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慧;蒋树勤;孟昭升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抗原125、CY211、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50例(甲组)、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乙组)及健康人群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 甲、乙组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患者癌胚抗原(CEA)及CY211(cytokeratin-19-frag-ment,CY211)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与临床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小细胞肺癌患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阳性率较其他类型肺癌高,而腺癌患者中癌抗原125(CA125)阳性率高,鳞癌患者中CY211阳性率表达高,P<0.05.结论 检测肿瘤标志物,尤其是血清CEA、CY211,有助于肺癌诊断;同时检测不同肿瘤标志物还有利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型,从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作者:许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使用神经妥乐平+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VAS评分>4分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6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每组均43例.对照组予以安慰剂+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则实施神经妥平乐+羟考酮控释片的治疗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SAS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治疗7d及14 d后爆发痛发作情况及羟考酮控释片服用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为(0.96±1.08)分、SAS评分为(36.69 ±8.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1±1.29)分、(48.56±10.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整体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9%),组间对比有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14 d时,试验组爆发痛发作次数为(1.72±0.95)次/d、羟考酮控释片日均服用量为(80.76±20.79) mg/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21±1.24)次/d、(101.99±23.56)mg/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妥乐平联合羟考酮控释片联合治疗,可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治疗效果较优.
作者:续蕾;罗萍;李靖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与联合FOLFIRI方案应用于KRAS阴性的肝转移结肠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8例发生肝转移的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联合输注5-氟尿嘧啶/亚叶酸)和联合FOLFIRI(伊立替康联合输注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化疗方案2组.根据WHO实体瘤客观评判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等进行对比.结果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69.4%,疾病控制率为86.1%;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65.6%,疾病控制率为87.5%.两者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与联合FOLFIRI治疗肝转移性结肠癌均可以提高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并且均具有安全性.
作者:王学敬;吴京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和SOX(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XELOX治疗组和SOX治疗组.2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治疗评定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XELOX方案与SOX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46.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00%和8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和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近,且容易被患者耐受,可以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王红兵;雷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NSCLC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6.8%,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EA、NSE及Cyfra21-1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该4个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在NSCLC治疗中均效果良好,但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卢滨;吴红科;姚菲菲;张翠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盖诺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第1天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第1-5天接受亚叶酸钙及微量泵点滴5-氟尿嘧啶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盖诺用药.观察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肝脏功能及血常规的变化,并通过增强CT、核磁共振MRI及复查癌胚抗原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3.33% (P <0.05).在治疗6个月内,2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别(P>0.05);但治疗1~2年,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Kamofsky评分的评分情况无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amofsky评分的得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肾毒性、腹泻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但观察组恶心呕吐17例(56.67%)、白细胞下降11例(36.67%)、肾毒性3例(10.00%)、腹泻10例(33.33%)及神经毒性12例(40.00%)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22例(73.33%)、白细胞下降16例(53.33%)、肾毒性7例(23.33%)、腹泻13例(43.33%)及神经毒性15例(50.00%)(P<0.05).结论 采用盖诺联合亚叶酸钙与奥沙利铂治疗结肠癌,可以提高近期疗效,改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临床积极采纳.
作者:董延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分型及手术治疗方式选择对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患者的就诊资料、肿瘤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生存资料,手术方式有胆管切开取癌栓、肝癌切除并胆管癌切除、胆管支架置入引流等,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00例确诊并进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有92例,其中肝细胞癌切除并胆管切口取癌栓的有38例,肝细胞癌切除并胆管癌切除的有48例,胆管支架植入引流的有6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患者有9例,25例出现围手术并发症,术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3.0%、25.0%、19.6%,生存期平均为(20.6 ±10.6)个月.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生存期与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的选择为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若能早期发现病灶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行根治,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建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正元胶囊辅助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儿童AL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采取培门冬酶注射液组成的VDPA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缓解期内服正元胶囊,4粒/次,3次/天,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6个月和1年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2组儿童ALL血清中IL-6和TNF-oα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近期总缓解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4% (P <0.05).对照组6个月和1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5.56%和86.67%,观察组为97.78%和93.33%,2组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低白蛋白血症、口腔溃疡、胃肠道反应及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患儿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正元胶囊辅助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LL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可能与其提高儿童ALL血清中IL-6和TNF-d水平有关.
作者:董琳;王丽;许诣;沈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放D2根治术治疗胃癌的围术期情况和远期疗效.方法 105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55例和开放组5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和术后3年的复发率、存活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且P均<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开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术后3年存活率两者基本相当.
作者:王高翔;毛兴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65例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为A组,同时期65例肺癌放疗后无肺部感染患者为B组,65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人员及A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呼吸指标及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肺功能指标及呼吸指标均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A组的血清炎性指标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A组中不同肺部感染程度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清炎性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肺癌放疗后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与炎性状态的变化较大,应加强监测及防控.
作者:张定富;吴秋芳;戈长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和相关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建立一套综合的大肠癌辅助治疗方案.方法 对BALB/C小鼠的皮下注射CT26肿瘤细胞来建立结肠癌小鼠模型,将CT26肿瘤模型鼠随机分组治疗,记录它们的存活天数、肿瘤大小、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免疫细胞移植联合环磷酰胺(CP)治疗组的存活天数为(34.9±2.75)天,未治疗组存活天数(15.4±2.50)天(P<0.01).联合治疗组肿瘤抑制率为94.3%.单独的CP治疗组和免疫细胞移植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99.4%和74.4%.结论 免疫细胞移植存在(GVT)效应,有益于肿瘤的治疗,是潜在的细胞免疫治疗实体瘤的新方法.
作者:张晓川;唐树尧;李吉友;陈志男;侯利民;叶振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患者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此外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转移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较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卵巢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病理确诊结果分为良性组30例以及恶性组32例.2组患者均于术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组化检查.记录并比较2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患者彩色多普勒信号分级以Ⅲ~Ⅳ级为主,良性组患者以Ⅰ~Ⅱ级为主,不同FIGO分期患者彩色多普勒信号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患者血管波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良性组患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良性组患者;FIGO分期越高,PI及RI越低,微血管密度越高(P<0.05).卵巢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PI及RI分别与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γ1=-0.563,P=0.001;32=-0.645,P=0.000).结论 卵巢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存在负相关性,可用于早期诊断中血管形成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齐进利;马兴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10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提高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毒副作用.结果 实验组肝癌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8.49%,显著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52.83%,明显优于对照组30.7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善,实验组在腹腔积液、腹胀、疲乏及肝痛症状改善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食减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奥曲肽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赵善琳;韦燕;曾俊韶;卢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良性组48例,恶性组38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检查,根据患者血管的分布、走行和分支的情况等特点将血管的类型进行分类,计算并记录血管形成指数(Ⅵ)、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维彩超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彩超下恶性组的Ⅵ、FI和VFI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中的Ⅰ型血管的比例低于良性组,Ⅲ型血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彩超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影像学具有独特的特点,表现为肿瘤实质内的血管丰富,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舒娜;刘家开;罗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5例大体积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经腹腔组(n=52)和经腹膜后组(n=53),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 (CA50)、CA125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12和IL-1β]水平.结果 经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经腹腔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第4周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CA125、CA50、CE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4周,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前,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 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经腹膜后组均低于经腹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7%vs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均安全有效,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腹腔镜的入路方式.
作者:张进;蔡红艳;高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7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两组患者停止给药后意识程度(OA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BP、DBP、HR水平均较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诱导后SBP、DBP、HR分别为(98.4±10.1)mmHg、(59.1±9.2) mmHg、(82.5±5.4)次/分,对照组分别为(103.0±10.9) mmHg、(63.8±8.7) mmHg、(86.3±5.2)次/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分别为(11.24±4.25) min、(10.87±4.45) min,对照组分别为(15.44±4.40) min、(15.76±4.61) mi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停止给药时、停药30 min、停药60 min OA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情况,促进麻醉后恢复,缩短拔管及睁眼时间,降低感染、刺激呼吸道等危险.
作者:包娜日素;韩亚升;张生茂;王爱桃;杜晓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联用洛铂(LBP)与长春瑞滨(NV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方案治疗,21天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两个周期以上.结果 60例患者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的例数分别为18例、21例、11例和2例.总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7.7%和75.5%.主要不良反应为可逆性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肝肾毒性作用.结论 洛铂联合长春瑞滨作为NSCLC患者术后的辅助化疗疗效尚可,不良反应在耐受范围,可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赵英男;夏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名患者中,以皮肤鳞癌、皮肤基底癌和皮肤转移性肿瘤较多;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患有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增殖性红斑以男性患者为主;皮肤转移癌、蕈样肉芽肿、Bowen病以女性患者为主;特别是癌前病变患者多见于男性.面部以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为主,躯干前部以皮肤鳞癌和皮肤转移癌为主,躯干后部以皮肤鳞癌为主,四肢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为主,臀部以皮肤鳞癌为主,乳腺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蕈样肉芽肿及Bowen病为主.结论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更好地认识皮肤恶性肿瘤及皮肤癌前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临床皮肤癌研究及治疗提供进一步临床理论依据.
作者:林春玲;赵延明;牛云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5/20)(P<0.05).2组的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陈冬銮;贺红英;莫婧;谭广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