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8例皮肤恶性肿瘤与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林春玲;赵延明;牛云彤

关键词:皮肤恶性肿瘤, 皮肤癌前病变,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皮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名患者中,以皮肤鳞癌、皮肤基底癌和皮肤转移性肿瘤较多;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患有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日光性角化病、增殖性红斑以男性患者为主;皮肤转移癌、蕈样肉芽肿、Bowen病以女性患者为主;特别是癌前病变患者多见于男性.面部以皮肤基底癌、皮肤鳞癌为主,躯干前部以皮肤鳞癌和皮肤转移癌为主,躯干后部以皮肤鳞癌为主,四肢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为主,臀部以皮肤鳞癌为主,乳腺以皮肤鳞癌、皮肤黑色素瘤、蕈样肉芽肿及Bowen病为主.结论 分析皮肤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更好地认识皮肤恶性肿瘤及皮肤癌前病的发病特点,为今后临床皮肤癌研究及治疗提供进一步临床理论依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进行腹腔镜下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切除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6水平高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IL-6、IL-8水平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效果较好,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恢复较好,IL-6、IL-8水平可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胡勇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目的 分析ROS1(c-ros 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融合基因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162例,其中配对转移灶13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OS1融合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4.3% (7/162),配对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2.6% (5/139),配对转移灶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率2.2% (3/139);原发灶较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检出阳性率显著增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13.517,P=0.000);ROS1融合基因阳性表达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一致性好(K=0.479,P=0.000).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中ROS1融合基因表达与病理类型存在密切关系(x2 =5.195,P=0.031),与患者性别、年龄等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非小细胞肺癌配对原发灶以及转移灶中ROS1融合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以及病理类型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原发灶中与病理类型有关,其在配对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阳性表达一致性较好,可作为检测ROS1融合基因的备选手段.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ADAM17对U87MG胶质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ADAM17在U87MG细胞增殖与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人脑胶质瘤组织65例(肿瘤组)与正常脑组织13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ADAM17蛋白及mRNA的表达;利用siRNA干扰敲减或ADAM17激活剂(PMA)过表达ADAM17,并予以PI3K抑制剂抑制相关信号通路,MTT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U87MG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DAM17、p-AKT及AKT蛋白变化.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ADAM17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脑组织;与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后,低表达组U87MG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下降,而激活剂PMA增强ADAM17后,过表达组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减及过表达AD-AM17可导致PI3 K/AKT信号通路下游蛋白发生变化.结果 ADAM17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U87MG细胞增殖与侵袭,有望为胶质瘤的治疗找到新突破点.

    作者:李舜;唐晓平;冯凌;唐文国;旷仁钊;赵龙;王远传;彭华;段劼;罗仁国;杨彬彬;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延迟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生存状况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延迟放疗对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行乳房保留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放疗后辅助化疗;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先行辅助化疗,再行放疗,延迟>8周.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LR)、总生存(OS)、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3年,观察组及对照组LR率分别为20.00% (15/75)和36.00% (2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0.031);观察组及对照组OS率分别为94.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2.953,P=0.134).观察组并发症1例,为皮下积液,转移2例;对照组并发症6例,其中皮下积液6例.转移8例,两组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3±3.4)、(69.1±4.8)、(80.5±5.1)、(79.5±6.1)和(70.3±2.6)、(55.9±3.3)、(60.2±4.1)、(65.1±5.8)分,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8.631,P=0.003).结论 延迟放疗能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患者生存状况产生积极影响,预后效果较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贺春钰;木妮热·木沙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和传统组,每组50例.胸腔镜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传统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以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术后1周、1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胸腔镜组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为8.0%(4例),显著低于传统组的28.0%(1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较术后1周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心率(heart rate,HR)较传统组显著降低;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则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杨世兵;胡杰伟;周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组织病理学动态变化及近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组织病理学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Ⅰb期~Ⅱa2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病理确诊,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NACT组(35例).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NACT组术前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NACT,末次化疗结束后2~3周行手术治疗.评估2组疗效,病理组织学Ⅱ+Ⅲ级为有效组,0+Ⅰ级为无效组;检测NACT有效组、无效组及对照组术前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记录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随访至2015年5月,记录2组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NACT影像学疗效有效率71.43% (25/35),病理组织学有效率60.00% (21/35).NACT后肿瘤细胞坏死、变形,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增多代替肿瘤组织.NACT有效组SCCAg、CYFRA21-1均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有差异,且低于NACT无效组和对照组(P<0.05);NACT无效组化疗前后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差异.NACT组和对照组宫颈深肌层浸润率、术后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NACT组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37.50% (P< 0.05);NACT有效组术后复发率为0%,低于无效组21.42% (P <0.05).结论 术前NACT有助于降低宫颈癌肿瘤标志物水平,促使病理组织学发生改变,可为临床评估疗效提供客观资料.

    作者:王从素;桂定清;张力忆;李静蓉;戚瑞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XELOX方案与SOX方案在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和SOX(替吉奥胶囊+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XELOX治疗组和SOX治疗组.2组均以21天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治疗评定疗效,并随访观察2组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 XELOX方案与SOX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46.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0.00%和86.6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和S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近,且容易被患者耐受,可以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王红兵;雷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DP和IP方案二线治疗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失败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氟尿嘧啶类药物基础化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20例,按照二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DP组与IP组.DP组65例,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IP组55例,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结果 DP组临床有效率与控制率分别为27.69%、56.92%,与IP组的21.82%、52.7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体质量与卡氏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DP组腹泻、胆碱能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9.23%、0,明显低于IP组的65.45%、10.91% (P <0.05),脱发、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00.00%、49.23%,明显高于IP组的38.18%、25.45% (P <0.05).截至2016年10月31日,DP组生存5例,IP组生存4例.DP组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为4.1个月,IP组为4.5个月;DP组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IP组为5.8个月,两组患者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与中位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氟尿嘧啶类药物基础化疗失败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疗效相近,能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任萍;胡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经病理诊断为Ⅰ B2~ⅡB期的9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入院的为对照组,共48例,行宫颈癌根治性手术,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入院的为观察组,共42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疗效,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病理情况(术后脉管内癌栓、阴道断端癌残留、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情况及观察组的化疗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不同分期患者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脉管内癌栓率及阴道断端癌残留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随访14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4.8%;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中38例不良反应轻微,4例无反应,对症处理后可以完成化疗疗程.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Ⅰ B2~ⅡB期宫颈癌的安全有效,可以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

    作者:马亚梅;李晓莉;姜西玲;黄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比较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与联合FOLFIRI方案应用于KRAS阴性的肝转移结肠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68例发生肝转移的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联合输注5-氟尿嘧啶/亚叶酸)和联合FOLFIRI(伊立替康联合输注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化疗方案2组.根据WHO实体瘤客观评判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等进行对比.结果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69.4%,疾病控制率为86.1%;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的总体有效率为65.6%,疾病控制率为87.5%.两者的不良反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与联合FOLFIRI治疗肝转移性结肠癌均可以提高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并且均具有安全性.

    作者:王学敬;吴京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的临床相关性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发病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及早期治疗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05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UBC)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及非条件二元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法逐步分析数据.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史(OR=3.077,95% CI:1.244~7.609)、Her-2阳性(OR=2.283,95% CI:1.085~4.803)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OR=0.404,95% CI:0.214 ~0.762)、ER/PR受体阳性(OR =0.417,95% CI:0.218~0.799)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单侧乳腺癌患者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及时予以内分泌治疗,可降低患者的二次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作者:索龙格;杨顺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对比分析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分析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患者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此外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转移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较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苏丽萍;吕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和58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疾病组)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疼痛控制程度的关系.结果 疾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d水平和VAS评分均高于健康组;疾病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和VAS评分低于治疗前.VAS评分越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高(P<0.05).原发性结肠癌围术期血清IL-6、IL-8和TNF-oα水平与其VAS评分均呈正相关(γ =0.842,0.795,0.784,P<0.05).结论 原发性结肠癌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且与其VAS评分相关,炎症的控制有利于其疼痛的控制.

    作者:王爱华;贾玉平;张艳坡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6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良性组48例,恶性组38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检查,根据患者血管的分布、走行和分支的情况等特点将血管的类型进行分类,计算并记录血管形成指数(Ⅵ)、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维彩超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维彩超下恶性组的Ⅵ、FI和VFI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中的Ⅰ型血管的比例低于良性组,Ⅲ型血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彩超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影像学具有独特的特点,表现为肿瘤实质内的血管丰富,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舒娜;刘家开;罗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根治手术与放疗辅助常规化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根治手术与放疗分别辅助常规化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并发症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择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放疗组和手术组,每组各40例,放疗组给予放疗辅助小剂量化疗,手术组给予根治手术辅助小剂量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喉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放疗组患者的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00%、80.00%和85.00%,手术组分别为92.50%、87.50%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喉功能完全改善和部分改善例数多于手术组,未改善例数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出现1例喉腔狭窄,2例皮下气肿,2例肺部感染和6例切口感染,放疗组出现3例吞咽困难,3例肺部感染和7例放射性皮炎/咽炎,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有8例出现复发,其中原发灶复发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放疗组患者有9例出现复发,其中其中原发灶复发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手术与放疗分别辅助常规化疗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疗效相近,效果较好,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类似,放疗辅助常规化疗对喉功能的影响较小,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作者:王静;李振东;黄冬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肿瘤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卵巢肿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病理确诊结果分为良性组30例以及恶性组32例.2组患者均于术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免疫组化检查.记录并比较2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患者彩色多普勒信号分级以Ⅲ~Ⅳ级为主,良性组患者以Ⅰ~Ⅱ级为主,不同FIGO分期患者彩色多普勒信号分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患者血管波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良性组患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良性组患者;FIGO分期越高,PI及RI越低,微血管密度越高(P<0.05).卵巢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PI及RI分别与微血管密度呈负相关(γ1=-0.563,P=0.001;32=-0.645,P=0.000).结论 卵巢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与微血管密度存在负相关性,可用于早期诊断中血管形成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齐进利;马兴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液肿瘤患者IDH1/IDH2基因突变发生率及其血液病分布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血液肿瘤患者IDH1/IDH2基因突变发生率和其血液病的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300例不同病情的血液患者骨髓的样品,其中245例是血液肿瘤患者,55例是非血液肿瘤患者,对比检查IDH2和IDH1基因是否在血液肿瘤患者中有突变行为.结果 实验共发现了7个错义的突变基因,其中2个为IDH2基因突变,4个为IDH1基因突变;还有2个IDH1同义突变.4个IDH1的突变类型是:199M、R132C、R131D及R132H,前3个突变患者都出现在3例急性髓系的白血病患者中,后1例出现在急性淋巴细胞的白血病患者中.2个IDH2的错义突变类型是:P167R和R172K,这2例也都出现在急性髓系的白血病患者中.在发生IDH1错义基因突变的4例患者中,其体内白细胞的计数明显升高,且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在发生IDH2基因突变的2例患者中,其体内白细胞的计数明显降低,且患者的年龄均小于60岁.结论 96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检测中,共发现了9例突变患者,其IDH的突变率是9.3%,且7例发生于急性髓系的白血病患者中,说明急性髓系的白血病的发病和IDH的突变有紧密的联系.

    作者:何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晚期NSCLC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6.8%,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4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EA、NSE及Cyfra21-1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该4个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治疗方案在NSCLC治疗中均效果良好,但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可明显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卢滨;吴红科;姚菲菲;张翠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对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应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24±3.09)个月和生存时间为(15.64±3.87)个月,较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6.09±1.97)个月]和生存时间[(8.71±2.56)个月]明显要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头皮溃疡、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可自行缓解或对症用药后可控制.结论 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与单纯的放疗相比较,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情况,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万志先;王雄伟;高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5例大体积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经腹腔组(n=52)和经腹膜后组(n=53),比较2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50 (CA50)、CA125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12和IL-1β]水平.结果 经腹膜后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经腹腔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第4周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CA125、CA50、CE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4周,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前,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 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1天,经腹膜后组和经腹腔组的血清IL-6、IL-12、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经腹膜后组均低于经腹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7%vs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肾癌均安全有效,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腹腔镜的入路方式.

    作者:张进;蔡红艳;高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