院200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共收治的65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除外手术时即行预防性造瘘患者)资料,按照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325例)患者应用双套管肛管的处理方法,B组(333例)患者应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比较2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需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半年复查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58患者中出现术后吻合口瘘30例(4.6%,30/658),其中A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2例(5.1%,12/325),B组发生吻合口瘘18例(5.4%,18/333),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9.5±3.1)d,B组平均为(15.3±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5.3±5.4)d,B组为(20.4±6.7)d;A组患者住院费用为(43572±3234)元,B组为(53387±479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情况有2例(2/12,16.7%),B组有12例(12/1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半年复查无吻合口狭窄情况出现,B组有6例出现吻合口狭窄,通过扩肛治疗后排大便顺畅.结论 使 用双套管肛管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利于降低腹腔镜辅助下对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侯春光;杨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